韓愈在《師說》中寫到:“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痹谑廊搜劾铮處熓橇贾氖刈o人,是道義的擔當者,是靈魂的工程師。教育部長周濟在2007年9月9日的“全國師德論壇”開幕式上曾說:“教育事業(yè)的改革發(fā)展要堅持以人為本,以人為本體現(xiàn)在兩個主體地位:一是教育要以育人為本,學生是教育的主體;二是辦學要以教師為本,教師是辦學的主體。沒有高質量的教師就沒有高質量的教育,沒有高質量的教育就沒有高質量的人才。”
然而,在當前的教育教學的第一線,個別教師對學生進行體罰、變相體罰或訓斥、辱罵等現(xiàn)象屢屢出現(xiàn),使得一些學生或變得自卑、膽怯、多疑、孤僻,或變得沖動、好斗、難以與人相處、不合群,給其學習和生活帶來了許多負面影響。心理學上把這種因教師不當?shù)慕逃袨閷е聦W生產生的心理問題定名為“師源性”心理問題。如果對這一問題不加以重視和解決,勢必會造成師生關系的不協(xié)調和緊張對立,阻礙學生的發(fā)展。
一、“師源性”心理問題的成因
1.教師業(yè)績量化考評的副產品
目前,對教師工作一般是進行定性考評,量化考核之風蔓延,從教師寫一篇論文,看管一節(jié)早、晚自修,到參加一次學習活動,都與獎金、評優(yōu)、晉職掛起鉤來,這在一定程度上確實調動了教師工作的積極性,但是近來這種量化之風欲刮欲烈,并有絕對化的發(fā)展趨勢:如將學生的期終考試成績作為發(fā)放考勤獎的中心指標,甚至有的地方對教師實行末位淘汰制。教師在這種種缺少人文關懷的環(huán)境中,心理壓力加大,在日常教育教學中有時難免會“遷怒”于學生。從這個角度看,學生產生師源性心理問題是教師量化考評的一種副產品。
2.個別教師法律意識淡薄
中小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屬于未成年人,是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義務教育法》等法律法規(guī)的保護和教育的對象,他們依法享有受教育權、生命健康權、人格尊嚴權、隱私權等權利。個別教師動不動就“趕、攆”學生、隨意讓學生停課,這些行為客觀上就是一種非法剝奪學生受教育權的行為,一部分學生之所以會有“厭學”、“倦學”、“逃學”甚至“輟學”的心理或行為,就是教師不尊重、不保護學生的受教育權造成的。
3.思維定勢的影響
?。?)“馬太效應”的影響。《馬太福音》中有這樣一句話:“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余,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边@句話后來廣為流傳,成為眾所周知的“馬太效應”的代表格言。在學校教育教學中,一些教師受“馬太效應”的影響,對好學生“好”而對差生“不好”。如,好學生能經常看到教師的笑臉,差學生經常碰到的是教師的冷面孔;好學生能經常得到教師的鼓勵,差學生則時常受到教師的訓斥;好學生犯了錯誤能得到諒解,差學生犯了錯誤則受到嚴懲……這種對待學生的態(tài)度和作法,給一些學生的心理造成了不應有的負面影響。
?。?)“暈輪效應”的影響。暈輪效應也稱光環(huán)效應,是指人對某人某物的某一特征的好或不好的印象會擴大到其他方面。大多數(shù)教師都會不同程度地受到這一心理效應的影響,產生對學生認識上的偏差。 如一個學生的學習成績好,就會被認為是一個各方面都好的學生;如果學生在某一方面表現(xiàn)不好,那么往往就會被一些教師認為什么都不行,一無是處。
(3)“首因效應”的影響。首因效應是指第一印象對人以后認知產生的影響。社會心理學研究證明,第一印象的形成往往受認知者的情緒、特點以及認知情境的影響。如果教師對學生的第一印象較好,那么,教師眼中的學生的形象是認真、負責的,這是首因效應產生的積極作用;如果教師對某學生的第一印象不好,這個學生在教師眼中的形象就是調皮搗蛋、不愛學習的,這是“首因效應”的負面影響。
受以上這些“效應”的負面影響,個別教師就形成了“思維定勢”,在與學生的交往中就有了遠近親疏,那些被冷落、甚至被邊緣化的學生的心理就會產生這樣或那樣的問題。
4.教師自身的心理素質
有的教師在遇到課堂上的偶發(fā)事件時,容易發(fā)火,態(tài)度不冷靜,沒有調查事件的原因就大發(fā)雷霆,造成與學生的情感對立;有的教師在生活中遇到了不順心的事,將不良的情緒“轉稼”、“投射”到學生身上,讓學生成了其泄憤的“替罪羊”。心理不健康的教師會教育出心理不健康的學生,要使學生心理健康,教師必須首先具有健康的心態(tài)。為此,要解決“師源性心理問題”,就要先從教師身上“正本清源”。
二、解決“師源性”心理問題的一些建議
1.對教師的量化考評要體現(xiàn)人文關懷
量化考評的目的無非是 “獎優(yōu)懲劣”,以達到“優(yōu)者更優(yōu),劣者趨優(yōu)”的效果,這種競爭機制的引入對教育質量的提高無疑具有一定的積極影響。但一些學校所實行的“末位淘汰”法,則會加大教師的心理壓力,造成教師之間人際關系的緊張。因此,學校在考評時要體現(xiàn)出對教師的人性化關懷。實施量化考評機制,首先要尊重教師,關心教師的發(fā)展,幫助教師發(fā)揮其自身的優(yōu)勢,解決其后顧之憂,為教師的成長和發(fā)展創(chuàng)造出一個和諧的、相對寬松的環(huán)境,真正把教師放到“主體”地位上,使考核更趨合理。
2.教師自身要加強法律修養(yǎng)
黨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國”的方略,作為人民教師,必須具有依法治教的思想和基本素質,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個讓人民滿意的教師。教育的發(fā)展要靠法律保證,教育行為要靠法律規(guī)范,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權益要靠法律維護。因此,加強自身的法律修養(yǎng)是擺在我們每個教師面前的一個重要的課題。
3.教師自身要端正教育理念
“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的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不是文字游戲,而是“以人為本”的一種最為基本的教育理念。作為教師,要以此來指導自己的教育行為,尊重學生,信任學生,遵循中小學生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為學生的全面、和諧、快樂發(fā)展提供有效的服務,要相信每個學生都有可能成材。學生的潛能就像空氣一樣,放在多大的空間里,它就會有多大,關鍵在于教師是否具有識才的“慧眼”,是否有促使學生成材的“技能”。這種“慧眼”和“技能”體現(xiàn)在教育教學上就是既要“面向全體”,又要“因材施教”,能否妥善地處理好兩者的關系,就要看一個教師的教育智慧了。
4.教師要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質
能否適應一定強度的壓力,是衡量教師心理健康與否的重要標準之一。有的教師受不得學校的一點兒批評,不能將領導的批評轉化為工作的動力,而是將自己的不快“投射”到學生身上,這是教師不能承受壓力的一種表現(xiàn),也是形成“師源性心理問題”的原因之一。為此,作為一名教師,要提高自己的心理適應能力,提高自己的抗焦慮水平,努力成為一個“抗壓高手”。
此外,教師還要有高尚的師德,真正做到為人師表,以身作則,身教重于言教,以自己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來影響學生、感染學生、教育學生,減少或消除學生的“師源性心理問題”。
總之,面對學生的“師源性”心理問題,解鈴還需系鈴人。
(作者單位: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qū)高橋中學。電郵:songchbing@163.com)
編輯/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