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興兵
【摘要】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寫作能力是最高級的語文能力,它很重要的一個鏈接點就是閱讀。
【關鍵詞】閱讀;寫作;新課標
語文學習是一種綜合性學習。它需要放眼于課文,更需要放眼于課外;它重視學習,更重視應用;它注重點滴積累,領會感悟,更注重習慣養(yǎng)成,潛移默化。閱讀是吸收、是輸入,是在豐富自己的思想和內(nèi)部語言;而寫作是傾吐、是輸出,是將自己的某些人生體驗、內(nèi)部思維轉化為外部語言。寫作能力是最高級的語文能力,是語言素養(yǎng)的“顯示器”,它很重要的一個鏈接點就是閱讀。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我注重閱讀教學和作文教學,培養(yǎng)學生綜合性語文能力,激發(fā)學生多方面潛能。
一、立足教材,用好“例子”,架起文本學習與寫作之間的橋梁
課堂是文本學習的主陣地,是在教師引導下學生對文本含英咀華的主要過程,是學生思維感受被激活、被升級的重要途徑。學習課文,可走借鑒—模仿—創(chuàng)新的路子,最終讓學生能自我創(chuàng)新,形成語文能力。
在教學課文時,對一些優(yōu)美生動的詞語和凝練的語句可以讓學生反復體味,并教會他們怎樣將這些富有感染力的語句靈活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學習課文的謀篇布局,體會寫作方法,形成一定的寫作技巧。有針對性地做續(xù)寫、擴寫、縮寫、改寫等小練習,既可培養(yǎng)想像能力,又能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好課文的這個“例子”??傊?,應根據(jù)文本內(nèi)容適時、適勢而動,時不時讓學生仿一仿,與名家比一比,對某些方法試一試,在文本學習與寫作之間架起橋梁,從課內(nèi)向課外遷移,從文本向自我體驗遷移。
二、利用教室文化建設,有意識培養(yǎng)閱讀寫作能力
1.辦好專題欄目,點燃寫作欲望。蘇霍姆林斯基曾說:“無圖片標語,或是利用墻報都將從審美的高度深入規(guī)劃,以便挖掘其潛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終連學校的墻壁也在說話。”要努力使學校的墻壁也說話,教室的墻壁也應盡可能體現(xiàn)出積極的精神和理想。把學生的優(yōu)秀書畫作品、攝影作品,制作成一幅幅壁掛,點綴教室的四壁。這樣既美化了教室環(huán)境,又在很大程度上鼓舞了學生創(chuàng)作的熱情,時時給學生以啟迪。專欄墻報的設計應注意對學生的影響,做到不流于形式。墻報的內(nèi)容從學習到思想教育,從趣味知識到文體內(nèi)容,可謂豐富多彩。這樣,學生時時處于文化與知識的熏陶之中,教育效果自然會提高。“學習園地”定期更換,利用同學們的創(chuàng)意,選擇一個主題及一組色彩,設置了一系列專欄。每一期都能體現(xiàn)各自的風格和追求。針對學生在讀書書目選擇上存在的盲目性和不系統(tǒng)性,為了幫助學生培養(yǎng)讀書興趣,學會鑒別、學會選書,多讀書,讀好書,有系統(tǒng)地讀書,也為了讓學生學會讀書的方法,有效率地讀書,從而扭轉學風浮躁的現(xiàn)象,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我們開辦了“薦名著”、“讀名著、談體會”、“影視觀后感”等欄目。平時不愛看書的學生,對自己同學的文章還是感興趣的,無意間就增加了他們的閱讀量;認為沒時間看書的學生,課間的時間還是愿意花的,他們往往比其他同學看得早、看得快。同學們看著自己的作品上墻了,就會越寫越有勁,作品還沒上墻的同學,也會躍躍欲試,暗暗較勁?!拔蚁胱髌飞蠅Α背闪怂麄冮喿x寫作的動力,點燃了他們的寫作欲望。
2.張貼教室條幅,促使有目的的閱讀。教室文化是一門潛在的課程,它有著無形的教育力量,“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彼淖饔?,就像這春雨一樣。開學半個月之后,讓全體同學開動腦筋針對班級目標、自身目標、學習現(xiàn)狀,每人選取或自己寫出一兩句言簡意賅的語句,經(jīng)過師生的精心選擇之后,制成條幅張貼在教室里。這些條幅字數(shù)雖少,但思考甑選的過程,就是一個有效的閱讀寫作過程。
3.建立班級“讀書角”,擴大閱讀來源。針對部分學生缺少書而無法保證閱讀量的情況,我指導學生向家中有書的同學借書,集中放在書架上,進行交換閱讀,兩周一換。有專人負責借換書,并要求借書的人必須要寫200字以上的讀后感或讀書筆記。這樣,既使學生嘗到了讀書的樂趣,提高了閱讀、寫作能力,又為出專欄積累了資料,更激勵了學生團結協(xié)作、奮發(fā)向上的學風,形成了獨具個性化的教室文化一角。
另外,利用各種座談會,綜合性學習課,討論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影視作品和身邊發(fā)生的人與事,讓他們各抒己見,并加以引導,促使他們看有所悟,學有所知,取長補短,更重要的是將口頭發(fā)言整理成文。
4.開展多種活動,培養(yǎng)綜合素質。閱讀寫作能力是綜合素質之一,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是教室文化建設的根本目的。通過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動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操,有目的地組織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如:開展“我為班級建設獻一計”主題班會,開展以愛國主義為內(nèi)容的主題演講、讀書競賽,富有紀念意義的歌詠比賽、詩歌朗誦等。這些活動都需要首先通過閱讀或寫作再口頭表達。通過這些活動,既增加了閱讀寫作量,又使學生看到了自己的人生價值,喚起對國家、社會、人民的責任感,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綜合能力及創(chuàng)新能力,增強學生的身心健康。
三、有效指導課外閱讀,形成閱讀寫作能力
課外閱讀是語文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是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減輕學生負擔,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和效益的有效途徑。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就是閱讀、閱讀、再閱讀。”語文知識的獲得“三分得于課內(nèi),七分得于課外”,堅持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能夠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更重要的是,課外閱讀能讓學生獲得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獲得許多現(xiàn)實生活中難以獲得的體驗?!叭旯麑W詩,功夫在詩外?!笨梢哉f,不做課外閱讀,是不能學好語文的。目前課外閱讀得到了家長、老師前所未有的共同關注,可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引人入勝的網(wǎng)絡游戲撼動著學生本來就不夠堅定的閱讀信仰,精彩豐富的電視節(jié)目搶奪了他們并不多的課余時間。盡管形式嚴峻,但是課外閱讀絕對不能偏廢,不然提高語文素養(yǎng)真的就僅僅是夢想了。細細梳理學生閱讀情況,有的閱讀指向明確,成就動機強;有的則是泛泛而讀,“開卷有益”之“益”體現(xiàn)不明,甚至是無效閱讀。一般來說,學生課外閱讀呈以下幾種類型:消遣型、被動型、興趣型、求知型。
因此,我們應盡量引導并幫助學生過濾、剔除那些錯誤、雜散、低俗的閱讀文本,樹立正確、純粹、高雅的閱讀目的,從而增強閱讀的科學指向,以收到最佳的閱讀效果。教師在做閱讀指導時,應該站在較高的境界為學生播下一種閱讀的思想,并督促他們形成優(yōu)良的閱讀習慣,比如:快樂閱讀的習慣,樂意閱讀的習慣,持續(xù)閱讀的習慣,泛讀和精讀的習慣。為防止唯讀書、偽讀書,必須采取多種形式促使其閱讀積累向外轉化,讀寫能力靈活轉化,以讀促寫。檢驗閱讀效果,幫助學生讀思結合,形成語文能力的方法和形式如開展讀書報告會、展示讀書筆記、定期翻檢學生閱讀心得等,老師還可以經(jīng)常用不同形式和學生交流讀書感受,既可了解學生讀書情況,也可指導學生讀書。
余秋雨說過:“青年人讀了書,喜歡互相討論?;ハ嘤懻撃軜嫿ㄆ鹨环N興趣場和信息場,單獨的感受流通起來了,而流通往往能夠增值。但是總的說來,閱讀是個人的事。字字句句都要由自己的心靈去默默感應,很多最重要的感受無法訴諸言表。閱讀的程序主要由自己的生命線索來縮接,而細若游絲的生命線索是要小心翼翼地梳理和維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