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苗芬
【摘要】作文是高考語文取勝的關鍵,立意彰顯文章的靈魂。歷來學生作文從正面取意,歌頌真善美者居多,而揭露人性弱點,透視社會弊端的反面立意作文常被排斥甚至否定。教師在教學與閱卷過程中要立足評分標準,更注重學生的語言表達,不拘“一意”降人才。同時注意區(qū)分幾種不同性質(zhì)的學生作文。
【關鍵詞】立意;個性化;反傳統(tǒng)
作文是高考語文卷中一道綜合性的題目,是語文高考的壓軸題,也是語文成績?nèi)俚年P鍵所在。它全面地反映學生遣詞造句、謀篇布局的能力和人生觀價值觀取向。
縱觀近些年的高考滿分作文,可謂道盡了人間的真善美;歷覽各地高考作文,不乏有因立意偏失、語言偏激而得低分,直至被判為零分的作文。然而現(xiàn)實生活中有價值偏離,有人性丑陋,有道德淪喪,當有學生在作文中勇敢的直面“黑暗”,出現(xiàn)類似的“審丑”作文時,我們?yōu)槿藥熣咴撛趺刺幚??為此我想從教師閱卷角度談談作文立意的幾點看法。
一、尊重個性化的語言表達
語言是文章的組成單位,每個學生在長期的作文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語言風格。“個性化寫作”首先應從個性化的語言表達開始。語言個性化了,思想的個性化才能得到充分地發(fā)揮,學生才能用個性化的思維來選材、立意、構(gòu)思,最終成就個性化作文。教師在評判作文時應立足高考作文的評分標準,從語言表達、思想情感、發(fā)展等級三個角度綜合打分,不要因為思想消極或基調(diào)低沉而抹殺其語言表達的分數(shù)。如2005年浙江省高考討論稿《眾生》一文敘述了一個孩子眼里看到的生活細節(jié)——夫妻婚姻、民工就業(yè)、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急功近利的學校教育、老人的晚年孤獨、家庭和睦等深層次社會問題。在小組討論時,此文被很多老師否定了。有的老師打了24分,理由是語言尚可,但思想低調(diào),立意灰暗。有的老師給了44分,認為整體表達能力不錯,但有些語言過于尖銳,思想稍稍欠亮色些。但最后回到閱卷組的時候給了52分。浙大中文系吳秀明主任在評論此文時指出“高考作文主要看學生的語言功底,語言好了,那么思維藝術感覺就好,發(fā)展的前景也大。教師應從考生的語言能力判斷他的綜合語文水平。由于學生的生活僅是從家庭到學校,人生經(jīng)歷簡單,決定其看問題的深度不夠,但隨著其年齡地增長,走上社會后閱歷的不斷豐富,思想一定會成熟,看待問題也一定會深刻、老到。但語言表達能力隨年齡增長而提升的可能性就小了?!痹诖宋蚁牒粲跷覀兘處煵痪小耙灰狻苯等瞬?,打分時手下留情,少一些零分作文。
因此,在平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謀篇布局,遣詞造句能力的培養(yǎng)。鼓勵學生廣泛閱讀美文名著,從民族優(yōu)秀文化中汲取營養(yǎng),提升文學素養(yǎng),形成個性化創(chuàng)作。在肯定學生抒寫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弘揚社會正氣的同時,也可以允許學生關注人生,詆毀陰暗,解剖丑陋,關注社會,透視弊端,揭露黑暗。但同時也要教育學生在直面丑陋時不應偏執(zhí)地斥責痛罵,更不能絕望的否定一切,別讓個性化作文進入“審丑”的死胡同。
二、包容學生純真的人文情懷
中學生人格趨向獨立,人生觀、世界觀逐漸形成,開始從被關愛轉(zhuǎn)向關愛他人、關愛草木蟲魚。然而孩子的關愛一開始往往沒有明確的指向性。他所關心的可能是弱者、劣者、敗者,也可能是蠅鼠、蛇蝎。如2000年《語文學習》第一期登載的湖北初三學生李煜暉的《逮老鼠》,該文描寫自己用老鼠夾捕捉兩只老鼠,它們發(fā)出的叫聲引來了老鼠媽媽,它拼命撕咬鼠夾上的鐵絲,企圖解救被困的親生骨肉,表現(xiàn)出了萬般無助與焦急,盡現(xiàn)母愛的偉大與堅強。聽著老鼠“吱——吱——”,“我”不由產(chǎn)生了惻隱之心,對萬惡的老鼠有了同情的傾向。很多人認為作者的立場有問題,老鼠曾被列為“四害”之首,傳播疾病,偷吃糧食,讓人深惡痛絕,不應該得到同情。但幾十位教授、作家、名師卻異口同聲對此文予以贊揚,認為它“寫出了人對一切生命的感動”“就同情老鼠這一點我看到了作者的個性,作者的真情實感,還有作者那自由飛翔的心靈”。這份純真體現(xiàn)了孩子對生命個體的尊重,對異己生命所展現(xiàn)的親情的認識?!皭烹[之心,仁之端也”。在涵養(yǎng)溫文爾雅的感情產(chǎn)生對他人痛苦的同情中,在對外界物象的關愛過程中逐步確立人的主體性地位,從而確立賦予人生以意義和價值的人文關懷。孩子對外部世界的關愛,是人文關懷的第一步,這是孩子成長中的可喜變化,是孩子走向社會,立足生活,與外界和諧相處的必修課程,我們成年人不要輕易給予否定。
三、肯定盡匹夫之責的憂患意識
高中生應該擔當起一定的社會責任,在作文中要樹立“主人翁”意識,關注自然、人生,把國家和人民裝在心中,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濟世精神激勵自己成長。1987年高考作文《給光明日報的一封信》,讓學生寫工業(yè)興起后的污染之害;1993年高考作文從“幫同學補課該不該收取報酬”的角度入題,正確處理“金錢”和“道德”的關系,這些作文都讓學生評判社會現(xiàn)象,在討論中揚善棄惡,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2005年浙江卷中《眾生》一文,盡管有些言語過激,但如果我們寫進作品,設身處地站在“我”的立場上,就能深刻體悟到這正是一個有良知的社會公民發(fā)自內(nèi)心的強烈的吶喊。作者正是懷著對社會對眾生的關注而流露出滿腹的憂愁。在這憂慮中我們看到了作者對真善美強烈的渴求。除此以外,就語言表情達意的功能角度評判其語言的文學性,該文也稱得上是一篇佳作。
四、反對無原則立場的個性張揚
在自由思潮泛濫、個性張揚的今天,學生作文往往毫不顧忌,率性而為。平時話怎么說、內(nèi)心怎么想,文章就怎么寫。行文或入“無我”之境,看不出作者的文思才情。偶爾有自我意識流露的,要么所表達的也常常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小資情調(diào)”,要么忘了自己的身份與場合一吐心中積郁,寫出無原則立場的張揚個性的作文。接著我們看看2007年浙江考場作文因該生不顧場合,言辭張狂,目中無人,其作文被判為零分的范例:
“先一看這個題目,我就覺得這個題目有問題。行走在消逝中?怎么可能。行走和消逝,哪個誰誰誰,站出老走給我看?……在這里我不是鄙視什么什么老師,只是想說明一個問題,做學問要非常的認真的,不要把學問當兒戲,我們?yōu)榱诉@次高考可是下了好多的功夫了,你們這樣草率,簡直對不起我們的父母。等著,我的私人律師呆會會給你們打電話!
再如2001年高考一篇作文,題目是《我要做惡人》,整篇文章就是講做惡人的好處。雖然考生的文筆流暢,表現(xiàn)出一再的才氣。此文當年也引起了很大的爭論。有人認為這是違背基本倫理、道德立場的,應該給低分。也有人從人才選拔的角度,認為可以給高分。從閱卷教師一直到大組商討,分歧無法解決,最后的妥協(xié)意見是給及格分。寫作是“帶著鐐銬跳舞”,因此不可信馬由韁、恣意妄為,同時高考又是為國家輸送人才的選拔性考試,要顧及學生的長遠發(fā)展,那些無原則立場的學生作文,必定會被淘汰出局。
五、杜絕反道德、反倫理的叛逆
很多學生寫作文時很想另辟蹊徑,來點與眾不同,這本不是壞事,但劍走偏鋒、標新立異需要一定文學創(chuàng)作功底和語言表達能力,否則易誤入歧途。“作文要觀點明確,內(nèi)容充實,感情真實健康”,高中生作文中要重視人生態(tài)度的表達和價值取向的選擇。盡管這些年高考作文閱卷已不再突出強調(diào)主題的明確指向性,但文章立意必須是積極健康的而不是低級、媚俗、反動的。
如2002年高考中,有一學生想反彈琵琶給出了“誠信丟得好”這樣立意,顯然是有悖于社會道德規(guī)范。盡管結(jié)構(gòu)嚴謹,文筆也不錯,最終也未能被閱卷老師認可,分數(shù)自然很低。
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也是國家興旺發(fā)達的不竭動力,也是我們教育日新月異的保證,但是揚棄、創(chuàng)新并不等于跟傳統(tǒng)唱反調(diào)。作文素材來自生活,學生作文中難免出現(xiàn)一些錯誤、怪異、扭曲的思想,在平時作文訓練中教師宜及時指正??忌运怂桓已?,在高考時冒的風險是相當大的,希望考生在確立文章主題時三思而行。作文立意得有個是非界線,傳統(tǒng)道德的底線還是要堅守的,離經(jīng)叛道的立意是學生作文中應該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