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喻燕蛟
漢代玉器以清逸脫俗、自由浪漫、恢弘大度的現(xiàn)實主義藝術(shù)特色,在中國玉器發(fā)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湖南出土的漢代玉器為數(shù)不少,上起王侯,下至一般中小型貴族的墓葬均有出土。從目前發(fā)表的考古資料來看,這些出土玉器主要集中在長沙地區(qū),且大多在貴族墓地中,一般平民墓葬很少出土玉器。而且貴族級別越高,玉器隨葬也就越多,也更精致。這是因為在漢代玉器價格昂貴,一般百姓消費不起,而且玉是封建等級的體現(xiàn)。在中國古代,玉是“君子”佩戴和使用的,“小人”一般不配用玉和佩玉。
湖南出土的漢代玉器,根據(jù)其用途,大體可分為儀禮用玉、裝飾用玉、喪葬用玉、日常用玉。這只是大致的分類,因為有些玉器具有多種用途,可以互為通用,如玉璧,其主要作用是用于禮儀,故把它歸入儀禮用玉類。下面分類敘述之 :
一、“以玉事神”的儀禮用玉
從文獻記載和考古資料考察,兩漢用于儀禮的玉器和先秦時期有所不同。根據(jù)《周禮》記載,先秦的儀禮用玉是指璧、琮、圭、璜、琥、璋。至漢代,這6種禮玉除璧、圭兩種繼續(xù)用于儀禮外,其余4種,或不存在,或已改作它用。湖南出土的漢代儀禮用玉,目前多見玉璧,它也是湖南漢墓出土玉器最多的一種。根據(jù)其形制、紋飾,大致分為3種 :第一種是谷紋璧,是在璧面琢磨出排列有序的凸起的小乳丁,看上去好像一顆顆的粟粒。第二種是在璧兩面多施以密集的蒲紋和谷紋,并配以網(wǎng)紋、云紋等。一般在肉好的邊緣都各起弦紋一周,形成較厚的內(nèi)、外廓。這類璧在湖南漢墓中常有發(fā)現(xiàn),是較普遍的一種形制。第三種璧是復合紋璧。璧表面用同心圓繩紋分區(qū),一般分為內(nèi)外兩區(qū),內(nèi)區(qū)飾蒲、谷紋,外區(qū)飾龍紋、鳳鳥紋或獸面龍鳳紋(圖1)。
漢代玉璧的用途非常廣泛,它不但用于祭祀、饋贈、聘禮、婚禮、朝會等儀禮場所,而且可以用于佩飾、室內(nèi)懸掛和陳設(shè)以及喪葬。這是玉璧為什么出土較多的原因。
二、代表身份等級的裝飾用玉
湖南出土的漢代裝飾玉,按其用途可以分為人身佩戴的裝飾品和器物上的裝飾品兩大類。
人身上的裝飾玉是指人們?nèi)粘4┲虬鐣r用的各種玉器,其作用是為了美觀和顯示身份地位。湖南漢代常見的人體裝飾玉有下列幾種 :
1. 玉璜。主要有3種形制。一種是半璧式玉璜,這在長沙西漢曹(zhuàn)墓中發(fā)現(xiàn)6件,玉呈青色,半圓形,兩面雕琢相同的紋飾。紋飾分為兩部分,內(nèi)為蒲紋,被磨損僅隱約可見;外為陰刻雙線鳳紋,突出鳳的頭、爪。原器似為璧,對剖為璜,上無孔供系掛,可能是作為禮器使用。第2種為弧形璜,紋飾以凸起的谷紋為主。第3種為透雕龍紋璜,長沙楊家山131號漢墓出土一件,璜體雙面透雕雙龍,雕琢非常精美。
2. 玉瑗。出土較少。雙面多飾浮雕帶芽谷紋,紋飾簡而不疏,谷紋分布均勻,大小勻稱適當,色澤晶瑩悅目,形體小巧精美。
3. 玉環(huán)。有3種形制。一種為透雕玉環(huán),長沙西漢曹墓出土一件,玉色青白相雜,雙面透雕曲纏盤繞的變體龍鳳紋,四周環(huán)以流動的云氣紋,線條流暢,玲瓏剔透。第2種為谷紋環(huán),雙面浮雕谷芽紋。第3種為云雷紋環(huán),在肉的邊緣及好的周圍有弦紋一周,環(huán)面為凸起的云雷紋。
4. 玉。益陽羊舞嶺東漢墓出土一件,顏色白中泛青,出土于后室銅鏡附近,估計為一件耳環(huán)。
5. 形佩,又稱雞心佩、心形佩。形狀既像心,也像古代射箭時套在右手大拇指上的(shè音射)。它的中部為片狀,近似于盾牌或雞心的形狀,中心一孔,外部鏤雕裝飾。湖南考古發(fā)現(xiàn)的漢代心形佩,數(shù)量不少,形制多樣,主要有如下幾類 :一為蟠螭紋心形佩。在心形的四周,附加透雕蟠螭(圖2)。二為龍鳳紋心形佩,在心形的四邊,透雕龍鳳和云紋,表示龍鳳出沒于云間。三為鳳紋心形佩。長沙咸家湖西漢曹墓出土2件,一件主體為心形,中部有一圓孔,單側(cè)附一鳳鳥,突出鳳頭和尾,表面陰刻細線卷云紋 ;另一件呈扁平心形,中部有一圓孔,兩側(cè)飾透雕卷云紋。此卷云紋其實為變形鳳紋,似鳳又似云。
6. 玉帶鉤。帶鉤是束腰革帶作系結(jié)用的。湖南發(fā)現(xiàn)的漢代玉帶鉤種類較少,鉤首多呈鴨頭形,鉤身多呈橢圓形。
7. 玉帶頭。1975年長沙市咸家湖西漢曹墓中,在死者腰部兩側(cè)出土兩枚玉帶頭。器呈長方形,扁平,青玉,器面以鏤空和線雕相結(jié)合,雕龍馬紋和云紋,器兩端有圓而有缺的穿孔(圖3)。這種玉帶頭,很可能是裝在腰帶的兩端,用小皮條穿過牌孔進行系結(jié)。
8. 珠、管。玉珠和玉管是常見的人身裝飾玉,但形制比較單調(diào)。湖南出土的漢代玉珠、管較多。質(zhì)地多為瑪瑙、水晶、綠松石、琥珀。形狀有圓形、扁圓形、方形、橢圓形、長鼓形、六棱形、棗形、獸形、長柱體、束腰長柱體等等。
9. 玉貝。西漢中晚期的墓葬中,還出土了一些玉貝。長沙咸家湖西漢曹墓中發(fā)現(xiàn)12件玉貝。玉貝形同海貝,玉質(zhì)潔白,中部雕出一條窄長的縫隙,兩邊琢成齒狀紋,兩端各有一穿孔,應(yīng)當也是用作佩戴的玉飾。
湖南出土的人身上的裝飾玉,除上述提及的以外,還有長條形玉佩、龍形佩、“V”形佩、蓮瓣形佩、八面體條和葉形片佩等。
裝飾在器物上的玉飾,湖南漢代考古發(fā)現(xiàn)最多的是玉劍飾。佩劍在漢代非常流行。《晉書·輿服志》說 :“漢制自天子至于百官,無不佩劍?!碑敃r最貴重的劍叫“玉具劍”,一具完整的玉具劍,具有4種玉劍飾,即首、格、、。湖南目前還只發(fā)現(xiàn)一套完整的玉具劍,那是長沙蓉園13號漢墓出土的。
劍首是指劍莖頂端的玉飾。湖南出土的玉劍首以圓餅形為主,圓心飾渦紋,周緣飾谷紋、蒲紋等。
劍格是指劍身和劍莖之間的玉飾。湖南出土的玉劍格大同小異,大多呈“一”字形或蝙蝠形。格上除個別素面外,大多數(shù)有紋飾,常見的有勾連云紋、獸面紋或高浮雕的螭虎紋(圖4)。
劍(weì音衛(wèi))是指劍鞘上用于穿帶佩掛的劍鼻,是湖南出土玉劍飾中最多的一種,有如下幾種形制 :(一)長方形,頂面微拱,不出檐,長沙市漢墓出土一件,頂面飾竹節(jié)紋。(二)一端平齊,另一端出檐,頂面平。1953年長沙掃把塘漢墓出土一件,頂面雕勾連谷紋。(三)頂面平或微拱,一端短檐內(nèi)卷,一端長檐內(nèi)卷,這種在湖南漢墓中出土較多,頂面一般飾勾連云紋,獸面紋以及高浮雕的螭虎紋、獸紋等。
劍(bì音必)是指劍鞘尾端的玉飾,一端有孔1~3個。湖南出土的玉主要形制是梯形,剖面呈橄欖形,紋飾主要有變形勾云紋、獸面紋及高浮雕的螭虎紋(圖5)。
其他器物上的裝飾玉,湖南漢代出土的最有代表性的一件是長沙象鼻嘴一號漢墓出土的玉飾件(圖6)。器呈橢圓形,透雕龍、鳳、熊以及云紋,組成二幅龍飛鳳舞栩栩如生的畫面。器心鑲嵌一圓綠石,背有短柱,估計原先是裝飾在某件漆木器上的,漆木器朽后,僅存此玉飾。
三、助亡者尸體不朽的喪葬用玉
漢代人繼承并發(fā)展了先秦儒家“貴玉”的思想,皇室貴族生前佩玉,死后也以大量的玉器隨葬。同時漢代人迷信玉能保護尸體不朽。故用于喪葬的玉器在漢玉中占有重要地位。湖南出土的漢代葬玉主要有下列幾類 :
1. 玉衣片。1958年長沙楊家山鐵路工地1號墓出土了玉衣殘片。其中長方形玉片13片,長5厘米,寬4厘米,四角有小孔。此外還有三角形、刀形、不等邊形的玉片共計57片,它們的邊上都有小圓穿孔。玉片出土時分成兩層,一片搭一片,中間的以正方形、長方形較多,邊緣以斜形片較多。這些玉片是放在墓內(nèi)偏近石壁的中間,估計為綴玉葬服上的玉片。
2. 玉。為死者口中用玉,最常見的漢代玉為玉蟬。湖南漢墓出土玉蟬,正面多呈弧形略為凸起,用陰線紋表示蟬的眼和翼等,反面用陰刻線條刻出腹部。
3. 玉握。為死者手中所握之玉。湖南最常見的玉握是玉豬(圖7)。玉豬皆呈圓柱形,頭部尖細,用幾道簡單的直線和弧線表示豬腿與眼、鼻,表面有玻璃光。
湖南出土的喪葬玉還有九竅塞,但沒有一套完整的。有耳塞、鼻塞、生殖器罩等。
四、貴族階層享用的日常用玉
這類玉器包括玉容器以及各式各樣的玉制日常生活用品,湖南漢代出土的這類玉器較少。1973年長沙馬王堆2號墓出土了一件銅鑲玉卮(zhī音汁),白玉泛青,卮呈八棱圓筒形,由8塊玉片鑲嵌在銅框架中構(gòu)成。
玉制的日常生活用品,湖南出土最多的是玉印章,僅長沙地區(qū)就出土有十幾件。它們絕大部分為私印,官印、爵印不見。這是因為漢代政府對官印有嚴格的規(guī)定,即一般官吏用銅印,二千石以上官用銀印,丞相列侯諸侯王用金印,皇帝皇后之印用玉璽。
湖南出土的玉印一般多為正方形、覆斗鈕,邊長一般在1.6~2.3厘米左右,高一般為1~2厘米左右。印文一般陰刻篆體或鳥蟲篆體,多數(shù)無界格。印文除姓名外,也有只刻姓,只刻名的,有的也無文字的。比較精制的印有長沙馬王堆2號墓出土的“利蒼”玉印,長沙咸家湖出土的鳥篆白文“曹”玉印及小篆白文“妾”和鳥篆白文“曹”瑪瑙?。▓D8)等。
湖南出土的漢代玉器,紋飾以龍紋、鳳紋、螭虎紋、獸面紋、谷紋、蒲紋、勾連云紋為主。在雕琢工藝方面,普遍運用透雕技術(shù),高浮雕技巧大量使用,片雕較前更具剪影式效果,簡樸明潔的“漢八刀”工藝將玉豬、玉蟬的神態(tài)表現(xiàn)得非常逼真。構(gòu)圖方面打破了對稱的陳規(guī),成功地運用了均衡的規(guī)律。玉器的整體風格由前代的略帶神秘氣氛向?qū)憣嵎矫姘l(fā)展,楚玉特色仍然相當顯著。
責編瀟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