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陳翰伯三鞠躬
《讀書》第十期王干、金克木、趙越勝、朱正琳的讀書隨筆,真可謂擲地有聲。這不但要感謝作者,而且還要感謝《讀書》。因此讀了陳原《記陳翰伯》一文,不禁要對這位《讀書》的創(chuàng)辦人深深地三鞠躬。陳原說“他留下了一個精神世界”,我想《讀書》就是其中之一吧!愿他那倔強、正直、勇敢的靈魂在上帝的懷抱中安息!
由陳翰伯的逝世想到近來老一輩的作家、學人紛紛謝世;僅存的已為數(shù)不多了,《讀書》是否可以設法多組織一些前輩學者的文稿。
蘇州張沂新
領略到“大徹大悟”
讀罷第十一期樊鋼的《理論的危機、分裂與綜合》,不禁為作者的“大徹大悟”與“危機意識”所震動。盡管在經(jīng)濟學的領地里徜徉多年,總覺得腦子里的所思所想似乎是沿著一條路往下走,不會到岔道上看看,或說根本不知道岔道在哪,更不用說站在高處俯瞰縱橫交錯之路,看看哪條通向光明的未來了。由此而生困惑(談不上是高級的“危機意識”),覺得急需讀到啟迪思想,開闊思維的文章。樊文至少使我在混沌中領略到了“大徹大悟”的感受。請向作者致意。
中國人民大學蘇靜
繼續(xù)努力
讀了第十一期張旭東先生有關本雅明的文章,非常高興:西方近幾年來提到本雅明的人甚多,而真正有研究的卻甚少?,F(xiàn)在能看到一位中國學者對本雅明思想透徹的分析,真難能可貴!連說德語的讀者看他的作品也覺得困難繁多,主要原因來自本雅明的出身和文化背景:他獨特的、“絕無可比擬的”文風和深奧的思緒是在他本民族(宗教)文化和豐富的閱讀經(jīng)歷的影響下提煉出來的。本雅明本民族的文化既重形象思維,又重辯論難題,這大體上決定了他的思維方式和表達方式,即所謂Denkbilder。
我希望張旭東先生繼續(xù)努力,把由德國Suhrkamp出版社所出版的兩本《本雅明選集》早日翻成中文,以使更多中國讀者能接觸到瓦爾特·本雅明的思想。
瑞士蘇黎DieterTschanz
貴在講真話
《活動變?nèi)诵巍纷x后,再讀一些評論,猶如看同一類商品的不同廣告。在《讀書》第十期上見到《<活動變?nèi)诵?gt;書后》,不由嘀咕:莫不是廣告做到《讀書》上來了?
《書后》讀完了,而且細細讀了三遍。這樣讀文章于我雖非空前,但是罕有。何以這般細讀,因《書后》講了真話。
真話并非真理,因而《書后》決不是《活動變?nèi)诵巍飞w棺之評。但講了真話的《書后》,比之那些廣告一般評論,價值要高出多多。
貴州六盤水市文化局辛子
為“故”所擊
葛兆光《鉆他故紙,驢年去!》(一九八八年十一期)我是欣賞的,許多話說得真好,特別是關于詩的見解。然而文中談賈寶玉關于鏡子之謎,恐未搔到癢處,或者說雖欲擊“故”,反而為“故”所擊。
賈寶玉“象憂亦憂,象喜亦喜”一謎之所以令人拍案叫絕,并非只因為“象”有“第二義”。寶玉是取鏡中之“像”的諧音,在引出大舜的典故。象為舜之弟,父母喜歡象而不喜歡舜。象要殺舜,舜為討父母歡心,消弭殺身之禍,不得不迎合弟弟,以他的憂喜為容,因此孟子說:舜對象是否要殺他,“奚而不知也?象憂亦憂,象喜亦喜”。寶玉把這個典故引用到這里,以象諧像,妙在貼切,就像是這整個故事和孟子的話都是為他而設的,不僅生動傳神,亦且表現(xiàn)了博學而多情。
“死者倘不埋在活人的心中,那就真正的死掉了。”(魯迅)那么,死后還活在活人的心中的是并沒有死。對于“紙”的新、故也可作如是觀。
武漢電影放映公司萬文武
我之“毅然”
在《記念劉和珍君》一文里,魯迅說:“……在這樣的生活艱難中,毅然預定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她?!边@課文也教過幾遍了,每讀至此,便向?qū)W生宣傳劉和珍的精神值得學習——至于我呢,則更是只需學其精神了,月薪八十,每年訂十來份報刊,倒還用不到象劉和珍那樣“毅然”。
然而現(xiàn)在不同了。一九八九年的報刊征訂目錄一發(fā)下,自卑感油然而生。還想訂閱十來份報刊,兩個月工資還不夠。我又一次體驗到“經(jīng)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的作用之巨大。于是我拿過征訂目錄,戴上眼鏡,經(jīng)過再三再四的比較、分析和綜合,又預訂了明年的《讀書》。
我知道,我之“毅然”比劉和珍君之“毅然”委實是極不毅然的。于是內(nèi)疚。疚過之后,又忍不住想對《讀書》雜志的編輯們呼吁:希望在一九八九年吃到你們做得更加可口的飯菜!
山東寧陽第一中學 毛樹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