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禹頡 張礫月名師工作室成員,云南大學附屬小學教師。在云大附小青年教師課堂教學和教師素養(yǎng)大賽、才藝展示競賽中多次榮獲一等獎;多次被評為云大附小優(yōu)秀教師、優(yōu)秀班主任。在“2021年云南省小學語文‘統(tǒng)編教材我來上’活動中榮獲優(yōu)秀課獎。有3篇文章發(fā)表在《云南教育》上。
讀完克里斯·比弗爾的《全腦教學——影響全球300萬教師的教學指導書》,我對“全腦教學”的理解是: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對學生進行看、說、聽以及肢體動作的訓練,創(chuàng)造出秩序井然、妙趣橫生的課堂,從而全方位激活學生大腦的韋尼克區(qū)域(聽覺)、布羅卡區(qū)域(語言表達)、視覺皮層(視覺)、運動皮層(動作)、前額葉皮層(理智)以及邊緣系統(tǒng)(情感)等大腦功能,深度挖掘學生的潛力,促使學生更快樂、快速、有效地投入學習。
在《全腦教學》這部書中,作者重點介紹了全腦教學的七大法寶。在這七大法寶中,我最感興趣的是“讓學生當老師”這一法寶。這是“全腦教學”中最強大的核心法寶。本書的主人公——馬埃斯特拉夫人,認為“我們老師講的時間越長,開小差的學生就會越多?!狈此甲约浩綍r的教學,有時為了教學進度,采用“滿堂灌”和“填鴨式”教學,為了突出重點,對重要內(nèi)容反復強調,但實際效果并不理想。因為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不高,老師所講的內(nèi)容并沒有入學生的心,甚至有的連學生的耳都沒入,又怎么會有教學效果呢?
馬埃斯特拉夫人堅定地相信“學生之間互相教學這種方法是十分有效的?!蔽以?jīng)觀摩過張礫月老師和潘燕玲老師讓學生當老師的課堂教學,在這樣的課堂上,無論是在臺上講課的學生,還是在臺下聽課、參與討論的學生,他們所表現(xiàn)出的熱情、興奮、專注、投入、積極和主動都是在我平時的教學中很少看到的,其效果更是讓人驚嘆。
遵循馬埃斯特拉夫人“讓學生當老師”這一法寶,我從二年級下學期開始,在班上開展了“繁星說”自主探究式學習活動。此活動由學生自愿根據(jù)自己的興趣喜好,自主選擇感興趣的研究問題,自主搜集信息,整理信息,開展研究性學習,然后當小老師把自己所學習到的知識通過“繁星說”小講堂向全班同學進行演講。演講結束后,全體同學就這一研究問題進行提問、討論交流。在這個活動中,學生既是研究者,也是全班同學的小老師。如今,全班已經(jīng)有50多人次的學生作為“小老師”登上“繁星說”這個小講堂了。此活動開展以來,一直深受學生和家長的歡迎。
至于“七大法寶”中的其他法寶,在我們學校的日常教學中都或多或少被老師們運用著。比如,我們學校每周五的綜合實踐活動,就充分體現(xiàn)了全腦教學的思想。正如書中所說,“學生想要的很簡單,那就是歡笑和游戲”。我們每周五的綜合實踐活動之所以那么受學生的期待,是因為每周五的綜合實踐活動,學生都是在充滿歡笑的游戲或者活動中度過的。在一次次既好玩,又充滿挑戰(zhàn)的益智活動中,同學們腦、眼、耳、口、鼻、手、腳并用,不僅全面開發(fā)了學生的大腦,更讓學生得到了愉悅的情感體驗。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就在這個過程中不知不覺地得到了提高。
此外,書中還有一些片段也深深打動了我。
片段一:在學生所用詞匯中杜絕“我做不到”。
馬埃斯特拉夫人認為不管任何時候,當你說“我做不到”的時候,就是在放棄自己,而放棄自己永遠不是聰明的選擇。所以,當學生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無法完成的任務時,馬埃斯特拉夫人讓學生把“我做不到”換成“我現(xiàn)在還做不到”雖然僅僅加了“現(xiàn)在還”三個字,對學生的心理暗示卻截然不同?!艾F(xiàn)在還做不到”,不等于我永遠做不到,這就暗示我們,雖然此刻我做不到,但通過努力我就能做到;我現(xiàn)在做不到,我將來有可能做到;我今天做不到,我明天或許就能做到。這樣積極的心理暗示多了,必然轉化為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
片段二:用“沒什么”糾正學生的錯誤。
當學生在課堂上出現(xiàn)回答錯誤或者回答不出來的時候,我們通常是說“誰能幫幫他”,看起來這樣的說法很善意,也很能解決問題,但是,對這個學生來說,會覺得很沒有面子,覺得自己不如人。而馬埃斯特拉夫人,卻是讓全體學生對這個同學說“沒什么”,讓學生切實感受到答錯問題沒什么丟人的。人的一生,誰不犯錯呢?當我們犯錯的時候,又有誰不渴望得到別人的理解和包容呢?我覺得,馬埃斯特拉夫人“沒什么”這簡簡單單的三個字,不僅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讓學生永遠敢于嘗試,敢于發(fā)表自己的見解,而且也讓學生無形中學會了包容和理解。
《全腦教學》這本書給我的啟發(fā)還有很多很多。“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作為年輕教師,我需要學習的東西還很多很多,唯有不斷學習,不斷實踐,不斷反思,不斷總結,才能不斷進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原著作者簡介:
克里斯·比弗爾(ChrisBiffle)是全腦教學(WholeBrainTeaching)理念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這一教育方法基于神經(jīng)科學原理,設計了一系列富有創(chuàng)意和高度參與性的教學策略,旨在通過全面激活學生的左右腦功能,提升學習效率和教學效果。比弗爾的工作聚焦于將復雜的腦科學發(fā)現(xiàn)轉化為易于教師應用的教學工具,強調在教育過程中結合學生的視覺、聽覺、情感和認知等多個方面,以實現(xiàn)更深層次的學習和理解。
除了作為教學方法的開發(fā)者,比弗爾還是一位活躍的作家,出版了多部作品,如《全腦教學》《全腦教學與成長型思維教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