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廣角”是數學人教版教材獨有的內容,其意圖是系統(tǒng)而有步驟地把一些數學思想方法,借助一些操作等直觀手段向學生進行滲透。本單元是學生第一次接觸“數學廣角”,編排了最簡單的排列與組合問題。而排列與組合的思想方法在現實生活中應用廣泛,同時也是學生以后學習概率統(tǒng)計知識的基礎,還是發(fā)展學生抽象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好素材。分兩次安排了此內容(二年級上冊和三年級下冊),教材旨在讓學生通過操作、觀察、猜測等活動,逐步滲透排列和組合的基本思想、基本方法,積累數學活動的基本經驗。為此,在教學時有如下建議:
一、以認知為基,精心創(chuàng)設學習活動
創(chuàng)設生活中學生熟悉的情境,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引發(fā)學生思考,提出要解決的問題。如,周末是麗麗的生日,紅紅想穿上漂亮的衣服參加麗麗的生日,她從衣柜中找出了自己喜歡的兩件上衣(一件短袖和一件長袖),一條長裙和一條短裙。請你猜一猜,紅紅有多少種不同的穿搭法?(出示情境圖:兩件上衣,一條長裙和一條短裙)
活動一:搭配衣服。用衣服卡片進行穿搭實踐活動,看看到底有幾種不同的穿搭方法。讓學生獨立思考,親自嘗試,學生們興趣濃厚,全身心投入探索活動之中。(老師走入孩子們中間邊觀察、邊指導)
活動二:組兩位數。(用1、2和3組成兩位數,每個兩位數的十位數和個位數不能一樣,能組成幾個兩位數?)先讓學生明白組數的要求,再進行組數活動。有了解決穿衣搭配問題的基礎,學生很快能利用數字卡片進行組數活動,多數學生能有序思考,按一定規(guī)律組數(交換位置法、固定十位或固定個位法??梢越M成6個不同的兩位數)接著把數字卡片3換成卡片0,再次進行組數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發(fā)現0不能放在十位,因此只能組成4個不同的兩位數(突破本內容的一個難點)。
活動三:無序搭配。(有3個數5、7、9,任意取其中的2個求和,得數有幾種可能?)讓學生用三張撲克牌(5、7、9)代替3個數進行活動。取任意兩張,算出撲克牌上兩個數的和是幾?學生在活動中發(fā)現5+7與7+5;5+9與9+5;7+9與9+7的和一樣,通過理解和與加數的順序無關來感知有些搭配與順序無關。
二、以活動為本,注重表達思維過程
學生在穿衣搭配活動中,經過充分的探究活動,得到不同的結果,適時讓學生把探究的過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出來,并進行展示(學生運用手中的卡片邊展示結果,邊用自己的語言把搭配的過程表達出來)。
生1:長衣—長裙,短衣—短裙(兩種);
生2:長衣—長裙,短衣—長裙,長衣—短裙(三種);
生3:長衣—長裙,長衣—短裙,短衣—長裙,短衣—短裙(四種)……引導學生對比、觀察,選擇最佳搭配方法(感悟有序搭配,激發(fā)學生有序思考)。
在用數字卡片組數這一活動中,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充分利用小組合作的優(yōu)勢,在小組內邊組數邊說組數的過程邊記錄數字。學生在交流討論的整個過程中各抒己見、議論紛紛,無不充滿智慧的火花。學生在自己說、聽別人說的過程中思維得以升華、組數方法得以驗證,最后達成共識,選擇最佳結果進行展示匯報(學生表達搭配的過程越來越完整、有序)。
三、以課標為根,精準把握教學層次
了解教材中關于排列、組合的編排結構,本單元屬于拓展學生數學思維的內容,要求學生了解即可。教師要依據課標要求和教學要求,只講思路、講方法,引導學生自己去發(fā)現、去探索,把思考的時間還給學生,把思維的過程還給學生。讓學生能根據實際問題采用羅列、連線、列表等方式,找出最簡單事物的排列數和組合數,初步感知到有的排列與順序有關,有的排列與順序無關。教學時要用低段學生易接受、易理解的語言,盡量避免用排列、組合這些術語。更不能拔高要求,把學生的思維禁錮在模棱兩可的絕境中。
四、以運用為標,解決生活實際問題
聯系生活實際,運用搭配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如:飲料和點心搭配;水果和蔬菜搭配;同學合影;朋友握手;路線選擇(有多少種走法,哪一條最近?)等。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這樣的練習設計不僅能讓學生結合搭配知識進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還能運用優(yōu)化思想選擇最佳方案,既發(fā)展了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了解決問題的能力,又讓學生感知數學服務于生活。
小學低段的數學課堂,離開了“趣味性”顯得“呆”、離開了“生活情境”顯得“虛”、離開了“動手操作”顯得“空”。怎樣才能讓課堂變得“活”“真”“實”?此教學內容我把生活場景作為活動的主題,在活動中學習簡單的搭配方法;在表達中提煉思維的過程;在對比、觀察中優(yōu)化方法;在用連線、畫圖等方法表示搭配過程中培養(yǎng)符號意識。整個學習過程從“亂”到“有序”再到“完整全面”,數學思想的滲透自然而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