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導圖是一種可以將知識學習過程具體化、細節(jié)化的表征工具,就像人的神經網絡圖,借助線條與圖畫等方式繪制成發(fā)散結構,將形象化和抽象化兩種思維有效融合起來,能讓學生更好理解、掌握、記憶知識。具體到小學英語教學中,思維導圖借助線條與圖畫等方式繪制發(fā)散結構,將學習內容轉化為具體形象,再通過具體形象的圖像將知識內化并記憶存儲,可以很快將零碎的知識點串聯(lián)在一起,有效提升小學生詞匯、閱讀以及寫作學習的效率,并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欲望和興趣。英語教師應充分研究并革新教學方式,在運用思維導圖能明顯改進課堂的時候,積極強化思維導圖的使用。
一、助力詞匯記憶
詞匯學習屬于小學英語教學中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只有牢固掌握,才能更好運用。目前,學生學習英語詞匯的方法基本是重復背,但是,背也要講究方法。不少學生只會死記硬背,背起來知識沒有聯(lián)系,背得很慢,忘得也快,記憶效果難讓人滿意。如果在背詞匯的過程中引入思維導圖,不僅可以使學生輕松把握詞匯之間的關聯(lián),高效記憶,還能減少背記壓力,擴大積累。
(一)確立主題后關聯(lián)延伸。例如在復習和學習食物等單詞時,教師可以將食物按種類分類,學生就會聯(lián)想到有水果、蔬菜、飲料等類。水果又可以分為:apple, pear, orange...,蔬菜又可以分為green beans, tomatoes, potatoes...,飲料又可以分為juice, Coke, tea...等(如圖一示意)。通過這樣的思維導圖擴充詞匯量,對已經學過的單詞整理加工達到更好的復習效果,又能輕松容易地學到新的知識。再比如在關于家庭成員的詞匯學習中,可借助思維導圖對不同成員間的輩分關系加以展示,讓學生能夠由圖明確識別出長輩與晚輩之間的關系。在PEP教材(三年級起點)五年級下冊Unit 2 My favourite season中,教師可以season為主體,要求學生繪制關于季節(jié)的圖表(如圖二示意)。通過詞匯之間的聯(lián)系,使學生對不同季節(jié)形成更為深入的認識。借助方法,不但讓學生更快地對各個季節(jié)形成理解和記憶,還可以進行一定延伸,如再將每個季節(jié)細化,以每一個季節(jié)作為中心,詳細介紹各個季節(jié)對應的月份、動物、植物、天氣變化和每個季節(jié)可以開展的活動等。這樣可以使學生對每一個季節(jié)的理解更加深刻,而且通過新的知識擴展,復習了相關詞匯。
(二)靈活運用構詞法。在學習family這個單詞的過程中,教師借助字母構成方法,可向學生展示“Father and mother I love you”(如圖三示意),再把各個單詞的第一個字母突顯出來,如此便讓學生迅速記住此單詞。另外,學生通過積累反義詞來制作思維導圖:fast-slow, big-small, long-short,再通過形象生動的繪制表達方式來記憶單詞,讓記單詞變得生動充滿樂趣。
(三)根據(jù)字母的發(fā)音規(guī)律,用思維導圖的形式來記憶單詞。比如元音字母a,e,i,o,u在單詞中的發(fā)音來記憶單詞。a字母:cat, bag, dad...,e字母:egg, else, let...,i字母:big,six, dig...,o字母:box, fox, dog...,u字母:bus, mum, fun...(如圖四示意)……
圖四
將思維導圖運用于詞匯學習當中,不但可以讓學生對知識內容展開更為系統(tǒng)化的梳理與歸納,還可以讓學生更愿意參與形式多樣、有趣的學習活動,將大部分精力轉移至重要知識點上,利用簡約的圖式快速記憶,優(yōu)化復習效果。
二、促進閱讀理解
閱讀理解過程中,思維導圖的運用集中反映在總體感知閱讀材料,掌握其中涉及的知識點,同時助于文本的復述與背誦。
針對文本篇幅比較長、涉及較多生詞、整體架構較為復雜的情況,可首先借助思維導圖將文本結構展示給學生,以此種方式對文本大意簡要闡述,有助于學生快速掌握閱讀材料,大致了解文本內容,減少閱讀的困難。結合核心主題與主干提問,諸如How,What,Who,When,Why等,學生帶著問題展開閱讀,不但能夠強調閱讀的關鍵部分,還可以引導學生多注意文本細節(jié),提高對文本的掌握程度;閱讀后,帶領學生按照思維導圖來復述文本內容,使學生結合思維導圖當中列出的畫面、關鍵詞等對文章脈絡與關鍵信息提取與梳理,有效增加學生的輸出機會,減少輸出的困難,真正做到“學進去,講出來”。
針對篇幅適宜、含有生詞少、層次明晰且結構規(guī)范的文本,閱讀過程中,主要是讓學生自主開展,同時自行繪制思維導圖展開。在此期間,教師僅是引導和幫助學生調整思維導圖框架和結構。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小組,以小組為單位繪制思維導圖,在對課文理解的前提下重新進行思維導圖的繪制,在整個班級內開展互動交流活動,讓學生結合自己繪制的思維導圖來答題。然后,學生結合自己繪制的思維導圖提問,小組間互換思維導圖討論,學生在分享和交流中體會學習的快樂。
如PEP教材(三年級起點)六年級上冊Unit 2 Ways to go to school中“Read and write”部分的教學:
(一)Greeting,并且調查班級學生上學的方式有哪些。
T:How do you go to school? How many ways to go to school in our class? 先通過問答復習已學的各種上學方式。
(二)Presentation,邊提問閱讀邊完善思維導圖。
T:What is Robin doing?
S:Robin is reading ways to go to school.
T:How do they go to school in part 1? Underline it.How about part 2,3,4?
T:What is \"sled\" in part 2 and What is \"ferry\" in part 3 ?
T:Do you remember where are they? Please circle the places.
T:Why do they go to school by sled/by plane/on foot?
經過以上鋪墊,教師引導學生完成思維導圖的繪制(如圖五示意)。
借助思維導圖帶領學生研究文本,同時試著利用思維導圖對文本內容展開復述,而非使用生硬的方法來記憶課文內容,進而優(yōu)化學生的學習效率。
三、強化表達意愿
寫作在語言教學當中居于相當重要地位,將思維導圖運用在英語寫作中,可以使學生的創(chuàng)作思維更具開放性,并培養(yǎng)他們邏輯思考能力,學生擁有清晰的寫作思路,自然下筆更加流暢。
以PEP教材(三年級起點)五年級上冊Unit 1 What's he like中“Read and write”的教學為例,了解機器人的名字(name)、外形特征(appearance)、機器人可以做的事情(ability),還有機器人的個性(character),思維導圖繪制完成后,該部分的脈絡也就理清楚了,根據(jù)思維導圖的提示,便可以輕松完成閱讀,理解內容(如圖六示意)。再在思維導圖每一個模塊中擴展單詞,便能模仿閱讀理解的內容去寫作一篇關于機器人或者是自己身邊的好朋友和家人的作文。如Name: His/Her name is ... Appearance amp; character: He/She is ... ability: He/She can ... ……
小學生英語作文基本上是對閱讀材料的模仿寫話,學生在閱讀文章之后根據(jù)自身的認識來制作思維導圖,按照思維導圖給予的關鍵詞與脈絡來仿照句型寫句子,使英語寫話更加容易。
四、結語
英語教學實踐中,思維導圖能夠基于中心主題延伸,將學習的關鍵點展示出來,通過圖、字等方式構建對應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展開進一步思考,讓他們根據(jù)思維導圖內容提示記住文本內容,熟悉文本后將知識輸出,敢于開口、敢于表達。思維導圖能使學生的邏輯思維、發(fā)散思維以及理解能力進一步提高,內化語言知識,并掌握自主輸出的能力,是現(xiàn)階段教學中一個比較有效的認知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