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語文在學生的整體學習和發(fā)展過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不僅是學生學習的基礎科目,更是培養(yǎng)學生文學素養(yǎng)、思維能力、文化傳承與認同、跨學科學習能力以及個人成長的重要途徑。因此,我們應該高度重視小學語文教育,為學生提供更好的語文學習環(huán)境和資源。隨著科技的進步,越來越多的學校開始將信息技術納入課程體系,小學生的信息能力普及程度有所提高。本文通過分析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課堂存在的問題和現(xiàn)狀,進而提出相應的改革措施,尋求更好的課堂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 信息能力 課堂教學
一、當前小學語文課堂存在的問題和現(xiàn)狀
近年來,隨著新一輪教育體制改革的持續(xù)推進,教育事業(yè)迎來了一股創(chuàng)新改革的熱潮,在新課標大力倡導素質(zhì)教育的同時,傳統(tǒng)的課堂教育理念和教學模式也逐漸暴露出諸多問題。
在日常工作中,筆者也注意到,我們教師盡管已經(jīng)學習了新課改相關知識,但在課堂上還不能完全做到革新,而是繼續(xù)使用機械化的教學方法,這就導致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處于一種比較僵硬的狀態(tài)。這種狀態(tài)嚴重束縛學生的發(fā)展,而且極大地降低了課堂效率。設想一下,學生長期受到這種落后的教育方式的影響,那必定不利于他們的思維發(fā)展,也不利于他們?nèi)轿话l(fā)展,這就與新課改和素質(zhì)教育的理念相悖。因此,我們要在尊重傳統(tǒng)教育模式的基礎上,擯棄落后的教育方法,大力改革創(chuàng)新,促進教育教學方式轉(zhuǎn)變。
學生課堂積極性不高,對語文學習興趣降低,這對于廣大教師來說是比較常見的問題。語文這門學科中有很多需要背誦的內(nèi)容,若教學方法不當,學生自然興趣不高。對于教師來說,我們需要在課堂教學中轉(zhuǎn)變思維方式,進行相應的創(chuàng)新,從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增加教學的趣味性。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豐富教學手段,是當前常用的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策略。
二、運用信息技術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方面
小學生由于認知水平和經(jīng)驗有限,可能難以準確判斷信息的真實性和價值,容易受到虛假信息的誤導。小學生還可能因為缺乏足夠的信息處理能力,無法有效地組織和整合獲取的信息,導致信息利用效率低下。小學生更可能因為缺乏信息安全意識,不知道如何保護自己的個人信息和隱私,而成為網(wǎng)絡詐騙等犯罪行為的受害者。為了進一步提高小學生的信息能力,需要有關部門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加強信息技術教育投入、提高教師信息技術教學水平、加強信息安全教育等。同時,也需要家長和社會的支持和配合,共同為小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信息環(huán)境。
(二)教師方面
地區(qū)環(huán)境的差異導致教師水平和教學資源參差不齊,這也是一個非常普遍的問題。語文教師在信息技術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可能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信息技術能力不足
部分語文教師的信息技術能力相對較弱,可能僅具備基本的計算機操作能力,如文字處理、簡單的網(wǎng)頁瀏覽等,而對于更高級的信息技術應用,如多媒體教學軟件的使用、在線互動平臺的操作等,可能感到陌生或缺乏自信。
2.信息技術意識淡薄
有些語文教師可能過于依賴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對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缺乏利用信息技術改進教學的意識。他們可能認為信息技術只是教學的輔助手段,而非必要工具,因此在教學設計和實施的過程中,對信息技術的運用不夠充分。
3.信息技術資源匱乏
在一些學校,由于資金、設備等原因,信息技術資源相對匱乏,語文教師難以獲取足夠的信息技術支持。例如,學??赡軟]有足夠的多媒體教學設備、網(wǎng)絡資源或軟件工具等,導致語文教師在應用信息技術時受到限制。
4.信息技術與教學內(nèi)容融合不足
在應用信息技術的過程中,部分語文教師可能缺乏將信息技術與教學內(nèi)容有效融合的能力。他們可能只是簡單地將信息技術作為呈現(xiàn)教學內(nèi)容的工具,而沒有深入探索如何利用信息技術提高教學效果、促進學生的深度參與和互動。
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就如何提升教師的信息能力要有一定的策略,以此來提高課堂效率,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促進其全面發(fā)展。
三、轉(zhuǎn)變模式,改革課堂教學策略
1.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
在新課改的要求下,教師轉(zhuǎn)變課堂模式,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是首要任務。我們通過山東省樂陵實驗小學課改的相關經(jīng)驗來分析教學策略。近年來,樂陵市實驗小學以教育教學改革為重點,構建了領先的多維度大課堂教學改革和完善的教育教學課程體系,推行生活教育模式,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極大地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該校設有基礎性課程、文本性課程、實踐性課程等多種課程種類,并且重建課堂結構,打造教學模具,尊重教學規(guī)律,從堅守到創(chuàng)新,大力推行分層教學、欄目教學、合作化學習等新形式,保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新課改背景下,教師要對小學語文教學方法展開革新,擯棄落后的教學方法,積極嘗試運用新的教學方法,充分發(fā)揮小學語文課堂中學生的主體性作用。
2.主動學習,參加培訓
通過學習和培訓,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質(zhì)量。教師是課堂教學的引導者,提高自身教學水平能夠帶動課堂氣氛,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校也要提供條件,加強對教師的培訓,定期開展培訓活動或者組織講座,提升小學語文教學的整體質(zhì)量。
巧妙地將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與教學相結合。如今的學生接觸電子信息設備早,自然也會對其產(chǎn)生興趣。教師要抓住學生這一心理特點,將信息化技術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輔助性工具。
同時,現(xiàn)代化技術聲畫結合、視聽兼?zhèn)?,能夠促進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拓展學生的思維,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因此,教師要巧妙地將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課程教學相結合,利用好這一教輔工具。
3.注重課外實踐,拓寬思維空間
作為教師,我們不能只注重教材上的內(nèi)容,更應將教材的內(nèi)容與現(xiàn)實生活結合起來,帶領學生走出課堂,感悟語文教學在大自然中的美好,幫助學生探尋美的真諦,讓學生的思維得到充分的鍛煉和發(fā)展。教師還可以通過開展一些活動,到一些紅色基地研學等方式,讓學生在課堂外、在游覽中學,開闊視野。
綜上所述,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結合語文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不斷提高自身的信息技術能力,增強信息技術意識,積極學習和應用新的教學工具和方法。同時,學校也應加大對信息技術資源的投入,為教師提供更好的信息技術支持。此外,還可以通過組織培訓、交流研討等方式,促進語文教師之間的經(jīng)驗分享和互相學習。
參考文獻
[1]戴偉雄.淺談新課程標準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策略[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9(36).
[2]夏靜.體驗即成長:小學語文體驗教學課堂教學范式例談[J].江蘇教育研究,201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