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大家對整本書閱讀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2022年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更是直接將整本書閱讀納入課程體系,成為拓展型學習任務群。作為新時代的小學語文教師,我們應該積極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積極推進整本書閱讀學習任務群的施行。本文就整本書閱讀學習任務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認識與實踐進行探究與論述。
關鍵詞:任務群 整本書閱讀 新課標
2022年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分三個層面設置六個主題任務群,直接將整本書閱讀納入課程體系,成為拓展型學習任務群。至此,新課標視域下整本書閱讀學習任務群的實踐與研究受到更多人的關注。如何在新課標指導下,以整本書閱讀學習任務群的任務為導向,引導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綜合運用多種方法閱讀整本書,習得整本書閱讀策略,積累并豐富整本書閱讀經驗,提升語文核心素養(yǎng),成為我們課題重點研究的內容。課題組成員在課題實踐中做了如下嘗試:
一、創(chuàng)設情境,構建任務
有意義的學習情境,能讓學生樂于參與其中,自覺融入角色之中去進行思考和表達,并獲得成長。整本書閱讀教學課型一般為:導讀課、推進課、讀后交流課、閱讀拓展課。導讀課最大的作用就是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但情境的創(chuàng)設不一定拘泥于導讀課,在讀后交流課上,同樣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推進任務的達成。例如,閱讀完《稻草人》這本書,可以創(chuàng)設情境:“忠實的葉圣陶‘粉絲’們,葉圣陶爺爺看到同學們這么喜歡他的童話,很是欣慰,他想考考大家,能不能以此書來分析他寫的童話故事的特點,根據(jù)同學們的表現(xiàn),頒發(fā)最鐵‘粉絲’獎?!边@個情境里面就構建了學習任務。為了完成這個學習任務,學生需要在讀完每一篇童話故事的基礎上,去發(fā)現(xiàn)它們的共同點,還得鏈接以往閱讀的其他作者的童話作品,大致了解它們的不同點。于是,自然而然地衍生了幾個子任務:析情節(jié)、品語言、悟道理。
子任務一:閱讀與鑒賞——析情節(jié)。借助思維導圖,了解故事梗概,把握這本書中每一篇童話故事的內容。
子任務二:梳理與探究——品語言。導讀個別片段,梳理書中表現(xiàn)人物特征的語言,發(fā)現(xiàn)語言美及修辭美,并進行積累。如:
大家跳躍起來,仿佛一群青蛙。歡呼的聲音如同潮水一般, 拋起來的帽子在空中飛舞?!堆蹨I》
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書中用圓點標注的句子、詞語,感受語言美。如:
走進寺里,看見大殿里坐著一位老和尚,臉皺得像風干的棗子,胡子白得像雪?!断棺雍兔@子》
讓學生體會作者用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刻畫了老和尚樣子的寫作技巧,感受修辭美。
子任務三:表達與交流——悟道理。聯(lián)系創(chuàng)作背景,知道童話中的種種幻想都植根于現(xiàn)實,是生活的一種折射,透過童話故事,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深意。
三個子任務都是圍繞構建的情境任務“分析葉圣陶的童話故事的特點,評選最鐵‘粉絲’獎”展開的,任務之間相互關聯(lián),從閱讀到梳理,再到表達,層層遞進。在學習探究中,學生歸納出葉圣陶童話故事的特點:一是采用散文的形式來寫童話,給讀者以愛的熏陶和美的享受;二是以浪漫主義手法描寫抽象的自然美和人性愛,間接表達對現(xiàn)實的不滿和諷刺。
二、驅動任務,進階學習
學習任務群的重要特征指向核心素養(yǎng),圍繞特定學習主題,以學生的語言實踐為主線,實現(xiàn)進階的生本學習。以三年級上冊“快樂讀書吧”為例,課題組成員圍繞著“立文化之根,開智慧之花”的任務主題,設計了四次進階學習活動。
第一個學習任務——“猜寓言,知特點”。這是基于學生的預學作業(yè)設置的。課前,把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前五冊教材中的9篇寓言作品梳理出來,通過“看圖猜寓言”“故事道理連一連”這種“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果子”的學習活動,喚醒學生對已讀的寓言故事的記憶,有效地訓練學生提高分析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在原有認知經驗基礎上,自讀教材“快樂讀書吧”,發(fā)現(xiàn)寓言的特點,激發(fā)探究學習的欲望,為整單元寓言學習方法的引導,打開一扇窗。
第二個學習任務——“讀寓言,明方法”。為學生提供《中國古代寓言》的經典篇目,幫助學生搭建學習支架,進行目標定位學習,讓學生初步感知寓言的學習方法,觸類旁通,為后續(xù)寓言閱讀教學和寓言故事整本書閱讀提供金鑰匙。
第三個學習任務——“打開寓言王國之門”?;凇翱鞓纷x書吧”中“相信你可以讀更多”,設計既發(fā)人深省又好玩的學習活動,通過預測、聯(lián)結、比較等閱讀方法的滲透與閱讀策略的指導,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學習活動中,產生學習的探究感和價值感,激發(fā)閱讀三本寓言集《中國古代寓言》《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的欲望,點燃學習寓言的激情。
第四個延學任務——“訂計劃,見行動”。通過閱讀計劃、閱讀活動引領整體通讀,培養(yǎng)閱讀習慣,是整本書閱讀最為核心的價值取向。由此,開啟項目式整本書閱讀系列活動的序幕。
四次進階當中,學習內容和目標呈進階推進。通過學習任務群的構建,學生充分調動并鏈接已有的學習經驗、生活經驗,在新的知識經驗建構中解決新情境下的真實問題。通過任務的細化,教師給學生設計階梯一樣的學習支架,為學生創(chuàng)設安全、輕松的交流平臺,讓他們在互動學習中共情,為其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提供有力保障。
三、優(yōu)化評價,提升素養(yǎng)
整本書閱讀的最終目標是“學以為己”,課程評價應最終落實在學習成果上,即如何讓閱讀更具實效性,讓學生保持整本書閱讀的興趣,這就需要教師不斷優(yōu)化評價機制。
1.導向性評價
閱讀課上,教師可以設計評價量表,引導學生學會閱讀策略,發(fā)揮指導性作用。如學習“小故事大道理”時,教師設計了打開寓言王國之門“闖關爭星”評價表格,根據(jù)教學預案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在學習探究中進行自我評價與他人評價,檢測閱讀效果,起到學習導向的作用。
2. 形成性評價
對于學生閱讀的評價,不僅是對整本書閱讀的最終結果的評價,還應該包括對閱讀方式、態(tài)度的評價,因此應該關注閱讀的全過程。課題組定義的形成性評價針對的是學生個體前后的對比評價,目的是激勵學生產生閱讀興趣,養(yǎng)成閱讀習慣,獲得閱讀成就,注重的是學生閱讀過程中的自我成長變化。學生每讀完一本書,就可以完成一張評價表,評價以描述性評價+等級評定相結合,既提供學生小練筆的機會,也給學生更多進步的空間。一個學期后再對比,學生每進步一個等級,教師就給予獎勵,幫助學生樹立閱讀自信。
3.終極性評價
如何引導學生高質量完成整本書的閱讀,課題組教師嘗試這樣做:利用讀書筆記展、好書推介會、讀書分享會、閱讀思維導圖匯編、優(yōu)秀片段朗誦會等方式集中展示閱讀成果。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或特長選擇其中的一種交流方式,展示閱讀成果;另一個方面,此方式倒逼所有學生都得進行深度閱讀。這種對學生個體的評價是基于學生在活動中的成果、表現(xiàn)來進行的,不僅可以提升整本書閱讀的質量,更是全方位提升學生素養(yǎng)的有效途徑。
不管哪種評價,教師必須要明確“評價只是為了激發(fā)閱讀興趣,促進高質量閱讀”,不是非得分出幾個不同等級,以免打擊學生閱讀的積極性。所以當個別學生確實在成果展示上有困難時,教師應該給予更多幫助或允許學生以小組或他人合作方式進行,逐步樹立其自信。
在整本書閱讀中,教師應始終以共讀者、引導者、推進者的角色參與其中,為學生拓展豐富的閱讀內容,幫助學生尋找更多、更有效的閱讀策略,積極搭建多樣的交流平臺,讓學生鞏固閱讀成果,樹立閱讀自信,保持閱讀激情。這樣,學生才能在閱讀中體驗快樂,開闊視野,獲得語言和精神的成長,從而全面提升語文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王崧舟,王春燕.腹有詩書氣自華——《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整本書閱讀”解讀[J].語文教學通訊,2022(33).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3]《語文建設》編輯部.語文學習任務群的“是”與“非”——北京師范大學王寧教授訪談[J].語文建設,2019(1).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guī)劃2022年度協(xié)同創(chuàng)新(含幫扶項目)專項課題“新課標視域下整本書閱讀學習任務群的實踐與研究”研究成果(立項批準號:Fjxczx22-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