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課堂提問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方法,可以發(fā)散學生的學科思維,幫助學生跟上課堂教學節(jié)奏,最終形成高階學科思維。教師要樹立培養(yǎng)學生思維品質的目標,優(yōu)化英語課堂提問模式,切實提高教學效率。本文對小學英語課堂提問現狀展開分析,探索了現階段英語課堂提問存在的問題,明確了小學英語課堂提問存在的原則,最后從鼓勵學生自主提問、緊扣核心內容提問、立足學生特點提問、結合主題延伸提問等方面,探討了基于思維品質培養(yǎng)的小學英語課堂提問策略。
關鍵詞:思維品質;小學英語;課堂提問;核心內容
作者簡介:葉華秀,福建省建甌市第一小學。
在新課標背景下,英語教學面臨新的挑戰(zhàn),需要教師積極轉變課堂教學理念,引入新型課堂教學方法。而課堂提問法就是其中之一。教師通過高質量的課堂提問,可以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發(fā)散學生的學科思維。目前不少教師已經開始在英語教學中嘗試使用課堂提問法,但最終效果不理想,因此,有必要結合小學英語課堂提問現狀探究有效的課堂提問策略。
一、小學英語課堂提問存在的問題
(一)課堂提問存在隨意性,提問思維層次較低
目前小學英語教師已經充分認識到了課堂提問的價值,但不少教師的課堂提問存在明顯的隨意性,導致課堂提問的思維層次比較低,無法在課堂教學中發(fā)揮預期作用。立足于學生思維品質發(fā)展的角度來看,教師需要精心編排課堂提問順序,實現課堂提問與課堂教學內容的有機聯動。
(二)課堂提問缺乏思考性,提問策略過于單一
小學英語教學中還存在課堂提問策略過于單一的問題,導致課堂提問很難取得預期效果。課堂提問的最大特點就是可以引導學生主動思考,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但是不少教師的課堂提問過于簡單,學生不需要過多思考就可以得出答案,這也導致課堂教學效果大打折扣,難以發(fā)揮課堂提問的預期作用。
(三)課堂提問等候時間短,學生缺乏深入思考
結合現階段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現狀來看,教師在課堂提問中留給學生的思考與反應時間較短。特別是一些學習基礎較差的學生,往往還沒有思考出答案,教師就直接開始了下一個階段的教學。基于課堂提問的教學模式需要調動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發(fā)散學生的學科思維,而提問等候時間過短,導致學生即便想要參與課堂教學,也會變得有心無力。長久以往,學生在英語課堂中處于被動狀態(tài),很難保證課堂教學效果。
二、小學英語課堂提問的原則
(一)問題要有啟發(fā)性
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設計的問題應該具有一定的啟發(fā)性,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思考,探索重難點知識。這也要求教師在設計問題時,秉承開放性思維,避免設計簡單的問答題目,而是結合教學內容進行適當拓展。這種方式不僅可以保證課堂教學知識點更加順暢地傳遞給學生,同時也能夠豐富課堂教學內容。
(二)問題要有科學性
小學英語教師在課堂提問中,所設計的問題要具有科學性,能夠給課堂教學提供較好的支撐作用。這要求教師引入大單元整合教學理念,立足于單元視角審視課堂教學內容。在設計問題時,需要注意問題的銜接性與層次性,注意“問題鏈”或“問題串”的設計,帶領學生從淺到深地學習知識,最終掌握學科核心內容。除此之外,教師設計的問題也要契合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學科水平。教師要關注學生在課堂提問中的實際表現和反饋情況,使得課堂提問法可以發(fā)揮預期作用。
(三)問題要有靈活性
小學英語教師設計的問題要具有靈活性,即教師在課堂提問中應該充分調動師生雙方的主動性與創(chuàng)造性。教師應發(fā)揮引導與輔助的作用,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基于這些考量,如教師可以將合作學習模式引入到課堂提問中,由學生進行提問并進行合作交流,營造輕松自在的課堂學習氛圍。
三、基于思維品質培養(yǎng)的小學英語課堂提問策略
鑒于當前不少小學英語教師使用課堂提問法并沒有取得預期效果,下文結合課堂提問法的應用原則,以及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實踐經驗,從多個角度探索指向思維品質培養(yǎng)的小學英語課堂提問策略,豐富課堂提問元素,創(chuàng)新課堂提問方式,促使小學英語教學目標有效達成。
(一)鼓勵學生自主提問,強化問題意識
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不少學生都呈現出了被動學習狀態(tài),學習興趣不高,特別是在課堂提問中,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比較低。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應該積極鼓勵學生自主提問,強化學生的問題意識?;谶@些考量,教師可以在課堂中引入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結合課堂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在組內進行自由交流。相較于師生互動來說,學生在生生互動中更容易放開心扉,切實提高討論效率。特別是那些性格比較內向的學生,在小組中,他們可以自由交流,顯著提高課堂提問教學效率。
例如,在“Birthday”的教學中,教師向學生講解基礎知識,引導學生學會使用“Happy birthday!”對朋友表達祝福生日,并結合“Here's a present for you.”句式送出禮物。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Birthday Party”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小組展開交流討論。在討論中,學生回憶自己過生日的場景,以及如何祝賀朋友的生日。在朋友過生日的時候,想要給他送什么樣的禮物等。在各個小組討論交流的時候,教師不要過度介入其中,而由學生自由提出問題,并在小組內解答,通過生生互動模式強化學生的問題意識。在小組互動結束以后,教師也可以讓學生交流成果,并提出一些問題。在學生提出問題以后,教師應該先給予正面表揚,接著再使用啟發(fā)性語言幫助學生解決問題。通過這種方式,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建立英語學習的信心,使用正向反饋提高他們參與課堂提問的積極性,使得課堂提問取得良好效果。
(二)緊扣核心內容提問,提升思維深度
教師在課堂提問的時候,應該結合課堂教學核心內容發(fā)出提問,切實提高學生的學科思維深度。新課標對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提出了新要求,需要教師提高課堂教學的總體效率,培育學生的高階思維品質。在課堂提問中,教師也可以引入大單元整合教學理念,依托于核心知識點設計“問題鏈”或“問題串”,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單元知識脈絡,提高思維的邏輯性與銜接性。這也要求教師可以秉承循序漸進的提問原則,深入分析核心知識內容,引導學生一步步探索關鍵信息,最終提高學生的思維層次。
例如,在“The Spring Festival”的教學中,教師在課堂導入階段提出問題“Do you like the Spring Festival? Why?”。此時大部分學生都會回答喜歡過春節(jié),但是對于后續(xù)問題則表現得比較迷茫,或者不知道如何使用英語表達。此時教師可以提出層次化的“問題鏈”,引導學生思考,并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作答?!皢栴}鏈”可以設計為“What is the Spring Festival ?”“When is the Spring Festival?”“How do you spend the Spring Festival?”,通過這些“問題鏈”的引導,學生回憶自己過春節(jié)的場景,從而加深學生對春節(jié)的理解,使其在腦海中形成關于春節(jié)的信息鏈。在此基礎上,教師結合學生的答案,在黑板上設計本節(jié)課的板書,完整全面地展示知識點,給后續(xù)教學環(huán)節(jié)打下堅實的基礎。
例如,在“Shopping”的教學中,需要學生掌握描述服飾和生活用品的能英語表達,并形成節(jié)約用錢的正確金錢觀。教師可以設計“What do you often buy in the supermarket?”“How much is the...”等問題,并引導學生熟練使用“They're very expensive.”“They're too small”等句型。在學生充分討論的基礎上,教師也可以結合多媒體工具展示不同職業(yè)的艱辛。通過這些“問題鏈”,學生不僅能夠逐步掌握本節(jié)課的核心知識點,同時也能夠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念,鍛煉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和思維品質,實現學生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有效提升。
(三)立足學生特點提問,激活學生思維
在現階段的小學英語學科教學中,教師應該關注小學生的年齡特點,突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提高教學問題與學生的契合度。這也要求教師在提問的時候,關注學生對教學問題的感知情況,多站在學生的角度設計問題。在提出問題以后,教師也要留給學生充足的思考與交流空間。這里教師也可以將一些問題設置為錨點,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能力。在學生討論與表達過程中,他們的思維實現進階,最終取得預期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Food”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貼合班上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提出一些他們感興趣的問題,激活學生的思維。比如目前很多小學生都存在“挑食”的問題,不喜歡吃父母做的飯。還有一部分小學生認為父母之所以不“挑食”,是因為他們只做自己喜歡吃的飯。此時教師可以提出問題“Do you like the food at home?”“If you were to design the menu,how would you like to design your weekly menu?”。面對這兩個問題,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并根據自己的愛好,設計一周的菜單。大部分學生設計的一周菜單都很“華麗”,但是營養(yǎng)不夠均衡,長期食用也不健康。教師以此為切入點,提出“How to design a healthy menu for the week?”的問題,帶領學生找到自身偏好與健康飲食的平衡點,改善飲食習慣。
(四)結合主題延伸提問,發(fā)散學生思維
新課標要求教師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yǎng),英語教學不能僅局限在英語語言與技能教授方面,更需要發(fā)揮好英語學科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雙重功能。在課堂提問中,教師應注重結合課堂教學內容進行延伸提問,引入一些課外資源,發(fā)散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在進行延伸提問的時候,教師應關注小學生的生活閱歷和興趣愛好,提出一些他們感興趣的問題,引導他們結合真實生活場景展開深入思考,實現有效的延伸提問,促使學生將在課堂中掌握的知識點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切實提高學生的語言實踐能力。
例如,在“Mother's Day”的教學中,教師先進行基礎詞匯和句型的講解,保證學生都能夠掌握kiss、love、surprise和kind等詞匯,靈活使用“What will you do for your mother? I will...”句型。教師結合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母親節(jié)的情境,引導學生用英語表達自己在母親節(jié)要對媽媽說的話,以及為媽媽做的事情。接著,教師布置課后作業(yè),要求學生回到家以后,落實自己在課堂中所說的計劃,實現課堂教學的課后延伸,提升德育滲透效果。
例如,在“Dream job”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學習關于職業(yè)的單詞,比如teacher、nurse、farmer等,以及詢問或者描寫職業(yè)的句式“What do you want to be...”等。在學生掌握這些基礎知識以后,教師可以詢問學生以后想要成為什么樣的人,引導他們表述自己未來的職業(yè)夢想。教師可以引入一些社會名人、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等案例,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理想與目標,并在這個過程中鍛煉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四、結語
綜合來看,小學英語課堂提問可以發(fā)散學生的學科思維,培育學生的高階思維品質,符合新課標的要求。因此,教師要加快探索新型課堂提問教學模式,深耕教材文本,積極轉變課堂教學理念,突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在設計問題和提問方式時,教師要站在學生角度思考教學細節(jié)內容,并從大單元角度搭建完整的課堂教學體系,延伸課堂教學主題內容,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yǎng)。
基金項目: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guī)劃2023年度課題“基于思維品質培養(yǎng)的閩教版小學英語課堂提問策略的研究”(編號:FJJKZX23-699)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郄利芹,王靜.基于ORID模式優(yōu)化小學英語課堂提問的教學實踐[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 2023(4): 20-23.
[2]尚現峰.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提問策略探究[J].英語教師,2023(23):173-175,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