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義務教育語文統(tǒng)編教材的修訂,保留了“雙線組元”“三位一體”的原有教材結構,堅持“閱讀與表達并重”的編寫理念,在守正中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堅持核心素養(yǎng)導向,重視學段科學銜接,加強單元整體設計。使用新教材教學時應關注學科育人、落實學段要求、變革學習方式。
關鍵詞:語文教材;教材解析;教學建議
中圖分類號:G423.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24)09-0041-04
教材是國家事權,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依托。2016年9月起,全國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起始年級語文科目啟用國家統(tǒng)編教材。2019年,統(tǒng)編版語文教材覆蓋義務教育階段所有年級。
2022年4月,教育部印發(fā)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各科教材修訂工作也隨之啟動。2024年秋季,小學、初中起始年級將正式使用修訂版教材。此次義務教育階段統(tǒng)編版語文教材(下文簡稱“語文教材”)的修訂堅持以“守正創(chuàng)新,穩(wěn)中求進”為總體原則,“穩(wěn)”是基礎,“進”是目標,體現(xiàn)了對教學實際和課標理念的雙重觀照。
一、教材修訂的兩個“不變”
(一)保留“雙線組元”“三位一體”
按人文主題、語文要素雙線組織單元,精讀課文、略讀課文、課外閱讀“三位一體”,是語文教材的編排特點,本次教材修訂,沒有改變這樣的結構方式。
從“雙線組元”的角度看,在不變中亦有發(fā)展:其一,人文主題貫徹落實了黨的二十大精神,充實了三類文化(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選文,彰顯了教材在培根鑄魂、啟智增慧、培育時代新人等方面的獨特優(yōu)勢;其二,通過整合、替換等方式,優(yōu)化了語文要素,完善了教材能力體系的構建,體現(xiàn)了學習的連續(xù)性與進階性。
(二)堅持“閱讀與表達并重”
“閱讀與表達并重”是語文教材的重要編寫理念,這里的“表達”既包括書面表達,也包括口語表達。依據(jù)這一理念,語文教材完善了閱讀與表達兩個維度的目標體系,實現(xiàn)了教材在體系結構上的突破。本次教材修訂,在秉持這一編寫理念的同時,通過調換、增補等方式,增強了表達話題與單元主題的關聯(lián)性,更好地體現(xiàn)了“閱讀鋪路,由讀到寫”的編寫思路。
二、教材修訂的課標理念體現(xiàn)
保持教材編排特點和編寫理念不變,是平穩(wěn)落實教材修訂工作的基礎,而“穩(wěn)中求進”則是教材修訂工作的目標追求?,F(xiàn)結合2024年秋季使用的小學和初中起始年級教材,解析本次修訂如何在守正中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體現(xiàn)與課標理念的對接。
(一)堅持核心素養(yǎng)導向,凸顯實踐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下文簡稱“2022年版語文課標”)指出,“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培養(yǎng)的核心素養(yǎng),是學生在積極的語文實踐活動中積累、建構并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表現(xiàn)出來的,是文化自信和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chuàng)造的綜合體現(xiàn)”[1]4。語言運用在核心素養(yǎng)中起到帶動其他三個方面的作用,是核心素養(yǎng)的基礎,其他三個方面的實現(xiàn)必須經(jīng)由語言運用這一途徑[2]72。
本次教材修訂充分體現(xiàn)了素養(yǎng)導向,一方面體現(xiàn)了語文核心素養(yǎng)四個方面的整體發(fā)展,另一方面突出了語言運用的基礎地位,特別凸顯了語言運用是在豐富的語言實踐中進行的,而不是直接灌輸語言知識,進行機械操練。
一年級上冊教材的修訂,在“語文園地”中保留了“識字加油站”“字詞句運用”兩個板塊,豐富了學習資源和運用情境,以引導學生更好地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七年級上冊教材的修訂,著力增強了語篇、語用、語體和邏輯知識等,特別改設一個“活動·探究”單元,對原教材第五單元的雙線組元結構進行改造,做了任務的整體設計,充分體現(xiàn)了任務、情境、整合等2022年版語文課標理念。
(二)重視學段科學銜接,減緩坡度
2022年版語文課標重視學段銜接,無論是學段要求,還是學業(yè)質量標準,都體現(xiàn)了學段之間的發(fā)展與進階。課標還提示要“注意幼小銜接,減緩坡度,降低難度,增強學習的趣味性和吸引力”[1]45。
一年級上冊教材的修訂,特別重視幼小銜接,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四個方面:一是保留了原有的入學教育單元,幫助學生從思想認識、行為習慣等方面做好入學準備。二是延長了拼音教學的時長,將原來的2個單元變?yōu)?個單元,給予學生更加充分的學習和練習時間。三是減少了教材容量,“識字”減少了2課,“閱讀”減少了4課,識字量由300字減少到280字。四是優(yōu)化了內容設置,拼音部分將“y”“w”單編為一課,明確了其隔音字母的屬性,降低了拼音學習的難度。
七年級上冊教材的修訂,側重依據(jù)初中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負擔進行合理調適。一是語言知識注重點線布局,在練習/任務中“點”狀隨文設計,任務、活動融于具體情境中;在補白/鏈接部分“線”狀介紹必備的語言知識,對學生語言的建構與運用加以鎖定和啟發(fā)。二是適當補充和完善單元導語內容,強化單元思想教育價值,對標相應任務群,或隱性暗含,或顯性闡明,提高“以文化人”的強度。三是適當降低初中名著閱讀的導讀量,“名著閱讀”改為“整本書閱讀”,每冊推介2次,每次推薦1部作品,不再采用“1+2”的推薦結構。
(三)加強單元整體設計,體現(xiàn)結構
新課標提出“語文學習任務群”是課程內容的組織與呈現(xiàn)方式,指出:“設計語文學習任務,要圍繞特定學習主題,確定具有內在邏輯關聯(lián)的語文實踐活動。語文學習任務群由相互關聯(lián)的系列學習任務組成,共同指向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具有情境性、實踐性、綜合性”[1]19。這對課程內容的闡述已不局限于回答學什么的問題,同時也在說明該怎么學,即讓學生以完成系列任務的形式學習[3]。
本次教材修訂以顯性設計與隱性融入相結合為原則,通過加強單元整體設計,突出單元學習的情境性、實踐性、綜合性,體現(xiàn)了“語文學習任務群”的相關理念。
一年級上冊教材的修訂,突出了單元意識和整合意識。一是在目錄中標注了單元序號,將原來的課文單元調整為閱讀單元,形成了入學教育單元、識字單元、漢語拼音單元、閱讀單元的教材體例。二是優(yōu)化了單元語文要素的序列層級,單元目標要求更加明晰,體現(xiàn)了課程內容的結構化。三是加強了單元內容的整合,將原“口語交際”板塊整合到“語文園地”中,將原“展示臺”“我的發(fā)現(xiàn)”等板塊整合到“字詞句運用”中,凸顯了單元學習的情境性、實踐性、綜合性。
七年級上冊教材的修訂,重點增設了閱讀綜合實踐。在原有單元編排結構的閱讀、寫作(專題學習活動、整本書閱讀、課外古詩詞誦讀等)之外,獨立增加“閱讀綜合實踐”板塊,體現(xiàn)整合、實踐等新課標理念。一方面著眼整個單元的語言積累、梳理、探究的任務,兼顧現(xiàn)代漢語和古代漢語,體現(xiàn)語言發(fā)展的序列性;另一方面整合單元閱讀學習要素,采用活動化設計,進行任務化驅動,進一步提高閱讀教學的綜合性和實踐性,更好地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整合閱讀方法、閱讀策略及語言文字運用等。
三、起始年級教材的教學建議
(一)把握學科育人功能
就一門學科而言,教師遇到的最大挑戰(zhàn)是我教的這門學科如何回應“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的問題,即學科課程育人的問題[4]。一方面,新課標通過構建素養(yǎng)導向的目標體系,明晰了學科育人的方向與路徑;另一方面,課程內容以三類文化為主要主題,體現(xiàn)了語文學科獨特的育人價值。教學時,教師要把握學科育人功能,全面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一年級上冊教材在入學教育單元新增了《我愛我們的祖國》一課,原課文《我是中國人》內容有所增補,體現(xiàn)了語文學科在根植家國情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等方面的價值,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把握好課文的育人功能。第一學段的教材沒有設置單元篇章頁,因此,教師要關注《義務教育教科書教師教學用書(語文)》中提示的單元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重視單元雙線融合,用語文的方式學語文,在語言運用的過程中滲透價值引領,而不是以說教的方式進行思想教育。
七年級上冊教材新增、調換了6篇文章,增加了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比重。如新增“人民教育家”于漪老師的《往事依依》、朱德的《回憶我的母親》、陳毅的《梅嶺三章》等。這些作品的教學需要教師站在立德樹人的高度,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充分發(fā)揮文本獨特的育人功能和奠基作用,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努力打好初中生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shù)男聲r代精神底色。
(二)落實學段目標要求
新課標分四個學段,按“識字與寫字”“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四類語文實踐活動,清晰表述了學段目標,體現(xiàn)了語文學習的銜接性與進階性。教學時,教師要樹立課程意識,結合學段目標和具體學情,在研讀教材的基礎上,科學制定教學目標,落實學段要求。
“識字與寫字”是第一學段的教學重點,教師應遵循漢字構形規(guī)律、兒童認知規(guī)律開展識字教學,要處理好識字與寫字的關系,建議加強字和詞的聯(lián)系,以詞語運用為目的組織寫字教學,而非單純的字形鞏固。“漢語拼音”是一年級上冊教材的重要學習內容,要明晰拼音教學的定位,不能要求學生默寫拼音、用拼音給漢字注音;要理解拼音兒歌的教學功能,僅需學生“讀一讀”,沒有識字要求。
七年級教材中的最大變化當數(shù)“閱讀綜合實踐”板塊的增設,這也是落實新課標任務群教學理念的直接體現(xiàn),教學中該如何用好這個設計呢?按照教材編輯的建議,可以有三條落實路線:一是按照傳統(tǒng)順序來完成,即把“閱讀綜合實踐”欄目之前的3~4篇文章學習完成后,再對這些課文進行活動化的盤點、開掘與深化學習。二是按需分步整合,相機切入,就是根據(jù)教學需要,在閱讀教學過程中相機穿插閱讀實踐活動,實現(xiàn)融合式落實,不必單獨開灶。三是以任務為統(tǒng)領,前設單元起始課,后置單元整合課,推動閱讀教學走向綜合化、實踐化、結構化。當然,至于“閱讀綜合實踐”是作為課前引導,還是學完課文后再落實,教者完全可以據(jù)學情和教情自由安排,不必囿于成式。
(三)變革學生學習方式
“核心素養(yǎng)”概念的提出,預示著學生的學習方式將發(fā)生重大改變,學生的學習不再是一個單向度的、線性的過程,教師不再如同搬運物體一樣,把學生需要的東西從自己的庫存中取出來,再運送到學生的庫存中,而是讓學生介入其中,不僅識記“是什么”,而且探究“為什么”和“怎么做”[2]59。
盡管小學一年級學生學習差異性大,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不足,但教學時,教師仍要重視學科實踐,體現(xiàn)學習方式變革。一要找準教學起點,認識到“零起點”不等于“零準備”,力爭將學生的差異轉化為有效的教學資源;二要重視教學的趣味性,加強語文與生活的聯(lián)系,讓學生在用中學;三要重視“聽說讀寫”這些基本的實踐樣態(tài),特別要重視朗讀和寫字;四是要用好教材資源,適當組織梳理和探究的實踐活動;五是要樹立“教-學-評”一體化的意識,借評價激發(fā)并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
七年級教材編寫理念和結構的新變化,是在堅守教材“雙線組元”“三位一體”原有體例基礎上,依據(jù)新課標核心素養(yǎng)培育目標進行的升級優(yōu)化,重在穩(wěn)中求進,不追求顛覆式變革。無論是結構或欄目上的調整,還是選文、助讀、作業(yè)、知識等系統(tǒng)的優(yōu)化,都是圍繞著語文核心素養(yǎng)培育這一核心來展開的。在使用新教材過程中,須按照語文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基本邏輯來開展教與學,著力以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自信”為統(tǒng)率,?以“語言運用”學習為基礎,?牽引和提升“思維能力”與“審美創(chuàng)造”能力。一要堅持學語言要多引導學生在活動和交往中進行自我建構;二要旗幟鮮明地引導學生多閱讀,牢牢抓住“多讀書、讀好書”這個學好語文的關鍵路徑;三要不搞形式主義,腳踏實地依托新教材、用好新教材,切實把新教材作為培養(yǎng)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導航儀”。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修訂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解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
[3]易進.語文學習任務群的內涵及教學體現(xiàn)[J].小學語文,2022(12):4-9.
[4]崔允漷.新課標關鍵詞[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23:9.
責任編輯:石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