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玄怪錄》中“非人故事”及其反映的作者寫作觀念研究

2024-10-13 00:00:00郝雨晴范學(xué)新
蒲松齡研究 2024年3期

摘要:《玄怪錄》中的“非人故事”分為仙人、精怪、鬼魂三類,且都反映出作者不同的寫作觀念。仙人類故事多描寫仙人在思想、行為、居住環(huán)境等方面高于凡人的超越性,同時暗含著作者對自身困境的觀照與超越;精怪類故事注重思考精怪與人類的和諧型與對立型關(guān)系,其中二者的和諧型關(guān)系主要涉及報恩與偶遇主題,而對立型關(guān)系又分為精怪得到處罰、人類受到報復(fù)兩種結(jié)局,體現(xiàn)出作者在生命平等觀念下對自然萬物的認知與尊重;鬼魂類故事則在陰間世界的建構(gòu)下,寄寓著作者對世人的勸誡以及對社會現(xiàn)實的揭露與批判。

關(guān)鍵詞:《玄怪錄》;牛僧孺;非人故事;寫作觀念;唐傳奇

中圖分類號:I207.41文獻標志碼:A

魯迅曾說:“造傳奇之文,會萃為一集者,在唐代多有,而煊赫莫如牛僧孺之《玄怪錄》。” [1]64《玄怪錄》是中唐宰相牛僧孺以志怪為主題撰寫的著名文言傳奇小說集,因其玄虛詭譎的故事、幽深秀麗的語言而為世人所稱道,在志怪小說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對后世諸多作品有深刻影響。在具有正常生命狀態(tài)的人的視角對照下,書中那些“擁有人的思想和行為習(xí)慣,但卻不具有人的正常生命狀態(tài)”的“非人之物”及其故事,可分為仙人、精怪、鬼魂三類,它們各具特色且都體現(xiàn)出作者的深層寫作觀念。

一、仙人類故事——對自身困境的觀照與超越

《玄怪錄》中的“仙人故事”是作者著墨較多的,其主人公主要有兩類:仙人臨凡者和修仙者。相較于常人的生命活動和思想狀態(tài),他們的生命狀態(tài)是高于人的,因此這類仙人的特殊之處不在于他們的變化或法術(shù),而在于他們的“超越性”。他們的前身是人,但如今的身份、思想、行為等已遠超人之境界,他們的生命活動不受拘束,或雜陳于人跡,或隱居于云煙,但總之已有能力超離于人類世界。仙人對人的“超越性”主要表現(xiàn)在其思想、行為、居住環(huán)境三個方面。

(一)思想上的超越性

《玄怪錄》中涉筆許多流傳后世的仙人故事,仙人形象如《張老》中的張老、《裴諶》中的裴諶、《杜子春》中的華山老人、《葉天師》中的葉天師等,他們都顯示出對人生清醒洞察的思想共性。如張老說“人世勞苦,若在火中。身未清涼,愁焰又熾,固無斯須泰時” [2]22,他認為,人處在世界中,無端產(chǎn)生的欲望就像熊熊燃燒的烈火且無有停歇,只要人的生命存續(xù)著,就一直備受煎熬。又如《杜子春》中的華山老人對即將進入虛境考驗的杜子春的告誡,他說“萬苦皆非真實” [2]9,認為人世中各種各樣的苦都是虛幻的,應(yīng)用一種超然物外的態(tài)度來面對,即使泰山崩于前也不應(yīng)引起內(nèi)心秩序的改變。再如《裴諶》中的裴諶,面對修仙未半而中道舍去的王敬伯對人世間官職名利的夸耀,則給出了更多不同凡俗的高見,“吾乃夢醒者,不復(fù)低迷” [2]29“吾儕野人,心近云鶴,未可以腐鼠嚇也。吾沉子浮,魚鳥各適,何必矜炫也。夫人世之所須者,吾當給爾,子何以贈我?” [2]31“塵界仕官,久食腥膻,愁欲之火焰于心中,負之而行,固甚勞困” [2]34“吾昔與王為方外之交,憐其為俗所迷,自投湯火,以智自燒,以明自賊,將浮沉于生死海中,求岸不得,故命于此,一以醒之” [2]37……他覺知人生如夢,凡于人世所盡力苦求、掙扎得之者,到頭來無非依舊兩手空空,正因有了這份徹悟和通透,裴諶之類的修仙者對人世中俗物早已無甚所求,夢醒之后便斷然不肯再入夢,既已認知生死輪回如苦海,且已上岸,便不再漂泊其中。

《玄怪錄》中描寫的此類仙人對于人世中的俗事俗物雖早已擺脫眷戀,但他們并非是一無所愿的,他們?nèi)杂兴?,那正是在自渡得脫之后,進而想要幫助他人解脫,且會以各種方式予人指引或提點。如《裴諶》中裴諶對王敬伯的良苦用心,設(shè)下計謀使其醒悟;又如《杜子春》中的華山老人屢次資助杜子春,任由其放縱性情、揮霍錢財而不加以勸止,然后使其自悟真理,進而邀其進入華山求道修仙;又如《王煌》中的道士任玄言見王煌為鬼色所迷,欲救其性命便多番好言相勸等。正因這些仙人所剩的唯一念求仍帶有高尚的利他性,所以更凸顯出他們思想品德上具有高于凡人的無私性與超越性。

(二)行為上的超越性

與人類相比,《玄怪錄》中的仙人形象在行為上也有其超越性,而這種行為上的超越性本質(zhì)上仍來源于其思想的超越性。在思想上對人世規(guī)則和本相的了悟,促使仙人們在行為動作上更具體地顯現(xiàn)出神性對人性的升華,包括但不限于對人類的寬容、忍讓、慈愛等。他們自身早已舍棄了人性中的不良情緒,凡人因七情六欲而苦,在面對塵事時難免受到情緒拖累,而修仙之人卻極為淡泊。他們始終情緒穩(wěn)定平和,心胸寬大坦蕩,無怨恨貪嗔癡之心,能忍常人所不能忍,能受凡人所不愿受。這種基于對人性的根本參透的行為超越性,使得仙人們對塵世中凡人的言與行都具有極強的包容性,即使這些凡人對他們做出了過分的傷害性舉動,他們也能秉持著寬和體諒的態(tài)度不予計較。

正如《張老》這個故事,得道成仙的張老隱居人間時只能以園叟身份示人,在求親過程中因窮困、老邁被世人恥笑攻訐,然而張老對“只知皮相、不知骨相”的世人的輕蔑和謾罵不以為意,只一笑置之,堅定求娶心中之人,成親后不僅對妻子家人之前的無禮與侮辱既往不咎,還多番照拂,顯現(xiàn)出一個生命狀態(tài)高于常人的得道者的心境和度量。《杜子春》中的華山老人也是如此,在杜子春屢教不改地散盡家財后,仍不厭其煩地予以資助,只為讓杜子春徹底頓悟,且在因杜子春的失誤而導(dǎo)致煉丹失敗后,也只是將他放下山去,并未給予任何懲罰。又如《崔書生》中的玉卮娘子,本是王母娘娘的女兒臨凡,身份極其尊貴,但與崔書生成婚之后對待崔母卻是“新婦之禮甚具” [2]93,在遭受了崔母的質(zhì)疑和誹謗后,沒有任何憤恨,依然對崔書生以禮相待,只是自請離家,為彼此保全了夫妻之間的體面和尊重……這都體現(xiàn)出修仙之人在行為上對人性的包容和超越。

(三)居住環(huán)境上的超越性

《玄怪錄》中的這類仙人在居住環(huán)境的選擇上同樣體現(xiàn)出超越性,而這種超越性又兼具以下兩點:一是仙人們的居住環(huán)境相比于凡人居所更具有審美上的超越性,也就是清雅脫俗;二是仙人們的府第往往設(shè)在隔絕人世的山峰崖谷中,凡人不能尋,非機緣巧合不能至。仙人們都處于隱居狀態(tài),擺脫了人世的喧鬧嘈雜,是一種地理上的超越性。如《杜子春》中對華山老人修道之處的描寫,“遂與登華山云臺峰,入四十里余,見一居處,室屋嚴潔,非常人居。彩云遙覆,鸞鶴飛翔” [2]9;又如《張老》中對世外仙人張老居處的描寫,“忽下一山,見水北朱戶甲第,樓閣參差,花木繁榮,煙云鮮媚,鸞鶴孔雀,徊翔其間,歌管嘹亮耳目……異香氛氳,遍滿崖谷” [2]21;又如《裴諶》中對修仙者裴諶府邸的描寫,“初尚荒涼,移步愈佳。行數(shù)百步,方及大門,樓閣重復(fù),花木鮮秀,似非人境。煙翠蔥蘢,景色妍媚,不可形狀。香風(fēng)颯來,神清氣爽,飄飄然有凌云之意,不復(fù)以使車為重,視其身若腐鼠,視其徒若螻蟻” [2]34。這些仙人們所居之勝境都遠在人世之外、凡人無法到達的塵煙斷絕處,遠離了所有喧囂紛擾,且不以華麗耀眼為美,不以凡間的金玉俗物為裝飾,而是處處顯示出與天地自然的親近,展現(xiàn)出各種生命和諧相處的狀態(tài),這樣的居所遙遠寧靜、清新怡人,相比于人世間的居住環(huán)境而極具審美品位和地理距離上的超越性,頗有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之感。

(四)“仙人類故事”反映的作者寫作觀念——對自身困境的觀照與超越

梳理《玄怪錄》中這類修仙故事及其中一系列生命狀態(tài)高于常人的仙人形象可知,作者牛僧孺在字里行間極大程度地流露出對仙人形象的尊崇和喜愛,對修仙者隱居生活的羨慕,以及對人世的批判和厭倦,尤其是作者對修仙者的生命狀態(tài)持顯著的贊同欣賞態(tài)度,正是其心理具象化的表現(xiàn)。

“《玄怪錄》的創(chuàng)作是作者超脫現(xiàn)實世界之外,排遣愁緒、釋放苦悶的一種手段……通過對這些奇聞異事、仙界靈境的描寫,表達一種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也是僧孺小說的應(yīng)有之義?!?[3]17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寫道:“牛僧孺在朝,與李德裕各立門戶,為黨爭,以其好作小說,李之門客韋瓘遂托僧孺名撰《周秦行紀》以誣之。” [1]65憲宗元和九年(814),也就是唐朝統(tǒng)治中后期,“以李德裕、鄭覃、李紳為首的門閥勢力與以牛僧孺、李宗閔、楊嗣復(fù)、楊虞卿為首的新官僚集團之間便展開了長達四十年的黨派斗爭” [4]14,這就是“唐代歷史最長、斗爭最烈、范圍最廣的……‘牛李黨爭’” [4]14。斗爭從唐憲宗時期開始,到唐宣宗時期才結(jié)束。唐武宗時,李黨達到鼎盛,牛黨紛紛被罷免,唐宣宗前期,李黨則又紛紛被貶謫到地方為官。事件最終以牛黨茍延殘喘、李黨離開中央而結(jié)束,以致唐文宗有“去河北賊易,去朝中朋黨難” [5]7899之嘆??梢姡I鎺缀跻簧际芾в诠賵鲭U惡的黨爭旋渦之中。牛僧孺本“出身胥吏,‘少孤貧’,玄宗時雖貴為宰相,但連庶族出身的張九齡也瞧不起他” [4]14,他并非世家子弟,備嘗同僚之輕視排擠,仕途進階無人扶持本就相對困難,而又要與大都出身世家大族的李黨作斗爭,可想其仕途之艱辛。如此費心周旋、大起大落的生活自然使他精疲力盡,所以《玄怪錄》中描寫修仙者隔絕人世后平靜美好的生活也就隱含著他個人的精神向往,作者以此來排解和緩沖現(xiàn)實對自己在精神層面的打擊,這是他的心靈歸屬。而其中的仙人形象也正是作者心中的人格范式,仙人對人性的包容與超越,正是牛僧孺在現(xiàn)實殘酷的黨爭生活當中最渴望的?!缎咒洝分邢扇祟惞适碌膭?chuàng)作,為其提供了可超出現(xiàn)實困境的精神正解。

二、精怪類故事——對自然萬物的認知與尊重

《玄怪錄》中占據(jù)最多篇幅的“非人之物”,歷來被通稱為“精怪”,主要分為“動物類精怪”和“器物類精怪”兩種。它們往往由各種動物或器物幻化而成,生命狀態(tài)趨于人,具有人的七情六欲,把幻化后的“人形”作為在人世間行走的基本面貌;同時,由于受到人的價值觀和審美因素的影響,熱衷于享受人的各種權(quán)利、模仿并施行各種人類的活動、遵守人世中的各種人情規(guī)則等。從這一層面來講,精怪們在《玄怪錄》的諸類“非人之物”中是最試圖靠近人的屬性的,是最“人化”的一類“非人之物”。因此,“《玄怪錄》的浪漫主義手法對自然之物人格化的文學(xué)書寫也為后世志怪小說提供了創(chuàng)作范式” [6]71。精怪在以“人”的身份與人類進行交往時產(chǎn)生了各種復(fù)雜的關(guān)系,但最終仍顯示出并回歸于它們本身物種的自然屬性。它們是世間萬物生靈的代表,與人的關(guān)系正等同于人與自然的關(guān)系,而它們和人的關(guān)系屬性大致上都可歸結(jié)為和諧型與對立型兩種。

(一)人與精怪的和諧型關(guān)系

《玄怪錄》中的大多數(shù)精怪是十分可愛的,即使生命種類與人截然不同,但仍有很強的人類屬性,可謂“人化的非人”。它們渴望成為人,也有類似于人的秉性、思想、審美、價值觀等,自覺遵守著人類世界中的規(guī)則,以幻化后的“人形”出現(xiàn)在人類世界的活動中并積極與人交游,與人構(gòu)建起了一種和諧型的關(guān)系。在這種和諧型關(guān)系中,人與精怪的故事又可分為“報恩”和“偶遇”兩種主題。

1.“報恩”主題。在人與精怪和諧型關(guān)系的“報恩”主題中,故事都符合以下兩種條件,一是精怪有向人類求助的行為,二是精怪在受到人的恩惠之后知恩圖報,且此二者構(gòu)成了這類和諧型關(guān)系的邏輯順序。

這類故事如《華山客》,其主人公是一只在華山修仙的狐貍,已修化為女身,在修行途中得知自己的劫數(shù)后,選擇向居住在華山中的隱士黨超元求助,希望他幫助自己渡過此劫得證大道,而黨超元在成功地助其完成心愿后,得到了重謝。狐女向人求助的這種行為,源于對人的信任,而人的不負所托,又使這種信任形成了一種難能可貴的良性循環(huán),體現(xiàn)了人與這類“非人之物”的和諧共生。又如《刁俊朝》中的主人公是一只得道的猿猴精,因躲避太一天神的誅殺而藏匿于一婦人之項上幾年之久,它在脫離危險后破出婦人之項瘤,又于鳳凰山神處求得神藥以減輕恩人項上之疤的痛苦,其后婦人之夫刁俊朝還設(shè)宴款待了它。又如《盧頊表姨》中的小花狗,它生前受到盧頊表姨的恩惠,死后成為了陰間判官的側(cè)室,而它在主人盧氏死后懇求判官為其主增加陽壽,還說出“平生蒙不以獸畜之賤,常加育養(yǎng)……以報存育之恩……妾平生受恩,以此申報,萬不獲一” [2]334等肺腑之言,其后又將自己的遺體托付給還生的主人。它與其主之間的溫情互動令人動容,此時的小花狗實與世人無異,這種有情有義的行為體現(xiàn)了這類“非人之物”極其“似人”的一面。這種精怪和人之間的“和諧性”,消除了異類與人類在生物屬性上的“異”,彌補了精怪本身作為“非人之物”在物種類別上和人之間的差距,體現(xiàn)出一種平等的觀念。

2.“偶遇”主題。在人與精怪的和諧型關(guān)系中,除恩緣相報類型外,作者還描寫了一類“偶遇”主題,有以下特點:一是故事多寫人在機緣巧合下誤入精怪的活動場所,與精怪們展開一場簡單的“異遇”后又回歸正常生活;二是兩者雖只是短暫相會,但也營造出了一種融洽和諧的氛圍,精怪們多展示出對人類的主動接納與親近,還在此過程中表現(xiàn)出了與人相似的特點和品質(zhì);三是故事多以精怪回歸其自然屬性,人與精怪相安無事為結(jié)局;四是作者多在這種主題中借精怪之口表達個人情志觀點,或吐露科舉登途之難、或傾訴宦游路遠之苦、或評論詩文之缺、或批判戰(zhàn)爭之罪,屬“借精怪之酒杯,澆胸中之塊壘”之舉。

如《張寵奴》中,寫進士王泰為避白日戰(zhàn)事只得夜行于險絕之地,途中偶遇一黃狗自求跟從保護,后黃狗化為人形護佑王泰躲開了夜路上出現(xiàn)的兩個怪物,又帶領(lǐng)王泰來到一所宅邸喝酒休息。天亮之后,王泰發(fā)現(xiàn)自己處在一座大墓中,黃狗也不知去向。二者有了一夜的主仆之誼,黃狗也盡到了仆人護主之責。故事除了表面寫精怪對人的保護外,背后也隱喻著作者對戰(zhàn)爭的批判。又如《元無有》,寫元無有夜行,“時兵荒后,人戶逃竄,入路旁空莊” [2]114,遇見故杵、燭臺、水桶、破鐺等物吟詩作對,它們“相詠談諧,吟詠甚暢” [2]114,還有“今夕如秋,風(fēng)月若此,吾黨豈不為文,以展平生之事” [2]114-115的雅興,這正是唐代文人意趣風(fēng)雅的聚會的再現(xiàn),在這些“非人之物”身上體現(xiàn)的是人的特征。此文中亦有對戰(zhàn)后之景的唏噓,可見作者在文字背后的隱語。又如《來君綽》中,來君綽夜宿污蠖之門,被污蠖、蝸牛、田螺等物相邀飲宴,污蠖言談舉止之間盡是讀書人的教養(yǎng)與風(fēng)范,與來君綽等人喝酒行令,瀟灑不俗,才學(xué)甚至在常人之上。而污蠖更是有“仆久從賓貢,多為主司見屈,以仆后于群士,何異尺蠖于污池乎” [2]99之嘆。隋唐時期,寒門子弟因科舉取士而有了進身之階,科舉制度使得“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成為可能,但即便是在科舉被大力推行的盛唐時期,其競爭也異常激烈,“其進士大抵千人得第者百一二,明經(jīng)倍之,得第者十一二” [7]499。而“在唐代,若要科舉考中,必須有當權(quán)官僚向主考官推薦,考生才有及第的希望,一些士子為了能夠通過科舉獲得官職,也紛紛投靠達官貴人” [4]11。據(jù)牛僧孺生平可知其出身不高,這分明就是作者借污蠖之言為自己乃至當時仕途艱難的士子們發(fā)出的感慨。

在此類“偶遇”主題中,處處可見人在“異遇”中與精怪們的和諧相處,這種“相識雖短、情意卻真”的人與“非人之物”間的友誼,使讀者領(lǐng)略到作者筆下世界的廣闊性以及人與自然關(guān)系的多樣性。同時,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曾說:“傳奇者流……托諷喻以紓牢愁?!?[1]49-50由上所述,亦可知作者也正是通過這種自設(shè)玄幻的方式抒發(fā)自己心中所感所怨。

(二)人與精怪的對立型關(guān)系

《玄怪錄》中也不乏一些為禍作惡的精怪,它們似乎更符合大眾心目中對異類的想象,因為與人相比,這類“非人之物”的存在正體現(xiàn)出一種源于物種自身不同屬性之間的隔離性,但這卻不是形成人與精怪對立型關(guān)系的決定因素,真正原因在于其中一方的正常利益被另一方破壞,所以才導(dǎo)致了雙方關(guān)系的破裂,而故事結(jié)局也都是做錯的一方受到懲罰,體現(xiàn)出作者在這種人與精怪對立型關(guān)系下對道德自律的強調(diào)和對天理法則的尊重。這類故事描寫人與精怪間失敗的交往,按照不同結(jié)局可將此類故事分為兩種,一是為害的精怪被捉拿或處罰,二是德行有虧的人被精怪報復(fù)而得到應(yīng)有的下場。

1.精怪得到處罰?!缎咒洝分?,寫精怪為害一方最終受到懲處的故事當以《郭代公》為最佳代表。其中的“烏將軍”本是公豬成精,在一鄉(xiāng)祠中偽裝作神明許多年,奸淫殘害了眾多無辜少女,為天理所不容。后郭代公路過此地,解救了正被獻祭的少女,并斥責了愚昧的鄉(xiāng)民,使其清醒,還帶領(lǐng)他們殺死了為禍的公豬精,從此鄉(xiāng)里恢復(fù)了安定與祥和,此后的少女們也永遠擺脫了被獻祭的悲慘命運。這個故事以精怪的好色淫亂、殘害人命為基礎(chǔ)批駁點,突出了郭代公的英勇正直,也展現(xiàn)出了動物精怪原本的劣根性,這種對欲望不加節(jié)制的放縱,正是動物自身不受人倫道德及規(guī)矩法度約束的天性使然,這與人世社會中受法紀和道德規(guī)約的人性形成了鮮明對比。這類精怪只想享受作為“人”的權(quán)利,卻不愿遵守人世中的規(guī)約,因此這類“非人之物”對人本身的迫害以及對道德天理的破壞也就構(gòu)成了兩者關(guān)系上的對立性。又如《韋協(xié)律兄》中的鐵鼎精,在深夜時分爬上韋協(xié)律兄的身體,使人不僅可感身體上的冷意,更多的則是一種精神上的冷意。這種“非人之物”對人精神上造成的恐嚇,其實就是對人的正常生存空間的一種侵占,對身處其中的人造成生存困境。人必須突破或戰(zhàn)勝這種困境才能夠生存,所以韋協(xié)律兄的大膽勇猛使其戰(zhàn)勝了恐懼,成功地將幻化成人的鐵鼎精制服,從此宅院恢復(fù)了正常。還如《岑順》中,寫岑順在多個深夜目睹房子底下古墓中棋盤上的兩派象棋人馬交戰(zhàn),起初象戲子對岑順的態(tài)度恭敬傾慕,雙方交往也無他事,但久而久之,岑順還是被鬼氣所傷,導(dǎo)致身體每況愈下,最終在家人的幫助下挖出并燒毀了古墓中掩藏之物才得以康復(fù)。二者關(guān)系是由好轉(zhuǎn)壞,岑順對這件事的認識也是由糊涂轉(zhuǎn)為清醒,最終明白人怪殊途、異物不可靠近,才得以安然脫身。這類故事中精怪被制服的結(jié)局,不僅給人一種人類與異類之間的距離感,同時也使讀者強烈地感受到人類在這種對立型關(guān)系中的正向力量。

2.人類受到報復(fù)。在人與精怪的對立型關(guān)系中,作者也寫到了另一種結(jié)局的故事,就是人在與精怪的相處中虧欠或是傷害了精怪,從而導(dǎo)致了精怪的報復(fù),下場慘烈,這類故事則更多凸顯出一種對人道德自律的強調(diào)。如《尹縱之》中的尹縱之,深夜與一自薦枕席的女子相遇,一夜極盡男女之歡后,女子請求離開,尹縱之要留下女子的一只鞋以期來日相會,女子深切懇求尹縱之為自己保全名節(jié),而尹縱之卻執(zhí)意不肯,最終還是留下了女子的繡鞋。其后他發(fā)現(xiàn)這只鞋是一只豬蹄殼,于是隨著血跡尋訪到豬的主人家中并告知了主人真相,主人一箭射死了母豬。后來尹縱之請求做官,然而終其一生都籍籍無名,被認為是虧欠了母豬的緣故。作者通過母豬精之口這樣表述:“郎之用心,神理所殛,修文求名,終無成矣!” [2]275正是為了向世人說明“暗室虧心、神目如電”,世人所做一切之事都必然瞞不過上天,天理昭彰,善惡皆有果報,此處含有明顯的道德規(guī)勸之意。又如《周靜帝》中,寫居延部落主高傲殘暴,遇到十幾個伶人因想要求得食物而為其表演“大小相成,終始相生” [2]123的術(shù)法,后因部落主膩煩于此術(shù),于是伶人就用部落主的家人進行表演示范而觸怒了部落主。其后部落主覺察伶人都是由裝糧食的皮袋幻化而成的異類精怪,就不顧皮袋精的懺悔哀求而把它們?nèi)繜龤Я?,最終殘忍兇暴的部落主遭到了皮袋精的報復(fù)而導(dǎo)致全家人都相繼死去。此在告誡世人應(yīng)寬和包容,不可憑己高勢就妄動殺念。

總而言之,無論是何種結(jié)局,這類描寫人與精怪對立型關(guān)系的故事都顯示出了一種法則之下的平等性,不管是人類還是精怪,當自身一旦觸犯了天理法則,就會受到相應(yīng)的懲罰。因此,為了避免懲罰,不論是人還是不同于人的異類都必須澡身浴德、修煉品性,才能在天地間生存。作者意在通過此類故事引起世人在道德上的反躬與自省,正如魯迅先生所說:“傳奇者流,源蓋出于志怪,然施之藻繪,擴其波瀾,故所成就乃特異……而大歸則究在文采與意想,與昔之傳鬼神明因果而外無他意者,甚異其趣矣?!?[1]49-50

(三)“精怪類故事”反映的作者寫作觀念——對自然萬物的認知與尊重

“生態(tài)哲學(xué)的開拓者及奠基人霍爾姆斯·羅爾斯頓Ⅲ說:‘人類是自然最豐富的成就,但并不是自然唯一的成就。我們與自己高貴的地位之間一直存在著一種緊張,我們必須做出這樣的判斷:多樣化的生命比單有人類組成的世界更為豐富?!?[8]222世界本就是多元而非單一的,人與其他生靈共存于世,并非只有人才是“宇宙的精華,萬物的靈長”,自然萬物與人擁有著同樣的生存權(quán)利,它們也是世界的主人,而不是被支配者?!缎咒洝分兴鑼懙倪@類生命狀態(tài)趨于人的“精怪類故事”,不僅使讀者看到了人與自然萬物關(guān)系的多樣性,人與異類和諧型關(guān)系的可塑性,同時也顯現(xiàn)出作者在生命觀念上的進步性。生命有物種之別,卻沒有高下之分,作者對這類精怪故事中的每種生命都表現(xiàn)出了高度的接納和尊重。在作者的觀念中,允許任何事物存在,人與異類在生命權(quán)利上并沒有本質(zhì)差別,而在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中,這無疑具有巨大超前性。無論是在人與精怪構(gòu)建的和諧型關(guān)系中,還是在人與精怪形成的對立型關(guān)系中,人始終都與精怪代表的自然萬物處于一種平等的地位。人和精怪們可以用朋友的身份來往交游,這是和諧型關(guān)系下的平等;同時,不管是人還是精怪傷害了對方,犯錯一方也必定會遭受天理法則的處罰,這是對立型關(guān)系中的平等。作者在其中寄寓的對自然生命和天理法則的敬畏與尊重,賦予文章深刻的思想價值。

三、鬼魂類故事——對社會現(xiàn)實的揭露與批判

《玄怪錄》中還有一類不容忽視的生命狀態(tài)低于人的“非人之物”,包括人的魂魄、陰間官吏、惡鬼等。這類“非人之物”的前身是人,但已離開人世、不具備正常人的生命狀態(tài)。作者在這類故事中向讀者展示了一個光怪陸離的“異世界”及其中形態(tài)各異的角色,這類形象雖生活在另一維度的世界,他們的思想?yún)s仍時時體現(xiàn)出人的印記,其行為也暗合著曾經(jīng)身處的人情社會的規(guī)則,對陰間概念的運用只是作者行文的藝術(shù)手段,作者所描寫的陰間實際上是對社會現(xiàn)實的影射。而在鬼魂類故事中,作者也寄托了勸誡與批判兩種較為明顯的寓意。

(一)對世人的勸誡之意

古語有云:“酒是穿腸毒藥,色是刮骨鋼刀,財是下山猛虎,氣是惹禍根苗?!币虼?,歷史上各種諷諫詩文的主題多出其中,對人生和社會充滿關(guān)切的作家們都不乏此類對世人規(guī)勸告誡的創(chuàng)作,《玄怪錄》也屬其一。如《王煌》篇,寫王煌因貪歡愛欲而為鬼色所迷,經(jīng)高人多次提醒勸解仍深陷其中,最終死于非命。由此可見,色令智昏,戒色才能保全身心。又如《盧公渙》篇,寫盜墓賊的故事,盜墓本就是傷盡陰騭的行為,為了錢財而擾人身后清凈、使死者埋入地下仍不得安寧,實是一己私欲,而本篇中的盜墓賊們在得到守墓精魂的兩次好言相勸后仍一意孤行,最終遭到報復(fù),導(dǎo)致他們幾乎所有人都被淹死。再如《王國良》篇,寫低級官吏王國良從小兇狠頑劣、不分善惡,又借助宦官的勢力,常常恃強凌弱,用語言羞辱他人。一次重病垂危之時,他被陰間官吏帶到了“泰山府君院”,被杖責二十,然因其陽壽未盡,在遭到處罰之后得以還陽,而背上卻是“滿背黯黑,若將潰爛然,四際微紫,欲從外散” [2]249。從此,他改過從善、性情大變,可見陰間處罰對人產(chǎn)生的威懾作用。又如《崔環(huán)》篇,講的是崔環(huán)因生病身體虛弱而魂魄被帶去陰間,游歷一番之后又返回陽間的故事。這番游歷著實駭人聽聞,尤其是“人礦院”中對受罰的人“椎之”,并將人身壓成肉泥后丟給石磨地獄、烈火地獄、鑊湯地獄的形象細致的描寫,無疑讓人毛骨悚然。

人死后究竟會去什么地方?古人幻想人死后會去往另一個世界,兩漢以前人們認為人死之后魂魄歸于泰山腳下的蒿里山,由“泰山府君”管理。漢末小乘佛教進入中國,其所宣揚的地獄、輪回等觀念深入人心,有功有德者進入上界,作惡多端者墮入地獄受到懲罰,而無功無過者將進入往生輪回,可見果報不爽。故多有書文勸人行善、勿作惡事?!缎咒洝分小秴侨亍菲灿写祟惐硎觯骸胺踩擞猩乒η宓拢仙焯谜?,仙樂、彩云、霓旌、鶴駕來迎也……若有重罪及穢惡,合墮地獄者,牛頭、奇鬼、鐵叉、枷杻來取……” [2]223-224作者對這類陰間和鬼魂故事的描寫,目的就在于勸誡世人,然而勸誡時良言善語不足以引起世人重視,唯有以驚駭?shù)闹貞秃推鄳K的下場警示眾人,方能大動人心、達到憂慮驚懼之后的震懾和警醒。

(二)對陰間的批判之意

《聊齋志異》“刺貪刺虐”的批判精神也是有其創(chuàng)作傳統(tǒng)的,從《玄怪錄》的創(chuàng)作中就可見一斑,尤其是在描繪陰間的故事中。對當時的人們來說,陰間是否存在、是什么樣的,其實并無從得知,但在作者筆下,陰間儼然就是另一個維度的陽間世界。陰間作為折射陽間生活的一面鏡子,作者對陰間各種丑陋現(xiàn)象的批判,實際也就是對現(xiàn)實生活中不堪的揭露。

如《齊饒州》中的女子,在生產(chǎn)時因為被陰間惡鬼陳將軍認為是玷污了他的地盤而被陳將軍擊殺,后女子的丈夫韋會千辛萬苦請得高人田先生相助,才使得惡鬼受到了懲處,女子也得以復(fù)活。這篇故事不僅贊揚了韋會對妻子的愛護,更是對當時種種陋習(xí)的批判和諷刺。女子作為母親孕育新生命本就辛苦,生產(chǎn)之時更是性命攸關(guān),這一切都為了人類的種族繁衍,世人本應(yīng)對此懷有敬意。然惡鬼陳將軍卻憎惡女子生產(chǎn)弄污了住處,于是一再驅(qū)趕她,女子本想保全性命搬離出去,但其父素日不信鬼神,她多番苦求仍未得到父親準許,最后導(dǎo)致陳將軍用極其殘忍的手段將她殺害。如陳將軍一般霸道殘忍的惡人在現(xiàn)實生活中又何嘗不存在,如齊饒州一般獨斷專行的父親也不為少數(shù),可見封建時代男權(quán)話語下的女子處境有多艱難,同時受到神權(quán)、父權(quán)的壓迫,基本的生存權(quán)利都無從保證,更遑論其他。且文中女子復(fù)活也由其夫完成,盡管其夫人品奇佳,但女子的性命完全掌握在其夫手中,終究又是夫權(quán)高于古代女子人權(quán)的另一種體現(xiàn)。有學(xué)者認為,“這個故事……深刻地揭露了封建時代權(quán)豪勢要欺凌婦女的黑暗事實……反映了高高在上者對卑下可憐者的欺侮和凌辱” [9]24。但筆者認為,作者之意不僅于此,還有更深層次的批判,既批判世人對女子生產(chǎn)過程的污名化,也批判了封建時代女性遭受的由男性權(quán)利生發(fā)出來的各種第二層次的權(quán)利壓制。又如《吳全素》中,昏庸的判官將吳全素錯拿入陰間,還妄言“人世三年,才同瞬息,且無榮祿,何必卻回!既去即來,徒煩案牘” [2]218,完全就是現(xiàn)實中不負責任卻又偏偏仗勢壟斷話語權(quán)的昏聵官員的縮影。而送吳全素返回陽間的兩個陰間小吏,竟然還直接以吳全素的性命為要挾公然對其進行勒索,說:“君命甚薄,天明即歸不得……我皆貧,各惠錢五十萬,即無慮矣?!?[2]220而在吳全素奉上賄賂之后,他們又即刻改口“君之還生必矣” [2]223。這樣丑惡多變的嘴臉全在一個“利”字之上,正是對陽間的小官小吏借著手上僅有的些微權(quán)勢欺上瞞下,對平民百姓行壓榨搜刮之實的辛辣諷刺。還如《崔環(huán)》中,崔環(huán)在陰間的際遇,也讓讀者見識到了陰間種種徇私舞弊的現(xiàn)象。崔環(huán)誤入人礦院遭到刑罰,本來嚴厲傲慢的軍吏得知他乃判官之子后立馬變了臉色,而救了崔環(huán)的濮陽霞也并非義舉,他也如商賈做生意般向崔環(huán)索取了三十萬錢,而后來陰間小吏送崔環(huán)回陽間時的舉動更能說明問題,“二吏以私行有礦環(huán)之過,恐宣之怒環(huán)而召也,謂環(huán)曰:‘彼見若問,但言欲觀地獄之法,以為儆戒,故在此耳?!?[2]80這種官吏對上級的愚弄、脫責,對下級平民的教唆、掩飾,陽間又豈不比比皆是。

(三)“鬼魂類故事”反映的作者寫作觀念——對社會現(xiàn)實的揭露與批判

兩漢之際,地獄觀念隨著佛經(jīng)的翻譯進入中國本土后逐漸流傳開來,在文學(xué)方面隨之產(chǎn)生的是入冥小說,此后各個時期的文學(xué)創(chuàng)作中都涉及此類題材。到了“始有意為小說”的唐人手中,這類作品更是大量涌現(xiàn),最有名的當屬《唐太宗入冥記》,學(xué)者卞孝萱認為,這“是一篇在佛教果報掩護下、譴責唐太宗的政治小說” [10]5。唐代小說中的入冥情節(jié)多描繪地獄酷刑以及宣揚善惡果報,文學(xué)家寫此并非想要使文學(xué)淪為宗教的附庸,而是多借此情節(jié)表達寄托,除了勸告世人向善除惡外,更深刻反映出對社會現(xiàn)實的不滿與批判。

自“安史之亂”后,唐朝國祚就逐漸式微,經(jīng)濟日益下滑,百姓流離失所,吏治愈發(fā)腐敗,各方面都散發(fā)出唐王朝正在逐步走向滅亡的氣息?!缎咒洝返淖髡吲I嬲钤谶@樣的中晚唐時期,位至宰相的他對政治的敏感度自然超出常人,“由于其不少題材取自隋唐甚至當世,小說在志怪述異的同時反映了晚唐現(xiàn)實和人情世態(tài)” [11]76,在他筆下,這些描繪入冥情節(jié)的故事中,流露出一種文人士子的末世之憂。“在人們善良天真的想象中,幽冥陰間應(yīng)是一個公正無私、賞善罰惡的地方,所謂‘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世俗之人對于這個幻想世界寄予著很大希望?!?[11]76在《玄怪錄》諸多鬼魂類故事中,讀者看到了一個吏治混亂、徇私枉法的陰間世界,陰間也需要打點關(guān)系、人情往來,“有錢能使鬼推磨”這句話并非只是一句戲謔,而是對黑暗社會現(xiàn)實的真實反映,因為陰間只是人們構(gòu)想出來的一個虛無空間,真正存在這些問題的是人間世界。在這類描寫陰間和鬼魂的故事當中,作者所批判的問題涉及范圍較廣,從個人的品德問題,到女性的生存問題,再到官吏的腐敗問題等,當時社會多個層面的弊端都被作者一一揭露,讀者從中除了感受到稀奇古怪的鬼魂形象和曲折多變的入冥情節(jié)帶來的閱讀快感之外,還能領(lǐng)會作者藏于故事背后的弦外之音,從而生發(fā)出對作家的崇敬與對作品的感慨。

結(jié)語

我國古代志怪小說的發(fā)展,從魏晉時期干寶的《搜神記》類,到唐宋時期牛僧孺的《玄怪錄》類,再到明清時期蒲松齡的《聊齋志異》類,一路演化,愈發(fā)燦爛精彩。而《玄怪錄》之于此,可稱得上是里程碑式的存在。其奇譎幽麗的文辭、曲折有致的筆法,以及對現(xiàn)實人生的高度關(guān)切、對丑惡現(xiàn)象的尖銳批判,都使其高度超出同時代的其他作品,也為后世樹立了典范。

參考文獻:

[1]魯迅.中國小說史略[M].蕪湖:安徽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14.

[2][唐]牛僧孺,[唐]李復(fù)言.玄怪錄·續(xù)玄怪錄[M].林憲亮,譯注.北京:中華書局,2019.

[3]張宏偉.隴右唐人小說作家創(chuàng)作心理探微[J].甘肅廣播電視大學(xué)學(xué)報,2014,(5).

[4]朱子彥.唐代科舉制度和牛李黨爭[J].濟南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16,(4).

[5][宋]司馬光.資治通鑒[M].北京:中華書局,1976.

[6]許勁博.《玄怪錄》生態(tài)美學(xué)及志怪文化述論[J].河南牧業(yè)經(jīng)濟學(xué)院學(xué)報,2022,(194).

[7]韋慶遠,柏樺.中國政治制度史[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xué)出版社,2008.

[8][美]霍爾姆斯·羅爾斯頓Ⅲ.哲學(xué)走向荒野[M].劉耳,葉平,譯.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

[9]石麟.牛僧孺《玄怪錄》中傳奇作品臆探[J].黃岡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2003,(5).

[10]卞孝萱.《唐太宗入冥記》與“玄武門”之變[J].敦煌學(xué)輯刊,2000,(2).

[11]張崗.恨時代惡象 嘆人生多艱——從《玄怪錄》看晚唐文人的末世情懷[J].湛江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2012,(5).

A study on the“non-human creatures stories”in Xuanguai Lu

and the author’s writing ideas reflected in them

Abstract: The non-human creatures in Xuanguai Lu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categories:the immortals,the monsters,the ghosts,and all of them reflected the author's different writing concepts. The immortals stories mostly described the transcendence of the immortals in thought,behavior,living environment,and at the same time it implied the author's observation and transcendence of his own predicament. The monsters stories focused on the harmonious and the antagonistic relationships between monsters and human beings. The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monsters and human beings mainly involved the theme of gratitude and chance encounter,while the antagonistic relationship were divided into two endings:monsters were punished and human beings were retaliated. The monsters stories reflected the author's cognition and respect for everything in nature under the concept of equality. The ghosts stories,unde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etherworld,contained the author's admonition to the human beings and the disclosure and criticism of the social reality.

Key words: Xuanguai Lu;Niu Sengru;non-human creatures stories;the writing ideas;the legends of Tang dynasty

绵阳市| 皋兰县| 泰州市| 枞阳县| 霍林郭勒市| 唐山市| 荆门市| 囊谦县| 梅州市| 柞水县| 凉山| 安泽县| 吴川市| 水富县| 申扎县| 古蔺县| 神木县| 彭州市| 武冈市| 婺源县| 荣成市| 金乡县| 遂昌县| 海安县| 晋城| 斗六市| 开江县| 万荣县| 东乌| 新乡市| 米林县| 富阳市| 长阳| 滦平县| 金乡县| 德江县| 刚察县| 正蓝旗| 永寿县| 贵阳市| 宜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