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本表征是指幼兒通過觀察繪本內容,能夠使用繪畫、表演、記錄、構建等多種表現形式來表達他們的情感和對繪本內容的理解。雖然繪本閱讀活動聚焦于語言領域,但實際上與其他領域有著廣泛的交叉和融合。繪本作為一種生動且有情節(jié)的媒介,更能激發(fā)幼兒的表征能力。如何利用繪本激發(fā)幼兒表征,并從表征生成教育活動,這需要我們教育工作者的創(chuàng)造力和智慧。
選擇適宜的繪本引發(fā)幼兒表征
優(yōu)秀的繪本是幼兒從表征到生成活動的基礎,它們能激發(fā)幼兒的多元學習過程,并幫助他們獲得有益經驗。然而并非所有的繪本都適用于這個過程,教師選擇繪本時應從兒童視角出發(fā),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生活經驗和繪本的內容,以確保所選繪本能有效促進幼兒學習和發(fā)展。
基于幼兒年齡特點及生活經驗去選擇。每個孩子有不同的人生經歷和不同的思維水平。繪本創(chuàng)作時,通常會明確劃分年齡段,因此,在選擇繪本時,我們應考慮孩子的年齡特點,挑選適合其閱讀的繪本。對于小班孩子,我們應選擇一些主題明確、語言簡短、人物關系簡單的繪本;對于中班孩子,可以選擇情節(jié)連貫、主題突出、生動有趣的繪本,逐漸從簡單的句式過渡到有情境的內容;對于大班的孩子,可以選擇一些科學認知和游戲類的奇特新穎的繪本,以滿足他們不斷增長的認知需求和探索欲望。
基于繪本自身的風格特點去選擇。圖畫書中的文字容易理解,但其意義遠不止于此,圖畫書中可能包含的教育信息非常豐富,包括構圖、色彩、線條、故事情節(jié)等多個方面。在選擇繪本時,我們需要分析、研討繪本的主題及風格,以便更好地確定繪本價值以及引導幼兒進行繪本閱讀,進而開展繪本的二次開發(fā)活動。如立體落葉寫真《落葉舞》、紙雕《我的情感小怪獸》、粉蠟筆畫《但愿我是蝶》、水墨畫《漏》,這些風格各異的圖畫書,提供了豐富的視覺元素,這類繪本不僅能激發(fā)孩子的想象力,還有助于他們在繪畫和創(chuàng)作中進行表征。
基于專項領域需要去選擇。我們還可從幼兒具體的發(fā)展領域去梳理繪本內容。比如通過《熊寶寶》系列繪本,我們可以引導孩子與故事中的熊寶寶、小伙伴一起,學習并養(yǎng)成良好生活習慣。這些繪本不僅關注健康領域,還融入了中國傳統文化、傳統習俗和民族情感,幫助孩子在閱讀中了解民族文化。特別是《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等節(jié)日主題繪本,不僅激發(fā)了幼兒的情緒表征能力,也為生成活動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和啟發(fā)。
從幼兒表征生成多元活動的實踐
教師教學的最大價值是促進幼兒的多元表征,培養(yǎng)他們在圖畫書閱讀活動中的能力,并能靈活地將這些能力轉換為結構化的形式,通過多渠道的感官操作,提高幼兒創(chuàng)造力、表現力和適應力。以繪本內容為基礎,孩子通過動作、形象、語言、符號等多元表征的方式,使繪本變得生動,孩子們也因此變得更有創(chuàng)意。我們可以根據孩子對繪本的興趣,結合繪本資源,對繪本進行歸納整理,隨著孩子對繪本的不同表征,我們可以生成全方位的活動。
從繪本表征到生成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幼兒在圖畫書活動中有不同的表征特點時,教師需要進行細致的分析和恰當的引導,教師應根據幼兒的需要,設置互為滲透的領域、互為融合的內容、互為融通的區(qū)域表征環(huán)境,以促進幼兒綜合能力的發(fā)展,環(huán)境對幼兒的影響至關重要。如小班孩子,教師利用繪本《我的情緒小怪獸》對小怪獸來創(chuàng)設表情動作的表征活動,通過小怪獸的打卡簽到方式,讓孩子每天早晨根據不同的心情選擇不同的標志及顏色進行簽到。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小怪獸的不同表情作為整理標記,對應不同的材料,讓幼兒在整理的過程中進行匹配練習。
從繪本表征到生成游戲活動。很多繪本中都巧妙地融入了好玩的游戲元素,當教師帶領孩子欣賞完繪本的畫面和內容后,可以引導他們開展相應的游戲內容。如中班幼兒在讀完《母雞蘿絲去散步》后,生發(fā)出搭建雞舍的建筑游戲,模擬場地施工和構造區(qū)的建設。起初,幼兒之間只是簡單的分工,隨著活動的深入,他們開始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不同材料,如紙盒、石頭、紙板、泡沫板等,這些低結構材料能激發(fā)幼兒的想象力,他們用石頭鋪路,用泡沫板做成草垛,用紙板做母雞的窩,創(chuàng)意十足。小朋友們在游戲中獲得了寶貴的體驗。在整個游戲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投入不同層次的游戲材料來滿足孩子多樣化的游戲的要求,進而激發(fā)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
從繪本表征到生成生活活動。一本好的生活類繪本,能幫助幼兒養(yǎng)成一個好的生活行為習慣。如圖畫書《阿立會穿褲子》通過教孩子如何輕松得體地穿好褲子,構建了寓教于樂的小故事。繪本中的語言簡單明了,幫助孩子在日常生活行為中,更好地完成“整理”任務,如“收起來,玩夠了,就收起來”“收起來,哎呀,別掉了”。
從繪本表征到生成課程活動。教師應善于捕捉幼兒的興趣點,并將這些興趣融入課程主題活動中。在不同的活動中實現經驗的擴展和延伸。如在自主閱讀《彩虹色的花》繪本時,幼兒對書中這朵色彩豐富的花兒甚是喜愛,常會發(fā)出感嘆:“哇!好美的花兒呀。”老師可利用這一興趣點,引導幼兒欣賞繪本中的色彩,感受不同顏色的對比。此時的幼兒,開始不滿足于視覺上的體驗,他們更渴望通過雙手來進行色彩的創(chuàng)作,幼兒通過閱讀不同繪本,如《色變》《格子象艾瑪》《混色大PK》等參與了豐富的美術活動。他們利用三原色來感知色彩的變化,并對此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這些活動中,幼兒學會了運用不同的圖案、線條、形狀及色彩搭配來表現自己的創(chuàng)意,通過這些創(chuàng)作體驗,幼兒在色彩裝飾、圖案制作和審美情趣等方面的能力進一步提高。
從繪本表征生成演繹活動。繪本演繹可以給孩子提供一個想說的、敢說、愛說的平臺。繪本中的故事情節(jié)為孩子們提供了豐富的演繹線索,在此基礎上,孩子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需求、經驗水平,自主選擇角色、材料和同伴,進行繪本演繹。比如繪本《小豬變形記》,小朋友們看完繪本后對小豬的變形過程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渴望演繹這個故事,于是討論角色的人員定位,選擇吊腳樓、紗布、樹葉、塑料管等材料進行場景布置,而故事中的道具也是通過尋找和收集資源庫的方式來完成的。這些活動對于孩子的成長作用是顯而易見的,能夠提高孩子的應變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此外,幼兒都是有獨立思想和靈魂的個體,他們會用非語言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并在主動獲得經驗的過程中,展現出他們的獨特的個性特征。
當我們圍繞環(huán)境、游戲、生活、課程等活動形式,將圖畫書表征進行開發(fā)設計,融入幼兒的生活體驗和知識體驗時,我們可以使圖畫書閱讀活動變得熟悉、親切、可感知、有溫度,這更利于激發(fā)幼兒的眼、耳、手、腦等多渠道的感知操作,促使他們的思維發(fā)散,培養(yǎng)他們靈活遷移應用和實踐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的獨特能力,這些對孩子的成長是大有裨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