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閱讀文本開展多元寫作,不僅可以提升寫作能力,還能對閱讀產生積極影響。首先,多元寫作可以增強閱讀能力。在進行多元寫作時,要廣泛涉獵不同領域的閱讀材料,以豐富知識儲備。閱讀不同題材、風格和主題的文本,能提高理解能力,豐富詞語儲備,提高閱讀速度。其次,多元寫作可以提升寫作能力。在閱讀文本的基礎上,進行多元寫作可以鍛煉表達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一、基于閱讀開展多元寫作的可行性
基于閱讀開展多元寫作是可行的,因為閱讀可以積累豐富的素材,提升語言表達能力,可以開闊視野。
首先,廣泛閱讀可以接觸到各種文本,包括小說、散文、詩歌等。這些文本都是豐富的素材,可以激發(fā)寫作靈感。
其次,閱讀可以提升語言表達能力。通過閱讀,可以學習不同作者的寫作技巧,了解各種句子結構和表達方式,使作文更加生動和有說服力。
此外,閱讀還可以拓展思維。閱讀不同類型的文本,可以接觸到各種知識和思想,拓展思維,增加思維深度和廣度。
最后,閱讀還能培養(yǎng)批判思維能力。通過閱讀不同作者的作品,能接觸到不同的觀點、不同的論證方式和推理方式,提升自己的批判思維能力。這對于多元寫作十分重要,可以使作品更有邏輯性和說服力。
二、基于閱讀開展多元寫作面臨的挑戰(zhàn)及對策
基于閱讀文本進行多元寫作時,可能面臨許多挑戰(zhàn)。首先,對學術性或專業(yè)性較強的文章可能較難理解。其次,在選擇一個合適的主題或內容進行寫作時也需要一定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此外,將閱讀中的收獲以獨特的方式表達出來也是個難題。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可以采取多種措施。首先,通過閱讀相關材料,提升閱讀理解能力,包括掌握各種閱讀技巧和方法,學習如何處理學術性或專業(yè)性強的文字。可以尋求教師或同學的幫助,了解相關背景知識,并掌握使用輔助工具的技巧。其次,要多角度思考,形成創(chuàng)新思維。經過大量閱讀后,需要通過分析和比較,篩選出有價值和吸引人的主題。最后,進行寫作練習,鍛煉自己的寫作能力。另外,可以與他人分享和交流,獲得反饋和建議,從而進一步提高作文質量。
總之,掌握閱讀技巧和方法,進行多角度思考,并進行寫作練習,可以克服多元寫作面臨的各種困難。
三、以《最后一片葉子》為例,進行多元寫作
1.創(chuàng)作詩歌
如果寫一篇有關貝爾曼的詩歌,首先仔細閱讀課文《最后一片葉子》,理解文中關于貝爾曼的描寫。接著,思考貝爾曼這個人物的特點和作用。他是一個失敗的畫家,心懷畫一幅杰作的夢想,最終因為肺炎死亡,結束了生命。隨后,挖掘貝爾曼的情感和內心世界,探索貝爾曼在面對失敗和死亡時的情感和所思所想,比如他對藝術的追求、對死亡的接受或抗拒、對自己未完成愿望的懊悔等等。然后,要根據(jù)貝爾曼的形象特點和思想情感,選擇合適的詩歌形式,如短詩、長詩、抒情詩等。最后,要根據(jù)貝爾曼的人物形象和情感內涵,確定詩歌的主題和結構,表達對貝爾曼的悼念、對藝術追求的思考、對生命與死亡的感悟等。有同學這樣寫道:貝爾曼先生,一個老畫家/身材單薄,酒氣熏天/手握四十年的畫筆/卻遲遲未觸摸到藝術女神的裙邊。一日他的杰作終于完成/最后一片葉子掛墻壁/風吹不動,卻成他的精髓/留給世人遐想和沉思。
詩歌是抒發(fā)情感和表達思想的一種藝術形式,將原文中關于貝爾曼的故事和情感融入詩歌創(chuàng)作中,可以刻畫出一個鮮明的貝爾曼形象。通過詩歌創(chuàng)作,也可以更加深入地探索原文中的意象和主題。詩歌能夠通過生動的語言和多種修辭,將原文中的情感和中心更加生動有力地表達出來。詩歌創(chuàng)作是表達個人觀點和感受的良好方式,將自己的觀點和感受融入詩歌中,可以與原文對話,并以自己的方式表達對貝爾曼故事的獨特理解??偟膩碚f,閱讀《最后一片葉子》,創(chuàng)作與貝爾曼相關的詩歌,可以加深對原文意象和主題的理解,表達個人觀點和感受,提升創(chuàng)造力和寫作能力,同時也能增強與原文的情感共鳴。
2.寫議論文
基于閱讀的議論文寫作是指在寫作過程中,借鑒和引用已閱讀過的文章或書籍,并根據(jù)相關內容進行議論的一種寫作方式。這種寫作方式強調對閱讀材料的理解、分析和解讀,要運用批判性思維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立場,并運用合適的論據(jù)論證自己的觀點。這有助于把握文章的主題和要點,并對其進行批判性思考。
在寫作的過程中,要將閱讀材料中的觀點、論據(jù)和細節(jié)引用到自己的作文中,作為論證自己觀點的論據(jù),這樣可以增加作文的可信度和權威性?;陂喿x的議論文寫作,需要將自己的想法和觀點與閱讀材料相結合,以形成獨特且有說服力的觀點和論證過程。這需要具備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較強的表達能力,展現(xiàn)自己獨特的思考和理解。
以《最后一片葉子》為例,可多維度思考,從多個角度議論??蓮纳鼉r值和意義的角度思考,文中的瓊茜因病情而面臨死亡,她看著最后一片葉子掉下時卻感受到了寧靜。這會引發(fā)讀者關于生命的價值和意義的思考:人們是否應該接受死亡?我們又該如何看待生命的終結?
還可從勇氣與堅持的角度議論,文中的瓊茜盡管面臨死亡威脅,但仍有堅持的勇氣,希望有一天能夠實現(xiàn)夢想。由此自然會想到自己面對困難時的態(tài)度,引發(fā)對勇氣和堅持的思考。
還可挖掘出關于友情的主題。蘇艾是瓊茜的朋友,在瓊茜病重時,她給予了瓊茜無私的關照和支持。這自然會引發(fā)對友情重要性的思考,以及在困難時刻應如何給予他人支持和鼓勵。
還可從藝術與創(chuàng)作的力量的角度議論。文章中提到的貝爾曼是一個病重的畫家,他在生命的最后時刻,仍然畫下了最后一片葉子。這可以引發(fā)對于藝術與創(chuàng)作的力量的思考,這種“力量”又會進一步引導我們探討生命的意義。
以上只是一些可能的討論主題,可根據(jù)自己的思考和觀察,選擇適合自己論點的論據(jù)。這樣多角度寫作,可以提高論辯能力、表達能力,而且對于拓展視野和提高文學修養(yǎng)也大有裨益。
3.創(chuàng)作小說
小說創(chuàng)作是對寫作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一種考驗。閱讀文本并創(chuàng)作小說,可以提高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等,培養(yǎng)自己的形象思維,顯然,基于閱讀文本進行小說創(chuàng)作,是一種提升自身綜合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也是培養(yǎng)個性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有效方式。
就《最后一片葉子》而言,可以詳細敘述貝爾曼畫出那片藤葉的過程和動機。通過描述他畫畫的場景、內心的想法和對藝術的追求,展現(xiàn)他與瓊茜的類似命運,以及他如何通過藝術創(chuàng)作找到心靈的安慰和奮斗的力量,完成一篇全新的小說??梢栽O想貝爾曼的杰作是什么樣的,講述他通過這幅畫作傳遞的意境和情感;可以細致地描寫他的繪畫技巧、色彩運用和畫面構圖,突出作品中所蘊含的深意和表達的主題。
也可以描寫蘇艾照顧瓊茜時的心理變化,如詳細敘述她一開始對瓊茜的冷漠和不理解,再到逐漸關心、照顧和理解她的過程,展示她生命的覺醒和對生命價值的重新認識。
還可以另辟蹊徑,描述瓊茜面對死亡的恐懼和渴望活下去的內心掙扎。如通過她與蘇艾的對話,表現(xiàn)她對死亡的思考和希望能去畫那不勒斯海灣的愿望,以及她漸漸接受死亡和釋放自己的心路歷程。我們有理由相信,只要深讀文本,抓住具體的情節(jié)深入拓展,就能寫出帶有自己獨特感悟的小說。
4.寫作散文
基于閱讀文本,進行散文創(chuàng)作,意味著要將文本作為創(chuàng)作的基礎和寫作靈感的來源,即通過對文本中的情節(jié)、人物、背景等元素的深度解讀和思考,再加入個人的想象和觀點,用散文的形式寫作。只有對文本進行深入閱讀和思考,寫作時才能更深入地揭示文本的主題。
讀了《最后一片葉子》,可設想蘇艾的畫作在故事結尾獲得認可和成功,并通過講述她的創(chuàng)作過程和作品引發(fā)的反響,展示她通過藝術得到力量和治愈的過程,以及她與瓊茜和貝爾曼的命運相互交織碰撞的故事。可這樣寫:
在那幅畫里,鮮艷的油彩交相輝映,勾勒出一幅充滿魔幻色彩的風景圖。陽光灑在那不勒斯海灣上,波光粼粼,海浪如歌般起伏,輕拍著沙灘。遠處的山巒,靜謐而壯美,仿佛在訴說著歷史和時光的故事。畫面中,一艘小船悠然駛過,充滿了詩意和自由。那船上的人,或慢慢搖動著槳,或俯身傾聽海的歌聲。他們的身影在夕陽的映襯下,宛如天使般飄忽不定。而在畫面的邊緣,一片枯萎的藤葉如風中的殘花,掛在磚墻上。它仿佛是生命的最后一道痕跡,一片執(zhí)著地與世界相連的枯葉。它的存在,使整個畫面展現(xiàn)出生命的脆弱和可貴。蘇艾將對瓊茜的渴望和對生命的領悟,融入這幅作品中。她以飽滿的情感、豐富的細節(jié)和悠遠的思緒,將瓊茜的渴望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這幅畫作,成了藝術的傳承和心靈的寄托,表達了關于生命和死亡的深刻思考。
除了上述的寫作形式,還可撰寫書評,對《最后一片葉子》進行分析和評價,可針對故事中的主題、人物塑造、情節(jié)發(fā)展等進行探討,并與同學分享自己的觀點和閱讀體驗。也可為《最后一片葉子》寫一段擴展故事,發(fā)揮想象力,或推進原故事的情節(jié),或創(chuàng)作一個新的故事,推演角色的命運、故事的發(fā)展等,總之,可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才智,進行更多樣化寫作,全面提高寫作能力。
總而言之,基于閱讀文本,進行多元寫作,能有效提升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表達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