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高中教學;補償性教學;教學探索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24)27-0086-02
【作者簡介】陸振紅,江蘇省南通市第二中學(江蘇南通,226002)紀委書記,高級教師。
高中階段的教學過程,本質(zhì)上是知識傳授與觀念建構(gòu)的過程,是學科教學推動學生社會化、文明化的過程。探索一種適合學生成長規(guī)律的教學模式,成為我們這所百年老校的時代使命。新課標、新高考、新教材都突出了核心素養(yǎng)的育人導向。對此,如何讓教材具有連貫性、可讀性、可學性,成了一線教師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補償性教學最早是在思政學科的課題研究中提出的,全校教研組、學科組經(jīng)過研討發(fā)現(xiàn),思政課程教學中出現(xiàn)的問題,在其他學科新課程實踐中也普遍存在,可借助思政學科的“補償性教學搭建支架”的方式取得突破。由此,各學科組在校長室的支持下,決定在各學科實施補償性教學。
一、補償性教學分為前置性補償和即時性補償兩種策略
前置性補償,是指上課之前就對學生的經(jīng)驗、思維與學習方式等進行指導。這主要體現(xiàn)在教師為學生準備的預學案上。前置性補償?shù)膬?nèi)容往往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目的在于提醒學生關(guān)注課程易混點,打通學生的思維斷點。例如,《蜀相》這首詩蘊含感時憂國的情懷和以身許國的抱負。語文教師在教學時,為了增強學生的學養(yǎng),讓學生掌握該類詩歌的表達方式,教師用預學案的形式為學生提供了8首蘊含家國情懷的詩歌。學生在分析同類詩歌時便自然加深了對課文中詩詞內(nèi)涵的理解,也拓展了對中華古詩詞家國情懷表達方式、行文風格的認識,提升了語文素養(yǎng)。
即時性補償是指教學過程中的補償。如在物理教學時,教師展示以下試題。
試探電荷q在電場強度為E的勻強電場中:(1)沿直線從A移動到B,靜電力做的功為多少?(2)若q沿折線AMB從A點移動到B點,靜電力做的功為多少?(3)若q沿任意曲線從A點移動到B點,靜電力做的功為多少?由此可得出什么結(jié)論?
本題考查了“電力場做功、電勢能”的相關(guān)知識,但這一知識太抽象,學生不易理解。電荷在勻強電場中沿不同路徑由A點移動到B點,靜電力做功相同,說明靜電力做功與路徑無關(guān),只與初、末位置有關(guān),但學生因缺乏生活經(jīng)驗而常常出錯。此時,教師補充“重力做功、重力勢能”的知識,供學生做思路類比,則疏通了學生的思維堵點。
如圖所示,一個質(zhì)量為m的物體,從高度為h1的位置A分別按下列三種方式運動到高度為h2的位置B,在這個過程中,思考并討論以下問題:
(1)求出圖甲情形中重力做的功;
(2)求出圖乙情形中重力做的功;
(3)求出圖丙情形中重力做的功;
(4)重力做功有什么特點?
學生通過分析,認識到物體運動時重力對它做的功只跟它的起點和終點的位置有關(guān),而跟物體運動的路徑無關(guān)。學生通過分析回顧同一質(zhì)量的物體以不同方式拋物做功的過程,理解了“靜電力做功與路徑無關(guān),只與初、末位置有關(guān)”的結(jié)論。這種支架式補償拓寬了學生的思維,激活了學生的學習樣態(tài),改變了教師單向說教的教學模式,起到了事半功倍之效。
二、補償性教學能夠?qū)崿F(xiàn)課程知識傳授與價值導向的統(tǒng)一
研究發(fā)現(xiàn),教師所補償?shù)膬?nèi)容既能讓學生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登高望遠,又能讓內(nèi)嵌于補償內(nèi)容中的價值觀融入教學內(nèi)容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并指引學生,讓他們在面對復雜社會現(xiàn)象時崇德向善。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中提出,“普通高中英語課程強調(diào)對學生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zhì)和學習能力的綜合培養(yǎng),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融合統(tǒng)一的特點”,因此,英語教師應組織學生用英語講述中國故事、中國文化,用英語向?qū)W生介紹黨和國家最新的思想理論政策,用英語去講述學生身邊的凡人小事等。這種補充是對課程傳播內(nèi)容的拓展,也讓課程的知識性與價值性融為一體,這對處于拔節(jié)育穗期的高中學生而言,在知識精進的同時,也起到了立德修身、凝聚共識的作用。
全校各學科實施補償性教學,教師的教學經(jīng)驗與智慧得到了分享,致力于尋求支架并“為學而教”的課堂成為教師的行動自覺。在補償性教學中搭建支架開啟了學生心智,開闊了學生視野,提升了學習效能,激發(fā)了學習興趣,增強了課堂學習獲得感。補償性教學彰顯了學校特色,形成了眾多基于學科特點的創(chuàng)新性的精品課程。課程的整體設計、科學實施和“為學而教”的改進,得到了家長的認可,贏得了同行的贊譽,受到了主管部門的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