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寶成
【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顱內動脈瘤患者應用傳統(tǒng)開顱手術與血管內介入治療的臨床療效。方法:隨機抽取2014年2月至2017年8月57例在我院接受手術治療的顱內動脈瘤患者,將所抽取研究對象分為探究組(n=30)和參考組(n=27),參考組患者應用傳統(tǒng)開顱手術治療,探究組患者應用血管內介入治療。結果:探究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Ⅰ級率與參考組對比差異不顯著且無統(tǒng)計學意義、2組患者Ⅱ級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x2=0.8817,P=0.0971)、2組患者Ⅲ級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x2=0.3917,P=0.9175)、2組患者Ⅳ級率明顯較參考組患者高,2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x2=10.8361,P=0.0747),2組Ⅴ級率差異不顯著且無統(tǒng)計學意義(x2=0.6146,P=0.0854)。結論:顱內動脈瘤患者應用傳統(tǒng)開顱手術與血管內介入治療效果差異較小,均能夠使患者的生活水平獲得一定程度的改善。為了保證治療效果應該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治療方式和手術方案。
【關鍵詞】血管內介入;傳統(tǒng)開顱手術;顱內動脈瘤;臨床療效
[中圖分類號]R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249(2018)05-038-02
顱內動脈瘤臨床發(fā)病率、致殘率等均較高,手術治療對于抑制病情發(fā)展可發(fā)揮重要作用,傳統(tǒng)開顱手術易產生較大的創(chuàng)傷面積且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較高,不利于取得理想預后效果,因此,導致其臨床應用受限[1]。此次研究旨在分析2014年2月至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顱內動脈瘤患者應用傳統(tǒng)開顱手術與血管內介入治療的臨床療效,研究情況做如下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57例在我院接受手術治療的顱內動脈瘤患者,排除嚴重臟器功能病變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礙患者、嚴重出血性疾病患者。將所抽取研究對象分為探究組(n=30)和參考組(n=27),其中,探究組14例女性,16例男性,年齡為42至85周歲,平均年齡為(64.3±6.9)歲,參考組12例女性,15例男性,年齡為40至84周歲,平均年齡為(62.2±6.7)歲。所納入研究對象經分組后其臨床一般資料經對比差異不顯著且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參考組患者應用傳統(tǒng)開顱手術治療,給予急性期患者腦血管痙攣預防治療、鎮(zhèn)靜以及脫水降顱壓治療,手術進行前通過DSA了解腫瘤形狀以及大小,對患者行全身麻醉,依照患者病情嚴重程度以及動脈瘤部位和大小選擇合適入路并應用永久性動脈夾會進行加固或者夾閉操作,應用縱裂入路手術治療大腦前動脈瘤,應用翼點入路手術治療其他動脈瘤[2]。探究組患者應用血管內介入治療,手術前半小時對患者腦血管痙攣預防治療并應用DSA明確腫瘤位置、大小、形狀以及腦底動脈環(huán)等。應用全身麻醉并行全身肝素化,自右側股動脈進行穿刺操作,將6F或者8F導管鞘置入之中,依照動脈瘤具體直徑選擇合適的電解脫微彈簧圈并在DSA監(jiān)視下進行載瘤動脈閉塞或者動脈瘤栓塞等治療直至動脈瘤不顯影。術后給予患者抗感染治療、尼莫地平以及低分子肝素鈉治療,可有效預防血管痙攣[3]。
1.3 療效評估 Ⅰ級:患者完全恢復正常社會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能力;Ⅱ級:自理生活能力基本恢復,部分恢復社會生活能力;Ⅲ級:日常生活需要在他人協(xié)助下進行;Ⅳ級:患者有清晰意識但是需保持臥床狀態(tài);Ⅴ級:植物生存狀態(tài)。
1.4 統(tǒng)計學分析應用 本研究應用SPSS18.0軟件分析數(shù)據資料,通過(n,%)表示計數(shù)資料,組間差異以x2或者t檢驗進行比較,_x±s表示計量資料,差異顯著且有統(tǒng)計學意義則P<0.05。
2 結果
探析組與參考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Ⅰ級、Ⅱ級、Ⅲ級、Ⅳ級、Ⅴ級率比較差異均不顯著且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顱內動脈瘤容易加大患者引發(fā)蛛網膜下腔出血的幾率,該病主要與顱內動脈管壁先天性因素以及腔內壓力異常增高等具有重要關聯(lián),此外,血管炎、動脈瘤以及腦動脈應還、高血壓等病癥也會加大患者出現(xiàn)顱內動脈瘤的幾率。
開顱手術能夠防止顱內動脈瘤出現(xiàn)破裂出血現(xiàn)象,同時能夠徹底清除顱內血腫以及蛛網膜下腔積血,可使患者腦血管痙攣癥狀得到改善,但是該術式容易產生較大的創(chuàng)傷,會加大手術風險,而且不適宜深處動脈瘤或者重要功能區(qū)部位動脈瘤的切除[4]。
血管介入治療侵襲性明顯較傳統(tǒng)開顱手術弱,可顯著降低致殘率和致死率,不但能夠使蛛網膜下腔積血得到徹底清除,同時還能夠使血液分解產物引發(fā)的遲發(fā)性腦血管痙攣率獲得降低,此外,還可取得理想的顱腦再次出血預防效果,尤其適合應用于破裂動脈瘤以及后循環(huán)動脈瘤等病癥的早期治療中,療效確切。但是若患者顱內存在較大動脈瘤且對周圍神經以及功能區(qū)產生大面積壓迫則不適宜應用血管介入治療,會加大動脈瘤痙攣、閉塞以及破裂等情況的發(fā)生率[5]。
此次研究中,探析組與參考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Ⅰ級、Ⅱ級、Ⅲ級、Ⅳ級、Ⅴ級率比較差異均不顯著且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綜上所述,顱內動脈瘤患者應用傳統(tǒng)開顱手術與血管內介入治療效果差異較小,對于提升患者的生活水平均能夠發(fā)揮重要的作用。為了提升臨床療效,顯著改善患者病情和機體素質必須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治療方式和手術方案。
參考文獻
[1]郭吉衛(wèi).血管內介入與傳統(tǒng)開顱手術治療顱內動脈瘤的臨床比較[J].神經損傷與功能重建,2015,(4):350-351.
[2]何天義.血管內介入與傳統(tǒng)開顱手術治療顱內動脈瘤的臨床效果對比[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6,9(21):103-104.
[3]黃英文.顱內動脈瘤血管內介入治療的臨床研究[J].深圳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4,(3):17-18.
[4]劉曉月,王玉芹,鄭雯,劉洪珍.顱內動脈瘤介入治療術后常見并發(fā)癥的觀察及護理[J].承德醫(yī)學院學報,2016,33(3):230-232.
[5]崔洪山,王紅霞,張偉,富陽.血管內介入治療顱內動脈瘤的臨床分析[J].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7,8(10):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