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項目:福建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guī)劃2022年度課題“基于哲學活動的幼兒園高質(zhì)量課程體系建設”(立項批準號:FJJKXQ22-029)
**通信作者:何梅玲,福建師范大學實驗幼兒園園長,高級教師
[摘 要] 以哲思型對話為基本手段的兒童哲學在傾聽幼兒、促進幼兒思考和改善師幼關系等方面更具適宜性,以其為基本理念和基本方法可以更好地提升幼兒園課程的實施質(zhì)量。在實踐過程中,教師當以“哲學耳朵”喚醒生活的教育意義,以概念的游戲豐富幼兒的游戲體驗,以開放的態(tài)度增強主題活動的生成性,以哲學為支架引發(fā)家園之間的深度互動,全面優(yōu)化幼兒園課程實踐的理念與方式。
[關鍵詞] 幼兒園課程;兒童哲學;課程質(zhì)量
近年來,隨著兒童哲學在幼兒園教學實踐中的普及,一種以哲思型對話為基本手段來傾聽幼兒、促進幼兒思考和改善師幼關系的實踐探索在幼兒園中得到應用。在幼兒園的教育教學中,兒童哲學通過探究共同體的方式構建了師幼間相互促進、共同進步的德性關系,促進了幼兒清晰表達、獨立思考的智性發(fā)展。通過賦予課程以哲學的脊梁,具有規(guī)范性的教育目的就可以被引入課程的每個階段。[1]在促進幼兒園課程質(zhì)量提升的過程中,有許多環(huán)節(jié)和要素可以在兒童哲學的幫助下得到發(fā)展。教師可以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哲學思考的樂趣,在游戲中促進幼兒思考與體驗的交融,在主題活動中以哲學思考增加課程的彈性與生成性,在家園共育中為課程的實施提供哲學支架。
一、以“哲學耳朵”喚醒生活的教育意義
兒童哲學進入幼兒園后最先觸發(fā)的是教師兒童觀的變革。兒童哲學倡導“兒童是天生的哲學家”這一觀念,它讓教師以發(fā)現(xiàn)兒童的方式來重新認識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的起點。在幼兒園課程建設過程中,“一日生活皆課程”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但還是有不少教師將一日生活簡單地理解為幼兒的入園、就餐、盥洗、如廁、睡眠、離園等活動,忽視了幼兒在園內(nèi)生活的豐富性。陶行知先生認為,“生活是有生命的東西,在一個環(huán)境里生生不已。有什么樣的生活就有什么樣的教育,生活教育是供給人生需要的教育”。[2]幼兒在園內(nèi)的生活蘊含著眾多教育契機,兒童哲學則為發(fā)現(xiàn)這些契機提供了理念上的引導。兒童哲學之父馬修·李普曼曾感慨于學校教育的無趣,并指出“兒童重視的只是他們自己能夠從自己的生活中發(fā)掘出的意義,而不是其他人給予的意義”。[3]兒童哲學使教師愿意將發(fā)現(xiàn)意義的活動交到幼兒的手中,并從傾聽開始建構發(fā)現(xiàn)偉大兒童的教育哲學。
在以往的生活活動環(huán)節(jié),教師主要關注的是班級的常規(guī)管理,在強調(diào)規(guī)則的過程中往往忽視了幼兒的天性,錯失了傾聽幼兒的時機。兒童哲學不是書本上的哲學,而是幼兒主動發(fā)現(xiàn)和建構意義的過程。在一日生活中,教師有許多時候能夠通過放慢和留白為幼兒的發(fā)問、討論提供更多的機會。溫蒂·特金認為:“我們還可以運用不同類型的哲學問題來促進學生之間的哲學對話,同時幫助老師們訓練他們的‘哲學耳朵’?!盵4]幼兒園可以通過系統(tǒng)的兒童哲學培訓活動來讓教師對哲學話題產(chǎn)生敏感度,使他們在遇到幼兒生活中的哲學對話時能夠自覺地放慢腳步,讓幼兒的對話充分展開,從而賦予幼兒更多思考的權利。
例如,在一次早操后,大班的顏老師表揚了女生們跳竹竿舞時的表現(xiàn),并對一旁的男生們提出鼓勵,希望他們跟上女生們的步伐。老師鼓勵過后,女生們帶著“優(yōu)越感”看向男生,一位男生卻不服氣地說:“抖音上說了,女生是惡魔,男生是天使。”沒想到他這話一出,一次關于性別的討論就此展開。在接下來的討論中,幼兒進一步將討論的對象轉(zhuǎn)移到了爸爸媽媽身上,并通過爸爸媽媽的日常行為來定義誰是天使、誰是惡魔,他們在對話中表現(xiàn)得非常具有思辨性。正是因為教師放慢了一日生活中某個環(huán)節(jié)的時間,讓幼兒有更多自主思考、表達和交往的空間。幼兒樸素的哲學思考讓教師豎起了自己的“哲學耳朵”,讓教師意識到幼兒已經(jīng)在生活中通過觀察積累了許多關于性別的認識,他們以自己的眼睛打量這個世界的同時,也在以自己的價值觀對這些現(xiàn)象進行篩選和評價。教師有意識地賦權于幼兒,就能讓小話題變成“大概念”,讓小對話變成“大主題”,從而促進生活的意義從單一走向豐富。
二、以概念的游戲豐富兒童的游戲體驗
在幼兒園的活動中,游戲的比重大、類型多,多數(shù)教師也能自覺地通過游戲活動促進幼兒的個性化發(fā)展。兒童哲學同樣倡導游戲精神,哲學與游戲之間也有著天然的聯(lián)系。兒童哲學奠基人之一的馬修斯在《哲學與幼童》一書中就指出:“哲學并非是嚴肅的,它常常是游戲,概念的游戲?!盵5]兒童哲學強調(diào)智力情感上的安全,教師和幼兒在輕松的氛圍中參與活動,同時在哲學活動中不受標準答案的限制,幼兒可以在已有經(jīng)驗的基礎上自由表達、傾聽、論證與反駁。丁海東認為,游戲有助于幼兒的社會交往,在游戲中,兒童在達成自身職責言行與身份、扮演角色的協(xié)調(diào)一致的嘗試中不斷克服著自我中心化,從而學會理解他人。[6]
例如,在一次大班戶外自主游戲過程中,教師發(fā)現(xiàn)有四名幼兒喜歡一起抱團玩耍,當有別的幼兒想要加入時,幼兒們表現(xiàn)出猶豫的態(tài)度。游戲結(jié)束后,教師在操場邊和幾位幼兒圍繞是否會拒絕其他幼兒加入游戲這一話題進行了一次短暫的微哲學對話。在對話的過程中,四位幼兒表達了自己不同的態(tài)度。有的幼兒認為不可以拒絕,因為那樣不禮貌;有的幼兒認為可以拒絕,因為多了一個人就不能玩;有的幼兒則認為多一個人加入,可以換一種游戲的玩法。在對話的過程中,教師并沒有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態(tài)度,而是順著幼兒的對話,通過適當?shù)囊龑韱l(fā)他們對問題的理解。這種變講道理為啟發(fā)式討論的教育方式使幼兒的學習氛圍變得更加輕松,讓幼兒能夠在相互尊重、相互分享的民主討論中突破自身在認識方面的局限而進行更加全面和理性的思考。[7]
真實的游戲包含著許多教育的契機,拒絕與接納、獲勝或認輸、競爭或共贏等都可以成為兒童哲學討論的對象。例如,在開展“飛躍叢林小組賽”活動后,教師組織幼兒們復盤游戲,在復盤中產(chǎn)生了“誰適合當隊長?”“游戲規(guī)則可以更改嗎?”“跑得慢的組員可以開除嗎?”“不拿第一就是輸嗎?”等問題,這些問題即便在成人那里也無法得出很好的答案。但在幼兒那里,持續(xù)的討論使他們的認知逐漸完善,面對問題的態(tài)度以及解決問題的方式也逐漸成熟。哲學對話是一個彼此之間理性交流的過程,師幼、幼幼之間相互傾聽,彼此尊重,禮貌回應,教師將游戲中的問題帶入到哲學對話中來,既拓展了游戲與其他領域教學之間的聯(lián)系,又使得幼兒在游戲中的體驗被理解、被尊重。
三、以開放的態(tài)度增強主題活動的生成性
主題活動是幼兒園重要的課程組織形式,它使幼兒能夠圍繞某些中心話題更好地獲得新的、整體性的經(jīng)驗。杜威認為:“單純的活動并不構成經(jīng)驗,當一個活動繼續(xù)深入到承受的結(jié)果,個體行動所造成的變化回過來反映在我們自身所發(fā)生的變化中時,這樣的變動就具有了意義。”[8]主題活動的意義就在于聯(lián)結(jié)幼兒的經(jīng)驗,同時通過活動讓幼兒感受到心靈的變化。當代著名兒童心理學家高普尼克曾提出“反事實思維”這一概念,用以解釋兒童何以通過天馬行空的想象以及看似游戲的方式來開展活動。兒童通過想象感受世界,凝視世界,與世界對話,在生存體驗中領會豐富的意義。[9]兒童哲學對反事實的珍視,實則保護了幼兒的想象力,為他們挑戰(zhàn)未知、創(chuàng)造意義提供了力量和方法。例如,在中班階段常見的主題活動“我長大了”當中,教師習慣性地將長大視為人的成長必然要經(jīng)歷的過程,希望幼兒能夠迎接長大,并不斷試圖以更科學的方式來促進幼兒的成長。然而,幼兒不僅有關于長大這個既定事實的思考,同時也有關于不想長大的“反事實”思考,他們會將長大與死亡、家庭關系等聯(lián)系在一起。幼兒這種“反事實”思考實質(zhì)上是拓展了活動主題的價值鏈。主題內(nèi)核中很多的價值是潛在的,教師應通過課程設計使它們顯現(xiàn)出來。這樣,不管是因素分析還是學科或領域分析,都應該發(fā)現(xiàn)更多的、更適合幼兒學習的新的視角。[10]兒童哲學渴望真問題,并通過傾聽真聲音、了解真問題,促進主題活動的深入開展,兒童的參與使得新視角得以出現(xiàn),新活動得以生成。
杜威認為,成長并不是只在有空的時候才能夠完成的東西,成長是持續(xù)不斷進行的。[11]在上述案例中,中班幼兒不僅關注到長大過程中外表、能力等可視的變化,也關注到了長大所面臨的危機和責任。教師在開展活動的過程中尊重幼兒經(jīng)驗,引發(fā)幼兒共同面對成長所帶來的不同維度的思考,有助于幼兒更好地理解長大的意義。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往往傾向于給出“長大很好”“要多吃飯菜長高”等結(jié)論,實則壓縮了與幼兒對話的空間,阻斷了幼兒對話的意愿。李普曼認為,對兒童來說,事物的意義并非能如兒童節(jié)發(fā)禮物那樣,按人分配,而必須通過討論和探索自己去尋求。[12]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以往的主題活動往往是單線的、流程化的,其原因就在于缺乏對兒童帶來的改變的重視,幼兒對主題活動參與權的達成度還有所欠缺。[13]兒童哲學鼓勵教師向兒童開放、活動向兒童開放,讓a5dde4f57dec548243ac40ca4338f9f9兒童擁有“話事權”,做活動的“話事人”。兒童自己探尋意義的過程會觸發(fā)主題活動內(nèi)容的變化,從而將單線轉(zhuǎn)變?yōu)閺途€,將流程變作生成。
四、以哲學支架引發(fā)家園間的深度互動
家庭的參與是提升課程質(zhì)量的重要因素。家庭在學前教育質(zhì)量中承擔著雙重角色:作為獲得者,家庭有權且應該獲得來自政府部門和保教機構最大限度的支持;作為參與者,家庭是提升學前教育質(zhì)量的重要力量。[14]兒童哲學在其產(chǎn)生之初就十分關注家庭中的哲學對話。馬修斯在其兒童哲學三部曲中不僅記錄了許多他與自己子女之間的對話,也通過朋友們的幫助搜集了不同家庭中的親子對話。馬修斯通過解讀這些對話中的哲學意味,讓我們重新審視了兒童的價值和能力,從而確立了“與兒童做哲學”的合法性及其積極的教育意義。
幼兒園里開展的哲學活動大都以幼兒的興趣為導向,引導幼兒將在幼兒園中的問題帶回家是引導家長關注兒童精神世界以及打開親子對話的好方法。例如,在一次參觀動物園的活動后,小班幼兒對動物產(chǎn)生了很大的興趣,教師在班級活動中結(jié)合兒童哲學思考工具,用作比較的方式帶領幼兒進行了三次有趣的哲學探究。教師分別以“老虎和大象”“人和猴子”“爸爸和媽媽”為話題,讓幼兒結(jié)合自己的經(jīng)驗談談這三組對象之間的異同。在討論中,教師發(fā)現(xiàn)幼兒已經(jīng)能夠熟練地使用“作比較”這一工具。在其中一位幼兒提出“人不是動物,猴子是動物”后,教師發(fā)現(xiàn)小班幼兒在前期經(jīng)驗的基礎上已經(jīng)能夠在作比較的同時進行分類,也能夠用一些更為抽象的概念來促進對問題的思考。于是這位教師將“人和動物”作為第四組對象,并將“作比較”這個工具通過班級群介紹給家長。有了教師的引導,家長就能夠比較輕松地與幼兒就這一問題進行討論。教師還鼓勵家長將有趣的對話內(nèi)容分享在班級群中。這些對話不僅展示了幼兒活躍的思維能力,也讓不同家長之間形成了相互學習的氛圍,在找話題的方式上能相互借鑒,更好地打開幼兒的話匣子。
事實上,家庭生活中并不缺乏哲學問題,幼兒正處在對世界滿是好奇、滿是懷疑、滿是幻想的階段,這些問題如果能及時被家長聽到并得到家長的回應,它們就能被轉(zhuǎn)化為有效的教育契機,并在溫馨的家庭氛圍中實現(xiàn)教育的功能。在兒童哲學的幫助下,家園溝通會因為教師與家長雙方互相理解各自的教育立場和教育角色而變得更有效,會基于共同的立場去更好地理解兒童和欣賞兒童。[15]
參考文獻:
[1]LIPMAN M. Philosophy for children: some assumptions and implications[J]. Ethics Inprogress,2011,2(1):7.
[2]陶行知.創(chuàng)造宣言[M].南京: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2018:28.
[3][12]李普曼.教室里的哲學[M].張愛琳,張愛維,譯.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7:74,6.
[4]SARA G, NICHOLES J, SHUDAK, et al. Philosophy in the school[M]. New York: Routledge,2013:14.
[5]馬修斯.哲學與幼童[M].陳國容,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15:16.
[6]丁海東.論兒童的游戲精神[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01):78-81.
[7]鄭敏希.構建課堂的“道德結(jié)構”——基于對兒童哲學探究團體的思考[J].新課程評論,2021(01):30-36.
[8][11]杜威.民主主義與教育[M].王承緒,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153,65.
[9]苗雪紅.想象哲學及其對兒童想象生態(tài)建構的啟示[J].學前教育研究,2024(02):11-20.
[10]虞永平.論幼兒園課程中的主題[J].學前教育研究,2002(06):13-15.
[13]李雨姝,鄢超云.“兒童友好”理念的核心內(nèi)涵及其教育實踐[J].學前教育研究,2023(03):48-57.
[14]黃瑾,熊燦燦.我國“有質(zhì)量”的學前教育發(fā)展內(nèi)涵與實現(xiàn)進路[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1,39(03):33-47.
[15]孫芳齡,雷雪梅,張官學,等.家園共育4a079c904ec9b5633a97451977accb330ecd9555bb295026e47fd31751fbd6ed的實踐意義與開展策略[J].學前教育研究,2018(07):70-72.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Kindergarten Curriculum
tha2767c18ebeebaee569001603894a5f6fff0029c15c9a2d33613cb3fd70acbf9rough Philosophy for Children
HE Meiling
(Experimental Kindergarten of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Fuzhou 350000 China)
Abstract: Children’s philosophy with philosophical dialogue as the basic means is more suitable for listening to children, promoting children’s thinking and improving the teacher?鄄child relationship, and taking it as the basic idea and basic method can better improve the implementation quality of kindergarten curriculum. In the process of practice, teachers should use “philosophical ears” to awaken the educational significance of life, enrich children’s game experience with conceptual games, enhance the generation of theme activities with an open attitude, trigger deep interaction between homes with philosophy as a scaffold, and comprehensively optimize the concept and method of kindergarten curriculum practice.
Key words: kindergarten curriculum; philosophy of children; curriculum quality
(責任編輯:黎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