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高校校史文化與思政教育融合路徑探索

2024-07-05 10:57白媛魏書亮王思林
大學教育 2024年10期
關鍵詞:融合路徑思政教育

白媛 魏書亮 王思林

[摘 要]高校校史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nèi)容。將校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可以豐富思政教育的內(nèi)容,拓寬思政教育的渠道,落實思政育人任務,是推動思想政治課程建設的創(chuàng)新路徑。文章以北京師范大學為例,從挖掘校史文化資源、搭建校史思政教育平臺以及強化校史教育實踐活動等多個方面,提出高校校史文化與思政教育相融合的有效路徑,以探究思政教育新途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關鍵詞]校史文化;思政教育;融合路徑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437(2024)10-0001-05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指出:“要加強校史資料的挖掘、整理和研究,講好中國共產(chǎn)黨的故事,講好黨創(chuàng)辦人民大學的故事,激勵廣大師生繼承優(yōu)良傳統(tǒng),賡續(xù)紅色血脈?!盵1]校史是對一所學校發(fā)展歷史的真實記錄,是記錄著學校辦學理念、校園建設、育人成就、學術研究等多方面的文獻資料。校史文化是高校在歷史發(fā)展過程中積淀下來的物質(zhì)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具有“留史、資政、育人”的重要作用。高校校史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對學生具有啟發(fā)、引導和塑造作用,承載著重要的教學價值和教育功能。北京師范大學(以下簡稱北師大)是中國高等師范教育的策源地,前身是1902年創(chuàng)立的京師大學堂師范館,1923年學校正式更名為國立北京師范大學,成為中國教育史上第一所師范大學。1931年、1952年北平女子師范大學、輔仁大學先后并入北京師范大學[2]。北京師范大學建校120多年來,始終與中華民族共命運、與人民同呼吸,在爭取獨立、自由、民主、富強的進步事業(yè)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北師大在校史文化與思政教育融合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以北京師范大學校史文化為根基,探索思政教育融合路徑與綜合育人方式,對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真正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具有重要意義。

一、校史文化與思政教育融合的優(yōu)勢

(一)豐富高校思政教育內(nèi)容

一部整體性、系統(tǒng)性和連貫性兼具的高校歷史,是全體師生和社會各界認識學校、理解學校、認同學校的重要依據(jù)。高校校史與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fā)展史同向同行,是高校思政課的重要內(nèi)容。校史文化資源的形式豐富多樣,包括校史館、陳列館、校史展覽、校史文物、校史讀本等,將這些校史文化資源融入思政教育,不僅能豐富思政教育內(nèi)容,還能在與學生主體學習生活密切聯(lián)系的過程中完成教育任務。北京師范大學作為擁有深厚歷史文化積淀的學府,已將校史文化教育作為新生入學教育的重要傳統(tǒng)。學生在入學之初,便能通過參觀形象陳列館、聆聽校史文化講座等多種方式,深入了解學校發(fā)展的輝煌歷史,深刻感受學校愛國進步的文化傳統(tǒng)。如今,校史文化教育已成為北師大思政教育的入學第一課。

同時,校史中蘊藏著豐富的紅色文化,可以作為立德樹人的寶貴思想資源。高校歷史中的學生運動、革命英烈、模范人物等均可作為新時代思想政治課教學的生動素材,對大學生的價值取向和思維方式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北京師范大學是當之無愧的“紅色師范”,始終同中國共產(chǎn)黨血肉相連。中國共產(chǎn)黨創(chuàng)始人之一李大釗在這里播撒革命火種,中國共產(chǎn)黨在這里建立了全國最早的基層組織之一。在這里,走出了中共歷史上第一位女黨員繆伯英,走出了五四運動八勇士、一二·九學生愛國運動先驅等一大批彪炳史冊的革命志士。高校把校史中的紅色記憶融入思政教育,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常態(tài)化、長效化,使思政課堂更具說服力和感染力,引導學生堅持愛國、愛黨和愛社會主義相統(tǒng)一,把信念火種和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二)拓寬高校思政教育渠道

校史文化與思政教育的融合,有利于拓寬全面、立體的思政教育渠道,突破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場所的局限,更有效地促進思政小課堂與校園大課堂的結合。高校校史文化可以融入校園文化建設之中,在校園環(huán)境中自然呈現(xiàn)思政教育的內(nèi)容。例如,北京師范大學校園中矗立著魯迅先生雕像、五四紀念碑、三一八殉難烈士紀念碑、一二·九紀念碑等校園文化景觀,這些文化景觀的背后是民族解放、國家獨立事業(yè)中蕩氣回腸的校史故事和無數(shù)可歌可泣的校史人物。師生漫步于校史文化長廊,于無形中領悟校史文化的精髓和優(yōu)秀的革命傳統(tǒng),從而實現(xiàn)思政教育環(huán)境育人的功能。

通過校史文化的新媒體傳播,思政教育的渠道得以不斷拓寬。在新媒體時代,信息傳播迅速且時效性強,校史文化的傳播方式也呈現(xiàn)出多樣化的特點。近年來,微信公眾號、抖音等媒體平臺的興起,極大地拓寬了校史文化的傳播渠道,加大了宣傳效率和推廣力度。同時,通過新媒體平臺傳播的思政教育內(nèi)容也日益豐富,這些內(nèi)容更加貼近學生生活,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和認同。北京師范大學巧妙地將紅色黨史和百廿校史相結合,借助新媒體平臺推出了一系列豐富有趣的思想政治教育內(nèi)容。例如,2021年,北京師范大學精心制作的“百廿初心 紅色基因”微視頻,以1~3分鐘的時長,生動地介紹了李大釗、繆伯英、魏野疇等校史人物,并回顧了北京師范大學黨組織的發(fā)展歷程以及五四運動、一二·九運動等歷史事件。該微視頻在抖音、微信視頻號等校園新媒體官方平臺累計獲得1078萬次瀏覽,受到了廣泛關注。2022年,為慶祝北京師范大學建校120周年,北師大拍攝了形象藝術影片《無負今日》。該片講述了在百余年歷史長河中,三個不同時代的感人故事,回顧了梁啟超、黎錦熙、王梓坤等著名學者的往事,并詳細敘述了北京師范大學自創(chuàng)建以來的國語運動、倡議設立教師節(jié)等重要歷史事件。影片在全校學生中引發(fā)了觀影熱潮。如今,眾多新媒體形式已成為學校歷史文化傳播的新途徑和思政教育的新課堂,同時也是頗受學生歡迎的學習形式。

(三)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高校校史是國家與民族歷史發(fā)展的縮影,將校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不僅豐富了傳統(tǒng)思政課的教學內(nèi)容,還使思想政治教育既深深扎根于歷史,又具備鮮明的現(xiàn)實意義。學校崢嶸歲月中凝練、積淀的辦學思想理念和師生共同的價值觀念,成為一種無形的思政教育資源。這種精神內(nèi)涵既是開展“大思政課”的寶貴資源,也是推動學校改革發(fā)展的不竭動力。它潛移默化地提升了學生的思想水平、道德品質(zhì)和政治覺悟,有助于增強歷史自覺,堅定文化自信,從而有效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作為中國高等師范教育的策源地,北京師范大學自百年前就率先派出海外留學生、開辦教育研究科、創(chuàng)辦平民學校,到20世紀80年代首倡設立新中國教師節(jié),形成了愛國進步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弘揚師道的責任擔當。近年來,北師大立足于師范院校的根本職責,充分發(fā)揮教師教育的優(yōu)勢,提出了打造 “行走在祖國大地的思政課”的理念,引導學生砥礪能力素質(zhì),厚植家國情懷,培養(yǎng)成為樂教、適教、善教的“四有”好老師,為教育強國建設貢獻力量。這些校史文化中的精神財富使得思政教育突破了課堂局限,打破了學科壁壘,將思政課堂延伸到國家和人民最需要的神州大地上,為發(fā)展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xiàn)代教育作出重要貢獻。

二、校史文化與思政教育融合路徑

(一)挖掘高校歷史文化資源

首先,高校應重視對珍貴校史文件資料、聲像材料和典型器物的挖掘、收集、保護與展示工作。挖掘校史文化中名師先賢和時代楷模所展現(xiàn)出的愛國進步、銳意進取等文化品格,并將這些優(yōu)秀文化元素融入學校的辦學理念中。其次,高校應加強將學校歷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政策引導。在高校設立校史文化研究部門,加強檔案史料的多維度開發(fā)、校史研究和校史資料庫建設。同時,積極編撰與出版校史叢書、專題研究成果集等文獻,以豐富校史文化的傳承與弘揚。此外,高校還應全面開展校史課程開發(fā)工作,在教學計劃中設置校史文化基礎課程,制訂將校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課程的具體教學方案。通過深入挖掘校史文化中的思政元素,將學校一個個櫛風沐雨的歷史片段和可歌可泣的校史人物轉化為思政課堂上的經(jīng)典案例,以此提升學生的歷史素養(yǎng)和愛國情懷。最后,高校要加強自身校園文化建設。完善校史館、陳列館、主題雕塑、文化景觀等相關設施,并定期舉辦校史文化專題展覽。這些文化景觀與豐富的文獻資料為思想政治課教師提供了將學校歷史文化融入教學的豐富素材和腳本。北京師范大學校史研究團隊在校史資料收集、校史編撰等方面擁有深厚的編研基礎,出版了《北京師范大學百年圖志》《北京師范大學校史(第一卷 1902—1949)》《北京師范大學紀事(1902—2011)》《北京師范大學組織發(fā)展百年圖志》等校史讀物,全面參與學生入學教育,且不定期為學生開展“學習黨史校史 傳承紅色基因”“北師大的大學精神與光榮傳統(tǒng)”等校史講座,主辦慶祝建黨100周年的“紅色師范與百年傳承”主題展覽以及建校120周年的“百廿京師 教育興邦”主題展覽,為學校思政教育水平的提高提供了豐富的素材支撐,有效提升了校史文化在校園生活中的影響力和滲透力。

(二)搭建校史思政教育平臺

高校應充分利用課堂這一主渠道,同時注重各類課程、活動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協(xié)同,積極搭建校史文化與思政教育的融合平臺,以進一步提升二者的協(xié)作效應。

第一,重視大學校史館、主題陳列館等相關配套設施的建設,確保校史文化元素遍布大學校園,使其文化價值有機融入校園環(huán)境。這些場所不僅是學校歷史和校園文化的展示平臺,也是德育和人文教育的基地。它們可以作為教學的第二課堂,組織學生進行有目標的體驗式學習,從而深化學生對學校文化和歷史的認知。北京師范大學形象陳列館是學校主題團課和黨課的重要場所,每年接待近1萬人次學生參觀。由歷史學院學生組成的專業(yè)講解隊伍,將靜態(tài)的歷史文化信息轉化為動態(tài)的教育情境,使講授雙方都能從校史文化傳承中獲得深刻的教育體驗。

第二,搭建微信公眾號、視頻號、微博、抖音等新媒體平臺,利用這些平臺以微電影、微視頻等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呈現(xiàn)學校的歷史文化。通過這種方式,將思政教育巧妙地融入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實現(xiàn)潛移默化的教育效果。目前,北京師范大學在微信、微博、抖音、快手,以及頭條號、澎湃、百度、嗶哩嗶哩、央視頻等多個新媒體平臺擁有官方賬號。利用不同時間節(jié)點,在各個新媒體平臺上通過不同方式推出與校史文化相關的思政教育內(nèi)容(見表1)。例如,在五四青年節(jié),推出北京師范大學“五四紀念碑”的介紹;在12月9日,回顧一二·九運動中北京師范大學青年發(fā)出的時代先聲。這些新媒體平臺將北京師范大學歷久彌新的紅色基因融入現(xiàn)代生活,讓思政教育貼近實際,具有深刻的現(xiàn)實意義。

(三)強化校史思政教育實踐活動

高校應強化校史思政教育的實踐活動,深化思政教育的內(nèi)涵,并豐富其教育形式,以提升教育效果。在傳授校史文化知識的同時,高校應引導學生深入領會校史所蘊含的思想文化內(nèi)涵,并鼓勵他們將這些內(nèi)涵付諸實踐;還應建立師生合作討論、合作備課等機制,為大學生提供更多接觸、了解學校歷史的機會,甚至參與校史教學的條件。同時,鼓勵學生加入校史研究團隊和宣講團隊,使他們積極成為學校歷史文化的見證者、實踐者和傳播者,為傳承和發(fā)揚校史文化貢獻力量。北京師范大學每年都組織開展各類校史思政教育實踐活動(部分活動見表2),旨在教育引導學生既要“讀萬卷書”,也要“行萬里路”。近年來,北師大舉辦“紅色師范,百廿長風”黨史校史宣講活動、“綻放新時代的師范榮光——學習回信精神,接力筑夢強師”“中國夢 強師行”等主題宣講活動,引導青年學子學習并講述學校光榮歷史,從歷史中汲取前行的精神動力。此外,學校還每年舉辦暑期社會實踐論壇,回顧學校在基礎教育領域的卓越貢獻,堅定北師大學子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的信念。這些活動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愛國情懷,還促使他們踐行報國之志。同時,這些活動也豐富了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營造出愛國愛校、歡樂和諧的校園文化氛圍,成為將思政教育延伸到課堂之外、校園各處的生動實踐。

三、結語

歷史是一部鮮活的教科書,具有強大的說服力、感染力和鼓舞人心的力量。開展校史文化與思政教育融合工作是新時代高校思政教育的發(fā)展方向,同時也是培養(yǎng)德才兼?zhèn)淙瞬诺挠行侄巍榱松钊胪七M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改革創(chuàng)新,高校應將校史文化置于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fā)展史的大背景中加以展開。通過深入挖掘校史文化資源,搭建校史思政教育平臺,并強化校史教育實踐活動,可以打造出一批特色鮮明的思政教育課程。這不僅是未來高校思政教育的創(chuàng)新路徑,也是培養(yǎng)高素質(zhì)人才的關鍵舉措。

[ 參 考 文 獻 ]

[1] 習近平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強調(diào)堅持黨的領導傳承紅色基因扎根中國大地 走出一條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新路:王滬寧陪同考察[N].人民日報,2022-04-26(1).

[2] 北京師范大學校史編委會.北京師范大學校史:第一卷 1902—1949[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

[3] 魏書亮,姜文.高校紅色基因的內(nèi)涵及其在新時代的傳承[J].北京教育(高教),2021(7):59-62.

[4] 葛金國,石中英.論校園文化的內(nèi)涵、特征和功能[J].高等教育研究,1990(3):60-64+68.

[5] 馬玉婕.行業(yè)特色高校紅色校史資源的內(nèi)涵與價值[J].北京教育(德育),2022(10):76-80.

[6] 張紅霞.以紅色校史賦能高校黨史學習教育[N].中國社會科學報,2022-04-21(1).

[責任編輯:梁金鳳]

猜你喜歡
融合路徑思政教育
傳統(tǒng)商貿(mào)與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供應鏈模式比較及融合路徑研究
高校黨建工作與校園文化建設有效融合的路徑研究
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差異性與相通性
音樂媒體與小學語文教學融合的路徑分析
網(wǎng)絡發(fā)展對大學生思政教育帶來的挑戰(zhàn)及應對策略
新媒體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
淺析新形勢下的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政教育的融合
論微信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與對策
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路徑探討
在破局與建構中迎接融媒時代
久治县| 中牟县| 静宁县| 称多县| 商水县| 木兰县| 辽阳市| 广州市| 武乡县| 偃师市| 武隆县| 阿合奇县| 大新县| 师宗县| 海原县| 竹北市| 台江县| 垦利县| 高邮市| 昌邑市| 伊金霍洛旗| 青海省| 五家渠市| 航空| 禄丰县| 云浮市| 巢湖市| 南投市| 胶州市| 克什克腾旗| 霍州市| 黔江区| 长丰县| 普安县| 丹阳市| 绥德县| 武邑县| 长岭县| 南通市| 芦溪县| 漯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