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朝暉
2023年9月,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了周蒼林的詩集《大地,有天空一樣的遼闊》。收到周蒼林寄來的新詩集,我像品茗飲酒般輕啜細品,讀得很慢。讀后有想寫點什么的沖動,為此僅以讀者的身份談談自己的一些感受。
詩歌是生活的反映,更是詩人情智和心境的精準畫像。周蒼林的詩集《大地,有天空一樣的遼闊》情感細膩,內涵豐富,視野開闊,用敏銳眼睛看世界,用不同的視角托物言志,用詩的意象呈現(xiàn)自然界的風雨雷電、日月星辰、花草蟲石……詩人賦予它們生命的力量,意味深長。在創(chuàng)作技法上靈活、巧妙,沒有堆砌大量華麗的辭藻,而是用樸實的語言闡明深刻的哲理,既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又有春天般溫暖的陽光,還充滿哲學思辨,給人以啟迪。如《一棵樹的胸懷》中寫道,“要是在冬天/你胸懷的世界/永遠有一個春天/你將發(fā)現(xiàn)滿天風雪都是春天的呼喚/滿地陽光都是春天的溫暖”;再如《你的身體是天空》中寫道,“要是把輕重緩急的呼吸藏起來/嘆息藏起來/眼里的明暗和淚水藏起來/表情藏起來/你的天空沒有打開的缺口/你的身上就不會漏洞百出”。詩中貼切的意象、豐富的聯(lián)想與樸素的感情直擊讀者心靈。
周蒼林的詩歌世界如雪一般潔白純凈。詩人在《輕重》中寫道,“我的生命中有一個沒有負重的靈魂/……/一線陽光、一絲清風、一縷花香/一滴露水、一聲鳥鳴/就可以把他帶走”;在《我需要風的翻譯》中寫道,他希望把“所有的咆哮和尖叫都聽成犬吠/把所有的臟話、廢話都聽成鳥鳴/……/就當是來到了森林/走進了鳥的世界”;在《親愛的敵人》中寫道,面對敵人的傷害愿意“放下內心的刀斧/收起情感的虎豹”。詩歌讓周蒼林心懷彩云,低如塵埃。詩人在《草木》中寫道,“風經(jīng)過的時候/草木都低著頭/遇見風一樣的人/我也和草木一樣/唯一的區(qū)別是/低下頭的草不能避讓/我可以低著頭走開/從草木身邊經(jīng)過的風很多/但草木的眼里沒有它們/抬起頭,草木看見的/只有陽光”。詩人遇見風一樣的人,選擇低著頭走開,雖然是選擇避過鋒芒的忍讓,但抬頭看見的仍然是陽光,正如詩人在《天空和大地到處都是光的眼睛》中寫道的,“我熱愛的天空和大地到處都是光的眼睛”。因為詩人把自己放得很低,“我不懷疑天上有高貴的星群/也不懷疑你就是其中的一顆/我不和星星比人生、比價值、比輝煌/比誰的幸福更多、更幸運/我不是星星/天上沒有我的位置/有生之年,我早已經(jīng)習慣了仰望/仰望并被眾多的星群照耀——我愿意”(《位置》)。內心怎樣想,他的世界就怎樣,或許這就是周蒼林成功的秘訣。因此他堅信,“在夜里/還有許許多多看不見的光芒與我們同行/……/所有的奔赴都賦予了光明的力量”(《向著光明奔赴》)。我認為,就是那一束看不見的光芒一直在支持周蒼林的詩歌創(chuàng)作。
常言道,“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很多人遠離故土,經(jīng)不住外面世界的誘惑忘記了故鄉(xiāng)。周蒼林卻逆向而行,堅持守望故鄉(xiāng),皆因他忘不了鄉(xiāng)情、親情和友情。如詩人在《空衣服》中寫道,“隔著一層衣服/一個人的體香還是可以/從衣服上滲透、彌漫/繼而留下來/多么熟悉的味道啊/被喜歡它的人緊緊抱在懷里/舍不得松開/仿佛,她沒有抽身離開/——像蟬蛻/仿佛,那不是一件空衣服/在他緊抱著的手中那么沉、那么沉”。緊抱著的一件衣服上“熟悉的味道”是朋友還是親人的?“留下”的“體香”是戀人走后仍舍不得松開?熟悉的味道如此沉重、傷感,這又是怎樣的一種離別?我認為這首詩很好地詮釋了過去的日子和曾經(jīng)的美好,詩人守望故鄉(xiāng)的情感全都巧妙地隱藏在文字里,形成一種震撼人心的內在力量。 對于破壞生態(tài)環(huán)境的行為,周蒼林痛心疾首,如《山也有人的傷口和疼痛》中,“每一次在山上開采、爆破/都會聽見巨大的嗚咽/每一次撕開山的皮肉/都會看見山在流血山在哆嗦/每一次從山的身上取出/一塊一塊冒著熱氣的骨頭/山的脊背就會彎下來,矮下來/……/山也是有血有肉的生命/山也有人的傷口和疼痛”。在詩人眼中,這是大自然對人類血淋淋的控訴。再如《看見》中,“放生的人還沒離開/釣魚的人又把放走的魚從水中釣了回來”,其實釣回來的是詩人心中的痛,就如現(xiàn)實生活中山上開采的每一塊石頭,都重重地砸在詩人心坎上,從中濺出直擊人心的批判力量。因為“每一塊石頭都有自己的喜怒哀樂/每一塊石頭都有自己的思想和生命”(《每一塊石頭都有自己的愛憎》)。此外,在《岸上的手機》中,“戶主魚一樣沉落水下/再也沒有浮上來/戶主的手機在岸上/一次次被撥通/一次次無人接聽/給手機短信或電話的人/不知道人機分離/不知道焦急的手機/也在一次次呼叫戶主/一次次等待回復”。這首詩還原了河岸邊一個令人揪心的故事,手機的主人到底遭遇了什么?是事業(yè)還是愛情的失敗?以這樣的方式離別世界。詩人字里行間流露出對生命的敬畏、惋惜,精湛的白描和陳述中暗藏洶涌,使詩歌語言具有了強大的張力。
周蒼林以善良為生命底色做出的對個人經(jīng)驗的反思,不僅讓文字有疼痛感,也是對普遍人性的探索,更是給讀者留下深深的思考。如《不要輕易許下諾言》中,“不要向花朵說/過幾天就來看你/不要對樹葉說/我們會再次相見”。因為詩人認為人說出的每一句話都是責任和諾言,所以不能輕易許下諾言而又不兌現(xiàn),讓生命的堅持浪費一空。在紛繁復雜的社會,人們常常要么不發(fā)聲,要么就違心地附和別人,否則就會被排擠或被孤立。如《仰望蒼穹》中,“群星都在沉默/……/誰要是聽見說話的聲音,誰就是一落地就深陷孤獨的隕石”。詩人明察秋毫,以清醒的筆觸對現(xiàn)實生活中的不良現(xiàn)象進行無情地鞭打。對于弱者,他有一顆寬容、悲憫之心。如《痛》一詩中,“看見別人哭/我臉上有淚/……/看見無辜的動物被人追趕得東躲西藏/我就希望逃生的動物千萬不要被追趕者發(fā)現(xiàn)/看見施暴者的棍棒落在別的人身上/我的口中就會響起無助的驚叫和哀號/……/所有的摧殘和折磨/都是靈魂不能承受的痛”。我認為周蒼林在詩中表現(xiàn)的悲憫之心,正是他以善良構筑生命,用詩歌點亮人生的寫照。
寫詩幾十年來,周蒼林不忘詩心,筆耕不輟,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優(yōu)秀作品;其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真誠豁達的人生觀讓我敬佩,期待能讀到他更多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