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三愿》作為深受廣大音樂愛好者青睞的聲樂作品,其藝術魅力與文化內涵尤為濃厚,作品融合了浪漫主義的情感豐富性和中國民間音樂與西洋創(chuàng)作技法結合的創(chuàng)新元素,通過獨特的旋律線條、和聲技巧和豐富的情感表達,反映了作曲家黃自先生對音樂藝術的深刻理解。解析聲樂作品《玫瑰三愿》不僅是音樂學者和表演藝術家的重要課題,也能為廣大音樂愛好者提供欣賞、理解這部作品的新視角,通過深入探討作品,可以幫助表演者更好地理解音樂藝術的多樣性和表現力,同時也有助于推動我國音樂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
一、聲樂作品《玫瑰三愿》的創(chuàng)作背景
《玫瑰三愿》是一首由黃自譜曲、龍榆生作詞的小提琴協(xié)奏與鋼琴伴奏的抒情獨唱曲,創(chuàng)作于1932年6月,彼時國立音專教師龍七到校園上課,看到校園內遍地凋零的玫瑰,心中感傷,觸景生情,寫下了這首詞,黃自先生隨后譜成了曲。歌曲描繪的是一位柔弱卻不甘命運安排的女子憧憬美好未來,渴望得到他人的關愛之情。樂曲情景交融,以贊美和感嘆的音調,使音樂的意趣、節(jié)奏、句法等與歌詞相吻合,同時還利用和聲、伴奏將音樂中蘊含的情感表現得淋漓盡致。
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黃自巧妙地打造出一種新穎的和聲及旋律結構,既體現了他對音樂傳統(tǒng)的遵循與認同,也彰顯了其不懈的創(chuàng)新精神。作品通過細膩的情感描繪和精巧的音樂構造,將聽眾帶入一個深邃而感人的情感旅程。這部作品的問世,不僅在當時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對后續(xù)的聲樂作品創(chuàng)作亦有重大影響,可謂我國現代音樂史上不可多得的聲樂作品典范。
二、聲樂作品《玫瑰三愿》創(chuàng)作解析
(一)歌詞解析
在聲樂作品《玫瑰三愿》中,歌詞通過擬人化的技巧,巧妙地將玫瑰花的生命體驗轉化為深刻的情感表達。整曲分為兩個樂段,其中,第一段以“玫瑰花,玫瑰花,爛開在碧欄桿下”為開篇,生動描繪了玫瑰花盛開的壯麗景象,充溢著生命的活力與盛放,不僅表現出了玫瑰的嬌艷,也預示著后續(xù)情感轉折的鋪墊。而第二段則以鮮明的對比,展現了玫瑰花內心的哀愁與無奈。作者運用了三個排比句,以“我”為主體,借玫瑰花之口,表達了三個深切的愿望。首先,“我愿那妒我的無情風雨莫吹打”凸顯了玫瑰花在風雨中的無助和脆弱,反映出生命的嬌媚與易逝;接著,第二句“我愿那愛我的多情游客莫攀摘”流露出無奈與柔腸百轉之意;最后,“我愿那紅顏常好不凋謝”,將情感推向高潮,玫瑰對永恒之美的渴求達到頂點,也反映出作者對逝去青春和美好時光的執(zhí)著追憶。整部作品以“好教我留住芳華”作結,不僅是對美好時光的留戀,也是對生命與美的深刻領悟,使整部作品在情感上形成了一個圓滿的閉環(huán)。
(二)旋律解析
《玫瑰三愿》的曲式構造精妙,呈現為兩段式結構,以E大調為基調,分為引子和兩個主要樂段。開端的引子(1-4小節(jié))巧妙地運用了主題旋律,為全曲奠定了音樂氛圍。在A樂段(5-12小節(jié))中,由兩個獨特的樂句構成,分別是a樂句(5-8小節(jié))和a1樂句(9-12小節(jié))。歌曲以一種柔和的弱起開始,在第四小節(jié)的最后一個八分音符處緩慢地展開,旋律線條簡潔而優(yōu)雅。這兩個樂句采用了模進的方法進行,組成了一種整齊和諧的音樂結構,旋律流暢而平和。特別是a樂句,其中“玫瑰花”的主題動機以附點音符的節(jié)奏型呈現,仿佛在輕聲嘆息,透露出一種淡淡的憂傷。
在B樂段(13-29小節(jié)),作品的情感和旋律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這一段由三個樂句組成,分別為b樂句(13-16小節(jié))、b1樂句(17-20小節(jié))和b2樂句(21-29小節(jié))。其中,b樂句的旋律形態(tài)呈大山型,而b1樂句則是將b樂句的旋律下移二度。在這一樂段中,“三愿”的旋律與A段形成鮮明對比,尤其是“我愿那”樂句旋律平穩(wěn),蘊含著作者深沉的情感。b樂句和b1樂句中的旋律跳躍,如同輕聲的嘆息,引領著歌曲的情感走向。b2樂句的旋律跳躍更是達到了八度,推動歌曲情感達到高潮。最后,樂句“好教我留住芳華”將旋律引向低音區(qū),并緩緩上升,為全曲營造了一種深情而溫柔的收尾,B樂段的三個樂句,巧妙地表現了情感的層層變化。
三、聲樂作品《玫瑰三愿》的演唱技巧解析
(一)強調咬字
歌唱的咬字關乎能否正確表達聲樂作品的歌詞含義。在《玫瑰三愿》這部作品中,黃自先生巧妙地運用了八次四五度疊置和弦,不僅讓樂曲的情感起伏更加明顯,也讓歌曲的旋律流動且更加富有活力。因此,在演繹《玫瑰三愿》時,深入理解這些音樂元素并強調正確的咬字,不僅能讓聽眾理解和感受作品情緒的細微變化,也能夠增強作品整體的表現力和感染力,是將作品的情感深度完美展現的關鍵。
(二)氣聲顯美
在《玫瑰三愿》這部作品中,作者精心運用了復調織體的技巧,并巧妙結合了鋼琴與小提琴的音色,創(chuàng)造了一個豐富而深刻的音樂空間。雖然各聲部間存在相互模仿,但每個部分都引入了新的音樂材料,形成了明顯的對比效果。小提琴的演奏細膩而充滿感情,恰如其分地體現了歌曲中女性的柔情與含蓄。而鋼琴演奏則渾厚有力,與小提琴的細膩音色形成鮮明對比,二者相互襯托,為歌曲增添了豐富的藝術層次。
為了最大限度呈現出女性的柔美與憂傷情感,適宜采用輕聲處理技巧,這種方式并未將情感渲染得過于濃烈,而是細膩輕柔地傳遞歌詞的情感內涵。尤其是在表現強烈的情感時,適宜通過氣息應用進行情感的控制與宣泄,以便于展現情感的微妙對比,一方面有利于增強歌曲的表現力,另一方面也能使情感的細微變化得以精準生動地呈現。
(三)蘊情于音
在《玫瑰三愿》的單二部曲式結構中,第一段承擔著敘事的角色,通過明亮的音樂調性來揭示故事背景。作品以鋼琴的輕柔伴奏開始,緩緩地展開前兩個小節(jié)的前奏,緊接著小提琴悠揚的音色加入,帶來了抒情的主題旋律。第一樂段基于E大調的音階和諧構建,同樣的歌詞卻展現了完全不同的旋律處理。如在演唱“玫瑰花,玫瑰花,爛開在碧欄桿下”時,首個“玫”字需輕柔地處理,避免過強的情感表達,同時,演唱“玫瑰花”一句時的氣息也需保持細膩與柔和的音色,清晰吐字的同時,也要展現出兩句相同的歌詞中細微的情感變化。第二句在表達時需略帶強調,以含蓄且贊美的聲音傳遞情感。尤其是演唱“爛開在碧欄桿下”一句時,氣息的推動力需要適度增強,但音量仍應保持不過于強烈,維持音色的柔和。第二樂句在旋律上與第一樂句基本相似,但曲調略有改變,旋律的起伏更加明顯。旋律從“開”字開始向下,速度減緩,力度增強,至“在”字稍弱,“碧”字處呈現出富有韻味的變化。因此,在演唱這一句時,速度應適當放緩,采用類似嘆息或輕喚的語氣,以及柔美的音色和圓潤連貫的氣息進行演唱。整體演唱效果要求流暢、優(yōu)雅,同時保持喉頭位置穩(wěn)定,軟腭抬高,以確保聲音的統(tǒng)一性和美感。
(四)緊扣三愿
在演唱《玫瑰三愿》時,關鍵在于捕捉旋律的亮點并加以深化。作品的高潮部分聚焦于玫瑰的三個愿望。隨著左手伴奏音型的琶音進行的變化,第二樂段的情緒逐漸變得更加熱情,與前段的含蓄和柔和形成鮮明對比,呈現出一種內心深處的熱切渴望,同時調性轉換至c小調。在表達“我愿那妒我的無情風雨莫吹打”“我愿那愛我的游客莫攀摘”和“我愿那紅顏常好不凋謝,好教我留住芳華”時,情感如波濤般層層遞進,最終歸于主調。
特別是從第13小節(jié)的“下”字開始,情緒開始顯著轉變,變得稍顯激昂。演唱“第一愿”時,演唱速度略快,音色較為明亮。尤其是在唱“愿”字時,應刻意加大力度,且咬字更重,時值也略長,使情感更顯強烈,整個句子的流暢性和氣息的連續(xù)性也能得到增強。當旋律達到最高音“妒”時,應保持較明亮的音色,旨在增強整個句子的表現力和情感的流動性,最終使歌曲的情感層次更加豐富,同時突出旋律亮點,讓整首作品的情感表達更加深刻動人。
在演唱《玫瑰三愿》的“第二愿”一句時,演唱者需要表達出更多的懇切和深情。這一段落的旋律通過下行二度的方式,巧妙地呼應了第一樂句的風格,因此在演唱時,應著力渲染音色的柔美之感,聲音避免過于明亮,應適當營造深沉的情感層次。特別是在高音“愛”字的處理上,必須做好氣息的應用和支撐,保持喉頭位置放松、口腔張開,使聲音稍微后置,這樣才能保證柔和而又統(tǒng)一的聲音效果。此外,“愿”字的演唱處理應選擇比前一句更為輕柔的方式,輕輕送氣,以便于傳遞玫瑰溫柔而可愛的特質。通過細膩而深情的演唱技巧,可以更好地展現第二愿中玫瑰的內心情感,同時增添歌曲的情感表現深度。
在《玫瑰三愿》中,“第三愿”部分是整首曲目中最具激情與感染力的樂句。作者巧妙地運用八度大跳的手法,鮮明地表現出詩意般的情感波動,生動地映射出情感的波瀾起伏,也使玫瑰的形象被賦予了深刻的內涵。在這一句中,“愿”字處理得尤為突出,在演唱時應當刻意加重字頭的發(fā)音,并選擇更為強烈的情感表達方式,以呈現歌曲的情感高潮。特別是在最高音“紅”字處,節(jié)奏突然放緩,同時音量需保持在較高的音區(qū),這一部分的演唱極具挑戰(zhàn)性,是整首歌曲演繹的關鍵所在。在演唱時,應著重拉長“紅”的字腹,保持聲音位置的高度和松弛,使音色既明亮又柔和。在換氣點的選擇上,可嘗試在“紅顏常好”或“紅顏”之后換氣,兩種方法都能有效地傳達歌曲的情感內涵。而在演唱“不凋謝”三個字時,音量應從強漸弱,以營造歌曲的余韻,才能給聽眾帶來回味的空間。通過細致入微的演唱處理,“第三愿”部分不僅突顯了情感的熱烈與深刻,也使整首歌曲達到了高潮。
在《玫瑰三愿》的終章,“好教我留住芳華”樂句恢復至E大調,節(jié)奏變得更加舒緩,要求對“好教我”三個字的演唱處理采用徐緩的速度和逐漸減弱的力度,并保持聲音在高位置,用以呈現胸腔共鳴感。若氣息不足以支撐整個樂句,可在“芳華”一詞之前進行換氣。特別是在演唱“華”字時,由于其為寬韻母類的元音,口咽腔狀態(tài)需稍微變窄,才能使聲音更顯圓潤,呈現出類似“u”或“o”的音色。尾聲部分的演唱應保持懇切、誠摯、充滿期待與留戀的情感,并以此圓滿結束整首歌曲。通過細膩的音樂表現,最終樂句不僅凸顯了對過往美好時光的深刻懷念,也為全曲賦予了一種深情而又不失典雅的感覺,完美收束了整個作品的情感線條。
四、結語
《玫瑰三愿》融合了浪漫與創(chuàng)新,展現了音樂藝術的無限可能性和深刻情感的表達。通過對這部作品進行研究,不僅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作曲家的創(chuàng)作意圖和音樂技巧性,還能感受到音樂作為一種文化表達形式的魅力?!睹倒迦浮匪鶄鬟f的不僅是音符與旋律,更是一種跨越時代的情感共鳴和藝術啟示——無論時代如何變遷,對美好的追求和對情感深刻的表達始終是藝術創(chuàng)作的核心動力。因此,無論對于演唱者還是創(chuàng)作者而言,都要圍繞情感內核進行“收放”,才能夠創(chuàng)作出經久不衰的藝術作品。
參考文獻:
[1]沈辛怡.“稼艷盡憐勝彩繪,嘉名誰贈作玫瑰”,從《玫瑰三愿》的藝術特征看中國藝術歌曲的傳播[J].音樂愛好者,2020(05):35-39.
[2]錢楨穎.中國藝術歌曲《玫瑰三愿》教學與演唱分析[J].戲劇之家,2022(35):51-53.
[3]李佳薺.黃自藝術歌曲《玫瑰三愿》的演唱探析[J].當代音樂,2021(08):104-106.
[4]陳曉霞.藝術歌曲《玫瑰三愿》二度創(chuàng)作芻議[J].音樂創(chuàng)作,2017(11):113-115.
[5]羅成萍.黃自藝術歌曲《玫瑰三愿》研析[J].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32(04):108-109.
[6]高麗.黃自藝術歌曲《玫瑰三愿》的演唱分析[J].黃河之聲,2023(14):140-143.
[7]焦心柯.再析黃自藝術歌曲《玫瑰三愿》[J].黃河之聲,2022(09):14-17.
[8]陳科.中意藝術歌曲鋼琴伴奏對比分析——以《玫瑰三愿》《去吧,幸運的玫瑰》為例[J].當代音樂,2023(10):162-164.
[9]黃鶯,楊健,錢仁平.中國藝術歌曲的樂譜版本與表演研究——以黃自《春思曲》《思鄉(xiāng)》與《玫瑰三愿》為例[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23(01):54-64+176.
(作者簡介:韓宛霖,女,碩士研究生在讀,四川音樂學院聲樂歌劇學院,研究方向:聲樂表演<美聲>)
(責任編輯 劉月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