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呂振羽教育理論探析

2024-05-10 06:59:11孫冬華倪曉玲
關鍵詞:教育理論

孫冬華 倪曉玲

摘?要:在革命和建設等歷史時期,呂振羽在豐富多彩的教育教學及管理實踐中,敢于直面出現(xiàn)的問題,運用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進行系統(tǒng)的分析,逐步在辦學治校、育人育才、教研關系和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提出了較為獨特的觀點,進而形成了以強化黨的領導、民主集中的治校觀,全面發(fā)展、服務人民的育人觀,外引內培、優(yōu)化師資的師資觀,有機結合、互為促進的科研觀為主要內容的教育理論,為新時代黨和國家的教育事業(yè)提供了一定的理論借鑒。

關鍵詞:呂振羽;教育理論;理論借鑒

中圖分類號:?G40?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672-1012(2024)01-0010-06

An Analysis of Lv Zhenyus Ideology on Education

SUN Donghua1, NI Xiaoling2

(1. School of Marxism, Shaoyang University, Shaoyang 422000, China;

2.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haoyang University, Shaoyang 422000, China)

Abstract:During the historical period of revolution and construction, Lv Zhenyu was bold to face the problems in his rich experiences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as well as its management. He analyzed these problems systematically with the worldview and methodology of Marxism, so as to gradually formed his personal understanding of the running of schools,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ing and research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staff, which were further developed into his viewpoint on the running of schools by strengthening of the Partys leadership and democratic centralization, his viewpoint on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s 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and the devotion to people, his viewpoint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staff by optimizing it through external introduction and internal cultivation, and his viewpoint on scientific research which should be the effective integration and mutual promotion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 Lv Zhenyus ideology on education provides some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Chinas educational cause in the new era.

Key words:Lv Zhenyu; educational theory; theoretical reference

作為“杰出的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教育家”[1]236,呂振羽在革命和建設等歷史時期,始終秉承教育救國和教育強國的理念,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毅然投入黨的教育事業(yè)中,艱苦探索,求真務實,不僅在與錯誤思潮展開的激烈斗爭中宣傳和闡釋了馬克思主義,還在積極開展抗日救亡的運動中及時有效地宣傳了黨的持久抗戰(zhàn)思想。此外,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他還在高等教育教學管理、辦學治校和教育行政管理等方面開展了較為豐富的探索實踐,極大地推動了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

一、治校觀:強化黨的領導,堅持民主集中制

歷史經(jīng)驗證明,黨的領導是取得各項工作勝利的堅強保障和根本前提。在開展辦學治校實踐過程中,呂振羽不僅注重強化黨的領導,堅持正確的辦學方向,還注重群策群力,集思廣益,凝聚智慧,積極踐行黨的民主集中制。

(一)組織保障:“發(fā)揮黨組的核心領導作用”在談及黨組織在開展教育實踐中的作用時,呂振羽認為要積極發(fā)揮“黨組的核心領導作用,注意研究黨和人民政府有關高等教育的方針、政策、決定和指示”[2]562,在制訂和執(zhí)行計劃的全部過程中,“黨的組織領導和思想領導的堡壘作用是有著決定意義的”[2]644。當然,這里值得說明的是,注重強調黨組織核心領導作用的發(fā)揮,并不是要黨組織包辦一切而陷入事務主義的泥潭,而是要以“組織工作和政治工作去保證其任務的完成”[2]612。

在塘田戰(zhàn)時講學院期間,呂振羽專門成立黨小組以加強黨對辦學治校工作的領導,同時,還讓黨小組成為學院各項工作的堅強領導核心,并要求“學院的一切重要問題,均經(jīng)三人小組研究決定”[3]90,真正讓黨組織成為學院發(fā)展建設的強大核心引領,成為大力宣傳和貫徹抗戰(zhàn)方針的有力保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他通過對東北商業(yè)??茖W校、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和東北工學院等學校實地調研考察,認為部分高校之所以出現(xiàn)發(fā)展乏力、糾紛繁多、矛盾突出和思想渙散等問題,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黨組織的核心引領,這導致中心工作不突出、思想認識不統(tǒng)一和發(fā)展力量不集中,進而不自覺地陷入事務主義和官僚主義的境地,而這些又都是“阻礙我們工作科學化、正規(guī)化的死敵”[2]504。此外,針對東北工學院存在的突出問題,他一針見血地指出:“東工黨組沒有發(fā)揮核心領導作用”,“忽視黨的政治領導和思想領導”[2]550,并在就這些問題提出解決建議時也強調必須要“發(fā)揮黨組的核心領導作用”[2]559??傊?,呂振羽被贊譽為人民教育家,最大的奧秘就是他始終沒有淡化、弱化和虛化黨組織的核心引領作用和戰(zhàn)斗堡壘作用。

(二)辦學方向:“開辦人民的各種高等學?!痹谔接懜叩冉逃k學方向時,呂振羽明確指出:“為著培養(yǎng)人民的專門人材(才),就需要開辦人民的各種高等學校?!?sup>[2]498這個辦學方向是對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規(guī)律的深刻把握,更是確保高等學校健康有序發(fā)展的定海神針。

在大連大學任職期間,他試圖通過教育和學習,對廣大教師、黨外人士與舊知識分子開展及時的思想改造與政治教育工作,幫助“他們從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基礎上,逐漸把立場、觀點、方法改變過來”[2]509,使他們真正和“人民打成一片”,并從政治思想和專業(yè)知識上都得到提高和進步。正如劉茂林和葉桂生所言:呂校長到校后,“全校的政治學習與思想改造提高與深入一步”[3]140。在東北人民大學任職期間,呂振羽非常注重從人才培養(yǎng)方案的角度去貫徹落實人民高校的辦學方針,并提出了一些極具針對性的具體舉措。總之,呂振羽始終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緊扣“把新中國高校辦成‘人民的正規(guī)大學,把新中國高校教師改造成‘和人民打成一片的教師,將新中國高校學生培養(yǎng)成‘為人民服務的人才”[4]的目標,強有力地確保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高校的人民本色。

(三)管理理念:“大家都來當校長”

民主管理理念是呂振羽在辦學治校過程中的一大特色,他認為只有“發(fā)動群眾共同動手、經(jīng)過民主的反復討論而制訂出來的計劃,才能為群眾所掌握;也只有為群眾所掌握的計劃,才能變成推動工作的物質力量”[2]624。正因為如此,在開展教育實踐的過程中,他非常注重通過搭建載體來詮釋集中與民主的辯證統(tǒng)一關系。

一是搭建組織載體。呂振羽認為要充分發(fā)揮學校黨組織、群團組織及學生組織在有效落實“大家都來當校長”的民主治校理念中的樞紐作用。在擔任東北人民政府文化教育委員會副主任期間,呂振羽明確指出:“總結會上可吸收適當?shù)淖栽傅狞h外人士參加,使大家知道學校的黨、團究竟作些什么。如此黨、團員與群眾的關系愈加密切。”[2]532二是搭建制度載體。呂振羽認為“學校應有章程,各部門應有辦事條例、工作細則。如有不遵守制度者,請他考慮制度破壞的后果”[2]532。在東北商業(yè)??茖W校干部座談會上,他明確指出,“這種由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制度一定行得通,否則不免有分歧意見”[2]532。三是搭建會議載體。呂振羽認為通過座談會、黨代表會議等方式可以很好地獲取和收集不同的意見和建議,能起到集思廣益的作用。他在東北商業(yè)??茖W校干部座談會上明確強調,對未參加校務會議的教學及工作人員,領導方面應經(jīng)常采取有效步驟,征求他們的意見,學校也要在每學期舉行一、二次座談會,讓大家發(fā)表意見,做到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充分發(fā)揮主人翁的作用”[2]531

二、育人觀:“知、德、健、美齊備的人材(才)”

1950年6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召開了第一次全國高等教育會議,正式提出了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人才的要求。根據(jù)會議精神,呂振羽認為應該“把學生培養(yǎng)成為國家建設的適用人才,并要求能成為知、德、健、美齊備的人材(才)”[2]572,體現(xiàn)了他全面發(fā)展、服務人民的基本觀點。

(一)以德為先,注重品德塑造

呂振羽認為在培養(yǎng)人才的過程中,必須要注重對品德方面的培養(yǎng),實現(xiàn)優(yōu)良品德和能力、健康體魄及審美情操等方面的全面協(xié)調發(fā)展,并明確指出,“政治學習和思想改造都是必要的”[2]500。

在創(chuàng)辦塘田戰(zhàn)時講學院時,呂振羽就提出了要為抗戰(zhàn)救亡和民族解放運動培養(yǎng)人才的觀點,確立了“‘堅持抗戰(zhàn),堅持持久戰(zhàn),實施戰(zhàn)時教育,培養(yǎng)抗戰(zhàn)干部的教育方針,和‘樹立文化據(jù)點于農(nóng)村,‘樹立救亡工作據(jù)點于農(nóng)村,‘使學院成為救亡工作的策源地的教育宗旨”[3]91。同時,他還結合抗日救亡工作的偉大實踐,特意開設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理論、抗日民族戰(zhàn)爭講座和社會科學大綱等課程,深入民眾之中開辦農(nóng)民夜校,以宣傳民族抗戰(zhàn)思想。此外,他還要求學員們至少參加一次抗日救亡運動的具體工作,讓他們在具體的救亡抗日實踐中得到一定的鍛煉。正因如此,講學院盡管只存在了七個月,但為中華民族培養(yǎng)了“一批政治上、業(yè)務上日臻成熟的重要人才”[5],為進一步做好民族抗戰(zhàn)工作作出了重大貢獻。在大連大學任職期間,呂振羽根據(jù)創(chuàng)辦“人民的正規(guī)大學”的辦學方向,指出在確定教學方針時要“遵循‘科學與政治結合‘為人民服務‘和人民打成一片的精神”,以實現(xiàn)培養(yǎng)“具有革命思想與掌握現(xiàn)代專門科學技術知識的高等專門人材(才)”[2]499的目標。在東北人民大學任職期間,他率先提出了“知、德、健、美”齊備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即培養(yǎng)出一批既具有“一定科學理論水平的、理論與實際一致的又能全心全意為今天的新民主主義和明天的社會主義社會建設服務的人材(才)”[2]605

(二)教學統(tǒng)一,注重教育方法

毛澤東指出:“不解決方法問題,任務也只是瞎說一頓。”[6]139在科學方法的選擇上,呂振羽認為“‘教學統(tǒng)一的民主教學方法與‘課堂外自學為主與小組研究相結合的學習方法”[2]502能夠使教育教學的效果更好、人才培養(yǎng)的質量更高。這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大學與地主及資產(chǎn)階級大學在教與學方法問題上最基本的區(qū)別之一。

一方面,呂振羽積極倡導改進教師的教學方法。在民主教學的方針指導下,他不僅采用了一些傳統(tǒng)的教學表演方法,還試行了由各班教師、班長及小組長等參加的“班教學法”、民主討論教學方法和以教師為主、學生參加、廣泛討論的教學方法。這樣既彌補了教學手段方面的不足,又進一步促進了教師不斷革新教學方法和調整教學內容,實現(xiàn)了學科和課程建設的科學化發(fā)展,有效地提升了教學質量。另一方面,呂振羽積極探索學生學習的方法。經(jīng)過他的努力,在“課堂外自學為主與小組研究相結合”方針的指引下,在學生黨團與教育行政的大力配合、支持和推動下,無論在課堂外自學為主方面還是與小組研究相結合方面,同學們都積極鉆研,學習情緒非常高,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當然,中間也出現(xiàn)了因干部思想認識偏差等而把“自學為主”與“小組研究”對立起來的問題。針對這個問題,呂振羽經(jīng)過進一步探索、分析和研究,認為各院系不僅要在黨團工作的配合下,“深入地去進行具體領導,布置與事先解釋和思想醞釀”,還要在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原則的指導下,一面“進一步提高學生在校內實習的效果,一面盡量利用假日與適當時間,組織學生校外工場、醫(yī)院的場地參觀,并由教師現(xiàn)場指導”[2]506,從而有效地化解了兩者之間的矛盾,優(yōu)化了學生學習的效果。

(三)啟發(fā)引導,注重能力培養(yǎng)

呂振羽認為在人才培養(yǎng)過程中,要特別注重對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他明確指出,我們培養(yǎng)的學生不能只是一群只知公式、教條和不會學以致用的書呆子,而應是一批能夠靈活運用理論知識和富有創(chuàng)造精神的人才。

在創(chuàng)立塘田戰(zhàn)時講學院的過程中,呂振羽始終堅持“教與學一致、理論與實踐一致的原則,以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主動精神”[3]90。他采用課堂教學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方式,注重引導學生深入社會和群眾,積極投入抗日救亡的運動之中,從理論和實踐兩個維度去獨立思考、鍛煉能力。在高校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工作期間,呂振羽很早就明確反對超負荷教學方式,認為這不僅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吸收,還容易讓學生養(yǎng)成死記硬背的習慣,形成思考惰性而大大地影響學生能力的發(fā)展。因此,呂振羽強調教學是一種雙邊互動的活動,包括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兩個過程,在充分發(fā)揮好教師主導作用的同時,也要充分激發(fā)出學生的主體意識,從而實現(xiàn)“教的教好,學的學好”的目標,真正讓學生有效獲取更多知識以提升綜合素質。此外,呂振羽還注重引導學生培養(yǎng)健康的身心,認為老師“不只要關心學生的科學知識的學習,而又要關心學生的政治思想和健康”[2]573,并結合實際采取了開展體育文娛活動和清潔衛(wèi)生運動等舉措。這樣不僅進一步強化了學生們的健康意識,而且在無形中也提升了他們的綜合能力。

三、師資觀:“爭取、提高、培養(yǎng)”

呂振羽早就認識到了教師隊伍的重要性,并明確提出:“提高教育質量的中心一環(huán)在于提高師資?!?sup>[2]505而如何提高師資呢?他在東北人民大學開學典禮大會上的報告中明確指出:“辦法不外是:爭取、提高、培養(yǎng)。”[2]608

(一)外聘專家,爭取師資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人才匱乏,根本滿足不了國家建設的人才需求。為了更快地振興黨和國家的教育事業(yè),實現(xiàn)業(yè)已制定的既定方針和目標,呂振羽按照合理合法的程序向外爭取(即外聘)了一些專家,為進一步強化師資隊伍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在創(chuàng)辦塘田戰(zhàn)時講學院時,他及時地向黨組織提出派出一些優(yōu)秀的人來充實和優(yōu)化學院師資隊伍的建議,最終省工委從文抗會救亡團體中派來了著名的文學家王西彥、國學家吳劍豐、音樂課程教師林居先和周白、游擊戰(zhàn)術課程教師楊卓然和數(shù)學課程教師徐昭等人。正是這批既有扎實學識又有強烈民族抗戰(zhàn)情懷的教師,不斷激勵塘院學子苦練本領和奔赴疆場,為學院影響力的提升和抗戰(zhàn)的勝利作出了應有的貢獻。在大連大學任職期間,呂振羽為了完成“人民的正規(guī)化”大學建設任務,曾從上海和香港等地聘請了一批學者到校任教,比如王大珩、張大煜、畢顯德、張毅、胡國棟、魏曦和孫云鑄等知名教授,為大連大學的正規(guī)化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支撐。在東北人民大學任職期間,為了完成建設東北地區(qū)第一所綜合性大學的任務,他從北京等地區(qū)的名校聘請了一批學者到東北人民大學任教,比如王湘浩、余瑞璜、朱光亞、楊振聲、唐敖慶、馮文炳和陶蔚蓀等教授。這批專家學者的加入,為東北人民大學的發(fā)展奠定了較為堅實的基礎。

(二)加強學習,提高師資

呂振羽明確提出:“提高,就是使現(xiàn)有的教師同志很快的盡可能得到提高,使一般教師逐漸成熟以至于達到專家的水平?!?sup>[2]608也就是要牢牢抓住政治和業(yè)務學習這個提高師資的關鍵環(huán)節(jié),讓他們成為一個既掌握馬列主義和毛澤東思想的精神實質又具有豐富知識底蘊的人,進而從思想和業(yè)務兩個層面來激發(fā)他們的潛力,提升師資隊伍的戰(zhàn)斗力。

政治學習方面,他認為學校可以利用原有的一套學習制度和辦法,并在此基礎上更有計劃地來組織實施。同時,個人還要發(fā)揮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的作用,嚴格按照自己設定的目標和方向努力前進。也就是說,要從組織和個人兩個層面來推動對馬列主義和毛澤東思想的學習,使其不斷增強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內生動力,激發(fā)個人蘊藏的無限潛力,進一步發(fā)揮其“革命的積極性與創(chuàng)造性”[2]609。業(yè)務學習方面,他認為扎實的理論功底和過硬的專業(yè)水準是做好一個教師的根本前提,而要夯實這個前提,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好學校已經(jīng)實行并經(jīng)實踐檢驗行之有效的以分工合作為核心的集體主義的辦法,適時將其與個別幫助、個別指導、個別鉆研有機結合起來,既發(fā)揮個體的潛力,又發(fā)揮集體的作用;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原有的經(jīng)驗和基礎條件,適時將有計劃地開展科學研究和學習蘇聯(lián)有機結合起來,而且學習蘇聯(lián)要注重實質內容,而不能停留在形式之上。此外,他還要求各院系及有關部門針對提高教師政治理論素養(yǎng)和專業(yè)理論知識水平等方面的內容,提出切實可行、行之有效的實施計劃,并與年度計劃進行有機的結合,從而真正貫徹落實。

(三)計劃統(tǒng)籌,培養(yǎng)師資

在探討師資培養(yǎng)方法時,呂振羽明確指出,“要有計劃地培養(yǎng)新的師資,這是我們解決師資問題的根本辦法”[2]571。通過計劃統(tǒng)籌來培養(yǎng)師資隊伍,呂振羽認為一是要按照輕重緩急的人才分配原則,根據(jù)全國每年畢業(yè)生數(shù)量的有限性、經(jīng)濟建設等重大需求和學校人才緊缺等實際情況,實事求是地以最低需求來向上級部門提出自己的要求,以獲取其支持而調配一些師范專業(yè)的畢業(yè)生前來任教。二是要充分利用好學校的研究生和助教隊伍,將助教和研究生培養(yǎng)工作納入年度工作計劃之中,并嚴格按照計劃規(guī)定的要求、方法和步驟,指定專門的教授或講師進行專門指導和培訓,進而使研究生能夠盡快地勝任助教的工作,使助教能夠盡快地擔負起課程教學的工作。而針對研究生和助教的來源問題,他明確提出也可以向上級部門申請,在本校畢業(yè)生中留下一部分。三是要加強與外校的交流合作,使學校的優(yōu)勢師資和其他學?;蛘哐芯繖C構的師資形成互補,從而有效地從其他學校或者研究機構獲取學校緊缺的師資。這樣既可能解決了學校的燃眉之急,也可能解決對方單位的一些實際困難,還有利于解決全國人才匱乏問題。四是針對較成熟的且準備開始承擔新課程任務的教師和正在開課且行將承擔新課程任務的教師,要及時地開展相關培訓工作,保證新課程開課計劃的順利實施。

四、教研觀:科學研究,“必須和教學工作密切結合而為其服務”

1953年9月26日,全國綜合大學會議明確規(guī)定了綜合性大學的基本方針、任務和培養(yǎng)目標。根據(jù)會議精神,呂振羽認為綜合性大學應以培養(yǎng)科學研究人才為主,并針對學校普遍輕視或忽略科學研究的現(xiàn)狀,在科學研究的階級性、教學和科研之間的關系以及進一步促進教學與科研的有機結合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觀點。

(一)旗幟鮮明地提出科學的階級屬性

呂振羽指出,“科學不是根源于人類頭腦中產(chǎn)生的東西,而是根源于無數(shù)人的無數(shù)次斗爭經(jīng)驗的基礎上總結出來的原則,又以之運用到實際的斗爭上去的東西”[2]515,并提出了社會科學是階級斗爭知識的結晶,毋庸置疑地具有階級性,自然科學也同樣具有階級性的觀點。

從歷史過程來看,在奴隸社會,奴隸主貴族通過總結奴隸群眾千百次反復的勞作經(jīng)驗而形成了天文歷數(shù)學等科學知識,推動了當時農(nóng)業(yè)社會的生產(chǎn),但其獲得的果實卻全歸奴隸主所有,客觀上是在為奴隸主的利益服務;在封建社會,由科學成果而推動的社會發(fā)展成果,仍然都歸封建主所有,客觀上也是在為封建主的利益服務。因此,呂振羽認為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的自然科學很明顯具有階級性,并明確指出“在資本主義世界與社會主義、新民主主義世界并存的今天,自然科學的階級性更表現(xiàn)得明顯了”[2]520。從立場、觀點和方法等方面來看,他主要批駁了自然科學本身沒有階級性,但在為誰服務這一點上是有階級性的觀點,認為“為誰服務就是立場的具體表現(xiàn),一定的立場就要決定其一定的觀點和方法;在馬列主義者看來,立場、觀點、方法是一致的”[2]521。所以,他針對資產(chǎn)階級和無產(chǎn)階級在立場、觀點和方法方面的差異而明確指出,“上述的三個方面,是可以說明所謂自然科學本身的階級性了”[2]524。從教育研究等方面來看,他分析了資產(chǎn)階級和無產(chǎn)階級對自然科學研究對象、教育和研究的計劃等方面的不同,也得出了自然科學具有階級性的結論。同時,他還對“敘述科學”或“描述科學”進行了深入分析,認為“所謂‘敘述科學也是有階級性的”[2]528。

(二)把握教學與科研之間的辯證關系

呂振羽認為教學和科研應該是一種互為補充、互相促進的關系,并明確指出,“科學研究對教學工作能適當?shù)仄饚椭饔谩?sup>[2]574。

在塘田戰(zhàn)時講學院被強行封閉后,根據(jù)周恩來的安排,呂振羽任教于重慶北碚的復旦大學歷史系。為了進一步豐富自己的教學素材,他緊扣時代實際,有針對性地開展了學術研究工作。在一年半的時間里,他不僅寫出了《中國社會史諸問題》和《簡明中國通史》(上冊)等史學著作,極大地豐富了史學理論,而且還積極參加各種學術活動,寫就了《本國史研究提綱》《偉大的歷史時代與史學創(chuàng)作》等系列理論文章。因此,他也被認為“是將革命與學術熔為一爐的范例,將社會價值與學術價值合為一體的典型,將科學性與革命性有機結合的榜樣”[3]98,真正為后輩們創(chuàng)建了一個非常優(yōu)良的史學傳統(tǒng)。在任職中共中央黨校歷史學教授期間,他不僅非常關注中國歷史領域出現(xiàn)的問題,還據(jù)此在全國各種媒體刊物上發(fā)表了很多相關的理論文章。比如,在《民族團結》上發(fā)表了《中國民族關系發(fā)展的歷史特點》,在《民間文學》上發(fā)表了《偉大人民的偉大歷史和創(chuàng)作——讀〈義和團的故事〉筆記》,在《哲學研究》上發(fā)表了《第二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時期歷史哲學戰(zhàn)線上馬克思主義與偽馬克思主義的斗爭——為紀念“五四”四十周年而作》等,既豐富了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寶庫,又進一步豐富了歷史教學的素材。

(三)促進科學研究與教學工作的有機結合

教學與科研不該是割裂的“兩張皮”,而應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關系。呂振羽在談及兩者之間的關系時也明確指出:“科學研究,一面必須和教學工作密切結合而為其服務,一面又必須與國家有關建設事業(yè)密切結合而為它服務,并以前者為主?!?sup>[2]605

呂振羽認為高校就應該想方設法地營造民主和自由的學術環(huán)境,真正發(fā)揮自由討論的重要作用,給予科學研究豐沃的生存土壤。一是要牢牢把握高??茖W研究的特殊性。與純粹科研機構的科學研究不同,高校的科學研究要緊扣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展開相應的研究,其研究成果又反過來促進教學過程中有關問題的解決,這就是高校教學與科研之間辯證關系。二是要做到尊重自由討論的原則。教學過程出現(xiàn)的問題紛繁復雜,研究視角和切入點不同,其研究結果也可能不同。因此,要善于運用這種學術討論的方式,充分聽取各種不同意見,并從中吸收有價值的研究成果來彌補自身的不足,進而不斷豐富和發(fā)展已取得的研究成果。三是要正確開展好批評與自我批評。這雖然是呂振羽對有關科研機構的研究工作者所提的要求,但對高校的教師同樣有較強的指導意義,因為正確地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能發(fā)揚“健康的學術風氣和正派作風”,使“全國的科學工作者掃除傳統(tǒng)的文人相輕、門戶宗派的成見”,進而“使大家都在一個為人民為真理為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共同目標下”變得“更加融洽、更加團結”[2]711-712。

呂振羽不僅對教育理論有著深入思考,還有著豐富的教育管理和領導實踐。其在此基礎上形成的教育理論,對進一步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理論自信,始終堅持新時代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自覺遵循教育規(guī)律和學生成長成才規(guī)律,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啟示和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胡良甫.呂振羽研究文集[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

[2]呂振羽.呂振羽全集:第九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3]劉茂林,葉桂生.呂振羽評傳[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0.

[4]彭忠信.新中國初期呂振羽的高等教育思想及實踐[J].邵陽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21(6):1-7.

[5]戴開柱.論抗戰(zhàn)初期呂振羽在湖南的革命活動及其歷史地位[J].史學集刊,1996(1):46-52.

[6]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收稿日期:?2023-10-10

基金項目:邵陽市社會科學成果評審委員會資助項目“呂振羽教育思想研究”(23YBA05);湖南省教育廳優(yōu)秀青年項目“呂振羽的民族思想及其現(xiàn)實啟示研究”(22B0751)

作者簡介:孫冬華,男,邵陽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博士。

倪曉玲,女,邵陽學院附屬第一醫(yī)院政工師。

猜你喜歡
教育理論
扎實開展校本培訓 科學提高教學質量
“真人”教育理念在中專班級管理中的運用研究
成才之路(2017年3期)2017-01-20 21:15:32
淺談高中語文課后作業(yè)設計
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關系之我見
青春歲月(2016年22期)2016-12-23 10:07:08
靈活運用教育理論是保障教學質量的基礎
青春歲月(2016年22期)2016-12-23 09:11:20
何謂教育理論聯(lián)系實踐
淺談幼兒教師的教學策略
東方教育(2016年3期)2016-12-14 19:36:48
情景教學法在中職排球教學中的應用
新時期初中班主任工作淺析
陶行知教育理論視角對語文教學實踐的啟示
临清市| 全椒县| 兴山县| 开封市| 内黄县| 昌邑市| 偃师市| 襄汾县| 全州县| 鸡东县| 石嘴山市| 佳木斯市| 钟山县| 星座| 南宫市| 横峰县| 石台县| 台前县| 安丘市| 古田县| 漳平市| 铜陵市| 临安市| 姜堰市| 玉田县| 小金县| 来宾市| 嘉义市| 茌平县| 图木舒克市| 延川县| 博兴县| 高清| 阜南县| 湄潭县| 辽宁省| 米脂县| 句容市| 七台河市| 呼玛县| 朝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