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俄語中“契丹”是源自遼朝的強盛嗎?

2024-05-07 13:31:45肖愛民
關(guān)鍵詞:蒙古人契丹俄語

肖愛民

摘 要:關(guān)于俄語中“契丹”的來源,學(xué)者均認為是因為遼朝及西遼(哈喇契丹)的強盛,也有學(xué)者在此基礎(chǔ)上,認為蒙古西征也是一個原因。實際上,遼朝、西遼均不與羅斯接壤,羅斯也未與遼朝、西遼發(fā)生交往,故俄語中稱“契丹”并非因為遼朝的強盛而導(dǎo)致的,而是源自早期蒙古人對遼朝的稱謂。因稱阻卜或達靼的早期蒙古諸部曾為遼朝西北路招討司下轄的屬部,而遼朝針對契丹人及其他北方民族的契丹文國號為“哈喇契丹”或“契丹”,故早期蒙古人稱遼朝為“契丹”。遼朝滅亡后,蒙古人興起,他們繼續(xù)稱金朝乃至中國為“契丹”。后來隨著蒙古人的三次西征,這一稱謂也隨之遠播歐亞。因羅斯曾淪為蒙古金帳汗國的附庸長達兩個多世紀,故俄語中稱中國為“契丹”是沿襲自蒙古人。

關(guān)鍵詞:俄語;契丹;遼朝;蒙古人;蒙古西征

中圖分類號:K24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24)03-0009-05

我們都知道,在俄語中,稱中國為“契丹”。關(guān)于其來源,民國時期的方壯猷在《契丹民族考》一文中,認為契丹人建立的遼朝“威名及于西域諸國,自后西域諸國只知有契丹而不知有中國,遂誤以契丹為中國之稱。其后契丹雖亡于女真,而西方學(xué)者之記載東方事情者,沿其誤而不改,仍稱中國為契丹”[1]。楊樹森和王承禮在論述遼朝的歷史作用時,認為因為“遼朝與各國的交往,溝通了東西交通。因此,此后外國人把中國,統(tǒng)稱為契丹,至今俄語仍稱中國為Kитай,蓋出契丹的譯音,這就足以說明遼朝的歷史地位了”[2]。于寶林在《契丹古代史論稿》中也認為“契丹強大時,為東亞第一強國,它控制著東通高麗、日本,西接中亞各國的交通要道?!鞣浇煌ㄖ袊?,俄國是主要通道,而俄國面對的中國正是契丹,俄語至今稱中國為Kитай,即為‘契丹一詞的音譯。又蒙古西征入歐,以‘蒙古人呼漢人為契塔特,致使一些國家和民族以‘契丹稱中國,包括有一些西方著名著作就是這么記載的,其中影響最大的如《馬可·波羅游記》即為是載”[3]。趙春晶在《俄語稱中國為“契丹”的原因》一文中,認為西遼“武力強盛,成為中亞霸主,與中亞、西亞的伊斯蘭國家以及歐洲各國均保持著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上的密切聯(lián)系,以致亞歐大陸中西部國家誤以為整個中國都在契丹的統(tǒng)治之下,也不可能知道偏安江南的宋朝,于是契丹成了全中國的代稱”;俄語稱中國為“契丹”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因素,一方面是“部分歐洲國家曾稱中國為契丹”,另一方面是“蒙古語歷史上稱中國北方為契丹”;“這一詞義因13世紀蒙古的西征逐步擴大,泛指中國”[4]。烏茲別克斯坦學(xué)者秋香在《宋元時期契丹人對中亞的重要貢獻》一文中認為西遼帝國建立后,“契丹這個詞成為中亞地區(qū)各個民族對中國的稱呼,通過中亞傳入俄羅斯一直到歐洲,所以俄語中的Китай和英語中的Cathay是由此而來的”[5]。胡阿祥在《吾國與吾名:中國歷代國號與古今名稱研究》中認為:“俄語中Kитай源于契丹沒有疑義,然而是源于建立遼朝的契丹,還是源于建立西遼的契丹,卻難以斷定。結(jié)合中西交通的史實,更有可能是出自西遼。”[6]孫立梅也認為:“由于遼朝在10—13世紀草原絲綢之路上的重要影響,歐洲所知道的這個名稱契丹(Kitaia,Cathiia,Kitay,Katay,Katai,Qitay等),逐漸變成一個更廣泛的稱呼,風(fēng)行于世界。直至今日,俄羅斯人、希臘人、突厥斯坦各國,仍以契丹之名稱呼中國,這折射出契丹人在歷史上對中西方交流所作出的貢獻?!盵7]李葆嘉在伯希和的“在10世紀期間,契丹的名稱開始取代‘拓跋,在中亞和西亞國家中成為中國的稱號”觀點基礎(chǔ)上,認為“在10世紀初,斯拉夫人東遷伏爾加河流域與亞歐草原。而契丹全盛時疆域西至阿爾泰山以遠,羅斯人與中國交往最先接觸的是契丹,故以之稱中國”[8]。

綜合上述學(xué)者的觀點,可知學(xué)者們均認為是因為契丹人建立的遼朝以及西遼的強盛,導(dǎo)致俄語中稱中國為“契丹”。還有學(xué)者在此基礎(chǔ)上,認為蒙古西征也是一個原因。那么,俄語中稱中國為“契丹”是源自遼朝以及西遼的強盛嗎?

據(jù)研究,除了俄語中將中國稱為“契丹”外,拉丁語、希臘語稱中國也是“契丹”的音譯;中古英語和古代穆斯林文獻也稱中國為“契丹”[9]。在歐洲和西亞,直到17世紀時,還將金朝、明朝的皇帝稱為“契丹皇帝”。如1602年英格蘭女王伊麗莎白一世寫給明朝萬歷皇帝的信(當(dāng)然此信在383年后的1986年,才由伊麗莎白二世送到中國),開頭是這樣寫的:“伊麗莎白——蒙上帝恩典,英格蘭、法蘭西、愛爾蘭女王,信仰的守護者,向偉大、威武、不可戰(zhàn)勝的契丹皇帝致敬!”[10]15世紀末,哥倫布是因為尋契丹而發(fā)現(xiàn)了美洲[11]。16世紀時,英國人也曾數(shù)次探險,尋訪契丹。

其實,在中亞和歐洲還有很多冠有“契丹”名稱的東西,如西亞阿拔斯王朝(黑衣大食,750—1258)雅庫比在《阿拔斯人史》中將中藥大黃稱為“契丹蘆薈”[12];成書于1285—1295年的阿拉伯兵書《馬術(shù)和軍械》中將火藥稱為“契丹雪”,將管狀火器稱為“契丹火箭”等[13]。阿拉伯世界將數(shù)學(xué)中的“盈不足”求解方法稱為“契丹算法”,13世紀時再傳至歐洲等[14]。另外,還有一些地名、湖泊、部落或氏族稱“契丹”,如俄羅斯貝加爾湖附近有“赤塔”、葉尼塞河上源有名字為“契丹”的湖泊、中亞有叫“契丹”的部落等。

上述事例說明,在中亞和歐洲,“契丹”一詞被用于從國家名稱,到火藥、數(shù)學(xué)、醫(yī)藥,乃至地名、部落名等,可以說使用的范圍非常廣,影響極其深遠。那么,這種影響是契丹人建立的遼朝和西遼造成的嗎?這確實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要探討俄語中稱中國為“契丹”,我們首先看一下遼朝與古代俄羅斯即羅斯是否有交往。

第一,遼朝與羅斯并不接壤。根據(jù)《遼史》的記載,遼朝極盛時期的四至:“東至于海,西至金山,暨于流沙,北至臚朐河,南至白溝。”[15]其西部及西北部的邊境在今天的阿爾泰山和其南面的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及西薩彥嶺一帶,與喀喇汗王朝、高昌回鶻、黠戛斯等為鄰。就是說遼朝的西部邊境遠沒有達到古代俄羅斯即基輔羅斯的東部邊境。

與遼朝同時期的俄羅斯,正處在基輔羅斯時期,在伊戈爾公爵在位時(913—945),對外的主要戰(zhàn)爭是對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最終在944年簽訂條約而結(jié)束戰(zhàn)爭。同時,還曾對里海南部波斯地區(qū)進行遠征。在東及東南部頓河和伏爾加河地區(qū)有可薩汗國、保加爾人和來自東方草原的活動于第聶伯河的佩切涅格人。在可薩汗國衰落后,佩切涅格人不斷侵襲羅斯。在斯維亞托斯拉夫在位時期(965—972),其主要精力放在南下巴爾干半島,971年在放棄巴爾干和克里米亞,許諾不再挑戰(zhàn)拜占庭的條件下,回兵羅斯,在途中被佩切涅格人殺死。弗拉基米爾在位期間(980—1015)羅斯國勢達到鼎盛,將基輔羅斯的東部邊界拓展接近烏拉爾山脈,成為東歐強國。在其東面的欽察草原上,波洛伏齊人取代了佩切涅格人,又從東方嚴重威脅羅斯安全。1054年,雅羅斯拉夫(1015—1054)死后,羅斯逐漸分裂為許多獨立的小公國[16]。這種分裂局面,直至1223年被成吉思汗手下兩員大將哲別和速不臺率領(lǐng)的蒙古軍隊擊敗羅斯和波洛伏齊人聯(lián)軍的卡爾卡河(又譯迦勒迦河,位于羅斯東南部,今烏克蘭亞速海北馬里烏波爾市北)戰(zhàn)役。在此戰(zhàn)役后,尤其是在經(jīng)過拔都西征后,羅斯公國淪為蒙古金帳汗國的附庸[17]。就是說,遼朝與羅斯之間相隔很遠,領(lǐng)土并不接壤。

第二,中國典籍中沒有遼朝與羅斯之間交往的記載。在《遼史》中,天贊二年(923)波斯遣使來貢。三年(924),大食遣使來貢。天祿二年(948)正月,世宗因耶律盆都謀反,懲罰其出使黠戛斯國。開泰九年(1020)大食國王遣使為王子冊割求婚[18]。次年及天平元年(1021),大食再遣使求婚,圣宗以王子班郎君胡思里女可老封為公主嫁之[19]。在《契丹國志》中向遼朝進貢諸國中除了東面的新羅(高麗)、西南面的西夏外,還有“高昌國、龜茲國、于闐國、大食國、小食國、甘州、沙州、涼州”[20]。有學(xué)者研究,其中的大食國就是喀喇汗王朝分裂后的西喀喇汗王朝,小食國是東喀喇汗王朝。也有學(xué)者認為大食非西喀喇汗王朝,而是中亞的伽色尼王朝。①黠戛斯國當(dāng)時在葉尼塞河上游地區(qū),高昌、甘州、沙州、涼州等均在河西走廊,龜茲國和于闐國在塔里木盆地邊緣,波斯當(dāng)指當(dāng)時統(tǒng)治中亞和伊朗地區(qū)的薩曼王朝[21]。在上述已知的諸國中,中亞的薩曼王朝、②伽色尼王朝和北亞葉尼塞河上的黠戛斯是與遼朝交往最遠的。在《遼史·百官志》“北面屬國官”中,上述阿薩蘭回鶻(高昌)、甘州、沙州、大食、于闐、轄戛斯(黠戛斯)等都有記載[22],但沒有發(fā)現(xiàn)有名“羅斯”或可以堪同與此音相近似的屬國。就是說,不論《遼史》,還是《契丹國志》,都沒有記載遼朝與羅斯之間的交往,自然就談不上國土接壤,二者之間發(fā)生沖突,或者羅斯是遼朝的藩屬。

另外,在公元11—12世紀的伊朗人馬衛(wèi)集的著作《動物之自然屬性》中記載,其時“中國大地分為三個部分:(1)秦(chīn);(2)Qatār,人們稱之‘契丹(Khatāy);(3)回鶻(Yughur)”[23]。說明中亞和阿拉伯世界在11—12世紀時對當(dāng)時中國的認識很清晰,知道有契丹人建立的遼朝,其南面是稱為“秦”的另外一個政權(quán)——北宋。在契丹皇帝給伽色尼王朝馬合木算端的信中記載了前述遼朝與大食國的和親。其中,還記載了歐亞草原從東往西的部族,其中在九姓烏古思、突厥、阿蘭、薩里爾之后,是與羅斯為敵的保加爾人等[24],這也證明了契丹遼朝與羅斯相隔甚遠,沒有發(fā)生過直接的聯(lián)系。

第三,西遼也沒有與羅斯交往的記載。西遼是遼朝末年耶律大石率軍西征中亞建立的,為遼朝在中亞地區(qū)的繼續(xù),阿拉伯世界和西方的史籍稱之為“哈喇契丹(黑契丹)”。西遼曾稱雄于中亞,盛時疆域東起土拉河,西包咸海,北越巴爾喀什湖,南盡阿姆河、興都庫什山、昆侖山,被耶律楚材稱為“萬里威聲震”的“名教”[25]大國。其附庸國有東喀喇汗王朝、西喀喇汗王朝、高昌回鶻國、花剌子模國等,附庸部族主要有粘拔恩部、康里部和葛邏祿部。由于資料有限,僅從目前的研究來看,尚未發(fā)現(xiàn)西遼與羅斯之間有過交往,兩國間沖突以及羅斯附屬于西遼等也就無從談起。

總之,遼朝領(lǐng)土并不與羅斯接壤,也未發(fā)現(xiàn)遼朝與羅斯交往的記載。遼朝滅亡后,耶律大石西遷中亞建立西遼(哈喇契丹),也未發(fā)現(xiàn)西遼與羅斯之間有過交往。因此,俄語中稱中國為“契丹”,并不是由于遼朝以及西遼的強盛而導(dǎo)致的。

那么,俄語稱中國為“契丹”的原因是什么呢?據(jù)研究,契丹“這個名字從前在歐洲是從威尼斯人馬可·波羅的著作里為人知道的”[26]。也就是說,在《馬可·波羅游記》面世以前,“契丹”這個名字歐洲人是不知道的。

馬可·波羅是元代來中國的意大利威尼斯商人,他曾在中國等地游歷、生活長達25年,于1295年回國。1298年因威尼斯與熱那亞發(fā)生戰(zhàn)爭,威尼斯戰(zhàn)敗,馬可·波羅被俘,在監(jiān)獄中他將在中國的所見所聞口述給魯斯梯謙,由其記錄形成《東方見聞錄》,即《馬可·波羅游記》。在這本書中,他將當(dāng)時的中國稱為“契丹”,將中國人稱為“契丹人”。馬可·波羅自稱精通四種文字[27],國內(nèi)外很多學(xué)者經(jīng)過研究,也認為馬可·波羅懂蒙古語和波斯語,還懂阿拉伯語和突厥語,但不懂漢語。然而在“元代以來中國的中亞以至歐洲的各族人中,波斯語乃是通用的語文,并且隨處可以方便地譯為蒙古語或漢語。所以,馬可·波羅只要學(xué)會波斯語文,便可以在中國各地暢行無阻”[28]。因此,他稱“中國”為“契丹”的稱謂,當(dāng)主要是源自當(dāng)時的蒙古人。

蒙古人稱金朝為契丹,金亡后又將中國北部稱為契丹,隨著蒙古人的三次西征(1219年的成吉思汗西征、1237年拔都的長子西征和1253年的旭烈兀西征),“契丹”的稱呼也隨之西傳到中亞、西亞和歐洲。再加上《馬可·波羅游記》的流傳,使“契丹”的傳播范圍更廣,影響更大。

在13世紀波斯史學(xué)家志費尼的《世界征服者史》中,蒙古人將當(dāng)時的金朝稱為“契丹”,將金朝人稱“契丹人”,將金朝皇帝稱“阿勒壇汗”,進而將中國北部稱“契丹”,將西遼稱“哈剌契丹”[29]。在14世紀初期伊利汗國史學(xué)家拉施特主編的《史集》中也將金朝稱“乞臺”,金朝人稱為“乞臺人”,金朝皇帝稱“阿勒壇汗”,進而將中國稱“乞臺”,“乞臺”即“契丹”,將西遼也稱為“哈剌契丹”[30]。

蒙古人將金朝以及中國北部乃至整個中國稱為“契丹”,是源自早期蒙古人曾處在契丹人建立遼朝的統(tǒng)治之下。早在天贊三年(924)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就曾“遣兵逾流沙,拔浮屠城,盡取西鄙諸部”[31]。統(tǒng)和十二年(994)八月,遼圣宗耶律隆緒命皇太妃蕭胡輦領(lǐng)“西北路烏古等部兵及永興宮分軍,撫定西邊”[32],“拓土既遠,降附亦眾”[33],“諸蕃歲貢方物充于國,自后往來若一家焉”[34]。統(tǒng)和二十二年(1004),遼朝建鎮(zhèn)州(即可敦城,又作河董城,今蒙古國的青陶勒蓋·巴勒嘎斯,位于布爾根省南部達申其勒蘇木),設(shè)西北路招討司,“選諸部族二萬余騎充屯軍,專捍御室韋、羽厥等國,凡有征討,不得抽移”[35],以控制大漠草原上的阻卜、烏古等部族?!独m(xù)資治通鑒長編》也記載:“蕭氏有姊二人,長適齊王,王死,自稱齊妃,領(lǐng)兵三萬屯西鄙驢駒兒河?!刮骱催_靼,盡降之。”[36]在早期的蒙古諸部中,如札剌兒、克烈、塔塔兒、乃蠻等,此時皆屬于阻卜。遼代的梅里急、密兒紀即早期蒙古諸部中的蔑兒乞[37],敵烈即塔塔兒屬部帖列惕塔塔兒,粘八葛、粘拔恩就是乃蠻,而烏古、于厥與弘吉剌的語音相近[38]。故這些泛稱阻卜,又稱達靼[39]的早期蒙古諸部,均是遼朝西北路招討司所轄的部眾。

據(jù)研究,“遼朝的漢文國號,主要是針對漢人及部分漢化程度較深的契丹人的,……或稱‘大契丹,或稱‘大遼,或兩者并用。而遼朝的契丹文國號則是針對契丹人及其他北方民族的”,契丹文國號“始終稱遼朝為哈喇契丹或契丹”[40]。所以屬于阻卜或達靼的早期蒙古人就稱契丹人建立的遼朝為“哈喇契丹”或“契丹”。盡管在遼朝滅亡后,女真人的金朝取而代之,但早期蒙古人仍沿用“契丹”來稱呼金朝。成吉思汗興起后,亦沿用這種稱謂,進而在金朝滅亡后,蒙古人又繼續(xù)將中國北部乃至整個中國稱為“契丹”。這樣,隨著成吉思汗、拔都和旭烈兀的西征,蒙古人將勢力范圍逐漸擴展至中亞、西亞、東歐,陸續(xù)建立了察合臺汗國、窩闊臺汗國、金帳(又譯欽察)汗國和伊利汗國等四大汗國,他們稱中國為“契丹”的稱謂也隨之遠播亞歐,這就是為何中亞、西亞有很多像火藥被稱為“契丹雪”、大黃被稱為“契丹蘆薈”等冠有“契丹”名稱的緣由。因為羅斯公國為金帳汗國的附庸,俄羅斯人被蒙古人統(tǒng)治了長達240多年,因此,俄語中稱中國為“契丹”,是與蒙古人的長期統(tǒng)治分不開的。再加上《馬可·波羅游記》的流行,使“契丹”的名字傳播范圍更加廣泛。意大利學(xué)者、記者馬達羅認為:“500年來,《游記》一直是(歐洲)有關(guān)一個像中國那樣的國家的唯一情報來源?!盵41]這種情況直到17世紀初期,來中國明朝的傳教士利瑪竇才明確表示,“馬可·波羅所說的契丹或震旦乃是中國的別名,中國就是Catheay,或Khitai或Xathai”[42]。傳教士鄂本篤也經(jīng)過調(diào)查,最終證實“契丹與中國被證明是同一個國家”,“契丹與中國除了名字之外完全是同一個地方”,“中國真是他所要去的契丹”,“契丹只不過是中國的另一個名字”[43]。

結(jié)語

綜上所述,歐洲和中亞、西亞等地將中國稱為“契丹”,主要是源自蒙古人對中國的稱謂。而蒙古人稱中國為“契丹”,是源自早期蒙古人曾處在契丹人建立的遼朝統(tǒng)治之下。遼朝滅亡后,蒙古人又繼續(xù)稱金朝為“契丹”,將中國北部稱為“契丹”,進而又將整個中國稱為“契丹”。蒙古人經(jīng)過三次西征,建立了四大汗國,又將這一稱謂遠播至歐亞,尤其是金帳汗國曾經(jīng)統(tǒng)治俄羅斯人兩個世紀之久,導(dǎo)致俄語中至今仍沿襲蒙古人的稱謂,稱中國為“契丹”。因此,“契丹”稱謂的遠播并不是因為遼朝和西遼(哈喇契丹)的強盛,與羅斯發(fā)生了交往或沖突而導(dǎo)致的,而是源自后世蒙古人的西征,將其對中國的稱謂傳播到了歐亞廣大地區(qū)。

——————————

注 釋:

①伽色尼王朝(962—1186),即《史集》中的“哥疾寧王朝”,為統(tǒng)治中亞南部、伊朗高原東部、阿富汗、印度河流域等地的伊斯蘭王朝.

②10世紀時為中亞強國,首都布哈拉,領(lǐng)土以今烏茲別克斯坦為核心,囊括哈薩克斯坦南部、土庫曼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和伊朗大部分.

參考文獻:

〔1〕方壯猷.契丹民族考[J].女師大學(xué)術(shù)季刊,1930(02).

〔2〕楊樹森,王承禮.遼朝的歷史作用初論[J].遼金史論集,1987(02).

〔3〕于寶林.契丹古代史論稿[M].合肥:黃山書社,1998:258.

〔4〕趙春晶.俄語稱中國為“契丹”的原因[J].俄語學(xué)習(xí),2012(06).

〔5〕秋香.宋元時期契丹人對中亞的重要貢獻[J].華夏文化,2017(01).

〔6〕胡阿祥.吾國與吾名:中國歷代國號與古今名稱研究[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8:598.

〔7〕孫立梅.10—13世紀的草原絲綢之路與歐洲人的契丹印象[J].白城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2023(01).

〔8〕李葆嘉.絲尼、拓跋、契丹、恰衣納:中國他稱的形式歷時演變和空間分布(下)[J].文化藝術(shù)研究,2023(06).

〔9〕萬明.尋找契丹——明代中俄的第一次直接接觸[J].社會科學(xué)戰(zhàn)線,2018(04).

〔10〕A Letter of Elizabeth Ⅰto the Emperor of Cathay[EB/OL]. (2016-08-01)[2023-03-02].https://nzchinasociety.org.nz/wp-content/uploads/2016/08/transcripts-of-letter-queen-elizabeth-i-to-emperor-of-cathay.pdf.

〔11〕〔41〕許明龍.《馬可·波羅游記》與中國在歐洲的影響[A].陸俊國.中西文化交流先驅(qū)——馬可·波羅[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95:224,229.

〔12〕費瑯編,耿昇,穆根來譯.阿拉伯波斯突厥人東方文獻輯注(上冊)[M].北京:中華書局,1989:69.

〔13〕冷東.中國火藥和火器在亞洲的傳播和演進[J].歷史教學(xué),2005(09).

〔14〕錢寶琮.中國古代數(shù)學(xué)的偉大成就[J].科學(xué)通報,1951(10).

〔15〕脫脫,等.遼史·地理志一(卷37)[M].北京:中華書局,1975.

〔16〕孫成木,等主編.俄國通史簡編[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19-24.

〔17〕[美]尼古拉·梁贊諾夫斯基,馬克·斯坦伯格著,楊燁,卿文輝,王毅主譯.俄羅斯史(第八版)[M].上海:世紀出版集團,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30-67.

〔18〕〔19〕脫脫,等.遼史·圣宗七(卷16)[M].北京:中華書局,1975.

〔20〕葉隆禮撰,賈敬顏,林榮貴點校.契丹國志·外國貢進禮物(卷21)[M].北京:中華書局,2014.

〔21〕馬建春.遼與西域伊斯蘭地區(qū)交聘初探[J].回族研究,2008(01).

〔22〕脫脫,等.遼史·百官志二(卷46)[M].北京:中華書局,1975.

〔23〕〔24〕[伊朗]烏蘇吉著,王誠譯.《動物之自然屬性》中對“中國”的記載——據(jù)新發(fā)現(xiàn)的抄本[J].西域研究,2016年(01).

〔25〕耶律楚材.湛然居士文集·懷古一百韻寄張敏之(卷12)[M].北京:中華書局,1986:259.

〔26〕〔42〕〔43〕[意]利瑪竇,[比]金尼閣著,何高濟,王遵仲,李申譯.何兆武校.利瑪竇中國札記(下冊)[M].北京:中華書局,1983:541,8,549,557,558.

〔27〕[意]馬可·波羅著,梁生智譯.馬可·波羅游記[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1998:88,112,136,12.

〔28〕蔡美彪.馬可·波羅學(xué)在中國[A].陸國俊.中西文化交流先驅(qū)——馬可·波羅[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95:299.

〔29〕[伊朗]志費尼,何高濟譯.世界征服者史(上冊)[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5:154,155,157,238.

〔30〕[波斯]拉施特,余大鈞,周建奇譯.史集[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85:32,36,38,39,108,139.

〔31〕脫脫,等.遼史·太祖下(卷2)[M].北京:中華書局,1975.

〔32〕脫脫,等.遼史·圣宗四(卷13)[M].北京:中華書局,1975.

〔33〕脫脫,等.遼史·文學(xué)上·蕭韓家奴傳(卷103)[M].北京:中華書局,1975.

〔34〕脫脫,等.遼史·蕭撻凜傳(卷85)[M].北京:中華書局,1975.

〔35〕脫脫,等.遼史·地理志一·上京道(卷37)[M].北京:中華書局,1975.

〔36〕李燾.續(xù)資治通鑒長編·真宗咸平六年七月己酉(卷55)[M].北京:中華書局,2004.

〔37〕馮承鈞.遼金北邊部族考[A].馮承鈞撰,鄔國義編校.馮承鈞學(xué)術(shù)論文集[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280,292.

〔38〕齊達拉圖.十至十二世紀蒙古高原部族史探究[D].呼和浩特:內(nèi)蒙古大學(xué),2015.

〔39〕余大鈞.論阻卜與韃靼之異同[J].歷史研究,1981(06).

〔40〕劉浦江.遼朝國號考釋[J].歷史研究,2001(06).

(責(zé)任編輯 孫國軍)

Did "Khitan" in Russian Originate from the Power and Prosperity

of the Liao Dynasty?

XIAO Ai-min

(Research Center for Song History, Hebei University, Baoding 071000, China)

Abstract: Scholars usually regard the power and prosperity of the Liao Dynasty and Western Liao (Hala Khitan) as the origin of "Khitan" in Russian, and some scholars think the Mongol conquest to the west is another reason .In fact, ancient Russia neither bordered the Liao Dynasty and the Western Liao Dynasty, nor did it not have any communication with the two regimes. Therefore, the term "Khitan" in Russian was not due to the power and prosperity of the Liao Dynasty, but came from the early Mongolian term referring to the Liao Dynasty. Early Mongol tribes, known as Zubu or Tatar, were under the jurisdiction of the Northwest Road Punitive Office of the Liao Dynasty. When facing the nomadic ethnic groups, Liao chose the word "Khitan" as its own name, so the early Mongols called the Liao Dynasty "Khitan". After the fall of the Liao Dynasty, the Mongols rose up and kept the appellation for the Jin Dynasty and even China. Later, with the three expeditions of the Mongols to the West, this title also spread to Europe and other regions of Asia. Russia was a vassal state of the Mongol Kipchak khanate for over two centuries, so it followed the Mongols to use the term "Khitan" to name China.

Keywords: Russian; Khitan; Liao Dynasty; Mongols; Mongol's Conquest to the West

猜你喜歡
蒙古人契丹俄語
清代喀喇沁蒙古人社會中的保甲制
“一國兩制”由契丹人首創(chuàng)?
紅土地(2016年12期)2017-01-15 13:47:01
基于3D虛擬情境的俄語視聽說教學(xué)
若干契丹大字的解讀及其它
女真文“契丹”考
鳳翥契丹
論明代在中原的蒙古人
元朝及明初蒙古人的名字
《洪武時期在中國的蒙古人》節(jié)譯
俄語稱呼語的變遷
阜南县| 曲阳县| 樟树市| 商水县| 辽阳县| 酒泉市| 德庆县| 盖州市| 荔浦县| 交口县| 宿州市| 彭泽县| 南阳市| 广东省| 晴隆县| 乌兰浩特市| 乌苏市| 固原市| 安康市| 武威市| 鹤庆县| 钟山县| 浦县| 通河县| 宽甸| 清新县| 托里县| 来安县| 陕西省| 大宁县| 钟祥市| 鲁甸县| 大悟县| 五峰| 肇源县| 饶平县| 北辰区| 桦甸市| 台安县| 门源| 延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