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思想政治教育促進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現實訴求、功能定位和實踐路徑

2024-05-07 16:12靳婷婷
關鍵詞:共同富裕主體精神

靳婷婷,魏 榮

1.合肥工業(yè)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合肥 230601;2.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合肥 230026)

實現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不僅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要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時代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代要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共同富裕是全體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盵1]中國式現代化的共同富裕不僅是指向物質的,而且是指向精神的。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根本要求是“物質富足”和“精神富有”[2]。相較于物質生活,精神生活具有內在的無形性、潛隱性、易變性等特點。“思想政治教育對物質生產起著間接作用,而對精神生產起直接作用?!盵3]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個不斷發(fā)展的有機體,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具有價值上的契合性,內容上的共通性和目標上的一致性,是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的重要方式,也是實現國家治理的必要手段。

當前學界關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研究尚處于初步發(fā)展階段,從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來探討實現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文獻較少?,F有研究主要圍繞思想政治教育促進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功能優(yōu)勢[4]、價值意蘊[5]以及兩者之間的契合性[6]展開相關論述。有學者認為,培育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是思想政治教育促進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人本邏輯[7]。學者們還集中探討了思想政治教育促進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實踐邏輯[6]和實現路徑[4]??傮w來講,相關研究大多從精神生活整體的角度來分析思想政治教育與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之間的價值關系和實現路徑,而對于運用思想政治教育促進并實現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這一復雜過程,還應當從多維角度進行深入剖析。新時代物質生活條件的進一步發(fā)展,使“人的自身的改造與發(fā)展逐漸成為時代的主題”[8]117。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內在地包含了精神生活質量的發(fā)展與提升。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指精神生活主體在精神生活領域以一種積極主動的精神狀態(tài),基于心理生活、文化生活和心靈生活三種內容和形式,在精神生活共同建設、共同創(chuàng)造和共同享受的過程中,最終實現全社會精神生活整體超越發(fā)展的精神活動和實踐目標。因此,在聚焦思想政治教育促進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實現過程中的功能及作用機制的同時,從精神生活主體、精神生活要素、精神生活環(huán)節(jié)以及精神生活整體等多維角度展開分析論證,對思想政治教育促進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功能發(fā)揮具有理論和實踐意義。

一、思想政治教育促進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現實訴求

運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和方法推動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實現有著現實的社會背景和實踐要求。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筑牢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思想共識;另一方面,推動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新時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以人為本價值立場的內在要求。

(一)筑牢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思想基礎的現實要求

“現實”代表著人們對自身以及社會的實際發(fā)展狀況的“對象性認識”。隨著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不只是物質生活的共同富裕,而且要求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推動并實現人民群眾物質與精神的雙重發(fā)展,不僅是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為民的奮斗目標,而且是需要全體人民共同努力的偉大事業(yè)。而共同事業(yè)的完成需要共同的思想基礎為前提。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所取得的偉大成就離不開實踐主體對所參與實踐活動的思想共識。共同的思想基礎是凝聚社會各方力量朝著共同目標奮斗的重要保證,而思想政治教育是培育并夯實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思想基礎的重要手段。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凝聚共識?!肮餐笔蔷裆罟餐辉5摹瓣P鍵詞”之一。無論是共建、共創(chuàng)還是共享,都以精神生活主體共同的思想基礎為前提條件。“公共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生發(fā)的主要根據。”[9]思想政治教育通過促進國家意識形態(tài)的大眾化傳播,闡明黨的指導思想、指導理論和方針政策,同時借助理論宣傳、實踐活動、輿論引導等方法手段奠定精神生活主體共同的思想基礎,增強社會成員對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政治認同。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堅定信念。事物發(fā)展的前途是光明的,而道路卻總是曲折的,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實現也是如此。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所包含的主體的多樣性、要素的復雜性和過程的曲折性決定了其目標實現的長期性和艱巨性,這就要求精神生活主體實現目標要有堅定的信心與信念。“信念是建立在認識和情感基礎上的一種思想意識,是人們在社會實踐中形成的、自己認為正確并堅信不移的觀念?!盵8]149思想政治教育通過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使人們認識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以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間的相互關系,增強精神生活主體的責任意識和擔當意識,提高其戰(zhàn)勝困難的勇氣和實現目標的信心。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樹立共同理想。共同理想內在地包含著對“現實的關照和未來的關懷”[10],代表著人類社會發(fā)展的美好向度。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內在要求和價值指向,而樹立社會成員之間的共同理想能夠為實現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共同理想不僅是社會成員形成的政治認同,更是一種情感認同和價值認同。而政治觀教育、人生觀教育正是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引導社會成員找到理想與現實、個人理想和社會理想之間的結合點,促使社會成員積極地把理論認知轉化為實際行動,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目標的達成夯實思想基礎。

(二)思想政治教育以人為本價值立場的內在要求

“人的現代化是國家現代化必不可少的因素”,“是現代化制度和經濟賴以長期發(fā)展并取得成功的先決條件”[11]。人作為社會發(fā)展主體,人的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核心要素。人的現代化必然包含人的認知、素質、思維與觀念的全方位的現代化,而精神生活的豐富與多樣是實現人的整體能力素質全面提高的前提和基礎。促進人的現代化轉變,進而實現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發(fā)展,是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時代的重要任務。

第一,以人的本質為出發(fā)點。人的本質既是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邏輯起點,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基礎。精神生活是人所特有的,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人按照自己的“尺度”進行生產和生活的必然結果。首先,人的精神生活是人的本質的外顯方式[12]25。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以人為本的價值立場要求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必須要關注人的精神狀態(tài),破除新時代社會發(fā)展中的人的本質的異化現象,使人的精神生活向人的本質復歸。其次,人的社會性本質內在地決定了人的精神生活要獲得真正意義上的“自由”,必須要把每個個體的精神生活放到整個社會中進行考察。思想政治教育則提供了在個人與社會之間建立聯系的方式和途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不是某一地區(qū)或某一群體的富裕,而是包括全體社會成員在內的共同富裕。思想政治教育引導人們意識到自身存在的社會性本質,協調個體精神需要和社會精神需要之間的沖突,促進個體精神生活需要的社會化轉向。

第二,著眼于“現實的人”?,F實的人是有生命的、具體的,并且在一定歷史條件下不斷向前發(fā)展著的人。“歷史不過是追求著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動而已?!盵13]精神生活是人所獨有的生活維度,是人類獲得生命意義和存在價值的重要途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這一命題提出的出發(fā)點是人的現實需要,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新時期滿足人們多層次多樣化多方面需求的必然要求。而思想政治教育的對象正是從事著感性活動的、鮮活的個人,人的現實需要是其存在和發(fā)展的邏輯起點。因此,積極促進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思想政治教育以人為本教育理念的重要體現。

第三,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代表著一種積極的、進步的、高質量的精神生活狀態(tài),符合人的特性的發(fā)展方向,與人的全面發(fā)展具有高度的內在統一性。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為人的全面發(fā)展提供了一個和諧、穩(wěn)定的精神家園,為人的全面發(fā)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而人的全面發(fā)展推動精神生活由淺層化向深層次發(fā)展。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任務之一。思想政治教育針對社會轉型時期人們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之間以及精神生活內部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在關注個體差異的同時兼顧整體均衡,為精神生活提供精神動力、內容資源和運行保障。

關于唐史中張均、張垍孰死孰生,《舊唐書》《冊府元龜》《新唐書》和《資治通鑒》有其各自的取材依據,在此作具體分析。

二、思想政治教育促進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功能定位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一個宏偉的、長期的和多維的戰(zhàn)略性目標,應當從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實現的不同維度來探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發(fā)揮。具體而言,可以從精神生活主體、要素、環(huán)節(jié)以及整體四個維度對思想政治教育在促進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中的功能作用及內在機理作進一步探討。

(一)主體驅動:思想政治教育促進精神生活主體從被動接收到主動參與

人民群眾是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chuàng)造者和享有者。主體是精神生活中的能動性因素。從精神生活主體的角度看,精神生活具有區(qū)別于物質生活的不可替代性和個體自主性,因此,其本身就應當是人的一種“自覺”的與“自為”的活動。一方面,精神生活資源不會自動地進入到人的頭腦中,只能依靠個體積極主動地獲取與感知。個人在精神生活中的積極體驗與反思即自覺的“精神勞動”,它是精神生活質量提高的前提條件。因此,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不應僅停留于觀念層面上的設想,更應是精神生活主體在實踐層面上的切實推動和超越發(fā)展。另一方面,個體的態(tài)度與行為是精神生活狀態(tài)的“外顯器”,積極的參與行為從側面反應了人們良好健康的精神狀態(tài)。無論社會精神生活資源發(fā)展到何種程度,都要靠主體的“選擇性追求和創(chuàng)造性獲取”[12]32。個體的主動參與是挖掘創(chuàng)造力、發(fā)揮想象力從而實現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前提和基礎。

第一,推動精神生活主體的主動參與需要重視主體的精神需求。人的內在需要是一切活動的根源和動力。高層次和高質量的精神生活要求一種自覺的精神生活狀態(tài)。精神生活主體在精神活動的過程中,往往處于一種自發(fā)的和盲目的狀態(tài),沒有建立起自覺的主體意識。這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通過灌輸、引導等方式來促使自發(fā)向自覺的發(fā)展。思想政治教育從實際生活出發(fā),關注并重視精神生活主體的現實需求的同時,引導精神生活主體正確地認知并確立符合個人以及社會發(fā)展方向的合理需求。同時,在促使精神生活主體的內在需求轉化為外在動力的過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轉變主體以往的依附心理,培養(yǎng)其自我管理的能力,幫助主體在精神生活中樹立正確的自我確證的方式,增強其自我效能感,從而為精神生活主體積極主動的參與奠定良好的基礎。當人們對精神生活的內蘊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就會以一種更高遠和長遠的視角來看待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發(fā)展意義,從而更加自覺、自愿地參與建設、創(chuàng)造和分享之中。

第二,精神生活主體的主動參與需要增強主體的社會認同感和責任感。在實現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過程中,除了追求個人需要的意識之外,社會認同感和責任感也是增強精神生活主體積極性和主動性的必要保證。思想政治教育通過理論灌輸、政策宣傳等方法培養(yǎng)精神生活主體的公共意識,幫助人們以理性和感性相結合的方式,理解并把握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真理性與價值性,引導個體的自我意識向符合社會價值的方向發(fā)展,幫助不同的利益主體樹立正確的得失觀念,正視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之間的關系,使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成為社會成員共同認同的奮斗目標。在這個過程中,應當引導精神生活主體自覺主動地參與其中,而不是迫于社會輿論等外界壓力做出“消極”行為。

(二)要素擴展:思想政治教育促進精神生活要素從貧困單一到富裕全面

精神生活包含心理生活、文化生活和心靈生活三種內容和形式[14]6。不同社會階層、不同社會群體以及不同個體之間的現實需要和精神生活層次的差異,所要求的精神生活內容發(fā)展的側重也有所不同。思想政治教育對于精神生活各個內容要素具有補充發(fā)展和階段性調整的功能。

心理生活是精神生活的心理基礎和初級形式,“具有反映一定歷史條件和生活環(huán)境下人們共同精神特征的作用”[15]。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幫助人們闡釋、廓清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認知,如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基本內涵、個人精神富裕與社會共同富裕之間的關系,以及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實現進程中的基本矛盾和基本規(guī)律等。其次,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要求一個和諧的、穩(wěn)定的社會環(huán)境和普遍平衡的社會心態(tài)。在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中,安全感是第二層次的需要,屬于心理層面的需要,這就表明當人們的安全感得到滿足之后,才會產生社交、尊重以及自我實現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通過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等方法及時發(fā)現和調適個體在精神生活中的消極情緒和負面心態(tài),盡量減少突發(fā)社會事件給人們心理上所造成的沖擊感和危機感。社會生活中的人際信任也是實現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重要條件。思想政治教育通過培養(yǎng)個體的信任意識,使人們認識到社會信任的重要性以及失信的后果與危害,同時幫助個體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質和理性判斷的能力與水平,增強個體與社會成員之間的信任。最后,實現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一個長期性、漸進性的過程。思想政治教育能夠幫助社會成員認清目標實現的曲折性與可行性,樹立實現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信念與信心。

文化生活是精神生活的重要內容和日常展開形式,“構筑精神生活的文化形態(tài)與生命氣象。”[15]“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種文化存在、文化現象,是人的一種文化存在方式”[16],對人的文化生活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文化傳播功能。思想政治教育通過傳播社會主導的思想文化、政治文化、倫理文化,能夠直接作用于人們精神生活文化素質的提升。在這一過程中,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種傳播媒介,具有保存并激活社會文化的功能。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文化選擇功能。思想政治教育通過對庸俗、低俗、媚俗等背離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發(fā)展方向的內容進行“過濾”,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進行“揚棄”,對西方文化進行“篩選”,及時回應人們在精神生活中遇到的價值沖突問題,幫助人們樹立正確的文化價值觀念,豐富發(fā)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從而對人們的精神生活內容起到補充作用。最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文化創(chuàng)造功能。思想政治教育不僅高度重視創(chuàng)新人才的培養(yǎng),還積極地對社會多元文化進行整合與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貼近群眾實際的文化內容和文化形式。

心靈生活是精神生活的力量支撐和意義升華,主要包括社會成員的信仰狀況和價值觀狀況[14]92。“理想信念作為一種觀念形態(tài),是人類特有的精神現象?!盵8]150理想信念是精神生活之“鈣”,是高層次精神需求和深層次精神追求在價值觀念方面的體現,是提高精神生活質量的重要組成部分。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首要的政治任務,思想政治教育關注社會成員當下的信仰狀況,運用說理教育、實踐教育等多種方法,建立常態(tài)化的制度體系,引導人們把個人理想與社會共同理想相統一?!熬裆罹哂袕婍g的歷史繼承性,精神生活的變革相比物質生活的變革需要更多地時間和斗爭?!盵17]思想政治教育幫助人們堅定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奮斗目標與前進方向,并為實現這一目標提供持久的精神動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還應當表現為精神生活主體對社會核心價值觀念的高度認同。思想政治教育積極地引導與協調社會中存在的多元價值觀念,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社會成員在精神生活中確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在精神生活實踐的過程中創(chuàng)造并實現人生價值。

(三)環(huán)節(jié)暢通:思想政治教育促進精神生活環(huán)節(jié)從閉塞失衡到協調暢通

第一,加強主體的溝通。精神生活環(huán)節(jié)協調暢通需要精神生活主體間的平等交流與溝通。精神交往是日常精神生活展開的重要方式,良好的溝通是精神交往中建立和諧人際關系、增進團結協作和提高生產效率的必然要求。精神生活各環(huán)節(jié)間運行的暢通離不開精神生活主體間的協同合作,主體間的溝通交流是精神生活主體共同奮斗的前提和基礎。思想政治教育為不同精神生活主體間創(chuàng)造溝通機會、搭建溝通平臺和提供溝通方式,這是共同建設、共同創(chuàng)造和共同享受的重要保證。雖然“精神生活的具體承擔者是現實的個人”[12]12,但是“共同”也是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強調的關鍵。精神生活主體有時是以社會組織或社會團體為單位的群體性形式。在這種情況下,思想政治教育就充當起群體聯系個體和個體向群體表達情緒和訴求的重要渠道,及時察覺社會中的不良情緒從而進行個體疏導。只有當精神生活主體間建立起緊密的聯系,并且精神生活主體的合理意愿得到充分的表達與滿足時,才能促進精神生活主體間的團結協作,從而實現精神生活各環(huán)節(jié)間的協調暢通。

第二,加強資源的流通。精神生活環(huán)節(jié)的協調暢通需要精神生活資源在各環(huán)節(jié)內部以及各環(huán)節(jié)之間保持流通。這里的資源既包括“物”的資源,也包括“人”的資源。其中“物”的資源屬于精神生活中的客體性因素,具有多樣性和潛在性的特點。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不僅需要善于利用結合日常生活中各種形式的精神文化資源,同時還要積極地發(fā)現并挖掘具有可利用價值的潛在資源,為共建共創(chuàng)精神生活注入源源不斷的新活力。精神生活環(huán)節(jié)的協調暢通不僅需要注入“物”的資源,更離不開“人”這一核心資源的匡助。而“人”的資源屬于精神生活中的主體性因素。思想政治教育通過開發(fā)人的智力,吸收更多高素質人才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實現貢獻力量。同時,“共享發(fā)展是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必然選擇”[18]。精神生活主體是由具有不同思維方式、不同價值觀念、不同利益訴求的各個社會階層和群體組合而成,要實現精神成果的共享就要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無疑要發(fā)揮社會集體“三次分配”的作用,并且要遵循貢獻者自覺、自愿、志愿的原則。思想政治教育幫助社會成員理解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正義性,促進精神生活資源豐富人群樹立奉獻社會、回報社會的正向價值觀念,積極帶動精神生活水平較低、精神生活資源匱乏地區(qū)人們的發(fā)展。

第三,加強方法的變通。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促進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目標實現的重要手段。在實際的社會生活中,精神生活的各環(huán)節(jié)各要素之間發(fā)生的時間和空間往往是相互交織的。因此,在精神生活的過程中所遇到的情景和問題也是復雜和多變的。思想政治教育綜合采取、運用多種教育方式滿足精神生活需要,在實踐中形成服務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方法體系并不斷修改完善,以保證精神生活各個環(huán)節(jié)間的暢通發(fā)展。同時,精神生活所包含主體的廣泛性、問題的復雜性以及發(fā)展的階段性,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依據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原則開展工作。思想政治教育依據精神生活發(fā)展階段的不同、精神生活主體個人素質的差異,有針對性地幫助其設定符合自身發(fā)展實際情況的任務目標,挖掘主體內在潛能,實現精神生活發(fā)展的持續(xù)性和長期性。

(四)整體超越:思想政治教育促進精神生活整體從量變發(fā)展到質變提升

精神生活整體的超越發(fā)展既包括精神生活主體對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及其意義的深入思索,也包括實現目標的行為和過程,是精神生活整體從量變到質變的階段性發(fā)展過程。馬克思指出:“人不是在某一種規(guī)定性上再生產自己,而是生產出他的全面性;不是力求停留在某種已經變成的東西上,而是處在變易的絕對運動之中。”[19]

從個人角度看,人的本質就是一種超越性的存在,精神生活的超越性源于人的存在方式的超越性。一個精神需要的滿足會引起新的需要的產生。因此,“精神生活要現實的為人擁有,就必須不斷地發(fā)展”,“依靠瞬間的獲得,或者停留在一個特定點上,都將使自己和精神生活分離”[12]281。但是精神生活的超越絕不是脫離現實的價值和意義的“虛無”,而是以對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規(guī)律性認識為提托,但又是追求理想的。思想政治教育通過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引導人們在追求精神生活富裕的過程中思考精神生活的深刻底蘊,為精神生活主體提供認識和改造世界所必須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幫助其從低層精神需求躍升為更高層次的精神追求。同時,實現精神生活質量的提升要求人們不僅要有追求真和善的需求,而且要有創(chuàng)造美、體驗美的能力?!懊朗侨税盐帐澜绲囊环N特殊方式,是人們在主動性實踐與創(chuàng)造中,生命獲得自由的表現?!盵20]思想政治教育遵循精神生活發(fā)展規(guī)律,充分發(fā)揮自身審美啟迪功能,挖掘主體審美意識,引導精神生活主體形成美好心靈、美好品德和美好人格。“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獲得‘美’的統一性”[20],自覺選擇、創(chuàng)造符合美好生活發(fā)展方向的精神資源。

從社會角度看,一個社會精神生活的質量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個社會對于自身發(fā)展認識的高度與深度。中國式現代化發(fā)展不僅是生產力、生產方式等物質文明的變革,也是思想觀念、價值觀點和倫理規(guī)范等精神文明的變革。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新時代建構人類文明新形態(tài),走中國式現代化精神文明發(fā)展之路的必然要求。盡管生產力、生產效率以及人的因素造成了當前精神生活發(fā)展的局限性,但是精神生活的躍升是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必然追求和最終旨歸?!八枷胝谓逃c現存的社會秩序之間既存在著肯定和適應的關系,也存在著否定和超越的關系。”[21]24思想政治教育利用自身理論知識幫助精神生活主體探尋、建構當代社會條件下新的“人生哲學”[22],破除當代技術理性控制下人的“單向度的發(fā)展”,使人們從對物欲世界的依賴與追逐中超脫出來去審視自身精神生活的現狀和意義,從而實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統一與和諧發(fā)展。思想政治教育對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的本質進行價值觀照,使人們的精神生活不僅僅“屈從于淺薄的興趣”[23]191,在實現全社會精神生活質量提升的過程中高筑中華民族的精神大廈,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強大精神動力。

三、思想政治教育促進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實踐路徑

基于思想政治教育促進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功能發(fā)揮的運行機理,從強化政治意識、加強文化自覺、激發(fā)主體創(chuàng)造、培育核心價值四個方面提出思想政治教育促進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實踐路徑。

(一)增強政治意識,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提供方向引領

“方向決定道路,道路決定命運?!盵24]正確的政治意識是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目標實現過程中的壓艙石和風向標。政治意識的培育是一個長期的漸進過程。“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線地位,堅持改善和加強黨對思想政治工作的領導?!盵21]155中國共產黨帶領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經驗以及在實踐過程中形成的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是培育政治意識生動的歷史資源,對精神生活實踐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要用黨的最新理論武裝群眾,通過向大眾傳播馬克思主義思想理論體系,把黨的基本路線、方針政策作為實現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行動指南。在實現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過程中幫助社會成員樹立正確的政治認知、堅定正向的政治信仰并確立正確的政治立場。政治意識的培育不僅要覆蓋到每一個精神生活主體,還要貫穿于實現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全過程和全方位,實現政治意識的制度化常態(tài)化教育,發(fā)揮思想政治教育在政治意識培育中寓教于理和寓教于管的功能。

另一方面,隨著網絡在當前社會生活中嵌入的深度與廣度的進一步增強,其在推動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實現過程中的作用毋庸置疑,但也夾雜著西方錯誤社會思潮軟性傳播所造成的隱性影響。思想政治教育要及時揭露其潛藏意圖和錯誤本質,始終保證精神生活正確的前進方向,通過現場宣講、參觀訪問等實踐活動,激發(fā)群眾的愛國熱情、民族意識與民族責任。同時,網絡群體極化以及網絡社會中的非理性現象暗含著某一社會群體內在的、特有的價值取向和精神需求。針對這一現象,思想政治教育要利用現代高度發(fā)達的信息技術,采用顯性與隱性教育手段相結合的方法,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提高主體在網絡社會中的政治敏感度,培養(yǎng)主體的政治意識,使主體“將特定的社會要求、社會認識轉化為個人自覺的思想行為”[21]30。要塑造正向的政治人格,消除精神生活主體在政治上的冷漠與消極態(tài)度,推動正確政治觀念向政治行為的轉化,確保精神生活始終與黨和國家的發(fā)展要求相一致。

(二)加強文化自覺,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提供內在源泉

高度的文化自覺是促進精神生活整體由自發(fā)走向自覺的前提。文化自覺所要求的基本文化認知以及對文化習俗的主動傳承是實現精神生活躍升性發(fā)展的必要條件,能夠促使精神生活主體以傳統智慧來批判性審視當下的精神生活,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提供建構性的思考。

一方面,“文化自覺就是要對本民族優(yōu)秀的文化傳統具有自覺的了解和省察,就是要找回自己根基性的文化基因、精神標識和文明底蘊?!盵23]300思想政治教育要引導受教育者發(fā)現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中所蘊含的推進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寶貴價值,挖掘傳統文化中蘊含的優(yōu)秀精神品質、內容資源和倫理規(guī)范,促使精神生活主體在繼承本國優(yōu)秀文化的基礎上實現精神生活質量的提高,以助力精神生活的發(fā)展。同時,思想政治教育要發(fā)揮自身理論優(yōu)勢,增強日常社會文化活動的理論性和科學性,幫助精神生活主體體悟革命文化中所蘊含的精神力量,在與社會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深度融合中發(fā)揮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引領作用。

另一方面,當前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普遍存在的問題就是數量基本達標,但是整體質量不高,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的需求與供給之間不完全匹配。思想政治教育要對倫理文化、政治文化進行整合創(chuàng)新,以正確的文化價值觀念引導人們進行精神文化創(chuàng)造。強化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精神教育,更多關注偏遠地區(qū)人民的精神生活現狀。發(fā)揮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優(yōu)勢,利用現代技術提高優(yōu)質文化產品的輻射能力和范圍,使優(yōu)秀文化成果和文化產品惠及全民;利用地方文化場館,創(chuàng)造更多具有地方特色、貼近群眾實際生活、易于群眾接受的文化作品,抵制劣質低俗文化產品;引導群眾精神生活從“感官需求”上升為“價值需求”,在廣泛豐富的社會文化活動中,提高精神生活主體文化素養(yǎng),營造人人創(chuàng)造和人人參與的文化氛圍。

(三)激發(fā)主體創(chuàng)造,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提供創(chuàng)新動力

“人們越是理解自己的動機、需要、欲望和心理障礙,他們就越能解決自己生活中的問題?!盵25]一方面,個體的自主性、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揮是推動精神生活由“自發(fā)”到“自覺”的本體性因素。思想政治教育要立足于主體需要培養(yǎng)和提高精神生活主體自我教育的意識和能力。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教育敘事方式和說理方式,發(fā)揮思想政治教育在不同精神生活主體中的話語優(yōu)勢,向社會大眾闡釋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內涵、價值,澄清有關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模糊認識。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不是“同時富?!薄巴礁辉!被颉巴雀辉!?只有從主體的現實需求出發(fā),制定符合主體實際水平的目標與理想,才能更有效地激發(fā)精神生活主體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思想政治教育要深入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的基本內涵和本質要求,推動精神生活主體形成符合社會發(fā)展方向和要求的現代奮斗精神和拼搏意識。

另一方面,“物質生活的富足為精神生活的探索給予保障”[26]。馬克思指出:“當人們還不能使自己的吃喝住穿在質和量方面得到充分保證的時候,人們就根本不能獲得解放?!盵27]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在促進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同時,也要正視人們合理的物質需求和社會成員間存在的利益沖突,通過提高人們的思想水平和道德覺悟,幫助社會成員建立平和理性的社會心態(tài)。采用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相結合的方法,寓理于情,促使主體自覺地主動地建構精神生活共同體,在共同體的創(chuàng)建中激發(fā)主體首創(chuàng)精神。利用智能化數據,形成完整的激發(fā)主體動力的方法體系,推動主體自主增強獲得感、幸福感和滿足感。思想政治教育要動員社會成員積極地參與到社會精神文明實踐活動中去,在實踐中確立、滿足并不斷提升主體的精神生活需求,從而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實現提供動力。

(四)培育核心價值,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提供社會共識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目標的實現過程在一定意義上就是“推進精神生活方式與價值觀念的現代化轉型及發(fā)展”[28]的過程。一方面,個人思想素質、道德觀念和價值取向與社會發(fā)展所要求的目標之間往往具有一定的差距,而縮小甚至消除這種差距是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本質和重要價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僅包含著個人與社會層面的價值指向,還具有國家層面的價值引領,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發(fā)展提供了系統、完整的價值共識。思想政治教育要運用榜樣教育、自我教育等教育方法和手段,綜合學校、家庭和社會等多方教育力量,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涵養(yǎng)精神生活主體,培育社會成員的共享意識和慈善精神。核心價值的培育不僅要有價值的灌輸和引導,更要有價值實踐。思想政治教育要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落地生根”,逐漸增進人們對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理解,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精神生活方向、提高精神生活質量。

另一方面,人們在精神生活中往往會遇到不同價值觀念的沖突與矛盾,特別是在網絡信息社會迅速發(fā)展的今天,人們不僅面臨著現實存在和虛擬存在的分離與割裂,還面臨著西方與東方、傳統與現代、城市與農村等不同時期和不同地域間價值觀念的沖突,這些都內在要求共識性的價值凝聚。思想政治教育要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利用多種傳播媒介,通過傳播國家意志,向社會大眾傳輸主流思想理論,構建共有精神家園?!吧鐣髁x核心價值觀蘊含的思想道德內涵體現了人民群眾自身根本利益的普遍化要求。”[29]思想政治教育要及時、正面地回應與解答不同價值觀念之間的沖突,發(fā)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消除分歧、化解矛盾的積極作用,引導社會成員“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以扎實的思想道德基礎助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實現。

四、結 語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新時代黨和國家以人民為中心發(fā)展思想的現實體現。作為以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為目標的教育實踐活動,思想政治教育推動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克服“現實”與“理想”之間的矛盾,實現由“自發(fā)”到“自覺”、由“實然”到“應然”的發(fā)展?;诰裆罟餐辉K乃膫€維度,本文探討了思想政治教育所發(fā)揮的功能及作用過程并提出具體的實踐路徑,對思想政治教育促進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何以必要、何以可能以及何以實施進行了分析。未來在思想政治教育促進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理論與實踐方面還可進一步拓展性研究。如,對于精神生活主體可以從不同群體、不同地域等角度細化并采取針對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策略,還可以結合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區(qū)發(fā)展所呈現出的地方特點,建立既有普適性又有特殊性的教育手段與方法體系。實現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一個長期性的過程,我們要挖掘、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更多的個體性功能和社會性功能,發(fā)揮好思想政治教育的時代價值,為實現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這一全體人民共同期盼、共同參與、共同享有的奮斗目標不懈努力。

猜你喜歡
共同富裕主體精神
共同富裕
虎虎生威見精神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論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
在高質量發(fā)展中促進共同富裕
論自然人破產法的適用主體
華人時刊(2021年21期)2021-03-09
初心,是來時精神的凝練
拿出精神
關于遺產保護主體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