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芹
新課標明確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課程本身應該關注學生品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fā)展。這就充分說明,在開展閱讀教學活動時,教師既要注重文化知識的傳授,又要對德育滲透予以充分重視,并且加以有效實踐。然而,如何將德育滲透到語文閱讀教學中,這是一個值得教師探討的問題。
在統(tǒng)編教材中,編者選擇的閱讀文本都是文質兼美的。學生學習這些文本,可以接觸到正面的角色榜樣,感受到優(yōu)秀人物的崇高品質,培養(yǎng)良好的道德情感。
例如,教學《曹沖稱象》,教師可以融入道德教育的要素。在這個故事中,曹操的兒子曹沖聰明機智地利用自己的知識和觀察力去稱象,展現(xiàn)出了勤于思考、善于觀察、勇于創(chuàng)新的品質。通過學習這個故事,學生可以了解到思維活躍、勇于創(chuàng)新的重要性。他們可以從曹沖身上學到如何正確處理問題及與他人溝通和交流,進而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念。同時,教師可以針對這個故事設計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分析和討論曹沖的行為和品質,從中汲取正確的道德觀念和品德修養(yǎng),為他們的未來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文本中展示的道德問題進行分析和討論,幫助學生對道德問題有深入的思考和理解,培養(yǎng)他們的正確判斷力和優(yōu)秀道德品質。
例如,在教學《玲玲的畫》之前,教師可以簡要介紹故事的背景和主要情節(jié),讓學生對故事內容有初步的了解。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情境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和討論。例如,教師可以提出問題:假如你是玲玲,你會怎樣處理這個問題?你認為畫臟了會導致玲玲大哭的原因是什么?教師可以讓學生嘗試進入故事中的角色,通過扮演玲玲或其他角色,深入體驗和理解故事中的道德問題。學生可以自由發(fā)揮,提出自己的解決方案并進行討論。教師引導學生對文本中的道德問題進行深入的思考和討論。這樣的教學過程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判斷力和道德意識,提高他們的道德素養(yǎng)。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扮演文本中的不同角色,讓他們親身體驗和感受不同角色面臨的道德困境和抉擇。通過角色扮演,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引導他們理解和體驗道德規(guī)范,作出正確的選擇。
例如,在教學《揠苗助長》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扮演文本中的角色,深入理解文本中折射出來的道德問題。比如,學生可以扮演種子的角色,體驗種子生長的過程中需要耐心等待的挑戰(zhàn),從中明白貪念和心急不是正確的道德選擇;學生可以扮演農夫的角色,思考如何以正當?shù)姆绞秸{節(jié)植物生長的條件,體驗因勢利導的道德決策,明白平等正義的重要性。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學生能夠親身感受到不同角色面臨的抉擇問題,理解和體驗道德規(guī)范,作出正確的選擇。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思考和討論不同角色之間的沖突和道德抉擇,并進行角色轉換,讓學生能夠更深入地理解和體驗文本中傳達的道德規(guī)范和價值觀,培養(yǎng)他們正確判斷和選擇的能力,促進學生道德修養(yǎng)和品質的發(fā)展。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情感教育的方式,鼓勵學生將自己的情感與文本中人物的情感相聯(lián)系,領悟文本中蘊含的道德情感。
例如,在教學《一封信》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仔細閱讀文本,想一想自己是否有過類似的經歷,鼓勵學生分享自己對親人的思念與感激之情,讓學生將個人的情感與文本中的情感對接,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共鳴和情感交流的能力。此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從文本中提煉出表達感激之情的語句、描寫父愛的細節(jié),幫助學生理解其中的道德情感,如對父親的思念、對家庭溫暖的珍視等。教師還可以通過小組討論或角色扮演等形式,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深入體會文本中的情感;可以讓學生寫一封信給自己的親人,表達對親人的感激之情。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學到的道德觀念運用到日常生活中,發(fā)現(xiàn)并分析身邊發(fā)生的事情涉及的道德問題,作出正確的道德選擇,培養(yǎng)學生內在的品格和道德素養(yǎng)。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和分析身邊或歷史上發(fā)生的有關道德問題的一些案例,讓學生通過閱讀和討論這些案例,了解不同的道德選擇和后果,通過思考和辯論,培養(yǎng)他們的判斷力和責任意識。此外,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親身經歷和體驗相關的道德問題,理解正確的道德行為對個人和社會的重要性,并將自己學到的道德觀念運用到實踐中。教師可以定期組織學生開展涉及道德問題的反思和討論活動,引導學生回顧和總結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道德問題,分享自己的思考和體驗。通過討論和分享,學生可以相互借鑒,互相學習,進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為了更好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教師需要充分掌握學生的心理特點、認知規(guī)律以及興趣愛好,積極地組織學生開展課外實踐活動,開闊學生的視野,增長學生的見識,讓學生的身心得到放松,增強德育的趣味性及實用性,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
例如,《小英雄雨來(節(jié)選)》講述了抗日戰(zhàn)爭時期,晉察冀邊區(qū)的兒童雨來為了掩護交通員而與日本鬼子展開機智的斗爭,表達了雨來不畏敵人、機智勇敢、熱愛祖國的優(yōu)秀品德。文章是節(jié)選的內容,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閱讀完整的同名小說《小英雄雨來》,讓學生接受愛國主義教育;還可以拓展教學途徑,組織學生參觀紅色革命展覽館,讓學生在課外活動中感受到如今的美好生活是來之不易的,是無數(shù)的革命烈士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以及奮發(fā)圖強的學習意識,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總之,在閱讀教學中,德育滲透可以通過選材導向、分析討論、角色扮演、情感體驗和生活應用等路徑來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