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師范大學廣州實驗學校 史 劍
如何使學生感受散文的“形散神聚”?如何深刻體會散文中的形象化表達?筆者嘗試從學科融合出發(fā),將教育戲劇的方法運用于散文的教學中,通過“讀—導—演—議”,讓學生感受散文的寫作特點,品讀生動形象的語言,提升了課堂教學實效。本文以六年級下冊朱自清的《匆匆》教學為例,分享一下教育戲劇的運用策略。
《匆匆》 是六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一篇散文,文字清新優(yōu)美,運用生活中有形的、具體的事物來表達無形的時光流逝,頗具畫面感。筆者在教學中,抓住重點段落、語句,帶領學生對課文進行戲劇化改編。設計如下——
師獨白:去的盡管去了,來的盡管來著;去來的中間,又怎樣地匆匆呢?
生1:(做起床動作,看地面,轉(zhuǎn)頭)早上我起來的時候,小屋里射進兩三方斜斜的太陽。太陽他有腳啊,輕輕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著旋轉(zhuǎn)。
生2:(做洗手動作,定格)于是——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
生3:(做吃飯動作,定格)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
生4:(做托腮動作,凝視)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
生5:(伸手,遮挽,身體前傾,定格)我覺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時,他又從遮挽著的手邊過去。
生6:(做躺睡動作,定格)天黑時,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從我身上跨過,從我腳邊飛去了。等我睜開眼和太陽再見,這算又溜走了一日。
生7:(掩面,嘆息)我掩著面嘆息。但是新來的日子的影兒又開始在嘆息里閃過了。
學生在表演中內(nèi)化語言,并不斷引發(fā)聯(lián)想,仿寫出一連串富有節(jié)奏感的句子,感受到了對時間流逝的強烈、深沉、激動之情,產(chǎn)生了強大的感染力。
教育戲劇與學科融合的課堂教學目標更注重學生課堂的語言實踐、創(chuàng)造性表達。如《匆匆》一課,筆者將教學目標1設定為“以獨白的形式朗誦課文”,將課文當成劇本來使用,促使學生沉浸式地進入文本,由讀課文、旁觀作者,轉(zhuǎn)化為內(nèi)心獨白、指向表演的語言運用。目標2——使用群像雕塑的戲劇范式,把抽象的語言轉(zhuǎn)化為肢體動作,把腦海中的回憶轉(zhuǎn)化為形象的畫面,讓學生思維不斷被喚醒、激發(fā),形成“文字—畫面—想象—生活—肢體”的思維過程,不斷加深學生對“時間就這樣匆匆的從我們身邊溜走,我們經(jīng)歷的每一件事情,都是以時間的流逝為代價”的感受。目標3——要求學生觀察同學的定格動作,仿寫自己對時間流逝的感觸。
當熟悉的生活場景被拉到教室中時,記憶與情感的閘門被打開,學生有了表達的沖動,借著課文的寫作支架,完成自己的情感輸出。如此,一篇篇充滿生活氣息的小作文就在筆尖綻放了。
在《匆匆》一課的教學中,筆者采用了群像雕塑、畫面定格、平行展示、師生入戲、思路追蹤等范式,設計了四個活動代替?zhèn)鹘y(tǒng)的讀讀練練式語文課堂。
活動一,學生扮演朱自清,做朱自清的自我介紹。這樣“講述給別人聽”是學習金字塔中最有效的學習方式,以第一人稱介紹作者,是深入了解作者的手段。
活動二,設置師生入戲戲劇范式,學生整體感知課文,捕捉作者的內(nèi)心世界。課文中有很多問句,問句是表達強烈情感的語言,師生通過入戲的形式,沉浸在問答中,感受對時間匆匆的無力感和惋惜之情。接著,筆者用群像雕塑的范式,設計體驗式情境,引導學生“走進—走出”文本,切實感受時光匆匆,一刻也不停歇。最后,筆者用思路追蹤范式引導學生講出內(nèi)心感受,和作者共鳴。情動而辭發(fā),一篇篇美文付諸筆端。
活動三,以背景資料引入,學生進行角色表演,采用入戲方式,由作者的好友、知音、家人講述朱自清面對時光流逝時的徘徊沉思,從而在知人論世中了解朱自清備受當時政治環(huán)境的壓迫,卻沒有停止追求進步的腳步;他苦惱彷徨,卻在冷靜的沉思后,繼續(xù)前行人生的路。這樣,學生感受到朱自清對生活的熱愛,對中國人民解放的熱切盼望。
活動四,結(jié)合臨近畢業(yè)背景,以《匆匆六年》寫作為任務驅(qū)動,要求學生寫出自己匆匆的童年時光,引導他們學會聚焦情節(jié)以及人物的動作、神態(tài)、語言等細節(jié)描寫手法,突出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點,深化對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把握。
教師在教育戲劇課堂中,需要扮演好多個角色,即組織者、引導者、扮演者和觀察者,根據(jù)課堂的進程自由切換。在課堂開始之前,教師做一個引導者,用學生一年級入學時的照片,引發(fā)對時光匆匆的感慨,奠定整節(jié)課的情感基調(diào)。在學習課文第一段的時候,教師入戲成為參與者,面對燕子來去、楊柳桃花的枯榮開啟內(nèi)心的獨白,為入情入境的朗誦起到示范和榜樣的作用。之后采用思路追蹤范式,向已經(jīng)入戲的學生提問“時間去哪里了”,讓學生不知從何說起,進入戲劇沖突。教師要把握好課堂的方向和進度,時而是學生的伙伴,參與學生活動,和學生一起喜怒哀樂;時而跳出局外,做一個旁觀者,冷靜地審視,觀察學生的活動表現(xiàn),發(fā)現(xiàn)問題所在,快速評估并找到相應的解決辦法。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既是戲劇的參與者(表演者),也是合作者,更是創(chuàng)作者,是課堂的主角。教師要鼓勵學生,尤其是那些靦腆的學生大膽地展示自己,表達自己的想法,最終達到全體積極參與的目的。教育戲劇活動中的“演員”和“觀眾”都由學生來扮演,人人都有可能扮演戲劇中的某個角色,也都可以扮演“觀眾”的角色。鼓勵學生融入自己的想象、情緒、表達,將具體的生活經(jīng)驗和抽象的意念以戲劇化的形式加以表達。
課堂40 分鐘,教師從戲劇意蘊的角度帶領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朗讀、表演,感受人物形象,跨越時空進入當時的社會、生活環(huán)境,感受情景交融的意境、豐富的意象,完成審美創(chuàng)造。文章飽含著深刻的文學意蘊,課堂也充滿濃厚的文藝氣息,這就是教育戲劇與語文課堂完美融合帶來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