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深圳市龍華區(qū)鷺湖外國語小學 黃秋發(fā)
備課其實是一個特別復雜,但又必須將復雜轉化為簡單而厚重的輸出的過程。這里的復雜、簡單與厚重都必須是基于學生的知識水平而存在的。也就是說,在這個教學實踐的首要環(huán)節(jié)里,你要清楚地知道你的學生現階段是怎樣的,他們現在需要掌握哪些技能才能成就下一階段的他們該具備的能力,怎樣的教學和學習方式才能最有效同時又最順暢地達到這樣的目標。
2014 年的時候我執(zhí)教寫作課《一件令人感動的事》。我準備了一篇我讀了許多遍均覺得感動不已的文章給學生閱讀,并提供了文章與學生現實生活的嫁接方式——用一句話寫出父母令你最感動的一件事,同時還搜集了班里的家長們所提供的自己認為自己所做的最令孩子感動的事,并在班里分享。不僅如此,我還在文本朗讀的時候,提供了適合的音樂。我真的認為我一定能上出一節(jié)有聲有色的寫作課。
然而并沒有。因為課堂上遠非照本宣科、按部就班那么簡單。尤其是語文課,會有一個“起調”,若在上課的一開始沒能起好這個“調”,那么這節(jié)課基本上就很難激起較大的浪花了。然而我卻恰恰犯了這么一個錯誤:背景音樂聲音太大,導致學生不僅沒有走心,反倒走神了。但我還是假裝學生已經和自己一樣走心,并繼續(xù)按照自己的教案走完整個流程。我基本上是一字不漏地把教案背完了,學生基本上表現在我的預設之外。我完美地把一節(jié)課給毀了。
我總以為教學是件水到渠成的事。但其實,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不好好地在課堂中實踐,和學生一起打造每一節(jié)課,又何來富有教學機智、評價到位、課堂掌控游刃有余的能耐呢?
這里的反思,并不單單只是源于自己的課,還源于其他老師執(zhí)教的課。這種體會,在近兩年尤為深刻。堅持寫教學日志就是一個良好的體現。
記得2016 年的時候,要參加一個演講比賽,演講稿長達3000 多字,一個晚上的準備時間。一位老師建議“不要背稿,思維容易被稿子帶著走,更難將最真實、最完美的自己表現出來,但必須記好要點”。這句話影響我直至現在。其實,一直以來,我總在課上奮力記著自己的每一句課堂話語,然后便出現了課堂活力不足的現象。原因在于哪里呢,就是我用心準備教學了,但卻過于關注自己的教案,而沒有用心教學,用心于課堂,用心于學生了。
1.和文本對話
其實就是文本解讀、文本重構及教案呈現的過程。首先,需要授課者將文本爛熟于心。然后尋找當中的切入口。其實面對這樣的的文章大家都知道作者的表達意圖為何,但是,文章的哪一個地方是最能表達的呢?這就需要我們好好琢磨了。說白了,和文本對話,就是要讓這一面湖,激起一些能激蕩起學生甚至是老師心田的“浪花”。這些“浪花”就在我們的文本解讀里,就在那些重點字詞句里。
2.和學生對話
所有的課堂話語都要經過推敲、琢磨。但這確實是一件特別困難的事情,然而卻也是一件值得我們長期堅持嘗試的、有意義的事情。因為,當簡練的、指令明確的、引導性強的話語發(fā)生在和學生對話的情境中時,學生便能和自己形成合力,呈現出一節(jié)精彩的課。
3.和自己對話
及時進行反思是成長的最好的方式。我們總在各種機械性的工作中累得身心疲憊,抽不開身來經營自己的專業(yè),這讓我們苦惱,負能量壓得自己透不過氣來。所以,每天都需要一些屬于自己的時間,看看哪些是可以花一點點力氣做的,哪些是要花些心思做的。時間不需要多,慢慢地你就會發(fā)現自己不單單心情愉悅了些,能力也在不斷地提高。今天這節(jié)課是不錯的,內容是完整的,需要學生完成的訓練、掌握的知識也較好地完成了,但細節(jié)決定成敗,反思不足的細節(jié)將給我們帶來更大的收獲。在反思的過程中,可以深刻地感受到自己當下的心胸是充實的,是愉悅的,是滿滿的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