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進風
時間不語,歲月有痕。面對過去,我們好像總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和思考。
《讀其書,想見其為人》寫讀《論語》的體悟,小作者在文中說:小時,“喜歡《論語》的原因或許是其中多短句,簡單好記”;再大些,“每當大家抱怨文言作品晦澀難懂時,我卻感覺格外親切”;后來,“我終于慢慢理解了《論語》簡潔言語背后的豐贍廣博”。讀其書,信其人,“孔子本身就是一部《論語》,又不只是一部《論語》”。文末,小作者以畢淑敏讀《人魚公主》、孔子讀《周易》類比,表達了自己讀《論語》“百讀不厭,常讀常新”的感悟。在小作者看來,像這樣能引導人走向文明遠方、歷史深處的作品,品讀時,就應該“正襟、端坐”,這才是讀圣賢書的樣子。
《書香銀行》講述了一家普通商業(yè)銀行里的書香故事。在這樣的書香世界里,小作者遇見了一位愛好閱讀的老者。在和老者的交談中,小作者明白了:“閱讀,不能只拘泥于課本上要求的必讀書目,而應該廣泛涉獵、博覽群書才是。”在老者的啟悟下,小作者暗暗決定:要做個愛讀書的孩子,要養(yǎng)成愛讀書的好習慣。由書香銀行到夢想博覽群書,可見環(huán)境的影響、文化的力量,潛移默化而又偉大無比。
《包餃子》記敘了小作者學包餃子的故事。故事簡潔,情節(jié)明快。在媽媽的示范和引導下,“我”很快學會了包餃子,不僅如此,從中“我”還收獲了自信,此后,“我也可以做得很好!”。
三篇作文,表面上看都是按時間先后寫人記事,實則寫的都是小作者的感悟。小作者在時間的推移中或成長或感慨,書生意氣,揮斥方遒,給讀者以很大的情感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