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青綠山水畫作為中國傳統(tǒng)的藝術形式,早在魏晉時期就已經(jīng)產(chǎn)生萌芽,是中國山水畫最早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對青綠山水畫發(fā)展歷程與色彩研究進行梳理,并通過賞析展子虔的《游春圖》和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探討不同時間節(jié)點上青綠山水畫的繪畫風格和技法。
關鍵詞:青綠山水;游春圖;《千里江山圖》;美術鑒賞
一、青綠山水畫的發(fā)展
(一)發(fā)展歷程
中國山水畫是中國畫中的重要類別,根據(jù)用彩表現(xiàn)形式又細分為水墨山水畫和青綠山水畫等。在近千年的演變發(fā)展長河中,青綠山水畫以其獨特的繪畫風格和審美價值立于畫壇之上。
青綠山水是中國山水畫最早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甚至可以稱為“中國山水畫之祖”。早在戰(zhàn)國之前,中國畫家就已經(jīng)注意到自然的形態(tài),出現(xiàn)了山水畫藝術的萌芽,只是這時候的畫作還不能系統(tǒng)地稱作“山水畫”。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局勢動蕩,禮崩樂壞,老莊逍遙超脫精神為主體的玄學風行,人們更多地寄身于山水自然之美,游山賞水成為風尚。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真正意義上的山水畫開始蓬勃發(fā)展起來。青綠山水當時雖然有所發(fā)展,但仍附屬于人物畫,多作為人物背景。
在中國山水畫歷史上,青綠山水擁有正統(tǒng)山水畫地位的時間并不長。隋代展子虔《游春圖》的出現(xiàn)是中國青綠山水畫里程碑式的開端。唐代李思訓、李昭道父子把青綠山水畫藝術進一步充實、發(fā)展,畫史上稱他們?yōu)椤按笮±顚④姟?。他們?chuàng)新出一種精致華麗、富貴濃郁的金碧山水畫,氣勢輝煌。中國山水畫到唐代時已臻于成熟,名家輩出。這時山水畫基本是刻于墻壁之上,以青綠重色為主,唐朝的山水畫主要就指青綠山水。五代的董源將皴法運用到青綠山水的創(chuàng)作中。后來山水畫出現(xiàn)了水墨畫這種新的形式,與青綠山水畫所呈現(xiàn)出的明亮大氣不同,水墨山水畫呈現(xiàn)出淡然悠遠的意境。自此,傳統(tǒng)的青綠山水在畫壇上不再是一家獨大占統(tǒng)治局面了。到了宋代,中國山水畫發(fā)展更為成熟。宋代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迅猛,繪畫題材多樣,青綠山水再度興盛。尤其是宋代很多帝王都對繪畫有濃厚的興趣,在宋朝建立之初還建立了翰林圖畫院,宮廷繪畫對中國美術的發(fā)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而這時期出現(xiàn)的青綠山水畫家大都與皇家有很大關系,如宋徽宗時期的王希孟。宋元以后,隨著文人水墨畫的興起和成熟,青綠山水畫逐漸被淡忘,日漸式微。從清代以后,青綠山水逐漸走向低潮,以水墨畫為主的文人山水畫占主導地位。
(二)青綠顏色研究
許多人對于青綠山水畫的第一印象大概就是色彩奪目,富麗堂皇。了解青綠山水,首先要了解青綠山水不是對現(xiàn)實自然界山水的寫實畫,而是融入了畫家自己對于世界的理解和對生活的態(tài)度,以及對色彩的個性理解。用色不局限于眼之所見,而是對宏觀世界的觀察和藝術取舍,從而形成對青綠山水獨特的色彩理解。從中國畫的代稱“丹青”入手分析,《晉書·顧愷之傳》中說顧愷之“尤擅丹青”,所謂丹青就是指丹砂和青雘這兩種礦物顏料。“丹”為紅色,這是沒有疑問的。青在中國古代的顏色譜系中卻是一個比較容易產(chǎn)生歧義的詞?!扒唷弊衷诩坠俏闹猩形闯霈F(xiàn),而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又頻頻出現(xiàn)。《詩經(jīng)》云:“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眰鹘y(tǒng)戲曲中的“青衣”,因所扮演的角色大都穿青色的褶子,而得名。青綠山水的定義比較含混,《說文解字》釋義:“青,東方色也?!惫湃说年庩栁逍袑W說提出,青、赤、黃、白、黑,皆為正色。《荀子·勸學篇》云:“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青色應屬于藍色系,不過比藍色更濃,飽和度更高。孔穎達疏援引王肅之語曰:“青,黑色?!笨梢钥闯觯嗌闹复彩遣粩喟l(fā)展的,在不同的時期,其代表的色彩也有所不同。而在青綠山水畫中,用到的顏料色彩無疑是藍色,具體到繪畫顏料上,即石青,一種礦物顏料。它與石綠一起,構成了青綠山水畫的主要色調。
縱觀中國青綠山水畫的發(fā)展,敦煌壁畫以其獨特的藝術風格使青綠山水畫得到廣泛的關注和贊譽。佛教在魏晉時期開始興盛,從杜牧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可看出佛教在當時的興盛程度。隋唐時期的絲綢之路極其繁榮,在經(jīng)貿往來,文化交流中,佛教文化傳入敦煌。而與佛教同時傳入中國的,還有佛教的藝術形式。佛教美術對古代青綠山水畫色彩的影響,體現(xiàn)在古代青綠山水畫對西域佛教題材繪畫的借鑒上,帶動了中國繪畫技藝、色彩觀念和風格樣式的改變。敦煌壁畫作為佛教文化的主要載體和表現(xiàn)形式,其中也包含了大量的山水畫。雖然其大多是作為背景出現(xiàn),但同樣有很高的藝術水平和參考價值。中原的山水畫影響了敦煌的繪畫元素,同時,西域的青綠色系也影響了山水畫的表現(xiàn)形式。二者融合發(fā)展,互相成就。敦煌壁畫中大量的山水畫是研究唐代山水畫的重要依據(jù)。唐代山水畫基本是繪制于墻壁之上,以青綠重色為主,風格華麗。佛教石窟壁畫使用的顏料,主要是礦物顏料,顏色有石青、石綠、赭石等,尤以青綠為主要基調。如莫高窟第217窟南壁西側的山水,山巖的刻畫以石綠色和淺赭色為主色。雖然受到印度佛教的影響,但對其的借鑒是理性的,借鑒的同時也融入了自己的理解。南朝畫家謝赫在《古畫品錄》中提出設色以“隨類賦彩”為美學理念。中國畫的設色不必束縛于物象的色彩逼真,不必完全從視覺層面一比一對客觀世界進行復制性的觀察測量,取其概括性的類似,相近即可?!皩懮瘛薄吧耥崱笔侵袊缹W觀念的追求。
二、《游春圖》的繪畫賞析
隋唐時期的青綠山水畫在設色上會重點突出色彩,以重染積色為主,如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圖》。展子虔,隋代杰出畫家,也是唯一有畫跡可考的隋代著名畫家。他曾在洛陽、長安、江都等地方的寺院留下許多壁畫。其唯一傳世之作《游春圖》現(xiàn)藏于故宮博物院,絹本,縱為43 cm,橫為80.5 cm,是現(xiàn)存最早的獨立性卷軸山水畫,也是我國傳世的山水畫軸中保存最完整的山水畫作品。隋代以前的山水畫作由于年代久遠已經(jīng)失傳,不可得見。早期的繪畫主角是人物,山水一直處于“群峰之勢,若鈿飾犀櫛,或水不容于泛,或人大于山”的階段,只是作為背景或錦上添花的裝飾出現(xiàn)。而到了隋朝初期,山水畫已經(jīng)逐步從人物背景圖中分離出來,成為獨立畫種。
(一)結構特點
《游春圖》畫幅有限卻又場面宏大,通過對畫面的布局掌握,事物有序又自然地立于畫中。空間的深度、事物的遠景層次和比例營造了畫上的活動空間,每一個畫面都無聲地訴說著各自的故事,構圖方法新穎??串嬛思瓤吹搅水嬛兴L,又窺見了畫外的春景。全景式的構圖,要注重自然事物之間的比例,山體和樹木、山峰之間的大小比例,山樹與天空、物體遠近的距離,都要在有限的畫幅上趨于寫實。江河中的小船、山川中站立的人,被合理分配在有限的畫幅中。在展子虔的畫中,山水是主體部分,人物作為點綴,突破山水在原人物畫中的裝飾性。山水能否作主角,挑起大梁,這有賴于畫家謀篇布局的實力。
(二)設色技法
展子虔的《游春圖》是隋代的山水畫代表,主題是游春,主要描繪人們外出踏春賞花的場景。春天萬物復蘇,色彩鮮活,樹木蔥郁,水光瀲滟,青山綠水。單純的水墨形式不足以展現(xiàn)生機盎然的游春景象,鮮明的“游春”主題,更加關注自然事物具體細節(jié)的刻畫,記錄真實的春景。
在展子虔的《游春圖》中,水波波紋用細膩的筆法勾畫,以單純的“勾染法”營造出水波自然蕩漾之態(tài)。畫中的山石、樹木、橋梁、房屋,一草一木都有靈性。沒有采用皴法描畫山峰,而是空勾山形,用細筆勾勒出山巒的輪廓。用筆細膩又有力,線條上又有輕重緩急的變化。樹干用濃墨,樹枝用赭石色直接勾畫出細枝。遠景的樹葉是靛藍墨團,顏色較濃。中景的橋梁和房子用朱砂色進行勾線細描,細致入微,偏朱砂色的勾線使畫面鮮明,讓人眼前一亮。明代鑒賞家詹景鳳的評價更容易讓人理解《游春圖》的設色成就:“其山重著青綠,山腳則用于泥金,山上小林木,以赭石寫干,以沉靛橫點葉。大樹則多勾勒,松不細寫松針,直以苦綠沉點。松身界兩筆,直以赭石填染而不做松鱗,人物直用粉點成后,加重色于上分衣褶,船屋亦然?!边@番評價可謂把《游春圖》的景象和色彩說得明明白白。整幅畫以青綠為基調,在一些建筑、人物上又大膽地運用醒目的色彩。
早期的青綠山水畫技法還比較單純,主要是簡單地以線勾畫山石,山體以石青色和石綠色反復暈染,山體以淺赭色分染。但縱觀我國畫史,這個階段的畫家運用的山水畫技法對后世的山水畫創(chuàng)作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展子虔被譽為“唐畫之祖”,《游春圖》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它標志著中國山水畫成為一門獨立的畫科,也是我國青綠山水作品里程碑式的開端,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三、《千里江山圖》的繪畫賞析
宋代是青綠山水畫發(fā)展的高峰時期,無論是繪畫技巧,還是用彩設色,都發(fā)展得更加成熟。以王希孟《千里江山圖》為代表,它是一卷縱為51.5 cm,橫為1 191.5 cm的青綠山水畫,以亮麗的青綠設色,輔以淡墨色和淡赭色。最明顯的特征是大量采用皴法,用筆復雜多變,堪稱宋徽宗時期青綠山水畫的最高成就。《千里江山圖》是這位天才畫家的唯一傳世作品,后人大概只能從當時尚書左丞相右仆射蔡京的題跋,來了解畫家了:“政和三年閏四月一日賜。希孟年十八歲,昔在畫學為生徒,召入禁中文書庫,數(shù)以畫獻,未甚工,上知其性可教,遂誨諭之,親授其法。不逾半歲,乃以此圖進。上嘉之,因以賜臣京,謂天下士在作之而已?!?/p>
(一)結構特點
在構圖上,采用全景式構圖,將高山、湖海、樹木等自然風光與樓閣、亭臺、橋梁、小舟等人工建筑相結合。采用分段散點透視法,將一幅長長的畫卷巧妙安排,虛實得當,錯落有致,層次分明,多而不亂。青年畫家為了表達自己獨到的藝術創(chuàng)作和意境,在長卷中穿插采用了“平遠、高深、深遠”的透視處理方法。畫幅遼闊,山體氣勢磅礴,山巒挺拔,又不失山水自然風光的悠遠和綿長?!肚Ю锝綀D》畫面可分為高低錯落的七大山群組,第五組是全畫的高潮。這里的山有區(qū)別于其他部分山體的特征,從視覺上看,以中間幾乎高聳入云的山為主體,一下子就抓住了人的視線。
(二)設色技法
圖中的景象,山頭和陽面都采用了明亮的青綠色。先用線條勾勒出石形,再進行填色。在山石上部,以高純度的青綠設色,彰顯出青山的疊翠。石青、石綠歷經(jīng)近千年,依然保持清晰艷麗的色彩。部分石青、石綠在光線較暗時,還會泛著淡淡的熒光。而在過渡部分或陰面,山腳用淡色的墨線勾勒,再與皴染的技法結合,略微施以淡赭色。這樣一來,明亮的石青、石綠和淡墨之間就有了豐富的過渡層。在青綠山水畫中,除了礦物顏料的設色鮮艷,其中的青綠漸變處理技法也是一大特色。青綠山水并不是只有青、綠兩種顏色,其色彩變化和色階漸變是相當豐富的,如綠色有石綠、碧玉、巖草綠等,石青有頭青、二青、三青等。顏料在畫家手中就如同是撲克牌在魔術師手中,一切變化和結合都是那么神奇。其中,青綠漸變是畫家對色彩深淺巧妙的處理。先是純粹的石青,顏色最為明亮;過渡的部分將石青和石綠摻雜起來,形成一種過渡相對緩和的色彩漸變。單色漸變,如藍色漸變,從山頂石青純度最高的地方向四周漸漸擴散開,純度逐漸降低,呈現(xiàn)出漸變效果。整體色彩燦爛、顏色飽和的青綠山水與泛黃的絹本,形成獨特的青綠山水氛圍感。
從青綠山水的演變過程和繪畫風格看,《千里江山圖》符合北宋后期追求古意、色墨融合的“不古不今”的特點。將唐代青綠山水的風格與水墨皴染、文人畫相融合,崇古又不故步自封,不斷探索青綠山水的表現(xiàn)能力;無論是礦物顏料的使用,還是畫風、技法都要比前人更加趨于成熟。青綠山水作為中國古代山水表現(xiàn)形態(tài)之一,有著自身獨特的魅力和色彩審美特點,歷經(jīng)近千年仍有其藝術鑒賞價值,依舊符合現(xiàn)代人的審美?!肚Ю锝綀D》不只是王希孟的代表作,更是中國古代山水畫史上的不朽之作。
四、結語
不同的歷史時期,繪畫作品的風格也有不同?!队未簣D》既是對魏晉山水畫的繼承,也開啟了新的繪畫風格,啟發(fā)了以李思訓為代表的唐代畫家,具有承前啟后的作用?!肚Ю锝綀D》繪出了雄偉壯麗、波瀾壯闊同時又縹緲深遠的大好山河,達到了青綠山水畫的高峰,充分顯示出中國古代山水畫的創(chuàng)造力和美學價值。探討中國青綠山水畫的發(fā)展歷程和藝術繪畫技法,分析古代青綠山水畫的色彩表現(xiàn)力,可為探索青綠山水畫發(fā)展的可能性提供思路,同時也對繼承優(yōu)秀傳統(tǒng)繪畫技法和審美價值有著特別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常瀟.古代大青綠山水畫設色技法演變研究[D].北京:中國藝術研究院,2017.
[2]趙聲良.從敦煌壁畫看唐代青綠山水[J].故宮博物院院刊,2018(5):6-14,158.
[3]郭宇卿.展子虔《游春圖》的藝術特色[J].美術教育研究,2020(16):12-13.
[4]賴穎秦.北宋山水大氣磅礴:從郭熙父子的“郭家山水”到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J].美術大觀,2015(11):42-43.
[5]王中旭.色墨交融不古不今《千里江山圖》作者及青綠顏色[J].收藏,2018(8):18-27.
作者簡介:
郭佳佳,中國計量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漢語國際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