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昆
(作者單位:貴州省岑鞏縣融媒體中心)
如今,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更迭,新聞傳媒行業(yè)面臨重大挑戰(zhàn)和機遇。其中,縣級融媒體中心作為新聞傳媒的基層單位,其采訪工作的創(chuàng)新顯得尤為重要。新聞采訪作為新聞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對于傳播地方信息、服務地方發(fā)展以及促進社會進步都具有重要意義。但是,目前很多縣級融媒體記者在新聞采訪中還存在著對采訪對象和環(huán)境不熟悉,新聞時效性和深度難以平衡等各種各樣的問題。對此,面對快速變革的新聞業(yè)務環(huán)境,縣級融媒體記者需要不斷創(chuàng)新,以適應工作過程中出現(xiàn)的挑戰(zhàn),提高新聞采訪的效率和質量。
縣級融媒體記者通過創(chuàng)新采訪方法和工具,能夠更為靈活和高效地獲取信息,賦予報道更多元化的內涵。隨著新技術和方法的引入,包括數(shù)據(jù)分析工具、語音識別技術以及移動采訪方式,記者可以深入挖掘新聞事件的各個方面,全面了解新聞事件,為受眾呈現(xiàn)更為深刻的報道[1]。此外,這種創(chuàng)新還有助于打破傳統(tǒng)報道的局限,為新聞報道注入新的活力,增加新聞報道的深度和廣度,提高新聞報道的質量,從而更好地服務于受眾和社會。
通過采用創(chuàng)新手段,如社交媒體互動、在線投票及實時評論等方式,縣級融媒體記者能夠更緊密地與受眾互動,了解受眾的真實訴求,從而建立起一種積極的雙向溝通渠道。積極傾聽受眾的反饋和需求,縣級融媒體記者能夠更及時地了解受眾的關注點,從而有針對性地調整新聞采訪和報道的內容。這種互動性的報道方法不僅能使新聞更具有趣味性,也為受眾提供了表達意見和參與討論的平臺。通過這些互動手段,縣級融媒體記者能夠更全面地了解受眾的喜好和期望,實現(xiàn)報道內容的精準傳播,從而增強新聞報道的社會影響力,加強縣級融媒體與受眾之間的緊密聯(lián)系,共同推動縣級融媒體深入發(fā)展。
縣級融媒體記者往往需要深入基層,與廣大群眾密切交流,同時需要對當?shù)氐纳鐓^(qū)環(huán)境、社會動態(tài)、文化背景等進行深入了解,只有這樣才能做到準確把握關鍵信息,提高新聞采訪的質量,為受眾提供真實、全面的報道。然而,在實際的工作過程中,一些縣級融媒體記者可能由于缺乏對地方新聞事件的敏感性或者對當?shù)厍闆r了解不夠深入,只是對新聞事件當事人進行了簡單的采訪,在采訪中并未準確把握到關鍵信息,這樣一來,不僅影響了新聞采訪的質量,還可能引發(fā)公眾對媒體采訪人員的不信任感。
縣級融媒體記者往往需要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取并發(fā)布新聞,這就要求他們在工作中堅持時效性原則。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在追求新聞時效性的同時,如何保證新聞的深度和全面性成為一項挑戰(zhàn)。很多記者不能有效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來提高新聞的時效性和深度。有些記者遇到那些需要借助社交媒體、搜索引擎等來處理輿情信息時,顯得有些力不從心,不能讓受眾更好地接收和理解新聞。想要解決這些問題,記者就需要提高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積累更多的經(jīng)驗,在有限的時間內對事件進行深入的挖掘和后續(xù)分析,從而提高新聞采訪質量。
縣級融媒體記者在工作中面臨的另一個重要挑戰(zhàn)是缺乏有效的新聞線索。由于地域和有關資源的限制,縣級融媒體記者往往只能接觸到有限的社區(qū)活動和群眾反饋,難以獲取到足夠多的新聞線索。所以,在報道當?shù)匦侣剷r就會面臨更大的挑戰(zhàn),他們無法深入挖掘和分析當?shù)氐氖录颓闆r。面對這種現(xiàn)象,縣級融媒體記者需要更加積極地尋找和挖掘那些有價值的新聞線索。
縣級融媒體中心是聽民聲、察民情、匯民意、解民憂的最直接、貼心的媒體機構,是構建黨媒話語體系、增強凝聚力的戰(zhàn)略基地,所以需要記者具有“大格局”“大智慧”。然而,就目前來看,縣級融媒體中心往往缺乏專業(yè)素質較高的記者,部分記者的新聞素養(yǎng)和職業(yè)道德有待提高,缺乏采訪經(jīng)驗,難以對信息進行深入解讀,往往無法充分滿足受眾的需求[2]。
就目前來看,有些縣級融媒體記者在開展工作時,對采訪對象和環(huán)境不熟悉,對新聞采訪工作造成了直接的影響,導致新聞內容缺乏深度和溫度,無法讓受眾產(chǎn)生共情。為切實解決該問題,縣級融媒體記者在新聞采訪時,應當主動對其工作進行改革創(chuàng)新,扎根基層,深入調查,使得每一篇新聞報道都具有濃厚的“煙火氣”,加強新聞內容與基層民眾之間的聯(lián)系。筆者認為,新聞記者在扎根基層進行采訪,并創(chuàng)新采訪工作形式時,首先就需要轉變傳統(tǒng)的理念,創(chuàng)新自身的職業(yè)思維,樹立用戶思維,以此來提高采訪的效率。這是因為在融媒體語境下,媒體傳播內容的質量將直接決定受眾的滿意度,而熱點新聞必然能夠吸引受眾的注意力,從而收獲更多的流量[3]。
縣級融媒體記者想要獲得有價值的信息,就要善于觀察和傾聽,從多個方面和細節(jié)中發(fā)現(xiàn)有價值的信息。在平時的工作中,記者需要養(yǎng)成多觀察、多分析的良好習慣,能夠從微小的事件中發(fā)掘出大的新聞熱點,用特殊的新聞角度來進行訪談和報道,使新聞報道內容更符合大眾需求。同時,在進行新聞采訪時,新聞記者也應具有良好的觀察能力和聆聽能力,加強與被采訪者的交流,營造良好的采訪氛圍,從而讓他們感到輕松,以一種比較放松的方式講述事實。在采訪過程中,可能會碰到各種問題,這時新聞記者就要適時地作出應對,根據(jù)實際情況調整采訪方式和內容,真誠地對待采訪對象[4]。
融媒體環(huán)境下,一些縣級媒體發(fā)布新聞資訊的目的都是“蹭熱點”,為了追求新聞內容的時效性,卻忽視了新聞采訪的深度與力度,單純地對新聞內容進行簡要描述,并未深挖新聞事件背后的信息,這樣的新聞資訊將會降低受眾對新聞事件的思考力與判斷力。若縣級融媒體記者開展新聞采訪工作時,為了追求所謂的“流量”,只是將注意力放在新聞的時效性上,而忽視新聞的深度,將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縣級融媒體中心的運營效果,從而造成大量的忠實受眾流失。
為解決在運營中遇到的現(xiàn)實問題,找到新聞時效性與專業(yè)深度的平衡點,縣級融媒體中心應當對部門之間的合作模式進行創(chuàng)新,通過加強各部門之間的溝通,為新聞記者的采訪提供有力支持,給予新聞記者更多的創(chuàng)新空間,從而增加新聞采訪的深度,有效保證新聞報道內容的權威性,向民眾傳遞正確的價值觀,引導民眾明辨是非善惡[5]。
在開展新聞采訪工作時,記者應當深入調查采訪,梳理新聞事件的來龍去脈,同時應當深入事件發(fā)生的第一現(xiàn)場進行走訪調查,了解事件的真相。縣級融媒體記者應該與關鍵人物、專家、目擊者和當事人進行深入的交流,深刻了解事件的各個方面,揭示出隱藏在事件之下的利害關系;通過深入挖掘新聞事件產(chǎn)生的原因和背景,將事件置于更廣泛的社會、文化和歷史背景之中進行分析,使報道更有深度,幫助受眾全面地了解事件,從而提高報道的質量和可信度。另外,深度訪談也有助于建立信任關系。縣級融媒體記者可通過深入交流,與當事人建立更緊密的聯(lián)系,從而獲得更多的信息,確保新聞報道的準確性。此外,新聞記者在采訪前應該對被采訪者進行背景信息調查,包括被采訪者的經(jīng)歷和從事的職業(yè)等,為深入采訪提供更堅實的信息基礎[6]。
縣級融媒體記者在開展新聞采訪工作時,線索不足成為工作難以開展的癥結,阻礙了新聞采訪工作質量的提升,同時影響到了新聞報道的效果。因此,如何更加高效、精準地收集新聞線索,使得新聞采訪更加有深度、新聞報道更加有溫度,則成為縣級融媒體記者亟待解決的現(xiàn)實問題。在融媒體語境下,縣級融媒體記者應當善于打破常規(guī),抓住融媒體時代帶來的發(fā)展機遇,從多個角度入手進行資源整合,體現(xiàn)出自身的專業(yè)優(yōu)勢與職業(yè)素養(yǎng)[7]??h級融媒體記者在開展新聞采訪工作的過程中,可創(chuàng)設公眾參與搜集新聞線索的模式,從而有效解決縣級融媒體人員不足的現(xiàn)實窘境。該種模式旨在有效盤活本地區(qū)從事新聞生產(chǎn)工作的優(yōu)質資源,進而更好地把握當?shù)孛癖姷脑V求,收集其較為關切的新聞線索,從而保證新聞采訪內容始終聚焦民生熱點。
傳統(tǒng)新聞采訪往往是單向的,由記者來進行提問,被采訪者進行回答,這樣的模式可能使得報道缺乏深度;而讓公眾參與新聞則為新聞采訪提供了更廣泛的信息來源和更豐富的報道內容,使新聞采訪更貼近現(xiàn)實。因此,縣級融媒體記者應該積極與社區(qū)居民互動,傾聽他們的需求、關注點及興趣,從而調整新聞采訪的內容和方式,以獲得更豐富的新聞素材。與此同時,為了進一步提高公眾搜集新聞線索的參與度,縣級融媒體也可以充分利用社交媒體和在線平臺,引入一系列互動方式。例如,可以開展虛擬投票活動,直接征求社區(qū)居民的意見,讓他們在新聞采訪中發(fā)表自己的看法;也可以通過舉辦在線互動會議的形式,讓社區(qū)居民有機會與記者和其他社區(qū)成員進行實時的溝通與互動,共同分享意見、提出問題,從而促使更多人積極參與新聞采訪[8]。
縣級融媒體記者在新聞采訪過程中,要不斷創(chuàng)新采訪模式,拉近與受訪者之間的情感距離,提高采訪質量和效果。需要明確的是,不同于其他類型新聞采訪中的靈活性和隨意性,新聞記者在訪談過程中要充分體現(xiàn)出專業(yè)性、嚴謹性。但是,這有可能會讓被采訪者感到有壓力,尤其是涉及更深層次的問題時,被采訪者甚至會比較抗拒,不愿透露與新聞事件相關的信息。對此,縣級融媒體記者必須創(chuàng)新采訪模式,縮短與被采訪者之間的情感距離,取得他們的信任,從而得到更多有價值的新聞資訊。新聞記者要根據(jù)訪談對象和新聞類型,采用多種采訪方式。舉例來說,對于生活類和民生類的新聞,新聞記者在采訪時要盡量使用簡潔、清晰的采訪語言,必要時可以使用某些方言,這樣能夠讓被采訪人感到更加親切,他們也會更加愿意暢所欲言。不過,新聞記者在采訪時仍然要注意以下幾點:首先,使用專業(yè)、凝練的采訪語言,讓被采訪者感受到自身的專業(yè)性;使用準確、具體的語言,使采訪內容更加清晰、有深度。其次,要尊重被采訪者的隱私,注意不得泄露他們的私人信息和未披露的消息,以確保采訪工作順利完成[9]。
由于新聞采訪的現(xiàn)場環(huán)境和采訪對象都具有潛在的不確定因素,為了保證新聞采訪的完整性和有效性,新聞記者要做好充分的采訪準備工作。首先,新聞記者要事先熟悉采訪場地,充分了解周圍環(huán)境,以確保自己與被采訪者能夠更快地進入狀態(tài)。其次,新聞記者和工作人員要做好對相關設備的檢查工作,保證設備能夠正常使用,如攝像設備、錄音筆等。再次,新聞記者要充分了解采訪對象的資料、背景、喜好、性格等,為采訪工作的順利開展打下堅實基礎。最后,新聞記者要提前擬定一個全面、完善、深入的采訪提綱,確保新聞采訪內容具有一定的深度??傊h級融媒體記者在開展新聞采訪工作時,要做好準備工作,這樣一來就能保證采訪順利進行,保障新聞采訪的效率與質量。
在融媒體時代,縣級融媒體記者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zhàn),而創(chuàng)新是應對這些挑戰(zhàn)的關鍵??h級融媒體記者通過創(chuàng)新,不僅能夠提高新聞采訪的時效性、質量和吸引力,還有助于滿足不同受眾的需求,推動新聞行業(yè)不斷進步。因此,縣級融媒體記者應該不斷嘗試新方法、新工具,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同時需要繼續(xù)學習自身專業(yè)知識,在學習中不斷進步與成長,不斷提高自身的報道能力,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服務于人民群眾,滿足他們的信息需求,推動新聞行業(yè)持續(xù)發(fā)展。除此之外,縣級融媒體記者還需要具備創(chuàng)新意識,勇于嘗試新的報道方式和手段,不斷拓展自身的知識面。只有這樣,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更好地履行自身職責,為民眾提供更好的服務,最終推動媒體行業(yè)進一步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