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遵從自然規(guī)律的教育可以更好地塑造完整的兒童。以生態(tài)為基本視域,將幼兒的學習場分為自然、生活和生產,強調幼兒學習的主體性、探究性和愉悅性,是幼兒自然教育的應有之義。幼兒園可以通過建構自然游戲場、生活游戲場和生產游戲場的方式來為幼兒創(chuàng)設完整的學習環(huán)境,通過情景體驗、任務驅動和問題探究的方式來促進幼兒的深度學習。
[關鍵詞] 生態(tài)游戲場;自然教育;自主探究;園本課程
因循生命的天性是開展幼兒教育的基本前提,兒童因被自然所吸引而萌生對自然的喜愛,因主動走進自然而生發(fā)出活潑優(yōu)雅的生命詩意。[1]幼兒的學習是其在與自然、與生命互動的過程中自然展開的,缺乏自然的基礎,不僅幼兒的生命樣態(tài)是殘缺的,其與自然、社會的關系也是異化的。[2]因此,認識自然、走進自然、體驗自然和悅納自然既是幼兒教育的基本內容,也是幼兒教育應遵循的基本原則。大自然不是純粹的人類認知加工的客體,而是與個體生命交融在一起的。[3]自然在幼兒教育中有兩重意蘊:一是指內容,此刻它指的是大自然;二是指規(guī)律,即生命發(fā)展的一般進程和基本方式。學前兒童是在與環(huán)境的互動中進行學習的,游戲是其開展學習探究活動的基本方式。[4][5]將自然與游戲結合起來開展對幼兒的教育,實質上是教育理念、教育內容和教育方式的有機整合,幼兒園開展生態(tài)游戲場園本課程建設可以為幼兒親近自然、自主探究創(chuàng)設良好的環(huán)境。
一、幼兒園生態(tài)游戲場建構的基本理念與原則
人與自然的關系是一個古老的哲學命題,其在教育領域也有著豐富的論述,一切以自然為對象的教育議題都可追溯到對人與自然關系的追問,以及對人類進化過程的持續(xù)認知。[6]在我們討論幼兒園課程或者幼兒園教育的內容時,實際上也蘊含著我們對人與各種環(huán)境要素之間的關系以及人究竟該成為什么樣的人的思考,這種思考構成了我們教育理念的思想來源。如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兒童周圍的世界,首先是那包含著無窮現象和無限美的大自然的世界,這個大自然是兒童理性的永恒源泉。[7]盧梭認為,在萬物中人類有人類的地位,在人生中兒童擁有兒童期的地位,所以必須把人當人看待,把兒童當兒童看待。[8]以上關于兒童教育的觀點奠定了幼兒園生態(tài)游戲場建構的基本理念與原則,即幼兒園生態(tài)游戲場的建構是從幼兒生命存在與發(fā)展的本源出發(fā)的,著眼于幼兒生命發(fā)展的整體性、內在性和持續(xù)性,試圖通過環(huán)境的優(yōu)化來引發(fā)幼兒學習的全面、自然和主動打開。
幼兒園生態(tài)游戲場實質上是一種以自然教育思想為指導的園本課程,它以促進幼兒生命的自然展開為基本價值遵循,試圖通過幼兒在完整環(huán)境中的主動學習來實現其生命的整全成長。而以游戲的方式來建構和實施自然課程,其本質是以幼兒自己的認知方式來實現他們對自我以及自身與外部環(huán)境之間關系的理解。幼兒園生態(tài)游戲場建構的基本理念是要遵循幼兒生命的天性,促進幼兒生命的整全成長。一方面,遵循幼兒的天性是一切教育的起點。所謂天性,是指幼兒有其內在的成長規(guī)律和獨屬不同個體的發(fā)展路徑,成人在看待兒童的學習與發(fā)展時,應該看到并尊重幼兒生命的自然展開過程,支持幼兒的發(fā)展但不逾矩。[9]生態(tài)游戲場從條件和方法兩個方面為幼兒的學習提供指引,其中生態(tài)既為幼兒提供學習對象和學習場域,同時它也暗含著教育的基本目標和基本規(guī)律;游戲則從幼兒發(fā)展的生物譜系出發(fā),強調學習必然發(fā)生于幼兒的親身體驗與探究之中,它以身體的參與帶動精神的卷入。另一方面,生態(tài)游戲體驗場的建構必須指向幼兒生命的整全成長。生態(tài)不僅是指自然環(huán)境及其各要素的實然存在狀態(tài),還指各種要素的和諧共處與協同發(fā)展,以生態(tài)觀生命,幼兒的生命就必須是完整、和諧、充盈和充滿內在發(fā)展驅力的,生態(tài)游戲場需要以幼兒自己的方式去體驗生命的多重意義并自主建構生命的完整性。
幼兒園生態(tài)游戲場的建構及其各類活動的實施必須強調幼兒的親身體驗和主動探究。生態(tài)游戲場包含兩個基本場域,其中生態(tài)場是一個以自然資源為核心、各種要素相互聯系的學習場,游戲場則是一個以個體主動探究為核心的活動場和交往場,它們共同構成了支撐幼兒自主學習的基本環(huán)境。個體生命早期所具有的吸收性心智使得他們可以通過對環(huán)境中各種刺激的應激性反應去認識世界并確立自我在整個環(huán)境中的角色與地位,而且這種認識蘊含著無限的情感與靈性。[10]因此,在組織實施各類生態(tài)體驗場活動時,教師的首要目的不在于如何幫助幼兒建立各種關于學習內容的抽象認識,而是應該引導他們通過自身的感官去體驗環(huán)境。環(huán)境中點滴的聲色光影都可引發(fā)幼兒具象的感知覺反應,幼兒則在這種具身的感知中去共情、去聯想、去表達。而游戲則以其自身蘊含的自主性和愉悅性激勵著幼兒不斷深入到對事物的具體探究中去,這是支撐幼兒主動學習的基本方式。在遵循幼兒天性和促進幼兒整全成長的價值引領下,教師需進一步把握好幼兒的發(fā)展目標和學習特點,將幼兒的親身體驗和主動探究作為各項生態(tài)游戲體驗場活動開展的基本方式。
二、幼兒園生態(tài)游戲場活動的組織方式
生態(tài)游戲場并不是僅僅指自然環(huán)境意義上的游戲場,而是指圍繞幼兒全面自主發(fā)展而形成的系統(tǒng)性環(huán)境。這其中既包含以大自然為基礎的環(huán)境,也包含各種生活和勞動性環(huán)境,我們將其分為自然游戲場、生活游戲場和生產游戲場三種基本類型,它們共同構成幼兒生存與發(fā)展的基本環(huán)境。上述活動場的設置以及活動內容的安排既要考慮區(qū)域范圍內生態(tài)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的多樣性,又要考慮幼兒的發(fā)展目標與發(fā)展需要,幼兒園應該打破不同活動場之間的邊界,以整合的方式開展各類游戲場活動,如在生活游戲場中可以穿插滲透各類自然體驗或者生產活動。
自然游戲場是生態(tài)游戲場的核心組成。兒童是自然之子,大自然為兒童生理機能的健全發(fā)育提供了吻合其生命磁場的原料和養(yǎng)分,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和各種聲音、形狀、色彩等都在形塑著兒童的認知與精神世界。[11]只有先認識自然,兒童才能更好地認識自我及理解世界。因此,自然游戲場的建構就是要將那些亙古以來就存在于地球之上的自然之物帶入幼兒的生活世界。一方面,教師要將物化或者感官意義上的自然物體引入幼兒的認知范疇,如目力所及的各種動植物、大自然的地形地貌以及耳鼻皮膚等器官所能感知到的聲音、溫度、氣味等等。另一方面,教師要以生態(tài)學當中的系統(tǒng)觀念去引導幼兒認識自然的發(fā)展規(guī)律和各類事物之間的內在關聯,[12]如動植物之間的依存關系,動植物生長的光學、溫度特征,等等。以上兩個方面相輔相成,不可偏廢,前者是幼兒認識世界的元素與對象,后者是幼兒理解世界的工具與方法。幼兒園可以將自然游戲場分為戶外野趣游戲場和戶外運動游戲場,依據自然的不同屬性,將大自然濃縮為不同的自然區(qū)域,如草坪競技場、悠悠竹林、木頭工坊、翻山越嶺、石頭城堡等,通過這些區(qū)域來強化幼兒對自然的體驗和參與。
生活游戲場是指圍繞幼兒日常生活而建構起來的體驗空間。幼兒的學習是源于日常生活的,諸如生活中的吃喝拉撒等各種生理活動、人際交往、自主游戲等都是幼兒開展學習的基本手段。生活是生命有目的的創(chuàng)造過程,[13]日常生活為幼兒的學習提供了一個最適宜的窗口。一方面,日常生活中的各項實踐活動有個體動物本能的內在驅動,它們能使幼兒在生理滿足中體驗到學習發(fā)生的自然性和愉悅性。另一方面,日常生活中的學習具有綜合性,看似平常,但卻為幼兒認識世界提供了整體圖式,它們?yōu)橛變旱於藢κ澜绲脑跤诚?,決定了幼兒成年后對事物的基本看法及其行為模式。幼兒園在建構生活游戲場時,要將日常生活的自我滿足性、自然性和趣味性結合起來,以諸如生活保障、文化娛樂等小場域來構建微型社區(qū),使之成為幼兒深度體驗生活和開展日常游戲的基本場域。在此,生活是一個融合性概念,自然可以成為生活的一部分,日常的生產或者勞動也可成為生活的一部分,教師在建構生活游戲場時應秉持開放性原則,積極吸納其他領域的活動內容。
生產游戲場實質上是一種為幼兒打造的具有體驗和模仿性質的勞動場景,其中任何的生產活動嚴格來說都不具有經濟意義上的產出性,但卻是拓展幼兒認知、提升幼兒能力、形塑幼兒品格和陶冶幼兒個性的重要手段。而幼兒園所謂的生產性活動,往往是指各類種植或者飼養(yǎng)活動,其目標重在體驗。此時,幼兒園一是可以利用園內既有的各種動植物資源,打造諸如愛心農場、彩虹果園、萌寵樂園等種植園和養(yǎng)殖園,讓幼兒完整體驗從種下一顆種子到收獲果實的植物生長過程,讓幼兒切身去認識植物生長所依存的陽光、空氣、溫度和水分。二是可以利用幼兒園周圍各種具有鮮明行業(yè)特征的資源來引導幼兒深度體驗和參與人類社會生活中的各類生產活動,如引導幼兒參與各類農場活動。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賦予幼兒不同的角色、設置不同的活動情境等方式來引導他們參與生產游戲活動。生產活動和游戲并不脫節(jié),在早期的人類生活中,游戲內容和游戲形式的重要來源之一便是人類的生產和勞動,游戲賦予了生產勞動更豐富的精神意義,同時又傳承了各種生產與勞動方式。[14]幼兒園教師也應該借助游戲的這種儀式特性來幫助幼兒內化對人類生產勞動的認識和理解。
三、幼兒園生態(tài)游戲場活動的實施路徑
生態(tài)游戲場中的自然、生活和生產代表幼兒學習的三個向度,游戲則代表幼兒的活動方式,將兩者結合在一起的主要目的是強化幼兒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性。[15]自然游戲場、生活游戲場和生產游戲場都為幼兒提供了沉浸式的學習情境,教師可以在幼兒具身體驗的基礎上再采用任務驅動和問題探究的方式來開展生態(tài)游戲場活動,強化幼兒的自主學習意識和主動探究的學習品質,促進幼兒經驗的整體性、連續(xù)性發(fā)展。
情景體驗式的生態(tài)游戲場活動一般沒有明確的目標指引,其重點在于強調幼兒作為學習的主體要主動融入各種游戲情境,幼兒要通過與場域中各類對象的積極互動去積累經驗。情景體驗式生態(tài)游戲場活動的組織一般包含四個步驟,即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幼兒進入情境并進行體驗、幼兒在體驗后進行自我表達、在重復體驗中發(fā)展新的經驗。在這個過程當中,幼兒要能主動加入環(huán)境并開展多感官的體驗與探索,在分享和表達中產生新的探究欲望。教師則要和幼兒一同進入情境,并做好觀察和記錄,通過傾聽并與幼兒進行互動來為他們提供更適配的學習資源。教師應為幼兒提供充足的體驗時間,要從幼兒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和經驗發(fā)展水平出發(fā)去理解幼兒的學習行為,通過各種適宜的支架引導幼兒積極、自主地參與各項體驗活動。
任務驅動式生態(tài)游戲場活動則有著較強的目的性,這種活動組織方式經常將活動目標進行分解,并利用團隊協作的方式引導幼兒有計劃地完成學習任務。任務驅動式生態(tài)游戲場活動賦予幼兒充分的活動自主權,關注幼兒的自主學習行為,支持幼兒的深度探究需求。教師在設置學習任務時,要基于幼兒的學習能力對學習任務進行分解,要確保任務目標清晰,任務情境有較為清晰的問題線索,在幼兒學習遇到困難時適時地介入,在新的學習任務發(fā)生時及時提供有效的資源支持,在活動結束后引導幼兒及時梳理總結經驗。此外,教師還需要確保各場域學習中的任務是基于幼兒真實的學習興趣和發(fā)展需要的,要注重幼兒的主動參與以及團隊合作。
問題探究式生態(tài)游戲場活動區(qū)別于任務驅動式生態(tài)游戲場活動之處在于其問題的來源更傾向于幼兒自身而非教師的預設。問題探究式的生態(tài)游戲場活動都是來源于真實情境中的真問題,強調的是幼兒在學習過程中的內在認知和思維加工過程。此外,它還強調問題的螺旋式上升,以達成深度探究的目的。因此,在以此種方式開展生態(tài)游戲場活動時,教師首先要引導幼兒自己提出問題,自主收集分析信息并設計問題解決思路,自行驗證假設并形成探究結論。教師要將自身的工作重點放在引導幼兒形成獨立思考和自主分析問題的能力上,要通過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材料提供、問題引導、互動交流等方式引導幼兒去發(fā)現現實生活中的真問題,培養(yǎng)幼兒敏銳的問題意識和創(chuàng)新思維。
參考文獻:
[1]劉鐵芳,周碧瓊.天人之際的審美打開:從《詠鵝》看兒童教育的中國之道[J].學前教育研究,2023(09):1-8.
[2]范燕燕,章樂.兒童的自然缺失癥及其教育對策[J].教育科學研究,2018(05):67-71.
[3]杜明娥.生態(tài)價值觀教育的文化啟蒙意蘊[J].海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8,36(1):91-95.
[4]邱瑜.論幼兒園課程的診斷與改進[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2:10-11.
[5]陳納.幼兒應該主要學習什么[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4:16-21.
[6]楊寧.再論進化、發(fā)展和兒童早期教育[J].學前教育研究,2010(01):3-10.
[7]林有祥.蘇霍姆林斯基自然教育思想及給我們的啟示[J].外國教育研究,1986(02):17-20.
[8]盧梭.愛彌兒[M].李平漚,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78:44.
[9]于冬青,葛東娟.兒童的自然天性與兒童教育[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04):152-156.
[10]葉平枝.從蒙臺梭利的兒童觀論學前教育的重要價值[J].學前教育研究,2011(06):27-30.
[11]徐鳳雛.重建兒童與自然的聯結[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21:9-10.
[12]王艷.幼兒園浸潤式“林地情境”課程的建構與實施[J].學前教育研究,2023(02):91-94.
[13]侯莉敏.兒童生活與兒童教育[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06:62.
[14]喻熹薇.淺談中國游戲起源[J].大眾文藝,2017(23):242.
[15]左文玲.支持幼兒開展自主學習的原則與策略[J].學前教育研究,2023(11):91-94.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Playground in Kindergarten
and Its Activity Implementation
WU Zhenying
(Cixi Experimental Kindergarten Education Group, Cixi 315300 China)
Abstract: Education that follows the laws of nature can better bring up complete children. Taking ecology as the basic vision, the childrens learning field is divided into nature, life and production, emphasizing the subjectivity, inquiry and pleasure of childrens learning, which is the proper meaning of childrens natural education. Kindergartens can create a complete learning environment for children by constructing natural play field, life play field and production play field, and promote childrens deep learning through situational experience, task? driven and problem inquiry.
Key words: ecological playground; natural education; independent inquiry; kindergarten? based curriculum
(責任編輯:黎勇)
*通信作者:吳楨映,浙江省慈溪市實驗幼兒園教育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