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佳瑞
特色與亮點
①禮樂弦歌琴是根據(jù)教育部“十三五”期間加強美育工作的要求,以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發(fā)展為主旨,貫徹創(chuàng)造性轉化和創(chuàng)新性傳承的原則,專門為中國音樂教育和音樂愛好者而研制的創(chuàng)新性樂器。通過學習禮樂弦歌琴,學生可以感受到禮樂弦歌琴的獨特藝術魅力,培養(yǎng)熱愛民族樂器、弘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意識。
②微課設計思路清晰。微課通過樂句學唱、找音的位置、跟隨教師彈奏每一樂句旋律、自由練習、合伴奏音樂完整演奏五個步驟進行教學。
③教師親自示范。在制作微課時,教師入鏡親自示范,教師的表情、動作大方自然,學生能更直觀地感受、觀察,模仿學習。
④語言風趣幽默。本微課的語言風趣幽默,且具有規(guī)范性和藝術性,有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制作背景
黨的二十大提出,要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fā)展道路,增強文化自信,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發(fā)展面向現(xiàn)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激發(fā)全民族文化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活力,增強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
秉承這一理念,為了讓學生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筆者所在學校的音樂課開設了樂器進課堂活動,不同年級的學生學習不同的中國民族樂器。一、二年級學習的樂器是陶笛,三、四年級學習的樂器是禮樂弦歌琴,五、六年級學習的樂器是葫蘆絲。同時,筆者所在學校是武漢市翻轉課堂2.0實驗校,師生對翻轉課堂模式都比較熟悉,因此,禮樂弦歌琴的學習采用翻轉課堂模式,強化學生的主體地位。
四年級是小學階段中年級向高年級過渡的時期,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同時,這個階段的學生有一定的音樂感知能力,也有一定的視唱能力,能用禮樂弦歌琴彈奏歌曲旋律,能積極主動地參與音樂活動,但對作品的理解能力還有待提高,情感的體會與表達也需要加強。
設計思路及內容結構
1.設計思路
本節(jié)微課內容選自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的音樂一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春天”?!洞簳浴肥亲髑夜冉ǚ腋鶕?jù)古詩詞創(chuàng)作的20首《新學堂樂歌》之一。她憑借對原詩詞內涵的深刻理解,通過精心的藝術創(chuàng)作,用音樂的語言表達了詩詞的美學意境和內在的情感,使作品中的文學形象和音樂形象融為一體。
四年級的學生通過觀看微課學習彈奏技法,體會古詩詞的韻律美,感受禮樂弦歌琴獨特的藝術魅力,感知禮樂弦歌琴的民族文化精神?!洞簳浴愤@首歌曲不僅文學價值極高,更在音樂上展現(xiàn)了獨特的魅力。歌曲的旋律活潑熱情,朗朗上口,使得學生在學習彈奏技法的同時,也能深刻感受到古詩詞的韻律美。在學習彈奏《春曉》旋律的過程中,學生還能感受到禮樂弦歌琴的民族文化精神。
本節(jié)微課分為五個部分(如下頁圖1),分別是第一樂句旋律彈奏、第二樂句旋律彈奏、第三樂句旋律彈奏、第四樂句旋律彈奏、合伴奏完整演奏。
2.內容結構
(1)教學目標
①通過對禮樂弦歌琴的學習,感受禮樂弦歌琴獨特的藝術魅力,培養(yǎng)熱愛民族樂器、弘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意識。②通過感受、聆聽、彈奏、演唱等形式學習彈奏《春曉》旋律,學生在聽、唱、彈等多感官聯(lián)動中豐富情感體驗。③能用禮樂弦歌琴彈奏《春曉》旋律,能合伴奏完整彈奏。
(2)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用禮樂弦歌琴彈奏《春曉》旋律。
難點:能合伴奏完整彈奏《春曉》旋律。
(3)教學過程
①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引出課題。
師:唐代小詩人“穿越”到現(xiàn)在,來邀請同學們去唐代參加音樂會,用禮樂弦歌琴表演《春曉》,大家想去參加嗎?
設計意圖: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
②學生觀看微課,彈奏《春曉》旋律。
學習第一樂句旋律彈奏。學生觀看微課,跟隨教師學唱第一樂句旋律(如下頁圖2),找到5,升4、3、1,低音5這五個音的位置,最后按照歌曲節(jié)奏彈奏第一樂句旋律,自由練習,直到能熟練彈奏。
學習第二樂句旋律彈奏。學生觀看微課,跟隨教師學唱第二樂句旋律(如下頁圖3),找到5、3、1、2這四個音的位置,最后按照歌曲節(jié)奏彈奏第二樂句旋律,自由練習,直到能熟練彈奏。
學習第三樂句旋律彈奏。學生觀看微課,跟隨教師學唱第三樂句旋律(如下頁圖4),找到5、6、1、3這四個音的位置,最后按照歌曲節(jié)奏彈奏第三樂句旋律,自由練習,直到能熟練彈奏。
學習第四樂句旋律彈奏。學生觀看微課,跟隨教師學唱四樂句旋律(如下頁圖5),找到3、2,低音5、1這四個音的位置,最后按照歌曲節(jié)奏彈奏第四樂句旋律,自由練習,直到能熟練彈奏。
設計意圖:學生跟隨伴奏音樂完整彈奏完整演奏《春曉》旋律,鍛煉自主學習能力。在彈奏旋律時,每個音的銜接過渡要自然,音與音之間的遞進,每一樂句要連貫。合伴奏彈奏建立在學生能熟練演奏的基礎上,所以在第五步之前,學生要進行多次練習。合伴奏演奏可以鍛煉學生的聽覺,提升學生邊聽邊彈的能力。
“穿越”唐代參加表演。在課堂上,教師檢驗學生的自學成果,學生分小組上臺展示,其他學生仔細聆聽,感受其中的韻味;學生乘坐時光飛船去唐代表演,并與唐代的小詩人進行分享對話。同時,教師讓學生了解,學習禮樂弦歌琴不僅僅是掌握技巧,更重要的是體會其中的文化內涵,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設計意圖:教師出示時光飛船動畫,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關鍵技術處理
①運用EV錄屏軟件錄制教師的聲音,并通過它的剪輯功能對視頻進行大小縮放、分割、變速等操作,確保聲畫統(tǒng)一。
②運用音樂剪輯軟件“音頻剪輯大師”的剪輯功能來剪輯音樂,使音樂更加流暢、豐富;運用聲音處理功能對教師的聲音進行降噪處理,把教師說話的聲音調整清晰。
③運用音樂合成軟件medly、remixlive的聲音處理功能給伴奏音樂降調(降成C調),用它的合成功能把禮樂弦歌琴旋律音色和伴奏音樂合在一起。
④運用剪映在每一樂句中插入畫中畫,把教師彈奏和講授結合起來,方便學生觀看學習。
幕前幕后
在設計本次微課前,筆者思考了一個問題:在音樂課上樂器課是大班教學,一個班50名學生,一節(jié)課40分鐘,老師怎樣利用有限的時間和精力,把樂器教學課堂質量和效率最大化?筆者發(fā)現(xiàn)微課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借助微課可以提高樂器教學的質量和效率,也可以讓學生積極參與其中,同時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掌握程度靈活地進行學習,所以在學習《春曉》這首古詩詞彈唱時,筆者錄制了微課視頻。通過本節(jié)微課的學習,學生獲益良多,在課后學生紛紛表示,本節(jié)微課對他們學習樂器知識有很大的幫助。今后筆者會繼續(xù)鉆研微課制作,努力給學生帶來更多更好的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