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金格 梁君宜
摘要
作為德國最重要和最有影響力的文化出版社,迪德里希斯出版社自1896年成立以來,始終堅持將中國題材作品納入其出版范圍,在百年存續(xù)期間推出“中國的宗教與哲學(xué)”為代表的諸多經(jīng)典系列,對德國思想界影響深遠。在堅守中國哲學(xué)和宗教出版陣地的同時,出版社與時俱進,勇于開拓新的領(lǐng)域,在民間文學(xué)、專業(yè)書籍和現(xiàn)當代文學(xué)等領(lǐng)域潛心耕耘,著力為德國讀者和知識界呈現(xiàn)一個豐富而全面的中國圖景,促進中西方思想的交流融通,互參互鑒。
關(guān)鍵詞
迪德里希斯出版社;中國文化;傳播推廣
迪德里希斯出版社(Diederichs Verlag)被譽為“德國最重要和最有影響力的文化出版社”,它不僅是一家出版機構(gòu),更是“現(xiàn)代思想家的聚集地”。自1896年成立以來,出版社歷經(jīng)政治動蕩、經(jīng)濟危機和人事變遷等多重挑戰(zhàn),卻始終堅持將中國題材作品納入其出版范圍。出版社曾推出多部影響深遠的中國經(jīng)典作品,題材廣泛,囊括宗教、哲學(xué)、民間文學(xué)、專業(yè)書籍以及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xué)作品等。這些作品對德國思想界影響深遠,為一代又一代的知識分子注入新的活力,促進中西方思想的交流融通,互參互鑒。在其百年發(fā)展歷程中,迪德里希斯出版社為中德文化交流搭建了一座堅實的橋梁,對中國文化的傳播和推廣作出不可估量的貢獻。
1896年,歐根·迪德里希斯(Eugen Diederichs)懷揣著“通過書籍改變世界”的理想,在佛羅倫薩創(chuàng)立歐根·迪德里希斯出版社(Eugen Diederichs Verlag),后于1904年將總部遷至德國耶拿。在迪德里希斯的出版生涯中(1896-1930年),經(jīng)他編輯的書多達1700本,不僅在數(shù)量上表現(xiàn)驚人,還涉足多個領(lǐng)域,他本人也被譽為“1900-1930年間德國文學(xué)與文化生活領(lǐng)域最杰出的人物之一”,與薩穆埃爾·菲舍爾(Samuel Fischer)、庫爾特·沃爾夫(Kurt Wolff)、恩斯特·羅沃爾特(Ernst Rowohlt)等知名出版商并駕齊驅(qū)。1930年,迪德里希斯不幸離世,兒子尼爾斯·迪德里希斯(Niels Diederichs)與彼得·迪德里希斯(Peter Diederichs)接管出版社。二戰(zhàn)以后,為突破蘇聯(lián)政府對出版業(yè)務(wù)的限制,彼得與尼爾斯分別于杜塞爾多夫(1949年)和科?。?952年)重新創(chuàng)辦出版社。1973年,尼爾斯去世,其子烏爾夫·迪德里希斯(Ulf Diederichs)升任為出版社合伙人,并在任內(nèi)“對出版社的定位產(chǎn)生重大影響”,推出諸如“迪德里希斯黃皮書系”(Gelbe Reihe Diederichs)、童話、奇幻文學(xué)等系列,延續(xù)了出版社注重外國文化、宗教、遠東哲學(xué)以及世界文學(xué)童話的重要傳統(tǒng)。隨后,歐根·迪德里希斯出版社于1988年和2008年先后被海因里希·胡根杜貝爾出版社(Heinrich Hugendubel Verlag)和蘭登書屋(Random House)收購,出版社也在第二次收購后更名為迪德里希斯出版社。
世紀之交,被譽為文化出版商“絕對化身”的迪德里希斯希望“通過恢復(fù)或振興自由宗教思想來克服現(xiàn)代理性主義”。1909年,歐根·迪德里希斯與著名漢學(xué)家衛(wèi)禮賢通過書信相識,此時的二人也未曾預(yù)料到,之后的合作將會為整個德國知識界注入何種活力。1910年,迪德里希斯出版社開始推出衛(wèi)譯本《論語》,受到德國知識界的推崇,不久即推出“中國的宗教與哲學(xué)”叢書,包括《老子》(1911)、《列子》(1912)、《莊子》(1912)、《孟子》(1914)、《易經(jīng)》(1924)、《呂氏春秋》(1928)和《禮記》(1930)。其中,《老子》常年“位列暢銷書的榜首”;《易經(jīng)》標志著“迪德里希斯出版社對中國的興趣和投入達到高潮”;《呂氏春秋》德譯本的問世更是實現(xiàn)從零到有的突破?!爸袊淖诮膛c哲學(xué)”叢書“幾乎是歐洲青年人乃至成年人汲取營養(yǎng)的唯一源泉”,“在德語國家中引起了巨大的反響”,“成千上萬的德國人由此一下子并且一再對向來如此封閉的東方世界,同時也對中國的當代問題,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此外,出版社在1914年出版了衛(wèi)禮賢翻譯的《中國民間童話》,該童話集是《世界文學(xué)童話》系列“最成功的作品”,甫一出版就助力出版社應(yīng)對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引發(fā)的危機,其版本數(shù)量之巨,改編創(chuàng)作之多,創(chuàng)造了德語圖書的出版神話,堪稱中國文學(xué)德譯史上的現(xiàn)象級作品。1922年,適逢歌德逝世90周年之際,為“紀念這位在中國備受推崇的文學(xué)巨匠”,迪德里希斯出版社推出衛(wèi)禮賢翻譯的詩歌《中德四季與晨昏》。衛(wèi)禮賢與歐根·迪德里希斯的深度合作,為中國文化在德語世界的傳播開辟了新的道路,深陷文化危機的德國知識分子期盼在中國文化中找到應(yīng)對困境的出路。正是這種渴望,為中國經(jīng)典作品的廣泛傳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chǔ)。
1930年,在歐根·迪德里希斯與衛(wèi)禮賢雙雙離世之后,這兩位珠聯(lián)璧合的合作者在中國文化傳播方面締造的輝煌也戛然而止。在之后的一段時間里,出版社幾經(jīng)變革,歷經(jīng)政治動蕩與經(jīng)濟危機,有關(guān)中國題材的作品零星出版,陷入漫長的停滯階段,這一現(xiàn)象直至20世紀70年代初期才有所改觀。彼時,烏爾夫·迪德里希斯加入出版社的管理團隊,并在1973年,即衛(wèi)禮賢誕辰100周年之際,特意推出“迪德里希斯黃皮書系”,該系列“取得了卓越的成功”,“很快成為出版社重塑鮮明特色的典范”,同時也成為20世紀70年代出版社改革的重要里程碑。該系列“巧妙地借力新興的神秘主義潮流”,聚焦各民族的宗教和哲學(xué)、神話和神秘主義,以中國題材作品為起點,逐漸過渡到世界文學(xué),其中包括衛(wèi)禮賢“中國的宗教與哲學(xué)”、“世界文學(xué)童話”等系列作品,“在圖書零售界廣受好評”?!暗系吕锵K裹S皮書系”尤為注重中國哲學(xué)和文化,中國主題在該系列中“起到了明顯的引領(lǐng)作用”,其中前五卷均是關(guān)涉中國題材的作品,如《易經(jīng)》、鮑吾剛《衛(wèi)禮賢——兩個世界的使者》、康有為《大同書》等。1993年,迪德里希斯出版社為慶?!暗系吕锵K裹S皮書系”正式推出20周年,隆重推出該系列的第100冊圖書,截至當時,該系列已經(jīng)取得令人矚目的傲人業(yè)績,累計售出1259000冊,其中僅《易經(jīng)》一書就已再版17次,銷量達到了240000冊。盡管1988年海因里?!ず咆悹柺召徚顺霭嫔?,但迪德里希斯出版社的核心產(chǎn)業(yè),如“世界文學(xué)童話”、“迪德里希斯黃皮書系”以及“易經(jīng)文學(xué)”等得以保留。此外,出版社還對“迪德里希斯黃皮書系”的裝幀進行了現(xiàn)代化改造。截至1996年,該系列叢書已出版125卷。
在衛(wèi)禮賢《中國民間童話》創(chuàng)下驚人的銷售記錄之后,迪德里希斯出版社繼而將視域投向中國地域性民間文學(xué),這一舉措與出版社在20世紀60年代為應(yīng)對“多元化時代”的新挑戰(zhàn),摒棄“統(tǒng)一的出版計劃”,轉(zhuǎn)而制定“在不同方向奠定里程碑,促進‘那些在形式和內(nèi)容上具有前瞻性的事物”的新策略息息相關(guān)。出版社秉持著不懈的啟蒙精神,以“對抗‘太過膚淺的現(xiàn)實意識”。其中一項關(guān)鍵措施是“通過出版有關(guān)其他國家狀況的書籍,從而架起溝通其他民族和大洲之間的橋梁”,這些國家包括中國、巴西、加拿大和以色列等。因此,迪德里希斯出版社在1963年首次推出《蒙古童話》,該書由德國蒙古學(xué)泰斗瓦爾特·海西希(Walter Heissig)編撰,簡要概述了自近代以來學(xué)者對蒙古民間故事的發(fā)掘和研究歷程。值得一提的是,該書鑒于蒙古民間故事的地理、民族和宗教特征,打破以往以故事類型為依據(jù)的分類法,轉(zhuǎn)而采用以地理位置為依據(jù)的分類法,體現(xiàn)出高度的學(xué)術(shù)價值。兩年后,由德國著名藏學(xué)家、印第安納大學(xué)教授、慕尼黑巴伐利亞科學(xué)院中亞研究委員會首任主席赫爾穆特·霍夫曼(Helmut Hoffmann)執(zhí)筆撰寫的《西藏童話》問世,其中囊括40則西藏傳統(tǒng)民間童話。在近六十年的出版歷史中,《西藏童話》已再版8次,引起德國藏學(xué)界廣泛關(guān)注。1976年,迪德里希斯出版社與德裔美籍社會人類學(xué)家和民俗學(xué)家艾伯華(Wolfram Eberhard)聯(lián)袂推出《中國南部童話》。該文集收錄了共計114篇童話故事,囊括了來自中國臺灣、江蘇、云南、上海、廣東、福建、廣西等不同省市的民間故事。
1986年,出版社將其關(guān)注焦點轉(zhuǎn)向“連接中國和遙遠歐陸最重要的貿(mào)易路線”——絲綢之路。出版社選取沿途四個具有鮮明區(qū)域特征的地區(qū)或國家,對當?shù)亟k爛瑰麗的童話故事進行全面而豐富的介紹和展示,推出《烏茲別克童話》《世界屋脊童話》《蒙古童話》和《新疆童話》四卷本“絲路童話系列故事集”。值得一提的是,五年后,迪德里希斯出版社再次推出單行本德語絲路故事集《絲路童話》(1991),足見迢迢絲路于西方影響力的廣泛和深遠。編者楊·霍爾胡斯特(Jan G. Hoerhuster)在“絲路童話系列”的基礎(chǔ)上又納入中國南部、西藏、俄羅斯和波斯地區(qū)的民間故事,旨在呈現(xiàn)一幅更為豐富飽滿的絲路畫卷。緊隨其后的是聚焦中國東北的《滿洲童話》(1988)和《中國東北童話》(1994)?!稘M洲童話》由德國文化人類學(xué)家、波恩大學(xué)中亞研究所研究員約爾格·貝克爾(J?rg B?cker)主編,不僅收錄有滿族民間故事,還包括達斡爾族、鄂倫春族和赫哲族三個少數(shù)民族的故事。由德國知名漢學(xué)家和民俗學(xué)家英戈·南特韋克(Ingo Nentwig)收集編撰的《中國東北童話》作為《滿洲民間童話》的擴展版本,故事采集范圍從4個民族擴大到恰喀拉人、錫伯族、柯爾克孜族等在內(nèi)的12個族群,體量也從31則擴展到41則,并挖掘了大量此前從未被譯為西方語言的全新故事,足見德國學(xué)者對東北地區(qū)故事的濃厚興趣和青睞。此外,烏爾夫·迪德里希斯在1989年表示,中國地域性民間故事集“云南卷和四川卷已在計劃中”,但遺憾的是,這兩卷至今尚未面世。概言之,迪德里希斯出版社始終致力于和相關(guān)領(lǐng)域的專業(yè)學(xué)者合作,體現(xiàn)出其力圖兼顧閱讀趣味性和學(xué)術(shù)嚴謹性的出版宗旨,該系列中國民間故事叢書也因此成為兼具史料價值、學(xué)術(shù)價值與啟示意義的“中國故事”研究文獻,為國內(nèi)“中國故事學(xué)”研究提供了極為豐富的德語國別史料。
值得一提的是,迪德里希斯出版社還是“現(xiàn)代專業(yè)書籍”出版社聯(lián)盟成員,“專業(yè)書籍是出版社重要的出版領(lǐng)域之一”。出版社傾力推出了數(shù)部關(guān)涉中國思想、藝術(shù)、宗教、歷史與文化等諸多領(lǐng)域的專業(yè)書籍。早在1911年,出版社以辜鴻銘《中國對于歐洲思想之反抗:批判論文集》(《中國的牛津運動》德譯版)的出版拉開帷幕,該書因“對歐洲進行的尖銳批判”而備受矚目,“獲得了巨大成功”。同年還推出美國天文學(xué)家、作家帕西瓦爾·羅威爾(Percival Lowell)旅居日本時創(chuàng)作的關(guān)涉東方心理學(xué)、宗教及行為的著作《遠東的靈魂》。20世紀80年代,迪德里希斯在專業(yè)書籍領(lǐng)域出版規(guī)模蔚為大觀:艾伯華從民間故事、民間習(xí)俗和民間藝術(shù)中收集大量資料匯編而成的《中國文化象征詞典》于1987年出版,被譽為“雅俗共賞,融匯著知識性、趣味性、實用性和學(xué)術(shù)性的有益著作”;瑪麗安娜·鮑榭蒂(Marianne Beuchert)撰寫的《中國園林》從造園特點、歷史、理論、社會、文化思想等諸多方面論述中國園林,是近現(xiàn)代西方出版的一部比較全面、系統(tǒng)論述中國園林文化的作品。這兩部著作在90年代相繼被譯為中文,實現(xiàn)了中國文化“出?!焙蟮姆岛剑瑸閲鴥?nèi)研究者提供獨特的域外視野,對促進學(xué)術(shù)研究在全球化語境下的交流融通與互參互鑒不無裨益??傮w來說,在專業(yè)書籍出版層面,迪德里希斯出版社依然保有追求知識性和學(xué)術(shù)性的高度自覺,且“不局限于闡釋以‘四書和‘五經(jīng)為代表的古老文明”,而是從知識領(lǐng)域介入,為德國讀者“介紹一個活生生的中國”。
迪德里希斯出版社一方面堅守傳統(tǒng),將出版重心置于與中國哲學(xué)和宗教相關(guān)的古代經(jīng)典作品,另一方面也“尤為關(guān)注中國當代文學(xué)的發(fā)展”。早在1956年,出版社就獨具慧眼地出版了張愛玲的《秧歌》(1956),又在1976年推出卡爾-海因茨·嚴森(Karl-Heinz Janssen)撰寫的人物傳記《毛澤東時代》(1976)。值得一提的是,1985—1987年間迪德里希斯出版社推出多部反響熱烈的作品,如《小小說——中國的諷刺短篇》(1985)、《隨想錄》(巴金,1985)、《寂寞的十七歲》(白先勇,1986)、《紀念》(錢鐘書,1986)、《北京人》(張辛欣、桑曄,1986)、《殺夫》(李昂,1987)。這些作品在德國圖書市場的“銷售情況十分可觀”,為德國讀者了解中國當代文學(xué)開創(chuàng)一個全新的交流論壇,“引領(lǐng)其進入中國生活和中國書寫的現(xiàn)實情景之中”,助力德國讀者深入中國社會肌理:《北京人》是由作家對社會各階層進行的采訪匯集而成,《隨想錄》以“速寫式的散文”“飽含感情的風格”展現(xiàn)了巴金對“中國如何應(yīng)對和處理正在發(fā)生事情的直觀洞察”,《小小說》則以其“不帶感傷、充滿諷刺和碎片化的表達方式彰顯現(xiàn)代感”。
在其存續(xù)的百余年時間里,迪德里希斯出版社出版的中國題材作品也許“在數(shù)量上并不突出”,但成就的諸多經(jīng)典系列作品“在公眾中產(chǎn)生的深遠影響卻是不可估量的”。出版社在堅守傳統(tǒng),不斷鞏固中國哲學(xué)和宗教出版陣地的同時,又能夠與時俱進,勇于開拓新的領(lǐng)域,從文化、社會、風俗等方面為德國讀者和知識界展現(xiàn)了一個豐富而全面的中國。有關(guān)中國題材的作品在該出版社的發(fā)展歷程中也扮演著重要角色,在不同時期助力出版社克服危機并順利轉(zhuǎn)型。
參考文獻
[1] 艾伯華. 中國文化象征詞典[M]. 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1990.
[2] 甘偉林. 中文版序——為德文版《中國園林》而作[J]. 中國園林,1995(4).
[3] 威廉·許勒. 衛(wèi)禮賢的科學(xué)著作[A]. 見孫立新、蔣銳. 東西方之間——中外學(xué)者論衛(wèi)禮賢 [C]. 濟南:山東大學(xué)出版社,2004.
[4] 吳素樂. 衛(wèi)禮賢——傳教士、翻譯家和文化詮釋者[A]. 見馬漢茂、漢雅娜. 德國漢學(xué):歷史、發(fā)展、人物與視角[C]. 鄭州:大象出版社,2005.
[5] 張東書. 兩個世界之間的文化橋梁——衛(wèi)禮賢和迪德里希斯出版社 [J]. 國際漢學(xué),2010(2).
[6] Achthaler, Florian. 1930-1996: Die Verlagsentwicklung nach dem Tod von Eugen Diederichs [A]. In Gangolf Hübinger (Hg.). Versammlungsort moderner Geist. Der Eugen Diederichs Verlag – Aufbruch ins Jahrhundert der Extreme [C]. München: Diederichs, 1996.
[7] B?cker, J?rg (Hg.). M?rchen aus der Mandschrei [M]. München: Diederichs, 1988.
[8] Bauer, Wolfgang: Richard Wilhelm: Botschafter zweier Welten [M]. Düsseldorf, K?ln: Diederichs, 1973.
[9] Bauer, Wolfgang. Zeugen aus der Ferne. Der Eugen Diederichs Verlag und das deutsche China-Bild [A]. In Hübinger, Gangolf (Hg.). Versammlungsort moderner Geister. Der Eugen Diederichs Verlag - Aufbruch ins Jahrhundert der Extreme [C]. München: Eugen Diederichs Verlag, 1996.
[10] Diederichs, Ulf: Eugen Diederichs und sein Verlag. Bibliographie und Buchgeschichte 1896 bis 1931 [M]. G?ttingen: Wallstein Verlag, 2014.
[11] Diederichs, Ulf. Chinas Literatur im Eugen Diederichs Verlag – Ein Rückblick auf 80 Jahre [J]. Mitteilungsblatt, 1989, Vol. 3: 3-7.
[12] Eberhard, Wolfram und Eberhard, Alide (Hg.). Südchinesische M?rchen [M]. Düsseldorf, K?ln: Eugen Diederichs Verlag, 1976.
[13] Heidler, Irmgard. Der Verleger Eugen Diederichs und seine Welt (1896–1930) [M]. Wiesbaden: Harrassowitz, 1998.
[14] Heissig, Walter (Hg.). Mongolische Volksm?rchen [M]. Düsseldorf, K?ln: Eugen Diederichs Verlag, 1963.
[15] Hoerhuster, Jan G. (Hg.). M?rchen der Seidenstra?e [M]. München: Diederichs, 1990.
[16] Hoffmann, Helmut (Hg.). M?rchen aus Tibet: Mit einem Vorwort von Michael von Brück [M]. München: Diederichs Verlag, 2013.
[17] Laude-Cirtautas, Ilse (Hg.). M?rchen der Usbeken [M]. K?ln: Diederichs, 1984.
[18] Levin, Isidor (Hg.). M?rchen vom Dach der Welt [M]. K?ln: Diederichs, 1986.
[19] Nentwig, Ingo (Hg.). M?rchen der V?lker Nordost-Chinas, übersetzt von Mareile Flitsch, Ingo Nentwig und Jiang Wu [M]. München: Eugen Diederichs Verlag, 1994.
[20] o. V.. Band 100 von ?Diederichs Gelbe Reihe“. Von China in die ganze Welt [J]. B?rsenblatt für den Deutschen Buchhandel, 1993, Vol. 61: 23.
[21] o. V.. Chinesische Gegenwartsliteratur. Interview mit dem Herausgeber der ?Neuen chinesischen Bibliothek“ (Diederichs) [J]. B?rsenblatt für den Deutschen Buchhandel, 1986, Vol. 10: 311-314.
[22] Reichl, Karl (Hg.). M?rchen aus Sinkiang. ?berlieferungen der Turkv?lker Chinas [M]. K?ln: Eugen Diederichs Verlag, 1986.
[23] Sarkar, Lekha. Chinas ?Trümmerliteratur “. Eine ?neue chinesische Bibliothek“ [N]. Neue Zürcher Zeitung, 1986-8-8.
[24] Ulbricht, Justus H. und Werner, Meike G. (Hg.): Romantik, Revolution und Reform. Der Eugen Diederichs Verlag im Epochenkontext 1900-1949 [C]. G?ttingen: Wallstein Verlag, 1999.
[25] Walter, Klaus. Die Büchermacher von Verlegern und ihren Verlagen [M]. Berlin: Verlag für Berlin-Brandenburg, 2017.
[26] Wilhelm, Richard (Hg.). I Ging: Text und Materialien; aus dem Chinesischen übersetzt von Richard Wilhelm [M]. München: Diederichs, 1973.
[27] Yu-wie, Kang. Ta Tung Shu: das Buch von der gro?en Gemeinschaft [M]. Düsseldorf, K?ln:Diederichs, 1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