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益梅 曾昱
[摘要]修訂美的感受力量表(Engagement With Beauty Scale,EBS)中文版以分析其在我國中學生被試中的信度和效度。選取523名在校中學生,填答中文版EBS量表。采用感恩、道德提升感量表作為EBS中文版的效度指標。結(jié)果表明,EBS中文版共14個項目,各項目均具有良好的鑒別度;驗證性因素分析和探索性分析均支持EBS中文版量表三因素結(jié)構(gòu);EBS中文版的信度較好;EBS中文版與感恩、道德提升感量表顯著正相關(guān),可以用來測量我國中學生感受和欣賞美的能力。
[關(guān)鍵詞]美的感受力量表;道德美;特質(zhì)道德提升感;信度;效度
[中圖分類號]G424.7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1654(2023)05—072—009
基金項目福建省社會科學研究規(guī)劃基金項目(FJ2018B052)。
一、引言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我國不斷探索更適宜的教育模式,進行教育改革,實施素質(zhì)教育,提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教育理念。從理論上來講,素質(zhì)教育背景下的學生,思想道德素養(yǎng)、各方面的能力、身心健康水平等都將得到提升[1]。在學校和社會的努力下,素質(zhì)教育目前已經(jīng)在中小學普及。美育也逐漸進入學生的日常生活和學習,成為素質(zhì)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繼智商、情商之后,美商也將成為個人的重要競爭力之一。美商的全稱為美麗商數(shù)(Beauty Quotient,BQ),是指對美學和美感的理解力[2]。
美商與美的感受力密不可分。美的感受力是指在物質(zhì)或精神世界發(fā)現(xiàn)、認識、欣賞美的能力[3]。中學生處于身心發(fā)展的關(guān)鍵期,其美的感受力具有極高的可塑性。已有研究表明,美的感受力是可以被培養(yǎng)的[4]。積極青少年發(fā)展觀認為,發(fā)展資源越豐富,越能促進青少年的發(fā)展[5-6]。美是一種獨特的體驗,即一種特殊的快樂[7]。美的體驗可以看作是青少年的發(fā)展資源,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實證研究表明,個體美的感受力會對其人格、身心健康、個人素養(yǎng)、親社會認知與行為產(chǎn)生積極的影響。審美自我效應支持審美是我們身份認同的核心組成部分[8]。美的感受力可以增加幸福感[4],預測感恩特質(zhì)[9]、道德提升感[10]。個體對自然美的感受力可以增加與自然的聯(lián)系,提高個體的心理健康水平[11]。自然美感受力高的個體更傾向于采取親社會或利他的認知和行為方式[12]。由此可見,對中學生美的感受力進行探究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有助于了解中學生的審美能力,為美育提供依據(jù),促進中學生的身心健康及全面發(fā)展。
關(guān)于中學生美的感受力方面的研究相對較少,相應的測量工具也較少,以Diessner等人編制的Engagement With Beauty Scale(EBS)為主。Diessner等人提出一個體驗美的模型,稱為“美的感受力”,由自然美、藝術(shù)美、道德美三種成分組成,并基于該模型開發(fā)了量表,測量個體與這三種美接觸時的感受能力[9]。Diessner是基于美國的文化背景,采用大學生群體作為被試開發(fā)出的量表。為了進一步探究美的感受力量表跨文化和跨人群的適用性,俄羅斯及中國香港的研究者已對該量表進行了修訂[13-14]。中國香港的研究者將量表翻譯成粵語,采用的被試為說廣東話的香港居民,年齡在18歲以上(含18歲);俄羅斯的研究者則采用中學生作為研究樣本。
綜上所述,中學生處于青少年時期,美的感受力具有較高的發(fā)展?jié)摿Γ瑢ζ渖硇陌l(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但目前缺乏有效的工具評估中學生美的感受力。本研究將在我國初中生群體中進行量表的修訂及信效度分析,探究量表的有效性,為國內(nèi)科學評估中學生對美的感受能力提供可借鑒的測量工具。
二、對象與方法
(一)對象
樣本一:采用整群取樣法從福建省漳州市某初中抽取部分初一和初二的在校學生作為被試,共發(fā)放260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247份,問卷的有效率達到95.0%。在該樣本中,被試的年齡范圍為13~15[(13.9±0.7)]歲,有1人沒有報告年齡;初一的學生有144人,初二的學生有103人;女生有151人,男生有96人。
樣本二:采用整群取樣法從中國福建省龍巖市連城縣某初中抽取部分初一、初二、初三的在校學生作為被試,共發(fā)放300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276份,問卷的有效率達到92.0%。在該樣本中,被試的年齡范圍為12~16[(13.2±0.9)]歲,有6人沒有報告年齡;初一的學生有111人,初二的學生有98人,初三的學生有67人;女生有104人,男生有172人。
(二)工具
測量工具包括:美的感受力量表中文版、道德提升感量表、感恩量表。以往研究中,研究者曾采用感恩量表作為美的感受力量表的效標,結(jié)果表明個體美的感受力量表得分越高,越容易感恩,兩者顯著正相關(guān),相關(guān)系數(shù)為r=0.47[9]。關(guān)于道德提升感的研究表明,道德美可預測個體的狀態(tài)道德提升感[10]。因此本研究選用感恩量表、丁菀等人編制的道德提升感量表作為效標。
1.美的感受力量表
EBS美的感受力量表由Diessner等人編制[9],采用李克特七點評分法對被試的作答進行評分,“1”代表“非常不像我”,“7”代表“非常像我”。得分越高表明各分量表對應的與美接觸的感受程度和能力越高。共有3個分量表:自然美(4題)、藝術(shù)美(4題)、道德美(6題)。自然美是人類與自然界相聯(lián)系的一個基本方面。自然美定義為個體與美麗的大自然接觸時的反應,包括認知、情感、身體等反應,這些反應是個體的一種特質(zhì),具有跨時空的穩(wěn)定性。藝術(shù)美指個體感知藝術(shù)中的美的能力,包括文學作品、音樂繪畫等藝術(shù)作品的美的感受力等。道德美又被稱為特質(zhì)道德提升感,是指個體在日常生活發(fā)現(xiàn)、認識、享受道德善存在的能力,是一種感受和欣賞道德美的能力,是一種穩(wěn)定的特質(zhì)[15-16]。道德提升感是道德與積極情緒的結(jié)合,是在個體感知他人實施的道德行為并欣賞其美德而感到自我的道德修養(yǎng)得到提升的情況下產(chǎn)生的[3]。個體的情感、認知、行為、身體等方面都會受到道德提升感的影響[15]。
美的感受力量表的漢化主要采用中英文對照回譯法。本研究已經(jīng)通過郵件的方式取得量表原作者的同意。修訂過程如下:由數(shù)位心理學專業(yè)的研究生組成研究小組,進行前期的翻譯工作,將原始的英文版量表翻譯成中文版。然后把翻譯好的中文版及原始量表交給英語專業(yè)的研究生進行校對和回譯,經(jīng)過多輪討論和修改確定最終版本。本研究對最初的英文版本進行翻譯時對語言表述進行了修飾,例如將“oneness”翻譯成“天人合一”,將“upliftment”翻譯成“提升”,將“charity”翻譯成“仁愛”,將“sincere service to others”翻譯成“為他人提供真誠的幫助”等,以適應中國文化背景下青少年群體的語言習慣。
2.道德提升感量表
即丁菀等人編制的道德提升感問卷[17]。量表由21個題目組成,有4個分量表:情感及其流露(8題)、自我認知(4題)、行為傾向(5題)、對他人的認知(4題);對被試的作答采用李克特五點評分法。在本研究樣本中,各分量表的α系數(shù)在0.70以上,范圍在0.79~0.87之間,總量表的α系數(shù)在樣本一、二中分別達到0.94、0.95。
3.感恩量表
即McCullough等人在2002年編制的感恩量表(Gratitude Questionnaire-6,GQ-6)[18]。共6個題目,對被試的作答采用李克特七點評分法,具體為1分=極不同意,7分=非常同意。在本研究樣本一、二中,該量表的α系數(shù)分別為0.70、0.72。
(三)程序
使用統(tǒng)計軟件SPSS 21.0對樣本一和樣本二的數(shù)據(jù)進行項目分析、各分量表相關(guān)分析、效標關(guān)聯(lián)度分析、信度檢驗、獨立t檢驗;對樣本二的數(shù)據(jù)進行探索性因素分析、效標關(guān)聯(lián)度分析、信度檢驗、獨立t檢驗。采用Mpluss 7.0版本統(tǒng)計軟件對樣本二的數(shù)據(jù)進行驗證性因素分析。
三、結(jié)果
(一)項目分析
數(shù)據(jù)來源為樣本一和樣本二。美的感受力量表共14道題,被試在所有題目的得分與量表總分的相關(guān)系數(shù)達到了顯著性水平(P<0.01),每個題目的分數(shù)與量表總分的相關(guān)系數(shù)在0.50以上。
分兩步檢驗量表的區(qū)分度。第一步,按照從高分到低分的順序,排列被試在美的感受力量表的作答總分,分為高分組和低分組,分別由前27%和后27%的被試數(shù)據(jù)組成。第二步,運用獨立t檢驗考察各題目是否在兩組上有顯著差異。結(jié)果顯示,14道題在高分組和低分組上存在顯著差異,t值均達到0.01顯著水平,見表1。
(二)效度檢驗
1.結(jié)構(gòu)效度
數(shù)據(jù)來源為樣本二。分兩步進行因素分析,以檢驗結(jié)構(gòu)效度。采用隨機法,將數(shù)據(jù)分成兩個部分,一部分用作探索性因素分析(n=125),剩下的用作驗證性因素分析(n=134)。探索性因素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和斜交旋轉(zhuǎn)法,得到:KMO值等于0.86,Bartlett球型度檢驗值等于1046.37,P<0.001,表明可在該樣本中進行探索性因素分析。遵循特征根大于 1的原則,綜合考慮碎石圖的結(jié)果及原量表的三維結(jié)構(gòu),所以取3個因子。3個因子的相關(guān)指標分別為:特征值等于6.76、1.66、1.08,累積方差解釋率等于48.29%、11.84%、7.71%,累積方差總解釋率等于67.84%。各題目因子載荷在0.50以上,范圍為0.52~ 0.78,見表2。美的感受力量表的三維結(jié)構(gòu)的驗證性因素分析結(jié)果如下,χ2=263.48,df=74,χ2/df=3.56,CFI=0.85,TLI=0.82,RMSEA=0.14,SRMR=0.06。根據(jù)既定的標準,擬合結(jié)果可接受。
2.效標關(guān)聯(lián)效度
對樣本一、二的數(shù)據(jù)進行效標關(guān)聯(lián)效度分析,結(jié)果表明美的感受力量表與感恩量表顯著正相關(guān),相關(guān)系數(shù)分別為r=0.50**(P<0.01;n=214),r= 0.50**(P<0.01;n=259)。道德美分量表與道德提升感顯著正相關(guān),相關(guān)系數(shù)分別為r=0.70**(P<0.01;n=175),r=0.59**(P<0.01;n=247)。
3.各分量表之間的相關(guān)
對本次收集的樣本1、2的數(shù)據(jù)進行美的感受力各分量表之間的相關(guān)分析。道德美分量表與自然美、藝術(shù)美分量表兩兩顯著正相關(guān)。結(jié)果表明,量表有一定的聚斂性,見表3。
(三)信度檢驗
美的感受力總量表的Cronbachs alpha系數(shù)在本次研究樣本一、二中經(jīng)過信度檢驗,結(jié)果分別為0.90(n=243)和0.92(n=271)。在樣本一中,自然美、藝術(shù)美、道德美三個分量表的Cronbachs alpha系數(shù)在0.8以上,依次為0.80(n=245)、0.83(n=247)、0.88(n=245)。在樣本二中,自然美、藝術(shù)美、道德美三個分量表的Cronbachs alpha系數(shù)分別為0.78(n= 275)、0.83(n=273)、0.87(n=275)。
(四)中國中學生群體美的感受力的特點分析
在樣本一、二中,中國中學生無性別差異。在樣本一中,男生(M=4.8,SD=1.0)和女生(M=4.7,SD= 1.0)的美的感受力量表均分沒有差異,t(241)=0.83(P=0.41,two-tailed)。在樣本二中,男生(M=4.5,SD=1.1)和女生(M=4.6,SD=1.1)的美的感受力量表均分沒有差異,t(269)=1.16(P=0.25,two-tailed)。
在樣本一中,中國中學生有年級差異。初一(M=4.5,SD=1.1)和初二(M=4.9,SD=0.9)的美的感受力量表均分有差異,t(241)=2.96(P=0.003,two-tailed)。初一(M=4.5,SD=1.2)和初二(M=4.9,SD=1.2)的自然美分量表均分有差異,t(243)=2.96(P=0.02,twotailed)。初一(M=4.3,SD=1.3)和初二(M=4.8,SD= 1.2)的藝術(shù)美分量表均分有差異,t(245)=2.66(P= 0.008,two-tailed)。初一(M=4.7,SD=1.2)和初二(M=5.1,SD=1.2)的道德美分量表均分有差異,t(243)= 2.33(P=0.02,two-tailed)。
四、討論
將美的感受力量表漢化,原版翻譯之后根據(jù)青少年的閱讀習慣對語句進行了修飾,并在中學生群體中進行信效度檢驗。
通過項目分析可知,美的感受力量表的14個題目與總分的相關(guān)系數(shù)具有顯著性,且在0.50以上;EBS中文版的各個題目區(qū)分度良好,在高分組和低分組上,各個題目的分值差異達到了顯著水平。通過結(jié)構(gòu)效度分析發(fā)現(xiàn),美的感受力量表的三因素模型擬合可接受,所有題目的因子載荷均在0.50以上。相關(guān)分析發(fā)現(xiàn),道德美分量表與自然美、藝術(shù)美分量表顯著正相關(guān),與以往研究一致[9]。
積極青少年發(fā)展觀提出發(fā)展資源對青少年發(fā)展的重要性[6]。美的體驗作為發(fā)展資源,對中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如果青少年可以在學習和生活中與美麗的大自然、美好的藝術(shù)、高尚的道德行為進行頻繁接觸,那么這些美的體驗可能會促使青少年的身心得到良好的發(fā)展。接觸到美好的事物,會使青少年產(chǎn)生美好的情感和積極的認知。研究表明,美的感受力與感恩[9]、道德提升感有顯著正相關(guān)[10]。感恩是一種個體因接受到恩惠或好的結(jié)果而產(chǎn)生的積極情感[19]。這種情感對個體的親社會行為[20]、幸福感[21]、心理健康有促進作用[22]。道德提升感作為一種積極的道德情緒可以讓個體產(chǎn)生親社會的認知和行為[15,23],有利于個體的心理健康[24]。本研究選取感恩、道德提升感量表作為效標,研究發(fā)現(xiàn),被試在美的感受力總量表的得分與感恩顯著正相關(guān),道德美分量表的得分與道德提升感顯著正相關(guān),且效標關(guān)聯(lián)效度均為中等關(guān)聯(lián)水平。此結(jié)果一方面說明EBS中文版的效標關(guān)聯(lián)效度良好;另一方面也支持美的感受力與中學生良好的人格特質(zhì)、身心健康和親社會認知具有重要的聯(lián)系。
信度分析結(jié)果表明,EBS中文版的內(nèi)部一致性信度比較理想,各題目之間具有較高的相關(guān)性和一致性,總量表的Cronbachs alpha系數(shù)高達0.9,各分量表的Cronbachs alpha系數(shù)也保持在0.78以上。
在中學生群體美的感受力特點的分析中,該樣本未發(fā)現(xiàn)顯著的性別差異,這與我國香港地區(qū)的研究一致[13]。但在美國和俄羅斯的研究表明,女生在美的感受力量表的得分明顯高于男生[9,14]。俄羅斯的研究樣本量小于200,低于本研究的樣本量,因此可能的原因是文化差異。其次在樣本一中存在年級差異,且具有顯著性,八年級的學生對自然美、藝術(shù)美、道德美的感受力顯著高于七年級的學生。本研究在樣本二中并未發(fā)現(xiàn)存在顯著的年級差異。樣本一的被試來自市區(qū)的中學,而樣本二的被試來自縣城的中學,兩所中學所處地區(qū)經(jīng)濟水平不同,學生所處的教育環(huán)境也會不同。根據(jù)積極青少年發(fā)展觀,發(fā)展資源的豐富性影響青少年的發(fā)展[6]。在經(jīng)濟發(fā)達水平的地區(qū),教育資源越豐富,青少年越能得到好的發(fā)展。因此樣本一中的被試可能接受到比樣本二中的被試更加豐富的教育資源,從而導致美的感受力呈現(xiàn)出發(fā)展模式。以往研究表明,年齡和美的感受力的得分無顯著差異[13-14]。我國香港地區(qū)的研究采用的被試年齡均在18歲及以上,與本研究被試年齡不同,其美的感受力可能不像中學生一般具有較高的可塑性,因此沒有呈現(xiàn)發(fā)展模式。俄羅斯的研究采用的被試為中學生,并未發(fā)現(xiàn)存在年級或年齡差異,可能是本研究的被試與俄羅斯的被試所處的教育環(huán)境不同而導致結(jié)果有所不同。
本研究存在以下局限性:第一,本研究只對內(nèi)部一致性信度進行了分析,重測信度需在后期研究進行探討。第二,本研究選取的研究對象局限于某個省份,研究結(jié)果在全國青少年群體的推廣需謹慎。第三,本研究在樣本一中發(fā)現(xiàn)的年級差異,具體原因不一定單純是年齡造成的,也可能是教育環(huán)境造成的影響,例如教育資源的豐富性,這有待進一步探索。第四,本研究參考以往研究選取效標,但后期研究需要引入更加直觀的、解釋力更強的效標變量,如親社會行為等。目前對美的科學研究處于初始期,還需繼續(xù)探索美的結(jié)構(gòu),美不只包括自然美、藝術(shù)美、道德美,還包含技能美、情感美等,并根據(jù)美的結(jié)構(gòu)開發(fā)更多更好的測量工具,分析人們對美的感知力。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性別對美的感受力影響有所不同,未來可以在這方面進行跨文化研究,揭開導致這種差異的真正原因。針對不同人群在美的感受力的特點,還需進一步開展縱向研究,才能真正了解人們感知美的能力的發(fā)展變化。
綜上,本研究修訂美的感受力量表(EBS)中文版,并在中國中學生群體中檢驗其信效度,總體結(jié)果表明EBS中文版量表初步修訂的結(jié)果良好,可以在中國社會文化環(huán)境中作為測量中學生對自然美、藝術(shù)美和道德美的感受能力的工具。
參考文獻:
[1]朱敬熹.關(guān)于現(xiàn)代素質(zhì)教育與應試教育的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20,No.462(16):292-293.
[2]孫小會.“美商”:兒童音樂審美的根本指向[J].北方音樂,2020,No.404(20):224-226.
[3] Haidt J,Keltner D.Appreciation of Beauty and Excellence [M].// C.Peterson & M.E.P.Seligman(Eds.)Character Strengths and Virtues. Washington DC,US: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Press,2004:537-551.
[4] María Luisa Martínez-Martí,MD Avia,María JoséHernándezLloreda. Effects of An Appreciation of Beauty Randomized-controlled Trial Web-based Intervention on Appreciation of Beauty and Wellbeing [J]. Psychology of Aesthetics Creativity and the Arts,2018,12(3):272-283.
[5]常淑敏,張麗婭,王玲曉.發(fā)展資源在減少青少年外化問題行為中的累積效應及關(guān)系模式[J].心理學報,2019,51(11):1244-1255.
[6] Benson P L,Leffert N,Scales P C,et al.Beyond the“Village”Rhetoric:Creating Healthy Communities for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J]. Applied Developmental Science,2012,16(1):3-23.
[7] Skov M,Nadal M.The Nature of Beauty:Behavior,Cognition,and Neurobiology [J].Annals of the 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s,2020,1488(1):44-55.
[8] Fingerhut J,Gomez-Lavin J,Winklmayr C,et al.The Aesthetic Self:The Importance of Aesthetic Taste in Music and Art for Our Perceived Identity [J]. Frontiers in Psychology,2021,11:57703.
[9] Diessner R,et al. Engagement with Beauty:Appreciating Natural,Artistic,and Moral Beauty [J]. Journal of Psychology,2008,142(3):303-332.
[10] Diessner R,Iyer R,Smith M,et al.Who Engages with Moral Beauty? [J]. Journal of Moral Education,2013,42:139-163.
[11] Jia W Z,Howell R T,Iyer R.Engagement with Natural Beauty Moderates the Positive Relation Between Connectedness with Nature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2014,38:55-63.
[12] Jia W Z,Piff P K,Iyer R,et al.An Occasion for Unselfing: Beautiful Nature Leads to Prosociality [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2014,37:61-72.
[13] Hui R,Diessner R.Engagement with Beauty in Hong Kong [J]. Indian Journal of Positive Psychology,2015,6(4):356-360.
[14] Sabadosh P A. Aesthetic Responsiveness in Russian and Azerbaijani Youths [J]. SovremennaaZarube?naaPsihologia,2018,7(2):90-99.
[15] Andrew L. Thomson,Jason T. Siegel. Elevation:A Review of Scholarship on a Moral and Other-praising Emotion [J].The Journal of Positive Psychology,2017,12(6):628-638.
[16] Pohling R,Diessner R.Moral Elevation and Moral Beauty:A Review of the Empirical Literature [J].Review of General Psychology,2016,20(4):412-425.
[17]丁菀,王曉真,孫炳海等.道德提升感的結(jié)構(gòu)與測量[J]. Advances in Psychology,2014,4(6):777-787.
[18] McCullough M E,Emmons R A,Tsang Jo-Ann.The Grateful Disposition:A Conceptual and Empirical to Pography [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2002,82(1):112-127.
[19]陳娜.感恩的內(nèi)涵、理論機制與研究進展[J].合作經(jīng)濟與科技,2020,(1):134-135.
[20]王文超,伍新春.共情對災后青少年親社會行為的影響:感恩、社會支持和創(chuàng)傷后成長的中介作用[J].心理學報,2020,52(3):307-316.
[21]倪旭東,王勤勤.感恩對心理幸福感的影響及其作用機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20,28(2):300-307.
[22]黃華炎,鐘志文,黃媛等.青少年感恩與心理健康關(guān)系研究[J].校園心理,2020,18(3):221-223.
[23]MonroeA. MoralElevation:IndicationsofFunctional IntegrationwithWelfareTrade-offCalibrationandEstimation Mechanisms [J]. Evolution and Human Behavior,2020,41(4):293-302.
[24] Tingey J L,Mcguire A P,Stebbins O L,et al.Moral Elevation and Compassionate Goals Predict Posttraumatic Growth in the Context of a College Shooting [J].The Journal of Positive Psychology,2019,14(3):261-270.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Engagement with Beauty Scale in Chines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He Yimei Zeng Yu
School of Education and Science,Minnan Normal University,Zhangzhou,F(xiàn)ujian,363000
Abstract:To revise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Engagement with Beauty(EBS)and analysis of th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EBS scale in Chinese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523 Chinese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are selected to fill in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EBS scale.The criterion-related indicators of the EBS scale are the Gratitude Questionnaire-6(GQ-6)and moral elevation scale. Results from explorative and confirmative factor analyses supported the three-factors model of the EBS scale. The reliability of the Chinese version of EBS scale is fine;The EBS scale is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GQ-6 and the moral elevation scale.The EBS Chinese version scale is a valid and reliable instrument to assess the ability to perceive and appreciate beauty in Chines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Key words:EBS,Moral Beauty,Trait Elevation,Reliability,Validity
(責任編輯:陳暢、李梅)
附錄
美的感受力量表中文版
以下所有的陳述,是關(guān)于你感覺到美麗的事物的經(jīng)歷,我們不是問你是否喜歡某物,也不是問你是否覺得某物重要,只是問你是否覺得它美。這些句子描述的內(nèi)容可能像你,也可能不像你。請衡量一下,看每個句子在多大程度上描述了你,并在最符合你情況的選項上打“√”,有七種情況:1.是非常不像我,2.是不像我,3.是有一點不像我;4.是一般;5.是有一點像我;6.是像我;7.是非常像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