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敏
摘要:英語教學設計尤其需要引入鮮活靈動的教法,從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和童真世界出發(fā),將多元化、趣味化的方式融入課堂教學,調(diào)動學生主動學習意愿,增強知識的系統(tǒng)性、滲透性。英語學科本身蘊含多重趣味因子,教師以鮮活靈動的形式,為學生規(guī)劃學習路徑,切中他們的學習認知,教學效果更值得期待。具體做法是:懸念激趣,啟動智慧課堂;圈點勾畫、鋪墊學習基礎;精耕細作,掃除閱讀障礙;細化訓練,明晰讀悟方向;品評引導,延展思維視野。
關鍵詞:小學英語;鮮活;靈動;系統(tǒng)性;滲透性;智慧課堂
中圖分類號:G623.3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3)36-0105-04
在新課改思想的影響下,課堂教學向著豐富化、多元化視角發(fā)展,為學生帶來全新的學習體驗,使學生的身心獲得陶冶、熏陶,快速進入思考感知狀態(tài)。從智能化、信息化視角出發(fā),對課堂進行設計、構建,將大數(shù)據(jù)、云平臺、資源共享等有效融入教育教學領域,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優(yōu)勢,讓學生獲得全面發(fā)展,這就是智慧課堂。智慧課堂的構建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實踐中積累經(jīng)驗,以鮮活靈動多元化的教法,循序漸進、由點及面地推進[1]。
打造智慧課堂,啟動環(huán)節(jié)是關鍵。從心理學的視角來看,智慧是一種敏銳的感知,是對事物獨特的見解,是人們思維謀略的體現(xiàn)。啟動智慧課堂,一定要先打開學生的“心門”。就學習活動而言,興趣是最重要的因素,有了興趣的支撐和輔助,學生就會以飽滿的精神狀態(tài)投入到學習中,快速進入求知世界。激發(fā)興趣可從不同角度切入,教師要做好角度篩選。新課標要求突出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在進行導學設計時,教師要對接新課標要求,踐行以生為本的理念,從學生的認知屬性出發(fā),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探索學生的思維走向,以興趣對接文本思維,使教學走向精準化。在導學過程中,教師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力求讓導入環(huán)節(jié)更加貼合他們的認知。此外,學科不同,懸念設置亦會存在差異。從學科屬性中尋找結合點是導學的必要條件。英語是語言學科,學科人文性、交際性特征能夠為導學設計提供更多可借鑒因子。教師要抓住學科屬性,找到文本內(nèi)容與學生興趣的結合點,設置懸念,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質(zhì)疑是啟動智慧課堂的重要方法,學生心中產(chǎn)生疑問,就會在知與不知的矛盾中主動進入思索狀態(tài),找尋解決問題的方法[2]。
精巧的懸念設置猶如一條引線,會給學生的思維帶來有效指引,讓他們進入積極思考的狀態(tài),智慧課堂引擎也能夠順利啟動。例如,閩教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 1 Meeting New Friends中的Part A作為第一單元的第一部分,文章理解難度不大。要想快速推進教學,激發(fā)學生感知興趣是關鍵。為此,教師可借助想象游戲引入:“The new semester has begun. Did you meet any classmates or good friends when you entered the campus?”學生主動回憶?!癐 met my classmate Mary.”“I met my good friend Wang Hua.”學生在表述過程中顯得比較興奮。教師繼續(xù)提出話題:“Did you greet your classmates or friends?What did you talk about?”情況不同,學生的表述自然不同。有了前面的表達做鋪墊,學生的熱情極高,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被充分調(diào)動起來?!癙lease watch the video and guess what they are saying according to their actions?”觀看視頻,根據(jù)動作猜語言的活動,讓學生眼前一亮,他們結合自身的經(jīng)驗和視頻內(nèi)容,大膽進行猜測,課堂進入異常活躍狀態(tài)。
懸念本身具有獨特屬性,恰當?shù)馁|(zhì)疑問難能夠促使學生快速進入獨立思考狀態(tài)。教師結合現(xiàn)代信息技術優(yōu)勢,將多種導學形式進行融合,在多種形式的交叉堆疊中,學生擺脫了消極心理,拋開思想負擔,探究知識的興趣愈濃,在不斷感知探尋中逐步進入學習狀態(tài),建立認知。好奇心的激活會讓學生進入主動感知、積極思考的狀態(tài)。英語教材中的任何內(nèi)容,都可以找到銜接點,進行懸念設置。運用嶄新教學思想武裝課堂,變革教法學法是通向智慧課堂的必由之路。
順利完成教學任務,讓學生進入閱讀狀態(tài),上課是最直接的方式。新課改認為,課堂的本質(zhì)是師生共同成長的生命歷程,是不可復制的,更是獨一無二的。在課堂交流過程中,師生的智慧和激情逐步生成。對文本內(nèi)容進行感知是英語閱讀教學的基礎。在感知的過程中,學生完成對知識的整體構建。在新課改的助力下,英語教材進行了更加細致化的調(diào)整、規(guī)劃,知識呈現(xiàn)更加具體化、形象化、生動化。學習內(nèi)容是以單元的形式呈現(xiàn)的,利用不同的模塊形式,將知識進行細化、分類處理。這樣學生只要把握學習關鍵點,對知識展開系統(tǒng)梳理,就能把握學習主線,進入文本核心區(qū)域,完成對知識的全面感知。教師可抓住教材特點,從整體出發(fā),對閱讀活動進行引領。整體閱讀并不是走馬觀花,不是看一眼就結束。如果僅僅是看完,學生的閱讀速度自然是快的。但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收獲了什么,有什么樣的感知和體驗,同樣也是重要的。
在整體感知過程中,方法指導很重要。小學階段學生對知識的感知是淺顯的,整體感知方法略顯不足。圈點勾畫已經(jīng)成為教師實施閱讀教學的重要選擇[3]。例如,在教學閩教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 7 Making Phone Call中的Part B時,教師先引領學生對Part A部分的內(nèi)容進行回顧。在回顧過程中,學生對知識有了更系統(tǒng)的把握,相當于復習了一遍知識,一些詞匯、句型、對話在學生的腦海中浮現(xiàn)出來。在學生的認知啟動后,教師進行延伸,讓學生進入到Listen and follow這部分內(nèi)容的閱讀中。閱讀之前,教師提出具體要求:Draw the characters and keywords involved in the dialogue with different symbols.對五年級的學生來說,這樣的任務沒有太大難度,他們很快就完成了勾畫。接著,教師讓學生對文本展開復述。問題難度系數(shù)升級,學生面露難色,不知道從哪著手。教師進行點撥:“What words did you circle just now?”學生恍然大悟,立即搜尋關鍵詞,對其進行串聯(lián)。This is Peter、mobile phone、the City Library等相關內(nèi)容很快展現(xiàn)出來。在關鍵詞的串聯(lián)梳理中,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有了整體感知,再復述對話內(nèi)容自然更加輕松自如?!癙eter calls Sally, but she is not at home......”在自主復述中,學生順利完成文本整體感知,順利進入深度閱讀狀態(tài)。
圈點勾畫方法呈現(xiàn)形式不同,產(chǎn)生的效果不盡相同。有些學生往往不知如何圈點,勾畫的內(nèi)容也不夠具體。這樣的圈點對整體感知無法產(chǎn)生積極作用。教師要給出細致指導,引導學生主動發(fā)現(xiàn)圈點的趣味性,再結合自身的興趣點,從形式上進行創(chuàng)新,捕捉主要內(nèi)容,抓住單元主題。閱讀過后,學生一無所獲,甚至都不知道文章寫了什么,這樣的學習自然是低效的。整體閱讀感知是借助圈點勾畫的形式將重要內(nèi)容呈現(xiàn)出來,以便幫助學生更好地把握知識。
閱讀教學需要對文本展開深入探索。深入閱讀引導設計,體現(xiàn)教師教學智慧。傳統(tǒng)教學喜歡將知識“切碎”后投給學生,對文本展開細致分析講解,“保姆式”的解惑行為能夠給學生帶來很大的觸動,促使他們快速完成知識梳理,深入到文本中心區(qū)域[4]。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對學生的認知實際進行深入了解,教學效果不夠顯著。對文本內(nèi)容展開精耕細作本身是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要想將其利用好,不妨從學科屬性中尋找突破,關注學習重難點。同一學科不同單元涉及的知識點存在較大差異,知識本身的獨特性是顯而易見的。為了更好地觸碰到文本內(nèi)核,精心挑選學習內(nèi)容并對其展開漸進式、多層級探索是必要的。精耕細作才能真正踐行“教材無非是個例子”這一思想,才能從文本中汲取養(yǎng)料,滋潤學生的心性。
文本精耕細作是對內(nèi)容的進一步理解,是思維進階的表現(xiàn),對順利完成閱讀活動有極大促進作用。例如,教學閩教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 2 Teachers’ Day中的Part A這部分內(nèi)容時,教師可借助搶答游戲幫助學生進入學習狀態(tài)?!癉ifferent festivals have different dates. Please answer which festival is according to the following tips.”學生很激動,因為是搶答游戲,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課堂學習氛圍既緊張又活躍。在學生進入感知狀態(tài)后,教師引導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展開全面梳理,對主題、人物進行基礎把握。接著,教師讓學生表達閱讀感受或提出相關問題,引導學生主動質(zhì)疑,找到思維困惑點。如有的學生提出“What’s he doing?”這一句,為什么要用doing。學生的疑問就是教學突破點,教師可引導學生進行小組討論交流,借助生生互助的方式完成重難點突破。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從句子本身的含義出發(fā),進行分析分解。“What’s he doing?”是他在干什么,是正在進行的事情,所以要用doing,表示正在做,be+doing是現(xiàn)在進行時的語法結構。學生知識積累有限,對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感知容易出現(xiàn)偏差,部分問題難以順利解決,教師要對學生的綜合能力有精準把握,及時給予幫助,充分挖掘他們的潛能。
作為文本研究科學有效的方法,精耕細作的運用需要從文本和學生兩方面著手。對文本內(nèi)容展開多維分析、分解需要學生主動出擊,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要充分相信學生,給他們更多的自主權,讓他們進入文本,結合自己的認知實現(xiàn)文本思維與自身思維的轉(zhuǎn)換,獲得多重體驗和感悟。無論是什么學科,每個單元、每節(jié)課都會涉及關鍵性的知識,這些關鍵性的知識就是一條引線,能夠?qū)⒅R串聯(lián)起來。教師要對這些知識展開精細化操作,確保學生在讀懂的基礎上完全理解,并能完成知識遷移和關聯(lián)。
智慧課堂不僅要有知識的輸入,還要適時進行輸出。文本閱讀、知識感知屬于學習,屬于輸入階段。教學過程中,輸入是獲得知識、構建認知體系的過程。人的腦袋猶如一個巨大的容器,能夠輸入、儲存、加工知識。課堂學習,學生以文本內(nèi)容為載體,獲得諸多知識,構建起一個個的知識集合,這時學生是自信滿滿的。然而,知識的吸收不是完全一樣的,面對復雜瑣碎的知識,學生到底能理解多少還是一個未知數(shù),需要在輸出中進行檢驗。所謂的知識輸出是指運用,掌握知識不是最終的目的,教學的終極目標是為生活服務,是在運用過程中提升綜合能力。知識本身是多維關聯(lián)的有機體,學習過程中,對具體知識點的掌握是簡單的,但在融合知識、構建認知體系的過程中,學生或多或少會出現(xiàn)一些問題,不能透徹理解知識。要避免這類問題的發(fā)生,教師可從學練結合的角度出發(fā),啟迪學生思維,促使他們從學法的層面出發(fā),找到著力點,撬動知識,升級實踐運用能力。
訓練設計,教師要在常規(guī)思維的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新、優(yōu)化,讓學生眼前一亮。例如,在教學閩教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 4 Weekend Activities”中的“Part A”這部分內(nèi)容時,教師發(fā)現(xiàn)學生對這個話題特別感興趣,不僅愿意主動閱讀,還愿意表達。單元主題與現(xiàn)實生活密切相關,學生由文本內(nèi)容聯(lián)想到自己的生活,自然會產(chǎn)生強烈的表達欲望。為滿足學生的表達欲望,教師要給學生提供平臺,讓他們自主表達?!癊veryone will do many things on weekends. How did you arrange last weekend?”在問題的引領下,學生迅速組織語言,進行表達。教材本身就是一個例子,學習過程中學生已經(jīng)積累很多句型和詞匯,因此表達對他們來說并不難。“I stayed at home with my mother last Monday,but I went to the zoo last week.”“I went to the mall with my mother last week and bought a pair of shoes.”在知識運用過程中,學生不僅對詞匯、句型、語法知識有了嶄新認知,還激活了表達欲望,思維活躍度也得到提升,可謂一舉多得。訓練活動設置考驗的是教師的教學智慧和功底,教師從學生的興趣點出發(fā),結合現(xiàn)實生活進行設計和安排,為激活學生多重思維奠定了堅實基礎。
知識輸出的方法是多樣的。英語是語言學科,輸出形式有多重選擇。常見的對話、辯論、游戲都能給學生帶來多重感知和觸動。教師不能因循守舊,必須從教學現(xiàn)實出發(fā),從形式上展開優(yōu)化升級,給學生提供更豐富的訓練模塊,促使他們拼盡全力,完全進入訓練狀態(tài),追求英語學科內(nèi)涵,探尋英語文化底蘊。構建起系統(tǒng)化的知識體系后,如何將“正能量”進行轉(zhuǎn)化,讓知識“為我所用”,這才是教學追求的要義。教師要從趣味化、多元化的視角出發(fā),設置訓練活動,讓學生樂于參與到訓練活動中,在信息收集和加工過程中完成輸出,不斷優(yōu)化和完善自我。
智慧課堂不是單一的知識輸入輸出的課堂,它是在知識學習感知、加工過后的理解、運用[5]。通過這樣一個復雜系統(tǒng)化的呈現(xiàn)過程,學生綜合能力在潛移默化中得到鍛煉和提升。課堂是一個體系,課堂評價是必不可少的部分。在以往教學中,教學評價大多是由教師來操作的,學生只能被動地被贊揚或被批評。學生是課堂的主人,這一理念不能僅僅停留在知識學習層面,還要從課堂評價的角度進行回應。品析評價是一種認定行為,是從多方面展開的價值功效和能力的判定,能對教學主體產(chǎn)生激發(fā)、啟迪作用。在具體操作過程中,教師要豐富評價主體和形式,讓學生全程參與。
評價本身既是一種知識輸入,也是一種學習活動。要想順利完成評價過程,學生必須對知識有更精準的把握,必須在吸收知識后有自己獨特的認知和體會,唯有如此,才能真正發(fā)揮評價的作用,讓自己的綜合能力實現(xiàn)跨越式發(fā)展。品評過程中,學生發(fā)揮主體作用,但并不是說教師可以完全放手。作為課堂的主導者,教師的導向作用必不可少。在學生自評、互評過程中,教師要進行必要的引導,鼓勵他們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從評價語言、評價方式、評價視角等方面提出具體要求,讓評價更加規(guī)范、系統(tǒng)。例如,在教學閩教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 5 Month of the Year”中的“Part A”這部分內(nèi)容時,教師可設置以下思考問題:Which months are mentioned in the dialogue?Besides these months,what are the rest?學生經(jīng)過簡單閱讀后,給出相關答案。這時,教師不要直接給出評價,而要讓學生互評。學生的評價更加中肯,可信度更高?!癏e missed November.”“His voice is loud and fluent,but his pronunciation in March is wrong.”雖然都是學生的評價,但視角呈現(xiàn)略顯不同。有的學生直接指出錯誤,有的學生比較委婉,將優(yōu)缺點全部呈現(xiàn)出來。這樣,學生一定對自己的能力水平有更清晰的認知。此時,教師可順勢進行引導,鼓勵學生進行表達,反思自己存在的問題。這個過程相當于歸納總結,讓學生找到自己的缺點,并進行改正。在學生互評結束后,教師“壓軸”上場,從宏觀的學習方法、學習習慣上進行評價,讓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評價過程中,教師要精準把握評價的作用,要用激勵的方式對學生展開引導,呵護學生學習積極性。
教師投放相關學習任務,在學生完成后沒有直接評價,而是引導學生互評,為學生創(chuàng)設學習交流的機會。學生的思維比較活躍,能從不同角度切入,更好地進行評價,觸動他們的思維。在評價的助力下,學習活動價值會得到進一步提升。智慧課堂契合現(xiàn)代教學理念,與新課改精神一脈相承,它是教學改革不斷優(yōu)化的結果,對課堂產(chǎn)生的影響力極大,能夠讓教學迸發(fā)無窮力量。不同于以往以知識灌輸為主的課堂,智慧課堂關注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長遠發(fā)展。
構建英語智慧課堂,教師要發(fā)揮正面導向作用,做好學生學習道路上的引路人,找到教學切入點,科學規(guī)劃課堂方向。在英語實踐操作過程中,為了快速達成教學目標,確保課堂向著更高品質(zhì)邁進,教師要從懸念激趣、圈點勾畫、精耕細作、細化訓練和品評引導等多重視角出發(fā),組織課堂教學,并根據(jù)教學實際及時調(diào)整教法、學法,啟動學生主動探究意識,讓學生形成正確認知,為主旨把握、知識體系構建奠定基礎,助力文本深度閱讀和智慧課堂的構建。
參考文獻:
[1]王賽男.淺談智慧課堂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J].安徽教育科研,2022(28):82-84.
[2]鄭珍珠.思維導圖驅(qū)動下的英語智慧課堂構建[J].新教育,2022(29):62-63.
[3]徐玉樺.小學英語語音教學與智慧課堂的融合策略[J].讀寫算, 2022(23):22-24.
[4]呂玉蘭.智慧課堂背景下的英語微課教學探析[J].小學教學研究, 2022(19):67-68.
[5]景妮娜.打造小學英語靈動課堂,培養(yǎng)學生英語核心素養(yǎng)[J].校園英語,2021(52):126-127.
Discuss on Building a Smart English Classroom with Fresh and Flexible Teaching Methods
He Min
(Guangming Central Primary School, Pucheng County, Nanping City, Fujian Province, Pucheng 353400, China)
Abstract: English teaching design particularly requires the introduction of lively and dynamic teaching methods, starting from students’ real life and childlike world, integrating diverse and interesting methods into classroom teaching, mobilizing students’ active learning willingness, and enhancing the systematization and permeability of knowledge. The English subject itself contains multiple interesting factors, and teachers plan learning paths for students in a lively and dynamic form, aligning them with their learning cognition, making the teaching effect even more worthy of expectations. The specific approach is to suspense and stimulate interest, and launch a smart classroom; outline and lay the foundation for learning with circles; intensive cultivation and removal of reading barriers; refine training and clarify the direction of reading and comprehension; guide the evaluation and expand the perspective of thinking.
Key words: primaryschoolEnglish;fresh and lively;flexibility;systemic;permeability;smartclassro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