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馬鞍山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劉 晨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理念從原來的知識本位轉變?yōu)樗仞B(yǎng)本位,英語課堂教學目標應從以往對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轉變?yōu)閷φ_的價值觀、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的培育。[1]這就要求英語教師的教學要從關注教材中的知識點和零散的教學板塊,轉變?yōu)殛P注單元主題意義和語篇的整體設計,關注教學內容的連貫性、邏輯性和遞進性。教師須從單元整體教學目標出發(fā),圍繞單元核心語言設計教學。以滬教版小學英語(三年級起點)教材為例,該套教材以“模塊—單元—板塊”的形式呈現,教師在教學時應圍繞單元主題,明確單元目標,合理劃分單元課時,設計單課教學活動,有效實施課堂教學。筆者結合滬教版教材4A Module4 Unit12 Weather這一單元,具體分析如何在單元視域下進行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設計。
傳統(tǒng)的英語課堂教學,教師更加關注語言知識的傳輸,忽視思維品質和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每一課時的教學內容相對孤立,忽視知識結構的建立。隨著課程目標由知識本位向素養(yǎng)本位轉變,傳統(tǒng)的基于“課時”和“知識點”的教學設計難以匹配素養(yǎng)目標,素養(yǎng)目標需要與之相匹配的單元整體設計來實現。[2]
單元通常是圍繞一個概念、一個主題或者一個問題設計的教學內容,站在單元的視角設計課堂教學,是將離散的知識和技能相互關聯,并賦予一定的意義,將語言、文化和思維的發(fā)展融為一體。教師需要充分挖掘教材資源,創(chuàng)設真實語境,設計語用任務,通過調整語篇內容將教材中分散的知識點進行結構化整合,將單元核心語言在不同課時中不斷復現,逐步達成單元教學目標。學生通過多模態(tài)的語篇學習和多層次的課堂活動,對所學語言從學習理解、應用實踐再到遷移創(chuàng)新,力求解決語言與文化、文本與思維割裂的問題,實現深度學習。
現行的小學英語教材基本都由自然單元組成,每個單元中包含幾個板塊,每個板塊的功能和性質不同,有的板塊包含了本單元的核心內容,單元教學的重難點都在該板塊中呈現,可以定義為核心板塊,是教學的重點;有的板塊則是為了提高學生語言技能,如故事閱讀、聽力語篇等,可作為次核心板塊,學生通過該板塊的學習逐步提升語言技能;還有一些板塊提供了相關練習活動,比如歌曲、游戲、手工制作等,為了操練語言或者培養(yǎng)語言學習的興趣,這樣的板塊可以劃為非核心板塊(或輔助板塊),教學時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需要重新加工或者替換。教學設計時教師應結合實際情況(如課時安排、學情等)將單元內容重新劃分為三個部分:核心板塊、次核心板塊和非核心板塊。滬教版小學英語教材三至六年級共八冊教材,每冊教材包含四個模塊(Module),每個模塊下有三個單元(Unit),每個單元包含5—6 個板塊,各板塊分別包含語音、詞匯、語法、語篇和文化知識等內容。以4A Module4 Unit12 Weather這一單元為例,核心板塊對應教材中的:Look and learn,Listen and say,Review the sounds。核心板塊主要呈現了單元的重點知識,包括語音、詞匯、語法、語篇等內容。教學設計和實施時,教師應將該板塊貫穿在單元的不同課時中展開教學,不同課時的教學要求逐步遞進。次核心板塊對應Say and act,該板塊主要功能是訓練語言技能,包括聽說技能、讀寫技能等。本單元的Say and act 部分呈現的是一個對話文本,主要是讓學生在語境中能夠表達自己喜歡什么樣的天氣并簡要敘述理由,這篇對話比Look and learn 的對話內容更豐富,更富有生活氣息。輔助板塊是手工制作和一首歌謠,分別是Make and say,Listen and enjoy.一個是手工制作轉盤用于操練本單元的核心句型,兒歌非常適合四年級的學生鞏固所學句型,生動有趣,朗朗上口。教師依據單元中各個板塊的不同功能,劃分本單元三個課時的教學內容,核心板塊在每個課時中不斷復現。并且,圍繞單元主題和課時教學目標,教師為每一課時設計了不同話題:Period 1 Different cities,different weather;Period 2 Different people like different weather;Period 3 Weather I like。將該單元的核心知識融入每一個課時教學,但教學目標逐步提升。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實施的方向和預期達成的結果,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是制定目標的依據。教師要先明確整個小學階段的英語教學總目標、各個學段的教學目標以及每個學期的教學目標,然后根據具體的學情制定每個單元和單課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不能只關注教材中的知識點,還要與單元的主題、實際學情以及學科課程總目標相匹配。教學目標要緊扣單元主題,考慮學生的持續(xù)發(fā)展。本單元所屬的模塊主題是The world around us.屬于“人與自然”范疇,單元主題是Weather,功能是Introduction(介紹),即運用核心句型How’s the weather? It’s ...詢問并描述天氣情況。單元目標的制定是建立在課程標準、教材內容和實際學情的基礎上的。制定目標時,教師從知識與技能、方法與策略、文化與情感幾個不同維度進行描述,形成單元目標。課時目標的制定要在單元目標的基礎上,進一步思考單元實施過程中,各課時之間的關聯、學習內容的劃分、單元目標的細化落實等要素,使課時目標和單元目標有關聯、有遞進,同樣也要從三個維度進行描述。
教師在確定教學目標時要清晰、準確、可評、可測。教學目標要從行為主體(Audience)、行為方式(Behavior)、行為條件(Condition)、行為程度(Degree)幾個方面敘寫。[3]有效的課堂教學應以明確的教學目標為指引,目標的達成度是評價一節(jié)課的重要依據,單課目標要與單元目標匹配。教師對單元目標做了如下設計:
知識與技能目標:
1.知曉5 個元音字母在開閉音節(jié)中的發(fā)音,在靜聽、仿讀后運用發(fā)音規(guī)律,正確遷移運用到其他單詞。
2.在Kitty 談論旅行相冊的情境中,能正確理解、朗讀和熟練運用核心詞匯rain/rainy,cloud/cloudy,sun/sunny,wind/windy 以 及 核 心 句 型:How’s the weather?It’s...I can...
3.在Kitty 和Uncle John 的對話中,了解如何運用It’s...I like/don’t like...;It’s...I can/ I can’t...等句型描述天氣情況、表達感受、闡述喜歡或不喜歡該天氣的原因。
4.能在所給語言框架的幫助下,運用核心詞句,對喜歡的天氣進行口頭描述和書面表達。
方法與策略目標:
1.通過聽音、模仿、跟讀辨音、總結歸納等方法正確朗讀含有5 個元音字母在開閉音節(jié)中的音素的例詞。
2.能夠在創(chuàng)設的語境中,借助圖片等感知理解核心詞匯的詞義;并通過視聽問答、模仿朗讀等,認讀并運用核心詞匯及句型進行口頭表達。
3.能夠在真實語境中,通過視聽問答、互動交流、同伴表演、小組活動等,感知、理解和運用核心語言。
4.通過對話表演、文本復述、閱讀、討論、合作交流、思維導圖、仿寫等方式完成目標語言輸出。
文化與情感目標:
1.通過辨識天氣來決定適合做的事情,了解不同天氣對人們活動的影響,并培養(yǎng)關心他人的品質。
2.通過對單元各語篇的學習,感受不同的天氣變化,欣賞不同天氣的美,了解天氣與人類、植物息息相關,感受生活的美好。
明確了單元的教學目標之后,基于單元目標、單元內容和課時劃分,教師又進一步分解出三個分課時目標,每個課時目標對應單元目標也分為三個維度呈現,例如三個課時的文化與情感目標分別是:
Period 1 通過學習了解不同城市的天氣,欣賞不同天氣的美,感受大自然的美妙。通過辨識不同天氣決定做不同的事情,培養(yǎng)積極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
Period 2 通過對文本的學習,理解Different people like different weather,了解天氣給人類和植物帶來的影響,辯證地看待不同天氣。
Period 3 了解不同的人對不同天氣的喜好,能正確看待不同天氣,享受不同天氣帶給我們不一樣的生活體驗。Enjoy each weather,enjoy every day!
從以上的文化與情感目標描述可以看出,課時目標是為單元目標服務的,學生通過對單元中各個單課的學習,最終達成單元目標。
語言學習是學生圍繞語篇的學習活動,語篇提供的文本語言要與新的語言知識和學生熟悉的生活語境有效融合,成為具有實際意義的語言,為實現教學目標服務。學生的語言學習應在對語篇文本的學習過程中經歷學習理解、實踐體驗、構建運用和遷移轉換等過程。每個學校和班級的學生不同,每個學校的課時安排和教學進度也不統(tǒng)一,因此,教師要針對不同的教學對象調整教學目標,對教材提供的文本語言進行合理的加工和整合,轉換成與實際學情和教學目標匹配的教學文本,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
本單元的主題是Weather,核心詞匯是關于描述天氣的詞匯(rainy,cloudy...)和詢問天氣的句型“How’s the weather?”及相關回答。單元第一課時,教師設計的是Kitty 去了不同的城市感受到不同的天氣。每一段都圍繞單元的核心語言來描述各個城市的天氣情況和Kitty 的個人體驗。結合本節(jié)課話題Different cities different weather,與學生一起在單元主題語境中體驗和談論不同城市的不同天氣及相關活動,教師設計如下語篇:
第一課時教學文本:Kitty呈現自己的旅行相冊。
第二課時的話題是Different people like different weather.教材中的Say and act 板塊提供的是Kitty 和Uncle(farmer)對不同天氣的態(tài)度。教師基于教材提供的對話文本展開教學,同時為課本中出現的植物增加了擬人化語言,學生在學習語篇時增加了趣味性:
Pitter-patter,pitter-patter,it’s rainy.
We like the rain.We are happy.
Whoosh,whoosh.It’s windy.
Oh,no!We don’t like the wind...
教學文本不僅變得更加富有童趣,豐富了文本語言,又增加了單元核心語言We (don’t)like ...的復現率,幫助學生更好地在語境中體驗和學習語言。
第三課時的話題是Weather I like。讓學生在前兩課時學習的基礎上,運用核心語言談論自己喜歡的天氣及理由。
從三個不同課時的教學可以看出,這個單元的教學過程是從“扶”到“半扶”再到“放手”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整個學習過程都建立在學生對語篇內容的感知、理解、訓練和運用的基礎上。教學過程須有“內容”的梳理、有“方法”的運用、有“框架”的表達。因此,教學的語篇內容要豐富,不僅體現真實語境,也要圍繞單元的核心語言知識和單元情感體驗;語篇的文本框架要清晰,學生在連續(xù)幾課時的學習后,能用所學語言有邏輯地表達;核心語言循環(huán)復現,學生通過文本語言的學習,對單元的核心知識從理解到運用,逐步實現從“懂”到“能”的素養(yǎng)目標。
板書是一節(jié)課的重要資源之一,好的課堂板書能夠將一節(jié)課的核心內容、教學重點和學習過程有邏輯地呈現。不僅能幫助學生明晰所學內容,還能夠幫助學生加深記憶,有效回顧一節(jié)課學習的過程和重難點。
根據教學目標和語篇內容,教師精心設計各個課時的板書:第一課時通過欣賞Kitty 的旅行相冊、談論不同城市的天氣情況,學生可以借助板書提供的語言框架等有感情地表達,能夠簡單地口頭和書面描述不同天氣及可以從事的活動,表達天氣對自己心情和活動的影響。做到內容完整、表達基本流利、語法基本正確。第一課時主要是學習理解層面的活動,以模仿、朗讀為主;第二課時Kitty和爸爸一起與uncle討論各自喜愛的天氣以及原因,學生可以在語境中用單元的核心語言進行簡單的對話交流,要求學生在語境中能使用所學語言嘗試表達Kitty、uncle 和農場植物對不同天氣的喜愛;第三課時的板書提供了一幅思維導圖,要求學生完成前兩課時的學習任務之后,能夠在板書的提示下自主表達自己最喜歡的天氣及理由,實現單元語言學習任務的達成,對所學語言也逐漸達成遷移創(chuàng)新的要求。
板書設計是教學設計的重要部分,好的板書設計須凸顯教學重點和學習過程。通過板書資源有效支持學生在不同的話題和學習任務驅動下分步驟開展學習活動,體驗對天氣變化的不同感受和個人的喜好。整個單元的學習過程,不僅是學習語言知識的過程,也是對語言背后承載的文化和情感的體驗過程。
小學英語單元整體設計關鍵是要整體把握單元各板塊的教學功能和板塊間的邏輯關聯,充分挖掘單元主題意義,圍繞單元主題分解不同課時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在主題意義的引領下,以語篇為載體,設計不同層次的教學活動,有效落實單元中各課時教學目標,最終完成單元目標和學段目標,讓學生從基于單課語篇的學習,逐步走向深入語篇和超越語篇的學習,讓英語學習過程成為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