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陸宰、陸游父子與諸晁交游考論

2023-12-23 21:54劉雨薇
關鍵詞:陸游

劉雨薇

(南開大學 文學院,天津 300071)

陸游于乾道六年(1170)起任夔州通判,其后在蜀地輾轉流連,直至淳熙五年(1178)始得東歸。東南文墨之彥,引蜀人傾心。其詩才風流為蜀地名卿巨儒所贊賞,從游唱和,爭共挽留。晁公武更欲將自家別墅贈予陸游,陸游“諾焉而未之決”[1]?!百浳荨敝录日蔑@了晁公武之豪氣,亦透露出陸晁二人非同一般之關系。

晁公武,字子止,世稱昭德先生。其家族乃兩宋以文學享盛名的世家,歷二百年而不衰。“宋興五十載,至咸平、景德中,儒學文章之盛,不歸之平棘宋氏,則屬之渲淵晁氏,二氏者,天下甲門也?!盵2]1晁氏原居澶州清豐縣,自晁迥始賜第京師昭德坊,其子孫多以昭德為號。靖康之難,中原衣冠悉數(shù)南渡。晁公武流寓吳楚,承中原文獻之傳,家中藏書特豐。紹興初入蜀,與蜀中名士交游。紹興二年(1132)登進士第,任四川轉運副使井度屬官。十五年(1145),任四川宣撫司錢糧所主管文字。十七年(1147),通判潼川府,尋知恭州,移榮州、合州,后又任潼川府路轉運判官。二十七年(1157)被劾罷,不久復職知瀘州。后入朝任吏部郎中、監(jiān)察御史。隆興二年(1164)兼國史院編修官,旋任右正言,多所論列。遷殿中侍御史,徙戶部侍郎。乾道元年(1165)出知瀘州,提舉成都府、利州等路茶事。三年(1167)知興元府,充利州東路安撫使,四年(1168)任四川安撫制置使。六年任淮南東路安撫使兼知揚州。七年(1171)移潭州。擢吏部侍郎,除臨安府少尹,以與判官不合罷。此后行跡未見記載。晚年卒于嘉州。

就晁公武行跡而言,贈屋一事當在乾道七年之后。于北山《陸游年譜》系為乾道九年(1173)事[3]174,此年陸游攝知嘉州事?!秳δ显姼濉肪砹小墩训绿猛聿健芬辉?淳熙元年(1174)作于榮州。據(jù)清代《榮縣志》載,昭德堂在刺史署,為晁公武所建。紹興二十一年(1151),晁公武以侍郎改刺榮州(1)轉引自孫猛《晁公武傳略(二)》,《國學集刊》第3輯,商務印書館2018年版,第91頁。,昭德堂或建于此時。陸游晚步其間,見斷碑廢寺,嘆遺恨萬千,不知是否有晁公武作陪?此外,陸游詩文集中未有二人直接交游的記載。就此而言,二人似乎并不熟絡。然深入考察發(fā)現(xiàn)陸游與其他諸晁亦有交游,詩文筆記中多記有晁氏軼事。此交往實則是在親緣關系基礎上展開,山陰陸氏與昭德晁氏原有通家之誼,早已形成親熟關系。

一、晁氏家世略考

《晁氏宗譜》卷十七記載:“吾晁望潁川,北魏時崇及暉起于遼東,襄平封號猶假穎川,知其為御史大夫苗裔也。唐時南陽西鄂晁氏為盛,而宋初之晁則由濟州巨野,景迂作《積善堂》詩,意以暉為濟州太守,子孫遂居濟州?!?2)轉引自劉煥陽《宋代晁氏家族及其文獻研究》,齊魯書社2004年版,第2頁。晁氏以晁迥登朝為家族繁盛之始。其時,晁氏賜居京師昭德坊,晁佺并晁迪、晁迥、晁遘三眷,均居住于此處。再世后,晁迪一支遷往濟州巨野,是為東眷;晁遘一支遷往濟州任城,是為西眷;晁迥子孫仍居京師昭德坊,是為中眷。據(jù)《晁氏宗譜》卷十七《遷徙譜》所載:“文元之子孫世居昭德坊,東西眷則否”,“東西二祖,其身皆居開封,其子則皆遷于濟,東眷居巨野,西眷居任城,至補之而卜居金鄉(xiāng)也?!?3)轉引自劉煥陽《宋代晁氏家族及其文獻研究》,齊魯書社2004年版,第2頁。又因晁氏入宋后因晁迥、晁宗愨父子顯赫,子孫后輩尤以為榮,言先祖必以“昭德”為稱。周必大《文忠集》卷七十五《迪功郎致仕晁子與墓志銘》云:“晁氏自漢御史大夫錯以身殉國,閱千余年,宋興而翰林文元公諱迥、參政文莊公諱宗(愨)父子以文章德業(yè)被遇真宗、仁宗,繼掌內外制,賜第京師昭德坊,子孫蕃衍,分東西眷,散處汴、鄭、澶、濟間,皆以昭德為稱,蓋宗生仲,仲生端,端生之,之生公,公生子,子生伯,伯生世,奕葉聯(lián)名,文獻相承,奉天下無它,嗚呼盛哉!”[4]

相較于昭德中眷之位極人臣、仕宦顯赫,東西二眷顯得暗淡無光。按《晁氏宗譜》記載,東眷自晁宗簡時移居濟州巨野,晁宗簡為晁迪子。晁迪在世時仍居京師昭德坊,為東眷一世。二世晁宗簡有五子,為東眷三世,其中唯有仲偃、仲參可考。東眷四世“端”字輩晁氏,現(xiàn)可考出者計有七人。晁仲偃子三人,為晁端友、晁端本、晁端中。晁仲參子四人,為晁端仁、晁端義、晁端禮、晁端智。東眷五世“之”字輩晁氏,現(xiàn)可考出者,計有二十四人,其中晁端本七子,未成年而卒,名字行第無考(4)轉引自劉煥陽《宋代晁氏家族及其文獻研究》,齊魯書社2004年版,第13頁。。其中有名者為晁補之。晁說之《景迂生集》卷六有詩《河中府追懷亡二兄及思永興十二弟》,于“蕓香寂寞空青?!本渥⒃?“二兄學士嘗守此郡。”[5]124可知晁補之,家行第二。有子四人,曰公為、公似、公汝、公肅。東眷六世“公”字輩晁氏,根據(jù)有關墓志及《晁氏宗譜》記載,可考出者共十六人,然多不顯達。

考晁氏中眷,據(jù)《晁氏宗譜》記載,晁迥有子四人,名宗愨、宗諒、宗操、宗干。晁宗愨有三子,名仲衍、仲蔚、仲熙。中眷四世“端”字輩晁氏,可考出者共有九人。其中,晁仲衍有子六人,為晁端彥、晁端方、晁端稟,另三人未名而夭,晁端方事跡已不可考。晁仲熙有子五人,為晁端弼、晁端介、晁端修、晁端粹、晁端厚。晁端彥,仁宗嘉祐二年(1057)進士,同年進士者有章衡、蘇軾、蘇轍、曾鞏、葉溫叟、朱光庭、蔣之奇、林希、章惇等人。有子三人,為晁說之、晁泳之、晁兌之?!爸弊州吜砭呤⒚哂嘘藳_之。中眷六世“公”字輩晁氏,現(xiàn)可考出者共十八人。據(jù)《晁氏宗譜》等文獻記載,晁公壽、晁公耄、晁公位、晁公文為晁說之子。晁泳之有三子,曰公邁、公昂、公葉、公逸、公肖。晁沖之六子,曰公休、公武、公遡、公榮、公退、公適。相較而言,西眷稍為沉寂。南渡后寓居江、浙、蜀之晁氏,三眷皆有(5)轉引自劉煥陽《宋代晁氏家族及其文獻研究》,齊魯書社2004年版,第28頁。。

二、陸宰與諸晁之交游

陸游先輩與晁氏早有交往,且情誼匪淺。陸游所記文獻中,陸氏與晁氏之交往多見于其父陸宰與晁氏“之”字輩間。受家世影響,《老學庵筆記》中多記晁氏此輩文學仕宦之軼事,以晁說之、晁泳之、晁沖之為多?!独蠈W庵筆記》卷五載:

承平日甚重宮觀,宣和中,晁之道知成州,有請。吏部報云:“照會本官,歷任已曾住宮觀,不合再有陳乞?!彼熘率硕鴼w。[6]64

晁之道,即晁泳之。據(jù)此則記載可知其晚年官職變遷及致仕之由,兼及北宋祠祿制度之特點。此外,《老學庵筆記》另載有晁泳之史學思想及詩作,如:

晁之道讀《魏書》,以為魏收獨無刑禍,既以壽終,又贈司空、尚書左仆射,謚文貞,以此攻韓退之避修史之說。然收死后,竟以史筆多憾于人,齊亡之歲,冢被發(fā),棄骨于外,得禍亦不輕矣。[6]69

晁之道《明皇打毬圖》詩:“宮殿千門白晝開,三郎沉醉打球回。九齡已老韓休死,明日應無諫書來?!庇帧稄埞础吩娫?“怪底君王慚漢武,不誅方士守輪臺。”皆偉論也。[6]88

又,卷九載:

晁氏世居都下昭德坊,其家以元祐黨人及元符上書,籍記不許入國門者數(shù)人,之道其一也。嘗于鄭、洛道中遇降羌,作詩云:“沙場尺箠致羌渾,玉陛俱承雨露恩。自笑百年家鳳闕,一生腸斷國西門?!狈绞菚r,士大夫失職如此,安得不兆亂乎?[6]108

昭德晁氏陷北宋黨爭。又因元符三年(1100)應詔上書一事,晁泳之及晁氏兄弟多被列入黨籍,遭貶流放,久不得入國門。晁泳之于鄭、洛道中見降羌猶能赴闕,而己身卻流落國門之外,百年世家,一朝凋零,不由感慨萬千。陸游在此則記載中也表達了對晁氏遭遇的同情,以及對其時黨爭士大夫的不滿和憤懣,以為大夫失職便是禍亂之征兆。

晁說之,字以道。與陸宰多有來往,嘗就詩篇一字之音,一句之解反復商量,如《老學庵筆記》卷八載:

先君讀山谷《乞貓詩》,嘆其妙。晁以道侍讀在坐,指“聞道貓奴將數(shù)子”一句,問曰:“此何謂也?”先君曰:“老杜云,‘暫止啼烏將數(shù)子’,恐是其類。”以道笑曰:“君果誤矣?!镀蜇堅姟贰當?shù)’字,當音色主反?!當?shù)子’謂貓狗之屬多非一子,故人家初生畜,必數(shù)之曰‘生幾子’?!畬?shù)子’猶言‘將生子’也?!迸c杜詩同而意異。以道必有所據(jù),先君言:“當時偶不叩之,以為恨。”[6]98

可見陸宰對晁氏作為舊京故家、中原文獻的推重。晁氏尚學,即便女眷也熟習詩賦文學。《老學庵筆記》卷七載:

先夫人幼多在外家晁氏。言諸晁讀杜詩“稚子也能賒”“晚來幽獨恐傷神”,“也”字、“恐”字,皆作去聲讀。[6]86

陸宰與晁說之有詩歌往來,《劍南詩稿》卷四十五有《先少師宣和初有贈晁公以道詩云奴愛才如蕭穎士婢知詩似鄭康成晁公大愛賞今逸全篇偶讀晁公文集泣而足之》詩[7],陸游讀此逸詩,或因追想昔日祖輩之交誼,情深義重,不由感慨萬千。由此可見陸游對陸晁二氏交游往事之懷念與向往,以及對晁氏前輩之敬仰?!段寄衔募肪硎恕毒坝叵壬籼糜洝贩Q“公之學深且博矣”,“卓乎獨立,確乎自信,雖引天下而與之爭,不能奪。卒成一家之說,與諸儒并傳”[8]459。又,《渭南文集》卷二十九《跋晁以道書傳》指出“晁以道著書,專意排先儒。故其言多而不通”,然又以“然亦博矣”回護,可見其態(tài)度[9]226?!独蠈W庵筆記》將晁說之錄入近世名士之列,欽佩之情溢于言表。

晁氏中與陸氏更為親近者為晁沖之。晁沖之,字用道,后更字叔用,人稱具茨先生,行二十六。據(jù)《晁氏宗譜》,其父不可確考,僅知其“以文莊為曾大父,以文元公為高祖”(6)轉引自劉煥陽《宋代晁氏家族及其文獻研究》,齊魯書社2004年版,第173頁。。晁沖之才華出眾,即便是在文士輩出的晁家也是聰穎過人,偉異絕特,唯獨“不第”。哲宗紹圣黨禍起,族兄弟如晁補之、晁說之皆落黨籍,遭離讒放逐。晁沖之飄然遺形,隱于具茨山下,世稱具茨先生。俞汝礪《晁具茨先生詩集序》稱其“暨朝廷諸公欲起之,乃復任心獨往,高挹而不顧,世之榮利不得而羈也”[2]1。陸宰娶唐介女孫唐氏為妻,唐氏母親為晁沖之姊妹,因而唐氏為晁沖之女甥,陸宰為晁沖之甥婿,兩家存有姻親關系。晁沖之有《陸元鈞寄日注茶》詩,詩中有“老夫病渴手自煎,嗜好悠悠亦從眾。更煩小陸分日注,密封細字蠻奴送?!盵10]此詩系于政和初年。陸元鈞即陸宰,其時官淮西提舉常平,年方二十余[11]。陸宰為長輩晁沖之注茶,可謂尊敬有加。《家世舊聞》卷下:“宣和末,蔡京病篤,人皆謂必死矣。獨晁叔用(沖之)謂先君曰:‘未死也。此老敗壞天下至此,若使晏然死牖下,備極哀榮,豈復有天道哉!’已而果然?!盵12]243二人談論當朝權貴生死一事,可見關系親近。陸宰平日多向晁沖之請教典章故事,如“以書問晁叔用都城近事”[12]245。

《家世舊聞》有載陸宰對晁氏之評價:“昭德晁氏多賢,自蔡京專國以來,皆安于外官,無通顯者。有疏族,居濟州。以京薦為大晟府協(xié)律郎,舉族恥之。宣和中,有御史,晁氏婿也,舊有喘疾,一日,與叔用言,‘自入臺后,喘乃已。’叔用之妻顏夫人正色答曰:‘某郎莫是不敢否?’蓋其家習為正論,雖婦人亦漸漬如此?!盵12]252足見晁氏家風謹嚴。

劉克莊《江西詩派小序·晁叔用》謂:“余讀叔用詩,見其意度宏闊,氣力寬余,一洗詩人窮惡酸辛之態(tài)。其律詩云:‘不擬伊優(yōu)陪殿下,相隨于蔿過樓前。’亂離后追書承平之事,未有悲哀警策于此句者。晁氏家世顯貴,而叔用不肯陪伊優(yōu)之列,甘隨于蔿之后,可謂賢矣。他作皆激烈慷慨。南渡,放翁可以繼之。”[13]陸宰對晁沖之敬佩有加,時常談及,在此氛圍下,陸游或學習繼承前輩文學氣度,并有所發(fā)揮。

三、陸游與諸晁之交游

1.“故家借簽帙”

陸游與晁氏“公”字輩交游頗多。《渭南文集》卷十四《晁伯咎詩集序》,即為晁公邁詩集所作。晁公邁,字伯咎,一字伯皋,號傳密居士,晁泳之季子。初仕開封府刑曹,建炎三年(1129)通判撫州,紹興年間任廣東提舉茶鹽公事,因市舶求利事為大食國使者所訟而免官,卒于紹興十六年(1146)。淳熙七年(1180),時陸游五十六歲,在撫州(今江西臨川)提舉江南西路常平茶鹽公事任上。晁公邁孫晁百談集詩四卷,請陸游作序。晁百談,字元默,淳熙進士。知南康軍,再知道州。入仕四十年,家無余財。然晁氏家傳文學,富于藏書,這對嗜書如命的陸游而言猶如家藏萬金。撫州任上,陸游經(jīng)常向晁氏借書,《抄書》一詩云:“書生習氣重,見書喜欲狂。搗蘗潢剡藤,辛苦補散亡。且作短檠伴,未暇名山藏。故家借簽帙,舊友餉朱黃?!盵14]表達了其借得藏書、讀閱抄錄欣喜若狂之感。自注中言“借書于王、韓、晁、曾諸家”,此處的“晁家”或為居于江西的晁百談一支。

2.好《字說》

陸游與晁公武之交往除“贈屋”一事外,未有其他記載?!独蠈W庵筆記》中有數(shù)則關于晁公武的記載。卷五云:

晁子止云,曾見東坡手書《四州環(huán)一島》詩,其間“茫茫太倉中”一句,乃“區(qū)區(qū)魏中梁”,不知果否。[6]56

“四州環(huán)一島”為《行瓊儋間肩輿坐睡夢中得句云千山動鱗甲萬谷酣笙鐘覺而遇清風急雨戲作此數(shù)句》詩首句,“茫茫太倉中”一句在《王狀元集注分類東坡先生詩》(四部叢刊本)卷一中寫作“區(qū)區(qū)魏中梁”[15]。

此條記載雖無法證明晁公武與陸游有過當面直接的商討,但至少透露出二人就文學交換過信息。而在《老學庵續(xù)筆記》中陸游自述曾見東坡手書一軸:

余在蜀,見東坡先生手書一軸曰:“黃幡綽告明皇,求作白打使,此官亦快人意哉!”味東坡語似以“白打”為搏擊之意。然王建《宮詞》云:“寒食內人長白打,庫中先散與金錢?!眲t白打似是博戲耳,不知公意果何如耳。[6]125

此手書是在蜀地時所見,是否來自晁公武處無法確知。《老學庵筆記》中記載與陸游討論過蘇軾手書者還有蘇嶠:

蘇季真云,《寄張文潛桄榔杖》詩,初本云“酒半消”,其下云“江邊獨曳桄榔杖,林下閑尋蓽撥苗”。“盛孝章”又誤為“孝標”,已而悟,故盡易之。雖其家所傳,然去今所行亡字韻殊遠,恐傳之誤也。[6]56

蘇嶠,字季真,蘇軾曾孫。考其仕宦行跡,乾道六年除浙東提舉,八年(1181)為吏部員外郎,賜同進士出身。九年(1173)三月官侍御史,八月試右諫議大夫,兼侍講,十一月由左朝奉郎試給事中,兼侍講,除顯謨閣待制知太平州[16]。淳熙五年、六年(1179)知建寧府,與朱熹往來。后官知婺州[17]。則乾道九年至淳熙五年間(1173—1178)是否歸蜀與陸游相游無法知曉。陸游筆記中記有一則蘇軾軼事,得之于蘇嶠:

東坡自儋耳歸,至廣州舟敗,亡墨四篋,平生所寶皆盡。僅于諸子處得李墨一丸,潘谷墨兩丸。自是至毗陵捐館舍,所用皆此三墨也。蘇季真云。[6]62

可知陸游與蘇嶠確有交往,且對蘇嶠家藏深感興趣,《渭南文集》卷二十九《跋楊處士村居感興》:“蘇嶠季真家有處士夫妻像,野逸如生,恨不曾傳摹得之。他日見蘇氏子孫,尚可畢此志也?!盵9]225然無法確認陸游是否真正在蘇嶠家見過此夫妻像。由此,陸游在蜀地所見蘇軾手書,到底是來自晁公武所藏還是蘇嶠家傳,亦或是他處,因文獻缺載,不可確知。但就蘇軾詩歌進行研討,交換意見一事卻是無法否認的,由此可窺見陸游與晁公武的交往狀況。

晁公武《郡齋讀書志》評王安石《字說》:

蔡卞謂介甫晚年閑居金陵,以天地萬物之理,著于此書,與《易》相表里。而元祐中,言者指其揉雜釋、老,穿鑿破碎,聾瞽學者,特禁絕之。[18]

《字說》自元豐五年(1082)奏上,朝廷即頒于學官,布示天下,使家家遵用。元豐末年,其勢始終巍然?!独蠈W庵筆記》卷四載:“吳元中丞相在辟雍,試經(jīng)義五篇,盡用《字說》,援據(jù)精博。蔡京為進呈,特免赴省廷試,以為學《字說》之功?!盵4]44可見場屋當時崇尚之風。此外,《郡齋讀書志》載有無名氏《〈字說〉偏旁音釋》一卷,又無名氏《〈字說〉疊解備檢》一卷。雖不著撰者姓名,亦可見《字說》盛行時之狀況?!独蠈W庵筆記》中亦記有《字說》工具書數(shù)本,“有唐博士耜、韓博士兼,皆作《〈字說〉解》數(shù)十卷,太學諸生作《〈字說〉音訓》十卷,又有劉全美者,作《〈字說〉偏旁音釋》一卷,《〈字說〉備檢》一卷,又以類相從為《字會》二十卷?!盵6]27

自司馬光用事,遂一洗安石之舊。哲宗元年(1085),禁科舉用《字說》。然紹圣元年(1094),旨意除進士引用王安石《字說》之禁。后至欽宗靖康元年(1126)再次禁用《字說》取士。宋人于《字說》多有指責,攻擊者言其“異端”“破律破?!盵5]21“穿鑿”[19],又論其“往往出于小說”[20]。對《字說》的這種態(tài)度可謂影響深遠,四庫館臣贊賞《老學庵筆記》之考據(jù)精審,唯獨對其“以其祖陸佃為王安石客,所作《俾雅》,多引《字說》,故于《字說》無貶詞,于安石無譏語”[21]頗具微詞。以陸王二人之主客關系暗指《俾雅》引《字說》之用意不純,頗有些強詞奪理。“佃書之所以引據(jù)《字說》者,乃認其有被引之必要而然,初非謂有他種用心也。”[22]自《老學庵筆記》中關于《字說》的多處記載可見陸游的確繼承了其祖對《字說》之看法,《渭南文集》卷三十一有《跋〈重廣字說〉》[9]304一文,陸游家藏有《字說》,并細致考證了《字說》之版本,可見其態(tài)度?!蹲终f》在南宋時已式微,陸游所見除族伯父彥遠、鄉(xiāng)中前輩胡浚明酷好《字說》外,唯王之望參政篤好不衰。此外,亦好之者有晁公武[6]27。二人是否就《字說》論究辯難已不可知,然對頗受冷落的事物保持共同的愛好,自有無須言說的默契。在共同興趣之上更容易產(chǎn)生一種共鳴,意會之時便已心心相印。

3.謝“晁運使”

《渭南文集》卷八有《謝晁運使啟》[8]203-204,系于乾道七年,此時陸游在夔州通判任上。因救火有功,受“晁運使”舉薦。而《陸游年譜》置于“乾道九年”下,與晁公武相關[3]174。然自注中未曾提及“晁運使”之名,考蜀地晁氏不止晁公武一人,有名者還有其弟晁公遡。晁家為文章世家,積學淵深。繼承家學的晁公遡為文“勁氣直達,頗有崟崎歷落之致”[23],作詩揮灑自如,清新流暢,時有警句。有《嵩山集》傳世,未見宋人著錄。明《文淵閣書目》卷九錄有“晁子西《嵩山集》,一部四冊,殘闕”[24]。前有門人師璿序,曰:

嵩山先生晁公,負絕人之資,出于海內文章家,憑厚而積深,發(fā)之于文,雄深雅健,鉅麗俊杰,以是擅名聲于時久矣。今雖為部使者,乘權任之重,猶日論著數(shù)千百言。凡屬乎文藝,不問何等,下筆輒妙天下,而皆與古作者合。嗚呼,天下之文至于公可謂大備矣。吾家傳甫從公游,間掇拾其詩文,凡一千余篇。以世之學者爭欲得公所作讀之,而恨見之未博也,于是鋟之板以傳焉?!瓏L窺公所謂《抱經(jīng)堂稿》者,以甲乙分第,汗牛馬而充棟宇。傳甫之所得,殆管中之豹,然已足蓋一世矣。[25]2-3

考《嵩山集》可知,其父晁沖之并未南下避難,而是留佐東道,宋亡身死。晁公武與晁公遡“不能從死”,“扶攜向東”[25]262。東至江南,“視當時先君之友猶半在,然頗珥筆持橐侍禁中,甚寵,不復記憶往事,以一字慰問其孤者”[25]261。在無法得到援助且家已窮空的境遇下,兄弟二人只得徑入蜀道,依姑丈孫涪州。入蜀時間應在紹興初年,晁公遡《自過犍為山水益佳》詩云:“客游三十年,不出僰與巴。”[25]10此詩為乾道元年,晁公遡赴眉州途中作,上推三十年,即為紹興五年(1135)。三十或為約數(shù),則入蜀時間為紹興初年。在姑丈孫涪州的教育下,晁公遡登紹興八年(1138)進士第,其后“陸沉于峽內”[25]154。《嵩山集》卷五十四《王少卿墓志銘》云:“公諱玨,字德全,姓王氏,紹興二十五年為夔州路轉運判官。始見某,相語:‘勿去,幸佐我?!碁橹羧辍!盵25]295則晁公遡在夔州路轉運判官幕下為官三年,具體職務未詳。其后任施州通判[25]188,秩滿而去。紹興三十年(1160),又任涪州軍事判官。三十二年(1162),知梁山軍?!肮倭荷健眱赡?再知眉州[25]178。乾道二年(1166),晁公遡升任成都府路提點刑獄公事[25]267,不久兼任漕運[25]217。師璿《嵩山集序》作于乾道四年,序曰:“今雖為部使者,秉權任之重?!盵25]2則此時晁公遡仍在提點刑獄公事任上?!端膸烊珪偰刻嵋氛J為《嵩山集》刊于乾道四年,“皆眉州以前所作”[23]。然晁公遡乾道二年已罷眉州任,集中尚有大量乾道二年至四年(1166—1168)部使者任上所作詩篇。且今本“顯然已非師傳甫所編《嵩山集》原貌,后人在傳刻過程中增補有乾道四年以后詩文”[26],如《漢川》《樊口》等詩,記離蜀赴都事。《上都》一詩明確表明“晚歲辭荒塞,青春赴上都”[25]67,即詩篇為暮年所作。《宋會要輯稿·選舉》:“(乾道五年正月九日)命吏部尚書兼侍讀兼權翰林學士汪應辰……兵部員外郎晁公遡……點檢試卷?!?7)轉引自孫猛《晁公武傳略(二)》,《國學集刊》第3輯,商務印書館2018年版,第161頁??芍牢迥?1169)正月,晁公遡在京任兵部員外郎?!八ミt”之年入都一事因在乾道四年六月之后,乾道五年正月之前。晚年事不詳,“終于朝議大夫、直秘閣”[27]。范成大有詩《晁子西寄詩謝酒自言其家數(shù)有逝者詞意悲甚次韻解之且以建茶同往》云:“錦里有逢迎,謹避舍蓋堂?!盵28]可知其時二人均在成都。范成大于淳熙元年至四年(1174—1178)間任四川制置使,則此時晁公遡已回至蜀地。

晁公遡流寓川峽期間,居夔州時日為多,足跡遍及夔州半數(shù)州縣。乾道七年舉薦夔州通判任上救火有功的陸游亦非不可能。

以上可知,陸游與晁氏中眷及東眷往來密切?!澳持獯竽盖遑S君,實巨茨先生女兄,而墓刻則景遷先生所作。故某每見昭德及東眷中表,每感愴也?!盵9]243由親緣關系擴展而來的交誼往往真切厚重又綿延久遠。晚年翻閱晁氏故人書卷,睹物思人,愴然淚下,情不自已。

四、結語

就文獻記載而言,陸游與晁公武似乎未有過多交往,無詩書贈答等常見的士人交往形式。即便如此,晁公武仍作出“欲捐其別墅以舍之”的舉動,足見二人關系之特殊。此特殊性或源自親緣關系所產(chǎn)生的“特殊信任”,即“即便個體之間不存在任何形式的互動,但只要存在天然的血緣和地緣關系,同樣能確保雙方義務性和復制性地建立起親密和信任的關系”[29]。而士人的交往,其背后伴隨著明顯的親緣關系,這種關系無疑是“各類關系得以建立的重要途徑”[30]。

猜你喜歡
陸游
陸游詩抄錄(書法)
錄陸游詩(書法)
陸游氣壞了等三則
一轉身,就是一輩子——陸游和他的《釵頭鳳》
我是陸游,我為“鏟屎官”代言
『吃貨』陸游
除夜雪
陸游詩中“花汞”一詞考釋
初夏絕句
陸游作品的“重農”思想及其當代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