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1918年,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傳入中國,這對中國現(xiàn)代女性范式的建構(gòu)是一次巨大沖擊,隨后魯迅提出了“娜拉出走”這一命題,由此引起了許多作家的思考與議論,這一話題也成為五四新文學(xué)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母題。本文將以丁玲在五四時期創(chuàng)作的《莎菲女士的日記》的主人公莎菲為例,探析“娜拉出走”這一母題對丁玲創(chuàng)作的影響和作家對此的理解,分析莎菲對于娜拉的超越性、莎菲超越時代的思想精神以及在特定時代背景下莎菲悲劇命運的必然性。
[關(guān)鍵詞] 女性啟蒙? 《莎菲女士的日記》? 時代悲劇
[中圖分類號] I207.4? ? ? ?[文獻標(biāo)識碼] A? ? ? [文章編號] 2097-2881(2023)11-0068-04
一、從“娜拉”到“莎菲女士”
1918年6月,挪威的劇作家易卜生創(chuàng)作的《玩偶之家》經(jīng)由胡適與羅家倫二人譯介,發(fā)表在新文化運動的主要陣地之一《新青年》雜志上,至此社會上掀起了一場“娜拉”熱潮,中國的青年女性將叛離舊家庭作為一種追求自我精神的象征。1923年12月,魯迅在北京女子高等師范學(xué)校的一場演講中提出了經(jīng)典的“娜拉走后怎樣”這一問題。魯迅并不看好娜拉的“出走”,他敏銳地預(yù)測了娜拉面臨的兩種命運選擇,即“墮落”或“回來”,這一點體現(xiàn)在1925年魯迅創(chuàng)作的《傷逝》的女主人公子君身上。子君這一角色可以看作是魯迅對于五四時期中國式娜拉出走后又返回的一種預(yù)設(shè),非常符合當(dāng)時中國社會的現(xiàn)況,是一場合乎邏輯的悲劇。1928年,丁玲發(fā)表了《莎菲女士日記》,引起了劇烈反響。在這部小說中,丁玲通過塑造莎菲女士這一形象表達了自己對于中國式娜拉的見解,莎菲女士不同于魯迅筆下的子君,結(jié)局卻更偏向一種當(dāng)時眼光下的“墮落”。
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在中國流行起來的時候,丁玲不過是十四五歲的少女,她更多是間接地接受了五四新銳思想。在這位挪威劇作家的影響下,中國的許多作家創(chuàng)作作品時都不免有了娜拉的影子,比如胡適親自操刀的劇本《終身大事》、郭沫若的《卓文君》《王昭君》《聶嫈》、馮沅君的三部曲《旅行》《隔絕》《隔絕之后》等。除了最原始的娜拉形象,丁玲還受到了之后中國作家描寫的類似的女性形象的影響。正因為五四新思想、新文化的耳濡目染,丁玲才能創(chuàng)作出石破天驚的莎菲女士形象。
從人物形象來看,莎菲和娜拉最大的不同之處在于莎菲“出走”了兩次。娜拉是一種反叛傳統(tǒng)的女性形象,她在家庭中是賢妻良母,如夢初醒后,想要尋找真實的自我,從而離開家庭?!渡婆康娜沼洝分?,作者并沒有描寫莎菲在家庭中的生活是怎樣的,在小說開頭讀者就能看出莎菲不是住在家中,而是住在旅館。莎菲一個人獨居在北京養(yǎng)病,可以看作是一次非常初級的“出走”,此時她并沒有與家人完全斷絕關(guān)系,在經(jīng)濟上并沒有獨立。這個時期的莎菲始終困于自己迷茫的精神世界中,她過于超越時代的思想使她十分苦惱,她得不到別人的理解,無法言說自己的苦痛。從這一點上看,丁玲在《玩偶之家》的基礎(chǔ)上,寫出了新舊思想變化時期女性的精神困境。莎菲的第二次出走是在第一部的結(jié)尾,她決定拋下一切南下,“在無人認識的地方,浪費我生命的剩余”[1]。此處的離開蘊含了丁玲的深刻思考:“五四”之后,革命退潮,出走的女性該走向何方呢?女性在精神層面的要求除了愛情自由外,依然有許多方面有待構(gòu)建。
在“回來”與“墮落”中,莎菲已經(jīng)完全放棄了“回來”,但莎菲是否就“墮落”下去了呢?其實也不盡然。在未完稿的《莎菲日記》第二部中,莎菲在日記中又說:“也許我不是堅強的人,我或者又墮入到另外的歧途上。雖說我相信,我是可以把握我自己,不,自己再糊涂再懶惰,然而話總是這么說,我們不否認環(huán)境,我是還在一個極舊式,比我過去還可能到更墮落的地步去的。這是一個關(guān)鍵,一個危險的時代……然而同時我得審判我自己,克服我自己,改進我自己,因為我已經(jīng)不是一個可以只知愁煩的少女了。”[2]在這一段自白中,讀者可以看到丁玲創(chuàng)作的明顯變化。這未完成的第二部極短,內(nèi)容幾乎可以看成是丁玲的半個人自傳,文本中明確表示:“謝謝許多為莎菲擔(dān)心的人,她并沒有像那日記中說的跑到無人認識的地方,浪費她生命的剩余?!盵2]莎菲非但沒有自暴自棄,反而收獲了真正的愛情,雖然與愛人短暫相處了六年之后便天人永隔了(此處與作家親身經(jīng)歷非常相似),但莎菲的“出走”似乎真的走出了一條不同于其他女性的道路,其中的艱辛作者沒有用過多筆墨描述,但也能隱約窺見不易。相隔三年后,丁玲創(chuàng)作的莎菲女士這一形象已經(jīng)非常迅速地成長起來了,不再每日幻想一些無意義的事,而是有意識地早起、鍛煉身體,她愛惜自己,生活也充實忙碌起來。這個結(jié)合了作家自己生活經(jīng)歷和思想情感的人物或許可以看作是一個走得更遠的娜拉形象。
二、莎菲女士的精神困境
林紓翻譯的日記體小說《巴黎茶花女遺事》風(fēng)靡一時,這種文體的小說因此在五四運動后大量涌現(xiàn),因為這種寫作方式可以讓作家將當(dāng)時壓抑的心緒完整地表述出來,“宣泄他們主觀世界的情感,張揚人的個性”[3]?!渡婆康娜沼洝愤x擇了日記體這一文體,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使作家表達人物內(nèi)心的隱秘思想更為方便,丁玲有意識地展露出莎菲真實的心靈世界。
《莎菲女士的日記》是非常標(biāo)準(zhǔn)的五四日記體小說,在文本中能十分明顯地感受到莎菲的情感表達,它就像是莎菲本人記錄自我苦悶心境、精神彷徨、生命掙扎的產(chǎn)物。丁玲與莎菲之間的對話是隱藏在文本之中的,作品中有兩種不同的視角,一個來自莎菲本身,另一個則折射出丁玲的創(chuàng)作意向。比如:“莎菲生活在世上,要人們了解她體會她的心太熱太懇切了,所以長遠的沉溺在失望的苦惱中,但除了自己,誰能夠知道她所流出的眼淚的分量?”[1]在日記中,莎菲多次不使用“我”這種第一人稱代詞,而是對自己也直呼其名,用一種旁觀者的態(tài)度冷冷審視自己的內(nèi)心。莎菲在此處表達了內(nèi)心的煩悶,莎菲復(fù)雜而隱秘的內(nèi)心苦痛,也折射出丁玲對當(dāng)時女性境遇的迷茫。在當(dāng)時的社會背景下,女性面臨多重精神困境,她們不知該往哪個方向走,也不知該如何走下去。丁玲將自己的視角放置在莎菲日記中,從莎菲的掙扎中,讀者也能看出丁玲的精神世界是有沖突、有對抗的,一方面她想要不顧世人的眼光大膽追求自己所愛,有意識地擺脫男性話語權(quán)的桎梏;另一方面她仍然不自覺地以傳統(tǒng)父權(quán)文化的習(xí)俗要求自己的行為舉止。從這一點上看,只要話語體系不曾被顛覆,女性就一直處于被動的狀態(tài),莎菲即使已經(jīng)走到了娜拉前面一步,也只能止步于此。
讀者要了解莎菲特別的精神世界,就要了解其塑造背景。首先,丁玲給莎菲安排了一個和自身聯(lián)系并不密切的家庭,這個家庭有許多兄弟姐妹,而莎菲作為一個獨居在外養(yǎng)病的孩子,本身就和家人較為疏離。年少離家又和家距離遙遠,關(guān)系只會越來越疏遠,這種并不親密的家庭關(guān)系讓莎菲在其他感情方面有超出常人的需求也是可以說得通的了。
其次,莎菲一直是病人,她患有嚴重的肺病,與外界隔絕開來,家人不在身邊,偶爾只有葦?shù)芎拓狗嫉葞讉€人來看望。無聊時只能靠重復(fù)地煨牛奶和看舊報紙打發(fā)時間,也難怪她會經(jīng)常胡思亂想了。美國學(xué)者蘇珊·桑塔格曾在她的著作《疾病的隱喻》中指出肺病具有“情欲催化作用”[4],丁玲將主人公塑造成一位肺病患者,也符合莎菲對于凌吉士近乎病態(tài)的執(zhí)著,這也達到了丁玲描寫女性個性解放和自我意識覺醒的目的。
最后,最為重要的一點在于莎菲過于超前的思想。作者描寫了一種可能會讓讀者感到怪異的愛情觀——莎菲辜負了在大眾看來老實體貼的葦?shù)?,迷戀庸俗的凌吉士,而且凌吉士還有家室。在常人眼中,葦?shù)芊浅!昂线m”莎菲,卻并不能滿足莎菲的實際需求。莎菲會愛上凌吉士,是因為在她了解他的真實面貌之前,凌吉士在莎菲的生活中表現(xiàn)出來的一直是一個鮮活的形象,就像投進一潭死水的小石子,攪動了莎菲心里的漣漪。見識到凌吉士庸俗不堪的內(nèi)心后,莎菲也陷入痛苦之中,雖然她仍然為這位美男子的容貌所著迷,卻也清楚地看到兩個不契合的靈魂只會互相折磨,沒有未來。這種矛盾折磨著莎菲本就敏感的內(nèi)心,讓她在不自覺中轉(zhuǎn)換了愛情的視角,她從一個渴望被男人控制的小女人變成一個渴望掌控男人愛情的大女人。莎菲將自己放在了更高的位置去審視凌吉士。在凌吉士終于主動親吻她時,她的欲望被滿足,所以她能夠輕蔑凌吉士的情欲,她好似站在了愛情的制高點上:“我勝利了!我勝利了!”[1]在凌吉士親吻她的同時,莎菲對他的熱情迅速消退,就像那些男人一樣,他們只享受征服的過程,對結(jié)果并不在意,在這里男女的主體地位發(fā)生了顛倒。這種驚世駭俗的想法在那個年代是格格不入的,莎菲的好友毓芳提醒她“留意自己的眼波”[1],而深愛著莎菲的葦?shù)芤仓粫f“你愛他,我配不上你”[1]。在文本中,讀者可以很明顯地感知到這兩個看似和莎菲關(guān)系密切的人并不是真的了解莎菲,而唯一能和莎菲有思想上交流的蘊姊已經(jīng)永遠地離開了莎菲,莎菲內(nèi)心的真實想法無處傾吐。沒有人能懂莎菲想要站在愛情的制高點,全然掌握自己人生命運的渴求,莎菲只能將自己的這份寂寞表露在日記中:“宇宙間的一切,甚至我自己的生命都是我的萬物。”[1]換句話說,莎菲是看得最透徹的那一個,也因為她看到了自己所渴求的東西是與社會不相容的,自己又沒有能力改變社會,所以她備受內(nèi)心的折磨。莎菲作為一個懵懂的、初步具備啟蒙思想的女性,最后決定南下,離開困住她的環(huán)境去尋求新的生活,這正是她果敢的一面,在這一刻,她確實如自己所愿,掌握了自己的人生。
三、莎菲女士“出走”的悲劇性
莎菲身上有注定的悲劇因素存在,雅克·拉康的鏡像理論認為:“人的自我形成的第一步就是建立在這樣一個虛妄的基礎(chǔ)上,在以后的發(fā)展中自我也不會有更牢靠、更真實的依據(jù)?!盵5]人類自幼兒時期會產(chǎn)生對“自我”的認知,并對既定目標(biāo)進行自我形象“鏡像”的塑造,但這實際上只是一種幻想。以男性為鏡像進行自我形象構(gòu)建的莎菲也只是在幻想罷了,因為莎菲永遠不可能變成男性,并擁有與之相等的地位與權(quán)力。這可能就是莎菲一直苦悶焦慮的根本原因?!白鳛楠毩⒌淖晕抑黧w,質(zhì)疑婚姻愛情,甚至是女性欲望本身——這一自我主體的根基之所在時,莎菲作為主體的存在反倒更加堅實?!盵5]當(dāng)莎菲產(chǎn)生這種自我意識的時候,哪怕這種思想還處在非常初級的階段,她也不能再退回最初蒙昧的、無所知覺的狀態(tài)了,這種覺醒是不可逆的。莎菲在第一部結(jié)尾表達出想要浪費余生的想法:“悄悄的活下來,悄悄的死去!”[1]這種想法也是一種自我放逐,丁玲也意識到這并非女性真正的出路,她也停留在“破”的層面,未能達到“后立”。此時的莎菲就卡在“回家”與“墮落”之間,作家本人也說過:“因為我只預(yù)備來分析,所以社會的一面是寫出了,卻看不到應(yīng)有的出路?!倍×嵯胍ㄟ^描寫女性的欲望覺醒從而實現(xiàn)主體性的建構(gòu),但是因社會環(huán)境的局限,離開男女兩性敘事后,這種女性自我主體的構(gòu)建根本無法實現(xiàn)。
在莎菲身上看到的這種困境在丁玲的處女作《夢珂》中也有體現(xiàn)。夢珂和莎菲代表了丁玲早期的創(chuàng)作理念,《丁玲傳》中寫道:“她處在那個社會總找不著同自己有共同語言的人,找不著真正彼此了解、彼此之心的人,她是很孤獨的,她總想沖破這些東西。”[6]莎菲遭遇的這些恰恰就是丁玲本人精神苦悶的反映,她試圖沖破牢籠,但她需要反抗的對象過于龐大,并不能僅憑她的個人之力在一朝一夕完成。但丁玲不曾放棄尋找女性的道路,從《一九三○年春上?!返拿懒盏健段以谙即宓臅r候》的貞貞可以看出,這時她的創(chuàng)作理念上升到一個新的階段,她讓自己筆下的女性從一個私人化的領(lǐng)域走向更廣闊的世界,走向革命。這些與莎菲女士不同的女性不執(zhí)著于個人微妙的幼稚心緒,而是用自己的言語和行為對身邊人產(chǎn)生精神上的感染。
丁玲一生大約有四次主動提起了《莎菲女士》的創(chuàng)作動機,第一次是在《莎菲日記》第二部創(chuàng)作后的第二年,她表示當(dāng)時是因為對社會不滿。但從文本上看,丁玲對莎菲精神狀態(tài)的描寫表明作者本人也沒有找到滿意的答案。第二次是在1950年,她回憶自己寫小說的初衷,說:“我精神上苦痛極了。除了小說,我找不到一個朋友。于是我寫小說了,我的小說就不得不充滿了對社會的鄙視和個人孤獨的靈魂的倔強掙扎?!盵7]這與莎菲女士何其相似,莎菲搖擺不定的心理狀態(tài)正是丁玲對現(xiàn)實道路產(chǎn)生了迷惘的投射,莎菲的悲劇也不是空穴來風(fēng)??傮w而言,莎菲的“漂泊者”形象,寄托了當(dāng)時的丁玲自我否定的生命體驗和找尋出路的隱喻表達。
參考文獻
[1]? ?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記[M].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85.
[2]? ?丁玲.丁玲全集(4)[M].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
[3]? ? 李昫男.中國現(xiàn)代日記體小說論[D].長春:吉林大學(xué),2019.
[4]? ?桑塔格.疾病的隱喻[M].程巍,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3.
[5]? ?張琳琳.建構(gòu)“女性主體”的艱難嘗試——重讀《莎菲女士的日記》[J].長江叢刊,2019(25).
[6]? ?王增如,李向東.丁玲傳[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15.
[7]? ? 丁玲.丁玲自述[M].鄭州:大象出版社,2006.
[8]? ?薛晨鳴.“出走”與“歸來”的二元困境——現(xiàn)代作家筆下的“娜拉出走”母題探析[J].名作欣賞,2018(8).
[9]? ? 徐雪吟.娜拉與莎菲女士比較論[J].文學(xué)教育(上),2009(11).
(責(zé)任編輯 陸曉璇)
作者簡介:繆冉,天水師范學(xué)院文學(xué)與文化傳播學(xué)院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為中國現(xiàn)當(dāng)代文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