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西方現(xiàn)當(dāng)代戲劇在中國的翻譯和演出數(shù)據(jù)析略①

2023-12-18 05:01:20沈建翌
關(guān)鍵詞:劇作家戲劇

沈建翌

西方現(xiàn)當(dāng)代戲劇在中國的翻譯和演出活動,根據(jù)筆者初步完稿的《西方現(xiàn)當(dāng)代戲劇翻譯及演出劇目匯錄(1907—2020)》(以下稱《匯錄》)一書收集的數(shù)據(jù)來看,自1907年以來至2020年止,合計有西方20個國家668位現(xiàn)當(dāng)代劇作家的劇作在中國翻譯出版,其中原劇有1 605部,若把同一劇作不同譯者的多版本也統(tǒng)計在內(nèi),合計2 560部。從分期數(shù)目來看,清末民國時期有1 211部,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至改革開放前僅101部,改革開放后至2020年(以下稱“新時期”)有1 248部,呈V型發(fā)展軌跡。(見表1)

表1 1907—1920年西方現(xiàn)代戲劇翻譯文本統(tǒng)計

清末民初譯劇的偶然性選擇

若以1900年左右仍然在世來簡單界定“西方現(xiàn)代劇作家”,民國前夕在中國本土出現(xiàn)的西方現(xiàn)代戲劇翻譯和演出活動至少有六起: 最早是1907年9月22日至12月15日《神州日報》連載的孤行將沙爾治,即法國劇作家維克多林·薩爾都(Victorien Sardou,1831—1908)的劇作《祖國》(Patrie)改譯的小說;其次是1908年4月由上海通鑒學(xué)校演出的,王鐘聲將英國作家亨利·哈葛德(Henry Haggard,1856—1925)的小說《迦茵小傳》(JoanHaste)改編成的多幕劇,此劇被認(rèn)為是“中國第一次演話劇”,取得了“劃時代的成功”。(1)徐半梅: 《話劇創(chuàng)始期回憶錄》,北京: 中國戲劇出版社,1957年,第24頁。

而從原作到譯本都具有戲劇形態(tài)的另外四起活動則是: 1908年10月由萬國美術(shù)研究社和廣州革新書局出版發(fā)行的法國劇作家歐內(nèi)斯特·杰雷(Ernest Gerny,1851—1915)和詩人朱爾斯·朱伊(Jules Jouy,1855—1897)合寫、李石曾翻譯的劇本《鳴不平》(又譯《社會之階級》)(L’Echellesociale),1910年第5—6期《小說時報》刊登了薩爾都《祖國》一劇,1910年8月上海文藝新劇場演出由陸鏡若、吳我尊譯編的英國作家霍爾·凱恩(Hall Caine,1853—1931)的五幕劇《愛海波》(TheBondman)(2)魏名婕: 《從1910年“文藝新劇場”的〈愛海波〉透視早期話劇的編劇及演出情況》,《清末民初新潮演劇研究》,廣州: 廣東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156—186頁。,以及《小說月報》1910年增刊登載的俠花翻譯的美國作家馬歇爾·吉爾特納(Marshall J. Giltner,1838—1904)的六幕劇《弱女救兄記》(TheSoldier’sReprieve)。

清末民初至1915年翻譯的西方現(xiàn)代戲劇(包括上述幾個譯劇在內(nèi))屈指可數(shù),質(zhì)量亦非上乘,原因之一是中國譯者對作家作品的選擇帶有很大的偶然性。馬曉冬在研究法國劇作家薩爾都的文章中指出: 中國譯者“此時接觸西方戲劇,是處于一種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狀態(tài),雖然對個別作品感受至深,但對西方戲劇的發(fā)展脈絡(luò)則完全陌生”(3)馬曉冬: 《革命與愛情: 薩爾都戲劇在中國(1907—1946)》,《新文學(xué)史料》,2018年第2期。。薩爾都的《祖國》一劇1910年被譯載時,被標(biāo)為“世界三大悲劇之一”(4)[法] 柴爾時: 《祖國》,冷譯,《小說時報》,1910年第5期。,顯然是言過其實。

其他幾部譯劇也只是二三線劇作家的作品。法國劇本《鳴不平》的作者是誰,中外學(xué)者一直沒有定論,長期以來有四種說法。筆者另文考證,已確認(rèn)是法國劇作家歐內(nèi)斯特·杰雷和詩人朱爾斯·朱伊兩人合作完成,而二者的知名度有限。另1910年刊載的譯劇《弱女救兄記》的作者是馬歇爾·吉爾特納,筆者費盡周折搜尋,才發(fā)現(xiàn)他是一位美國牧師。而1914年刊載于《七襄》的美國譯劇《中冓》(TheThirdDegree),其作者查爾斯·克萊恩(Charles Klein,1867—1915)知名度也不高。

新文化運動時期譯劇的“小井噴”

清末民初的新潮演劇(文明戲和新劇)從幕表到劇本,從文言到白話,從曲演到說演,從男扮女裝到男女合演,逐步在形態(tài)上發(fā)生蛻變,然而道路坎坷,每況愈下。如歐陽予倩所言,“是問今日中國之戲劇,在世界藝術(shù)界,當(dāng)占何等位置?吾敢言中國無戲劇,故不得其位置也。何以言之?舊戲者,一種之技藝。昆戲者,曲也。新戲萌芽初茁,即遭蹂躪,目下已如腐草敗葉,不堪過問”(5)歐陽予倩: 《予之戲劇改良觀》,《新青年》,1918年第5卷第4期。。直到新文化運動開始,這種狀態(tài)才有了質(zhì)的改變。

新文化運動始于1915年9月陳獨秀在上海創(chuàng)辦的《青年雜志》,1916年改名為《新青年》。1917年1月胡適在《新青年》第2卷第5號發(fā)表《文學(xué)改良芻議》。1918年6月《新青年》第4卷第6期推出“易卜生專號”,集中向民眾介紹易卜生的社會問題劇以及他的反叛精神、個性解放思想和現(xiàn)實主義表現(xiàn)手法,同時刊發(fā)了易卜生的三部名作。同年10月第5卷第4期又推出“戲劇專號”,闡釋新文化運動旗手們對戲劇改良的呼吁。

新文化運動推動了社會對西方戲劇劇本的渴求,清末民初新潮演劇十余年,現(xiàn)代作家的譯劇的數(shù)量和質(zhì)量都乏善可陳。而自1915年至1922年七年間,西方現(xiàn)代戲劇的翻譯就高達(dá)129部,形成了一個“小井噴”,刊載較多譯劇的報刊如下:

一、《新青年》12部,該刊先后有李大釗、魯迅、錢玄同、劉半農(nóng)、胡適參與編輯。

二、《新潮》11部,該刊由傅斯年、羅家倫主編。

三、北京《晨報副刊》7部,該刊由李大釗、孫伏園、徐志摩主編。

四、《東方雜志》21部,該刊由商務(wù)印書館主辦。

五、《小說月報》10部,該刊1921年1月起由茅盾主編。

此外,刊登在其他報刊上的譯劇有53部,結(jié)集成書出版的有15部。

上述劇本的譯者包括胡適、羅家倫、周作人、田漢、羅章龍、劉半農(nóng)、郭紹禹、沈澤民等人,其中譯劇較多的是: 沈雁冰15部,胡春冰11部,潘家洵10部,陳大悲4部,沈性仁3部,胡愈之3部。由于編者、譯者頗具學(xué)養(yǎng),又有世界性視野,可以對原作進(jìn)行有意義的甄選,一批當(dāng)紅的現(xiàn)代名家名劇被引進(jìn)中國。(見表2)

表2 1915—1922年譯劇數(shù)量前10位的西方現(xiàn)代劇作家及其作品

民國時期譯劇演出的“棄雅從俗”

新文化運動后期出現(xiàn)了兩起因翻譯和編導(dǎo)策略不當(dāng)而使得演出慘遭失敗的例子。一起是1920年10月16日汪優(yōu)游根據(jù)蕭伯納名劇《華倫夫人的職業(yè)》的美國演出版本在上海新舞臺上演了《華奶奶的職業(yè)》?!把莸降诙痪陀袔孜活^等座的看客站起來走了,二三等座里也有嚷‘退票’的。”(6)汪優(yōu)游: 《上海新舞臺演華倫夫人的職業(yè)的失敗史》,《戲劇》,1921年第1卷第5期。該劇排戲一百多天,但僅演了三場,“寫實派的西洋劇本第一次和中國社會接觸”(7)汪優(yōu)游: 《讀周劍云的評〈華奶奶的職業(yè)〉》,《時事新報》,1920年12月12日。就慘淡收場。第二起是1923年2月6日洪深仿效奧尼爾《瓊斯皇》在上海笑舞臺演出的《趙閻王》,“最讓觀眾吃驚的,莫過于演出過程中不絕于耳的咚咚鼓聲,以及舞臺上紛至沓來的古怪場面;趙大在臺上自言自語、忽蹦忽跳的表演,更讓臺下的觀眾感到不知所云,如墮煙?!?8)朱雪峰: 《文明戲舞臺上的“趙閻王”》,《戲劇藝術(shù)》,2012年第3期。。有報刊評論道:“前夜實演時,觀眾頗不明了,甚至有謂此人系有精神病者?!?9)朱雪峰: 《文明戲舞臺上的“趙閻王”》。

20世紀(jì)二三十年代西方現(xiàn)代戲劇如此水土不服的現(xiàn)象并不少見。顧仲彝認(rèn)為當(dāng)時“翻譯的劇本能上演的十不得一。劇本決不是給人讀的,是給人演的,翻了的劇本不能上演等于沒有翻”(10)顧仲彝: 《關(guān)于翻譯歐美戲劇》,《戲劇》,1937年第10卷第4/5期。。熊佛西也指出:“根據(jù)我個人的經(jīng)驗,翻譯劇本的上演,十次至少有五次是失敗的?!?11)熊佛西: 《佛西論劇》,上海: 新月書店,1931年,第105頁。顧仲彝和熊佛西二位的估計,有史料佐證。根據(jù)筆者《匯錄》的數(shù)據(jù),清末和民國期間共有316位劇作家的703出原劇文本被翻譯,其中首演的原劇有96部,劇本上演率為13.7%,與顧仲彝估計的“劇本能上演的十不得一”接近。

譯劇的上演率低,是一種市場選擇的結(jié)果?!八嚾?導(dǎo)演、演員)譯劇”與“文人(學(xué)人)譯劇”取舍不同。演出本的很多譯(編)者,如曹禺、洪深、歐陽予倩、李健吾、黃佐臨、熊佛西、張彭春、朱端鈞、馬彥祥、陳綿、陳治策等,外語嫻熟,又是舞臺藝術(shù)的深度實踐者。在演劇生涯中,失敗的教訓(xùn)和成功的經(jīng)驗,使他們不得不將“可演性”置于“可讀性”之上。這就使得許多西方現(xiàn)代戲劇的名家名作,得不到他們的青睞。

我們從“表3”可以看出,演出本在名家譯本中所占的分量很低,對西方現(xiàn)代戲劇有重要影響的劇作家霍普特曼、梅特林克等分別僅有一劇搬演,而斯特林堡和皮蘭德婁的代表作雖已譯出,但是未有一劇上演。相比之下,西方一些二三線劇作家,如美國劇作家尤金·華爾特(Eugene Walter,1874—1941)的《梅蘿香》、英國劇作家休伯特·戴維斯(Hubert Davies,1869—1917)的《寄生草》(又名《軟體動物》)等劇作,經(jīng)改譯后在中國各地被競相搬演、復(fù)演。

表3 1907—1949年西方現(xiàn)代戲劇名家譯劇及演出統(tǒng)計

《梅蘿香》是顧仲彝改譯的華爾特的JustaWoman一劇,說的是某女被富豪包養(yǎng),百般無聊之際,與某窮小子私奔后,陷入窮困潦倒之困境,只好回到富豪身邊,窮小子后來發(fā)達(dá)歸來,準(zhǔn)備迎娶某女,卻發(fā)現(xiàn)她與富豪舊情未斷,憤而離去。該劇自1928年被南開新劇團公演后,被中國旅行劇團作為保留劇目常年演出,并至各地搬演。有評論說,《梅蘿香》“已竟失掉了話劇的文學(xué)意味,‘文明戲化’了?;蛘咭苍S惟其如此,所以才博得觀眾的歡迎”(12)??? 《看了“新中劇團”梅蘿香后》,《三六九畫報》,1943年第22卷第12期。。

《寄生草》又譯為《軟體動物》,有陳泉、朱端鈞、佟晶心和趙元任的四個譯本,描述某主婦懶于理家和自立,長期處于依賴女傭和丈夫的“軟體”狀態(tài),直至女傭被其兄愛上,“奇跡”出現(xiàn),主婦在劇終時才突然轉(zhuǎn)變。該劇1929年4月由復(fù)旦劇社公演后,先后被中青劇社、北平小劇院、萬象劇社、青年劇社、漢口市戲劇學(xué)會、官辦“演劇十九隊”等劇團搬演,亦是“中旅”劇團的保留節(jié)目之一,久演不衰。民國期間的90余個演出本中,60%的演出本被標(biāo)明為“改譯(編)”劇作,沒有標(biāo)明的劇目亦有不少經(jīng)過了編導(dǎo)們“入鄉(xiāng)隨俗”的處理,否則難以登臺。

新中國成立后至改革開放前的“靜默期”

1949年新中國成立至1978年改革開放前的近三十年間,翻譯出版的外國劇作只有104部,雖然官方對作家作品的出版進(jìn)行了篩選,但依然有一些名家劇作面世,如《易卜生戲劇集》四冊(1956—1959)、《肖伯納戲劇集》三冊(1956)、《馬爾茲獨幕劇集》(1956)、《格萊葛瑞夫人獨幕劇選》(1958)、《羅曼·羅蘭革命劇選》(1958)、《布萊希特選集》(1959)、《沃爾夫戲劇集》上下冊(1959)、《梭里亞戲劇集》(1960)和《比昂遜戲劇集》(1960)。

這一時期,結(jié)集出版的名家劇本合計56部,但遺憾的是,僅有四部西方現(xiàn)代話劇搬上舞臺,即1956年國家話劇院演出易卜生的《娜拉》,1959年上海人民藝術(shù)劇院演出布萊希特的《膽大媽媽和她的孩子們》,1961年上海人民藝術(shù)劇院滑稽劇團演出黃佐臨在20世紀(jì)40年代根據(jù)美國莫爾納劇本改編的《梁上君子》(13)李曉主編: 《上海話劇志》,上海: 百家出版社,2002年,第173頁。該書將《梁上君子》的原劇作者誤寫為美國的辛克萊,因為民國時期辛克萊有一譯劇《住居二樓的人》(The Second-Story Man),描寫一個小偷深夜?jié)撊胍粚β蓭煼驄D之家的故事,但此劇為獨幕劇,只有三個人物,譯文可見顧均正譯《住居二樓的人》(載1928年19卷10期《小說月報》)。而黃佐臨改編的《梁上君子》為三幕劇,劇中人物有十幾人,其中也有小偷和律師的角色,內(nèi)容是諷刺“律師即盜”,經(jīng)查,原劇實為匈牙利裔美國劇作家莫爾納(Ferenc Molnar)的《律師》(The Lawyer)一劇。,以及1961年上海人民藝術(shù)劇院方言話劇團演出《金錢世界》,它改編自20世紀(jì)30年代翻譯的法國巴若來(Marcel Pagnol,1895—1974,現(xiàn)譯為馬賽爾·帕尼奧爾)的劇本《托帕茲》(Topaze,1928)。最初的譯本為鄭延谷的《小學(xué)教員》,隨后有顧仲彝改譯的《人之初》,《金錢世界》是在顧本基礎(chǔ)上再改編的作品。(14)李曉主編: 《上海話劇志》,第185頁。

據(jù)《中國上演話劇劇目綜覽1949—1984》一書統(tǒng)計,這一期間有30部外國戲劇上演,但在1949—1978年間,屬于“西方現(xiàn)當(dāng)代劇作家”的話劇作品只有兩部(根據(jù)筆者上述考證,應(yīng)該是四部),其余都是蘇聯(lián)、東歐、朝鮮、古巴等國劇目,以及莫里哀、席勒、哥爾多尼等西方17—18世紀(jì)劇作家的作品。(15)劉孝文、梁思睿編: 《中國上演話劇劇目綜覽1949—1984》,成都: 巴蜀書社,2002年,第154、227頁。

除話劇外,此期間亦有意大利現(xiàn)代劇作家路易吉·伊利卡(Luigi Illica,1857—1919)和朱塞佩·賈科薩(Giuseppe Giacosa,1847—1906)的歌劇《蝴蝶夫人》出版和上演,該劇由戈寶權(quán)和鄭興麗翻譯,中央實驗歌劇院(1958)、上海市人民滬劇院(1962),以及上海實驗歌劇院(1963)分別進(jìn)行了改編演出。在上海排演此劇時,導(dǎo)演張拓“唯恐排演此劇在政治上出問題,為了爭取上演,他排演此劇打的竟是反帝的旗號”(16)曹畏: 《“平克爾頓”話當(dāng)年》,《上海采風(fēng)月刊》,2021年第3期。。然而,作為1949年以來第一部在滬上演的外國歌劇,它只演了五場就被叫停,理由是該劇違背了當(dāng)時要“大寫十三年”的文藝政策。(17)曹畏: 《“平克爾頓”話當(dāng)年》。

值得一提的是,20世紀(jì)60年代中和70年代初,一批“供批判用”“供內(nèi)部參考”的譯劇出版了,其中不乏有價值的名家名作,如法國尤涅斯庫的《椅子》、愛爾蘭貝克特的《等待戈多》、英國奧斯本的《憤怒的回顧》、瑞士迪倫馬特的《老婦還鄉(xiāng)》、美國查爾斯·富勒(Charles Fuller,1939— )的《覺醒》、美國詹姆斯·鮑德溫(James Baldwin,1924—1987)的《黑人怨》、美國威廉·基勃森(William Gibson,1914—2008)的《兩個打秋千的人》、美國杰克·蓋爾柏(Jack Gelber,1932—2003)的《接頭人》、美國尼爾·西蒙(Neil Simon,1927—2018)的《2號街的囚徒》等14部劇作。這些被稱為“皮書”的出版初衷是提供反面教材,然而很多卻成了啟蒙教材。有評論指出:“我們很少聽說,某個高官或者著名學(xué)者因為讀了‘皮書’而對‘左’傾的路線更加堅定。我們甚至可以假定,完全不讀‘皮書’更有利于‘左’的路線,一旦讀懂了反而容易偏離‘左’傾的方向?!?18)何輝斌: 《內(nèi)部發(fā)行外國戲劇的考據(jù)與研究》,《文化藝術(shù)研究》,2014年第7期。

新時期譯劇的市場熱點和改編演出熱潮

中國自1978年后進(jìn)入改革開放新時期,西方現(xiàn)當(dāng)代戲劇在中國的翻譯和演出活動迅速發(fā)展。自1987年中國歌劇院排演美國音樂劇《樂器推銷員》和《異想天開》后,西方音樂劇進(jìn)入中國,2002年來華商演的音樂劇《悲慘世界》、2003年的《貓》、2004年的《音樂之聲》和《劇院魅影》等,讓中國觀眾開始目睹一個前所未見的絢爛舞臺,也讓演劇界發(fā)現(xiàn)了一個“暴利”項目,被《新華每日電訊》稱為中國文化市場的新“金礦”。(19)李坤晟: 《中國音樂劇: 文化市場新“金礦”的開掘之路》,《新華每日電訊》,2013年1月11日。根據(jù)“道略演藝產(chǎn)業(yè)研究中心”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2018年中國音樂劇票房增速達(dá)到92.8%,共收入4.28億元,五年年復(fù)合增長28.5%,引進(jìn)音樂劇票房暴漲146.6%,其中《貓》超1億元票房成為年度音樂劇票房冠軍,《芝加哥》《長靴皇后》先后收入突破3 000萬元。(20)道略演藝產(chǎn)業(yè)研究院: 《票房劇增93%,市場“大年”真正來臨?》,2019年8月23日,http: //www.idaolue.com/Data/Detail.aspx?id=1645。位于音樂劇重鎮(zhèn)上海的上海文化廣場總經(jīng)理張潔表示,近年為德語音樂劇《伊麗莎白》《莫扎特》、法語音樂劇《搖滾莫扎特》等熱門“網(wǎng)紅”劇從異地甚至異國專門來滬“嘗鮮”的音樂劇迷不在少數(shù),有時還成團入場。(21)吳鈺: 《為一部音樂劇赴一場城市之約》,2018年6月7日,https: //whb.cn/zhuzhan/yan/20180607/199918.html。。

西方現(xiàn)代懸疑劇、驚悚劇和鬧劇亦涌入中國演出市場,為大眾所喜聞樂見。1993年成立的“上?,F(xiàn)代人劇社”、2007年成立的上?!安妒笃鲬騽」ぷ魇摇?后來其與上海話劇藝術(shù)中心合作),長期演出英國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懸疑劇多達(dá)17部,其中《捕鼠器》自1981年上海青年話劇團首演以來,已有41年的演出歷史。各地劇團爭相上演西方二線劇作家的此類劇目,例如英國劇作家雷·庫尼(Ray Cooney,1932— )的《他和他的兩個老婆》《亂套了》《飛來橫財》、美國劇作家邁克爾·帕克(Michael Parker ,1935—2019)的《多情的參議員》《荷爾蒙秘方——單身貴族的情愛圣水》《罪惡·性與中情局》、加拿大劇作家彼得·考利(Peter Colley,1949— )的《我會在半夜之前回來》《夜鶯別墅的死神》。這樣的戲劇至今仍是各劇團常演的保留劇目,不斷為城市白領(lǐng)們帶來心理和智力上的“按摩”。

值得一提的是,英國國家劇院于2009年推出的戲劇新媒體傳播實驗項目,即NT Live,以高清影像的方式將劇場現(xiàn)場演出傳播給劇場外的人群,大大提高了戲劇的傳播力。中國于2015年引進(jìn)NT Live,在全國各大城市進(jìn)行“戲劇放映”,至2020年底,已至少推出45部現(xiàn)當(dāng)代戲劇,其中有不少填補了國內(nèi)劇本出版和線下演出都沒有的佳作空白,特別是一批80后劇作家的新銳作品,如英國本·鮑爾(Ben Power,1981— )的《雷曼兄弟三部曲》、英國西蒙·伍茲(Simon Woods,1980— )的《議事錄》、澳大利亞西蒙·斯通(Simon Stone,1984— )的《耶爾瑪》、英國菲比·沃勒-布里奇(Phoebe Waller-Bridge,1985— )的《倫敦生活》等。

同時,不少外國劇團開始來華巡演和受邀參加匯演,最早來華演出的是德國曼海姆民族劇院的《屠夫》(1982)、日本俳優(yōu)座劇團的《四川好人》(1986)、加拿大多倫多實驗劇團的《驕陽已逝》(1987)和美國洛杉磯奧尼爾劇團的《休伊》(1988)。新時期以來,各地舉辦有外國戲劇上演的戲劇節(jié)中較為突出的有“北京國際青年戲劇節(jié)”“ACT上海當(dāng)代戲劇節(jié)”“北京南鑼鼓巷戲劇節(jié)”“天津曹禺國際戲劇節(jié)”“杭州國際戲劇節(jié)”“烏鎮(zhèn)戲劇節(jié)”等。

譯劇的演出在資本的推動下和政府的資助下各自發(fā)展,而在劇本的發(fā)表出版方面,相對于以私營出版為主的民國時期,這一時期的國營出版社發(fā)揮出極大優(yōu)勢,出版了不少名家劇作全集,如《易卜生文集》(1995)、《王爾德全集》(2000)、《布萊希特戲劇集》(2001)、《貝克特全集》(2013)、《加繆全集》(2002)、《奧尼爾文集》(2006)等。一批新近獲獎(諾貝爾文學(xué)獎、美國普利策戲劇獎等)的作家亦被爭相推出,如英國的哈羅德·品特、奧地利的埃爾弗里德·耶利內(nèi)克和彼得·漢德克、美國的約翰·尚利、尼洛·克魯斯、戴維·奧本等劇作家。名家的譯(演)劇比例不斷提高。(見表4)

表4 1907—2020年西方現(xiàn)當(dāng)代著名劇作家譯(演)劇情況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新時期西方現(xiàn)當(dāng)代劇作家的劇本翻譯數(shù)量為1 248部,大致與民國時期的相當(dāng),已有原劇譯本的演出有343部。與民國時期不同的是,由于新時期版權(quán)制度的完善,不少國內(nèi)演出本受版權(quán)保護,并無文本發(fā)表;同時許多來華的外國劇團都是配中文字幕演出,所以從整體上看,首演的原劇劇目迅速增長。民國時期僅有96部原劇首演,而新時期至少有812部原劇首演,其中國營劇團(含合資)首演182部(多為名家經(jīng)典),民營劇團首演200部(含不少實驗戲劇),校園(專業(yè)和業(yè)余)團體首演158部(含不少名家冷門劇作),外國劇團巡(匯)演272部(以當(dāng)代劇目為多)。

與民國時期相似,新時期也出現(xiàn)了大量對原劇改編演出的現(xiàn)象。不同的是,民國時期的改編是迎合觀眾市場的需求,而新時期的改編多出于編導(dǎo)們的文化創(chuàng)意動機。國內(nèi)改編演出版本較多的有: 尤涅斯庫的《椅子》(5個版本)、阿爾比的《動物園的故事》(5個版本)、斯特林堡的《朱麗小姐》(5個版本)、薩拉·凱恩的《4.48精神崩潰》(6個版本)、阿瑟·米勒的《薩勒姆的女巫》(6個版本)、謝弗的《伊庫斯/馬》(7個版本)、迪倫馬特的《羅慕路斯大帝》(8個版本)、布萊希特的《四川好人》(10個版本)、貝克特的《等待戈多》(14個版本)。

對于改編版的演出得失,有評論認(rèn)為“中國的改編者們對原作的旨趣似乎把握得很差。他們以‘解構(gòu)’為名,對原作進(jìn)行一系列加工,多強調(diào)荒誕、搞笑的一面,而對其中的哲學(xué)思考和悲劇精神等閑視之。中國的犬儒主義者們喜歡調(diào)侃、顛覆權(quán)威和經(jīng)典,然而這種調(diào)侃基本上是軟弱無力,甚至墮入虛無”(22)徐健: 《形象的闡釋和誤讀——試論迪倫馬特戲劇中的人物塑造》,《戲劇文學(xué)》,2006年第8期。。而學(xué)者施清婧在考察了貝克特在中國的十余個《等待戈多》演出版本以后,卻得出另外的結(jié)論:“貝克特戲劇在舞臺創(chuàng)作中所采用的不同策略,揭示了文本分析中所忽略的豐富的意義,從而拓展了對貝克特戲劇的闡釋可能性……‘中國貝克特’的異質(zhì)性和雜語性有助于克服面面俱到和刻板印象的解讀……通過語言、視覺和地方性的流動變化和重構(gòu),與(中國)國家的歷史發(fā)展以及個體藝術(shù)家和觀眾的審美期望相一致,貝克特在戲劇中得到了多元化表達(dá)?!?23)施清婧: 《中國舞臺上的塞繆爾·貝克特——跨文化戲劇演出研究(1964—2011)》,天津: 南開大學(xué)出版社,2015年,第226—227頁。

百年往矣,988位西方現(xiàn)當(dāng)代劇作家的作品在中國面世(24)這里的988位西方劇作家包括作品未譯成中文發(fā)表出版但有在中國演出的作家。,1 605部劇本被首次譯成中文發(fā)表或出版,910部戲劇登上中國舞臺首演。從這些譯/演數(shù)據(jù)中,我們依稀能看到百年前新文化運動先驅(qū)者們通過戲劇對全民開展思想啟蒙的不懈努力;民國時期譯劇演出的“洋為中用”“棄雅從俗”呼應(yīng)著社會運動和商業(yè)市場的需要;改革開放前近30年間西方現(xiàn)當(dāng)代戲劇在中國幾乎處于“靜默期”,當(dāng)時人們很難想到,1965年內(nèi)部出版的供“批判”用的《等待戈多》居然在改革開放后有20個中外演出版登上中國舞臺(25)國內(nèi)改編演出版14個,加上國外巡演版6個,合計20個中外演出版本。;新時期外國名劇在中國的改編和演出熱潮,與大眾喜聞樂見的商業(yè)性演劇熱點,構(gòu)成了一個令人深思的平行時空……

猜你喜歡
劇作家戲劇
有趣的戲劇課
快樂語文(2021年34期)2022-01-18 06:04:06
劇作家王輝
火花(2021年10期)2021-11-04 09:23:52
戲劇“烏托邦”的狂歡
金橋(2019年11期)2020-01-19 01:40:36
戲劇觀賞的認(rèn)知研究
基于戲劇表演中的“隔離”與“開放”研究
活力(2019年15期)2019-09-25 07:22:16
《鬧科場傳奇》發(fā)現(xiàn)記——兼及清代中期劇作家張懋畿的生平再探
中華戲曲(2019年1期)2019-02-06 06:51:44
清代旗籍劇作家雜劇、傳奇作品敘錄
中華戲曲(2018年2期)2018-08-27 10:06:02
用舞臺語言構(gòu)建“人文新淮劇”——青年劇作家管燕草訪談
戲曲研究(2018年4期)2018-05-20 09:37:56
清代新疆查禁戲劇演出考
戲曲研究(2018年2期)2018-02-16 07:43:26
戲劇類
涞水县| 太原市| 永和县| 兴和县| 渭源县| 稻城县| 汨罗市| 清镇市| 抚松县| 若尔盖县| 五原县| 缙云县| 罗江县| 清镇市| 德阳市| 萍乡市| 潍坊市| 南丹县| 资阳市| 汝阳县| 抚松县| 乌鲁木齐市| 东港市| 石林| 桂平市| 分宜县| 卓尼县| 泰顺县| 当雄县| 五原县| 长沙市| 勃利县| 舟曲县| 平泉县| 卢湾区| 郯城县| 宁津县| 延津县| 囊谦县| 老河口市| 大兴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