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大衛(wèi) 翟一飛
(南京大學體育部 江蘇南京 210023)
網球運動起源于法國的宮廷,與生俱來帶有優(yōu)雅、沉穩(wěn)的氣質。這些氣質經過幾百年的發(fā)展,逐漸演變成網球場上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文明用語的禮儀。近十多年來,隨著我國李娜、鄭潔、彭帥、晏紫、張之臻等選手在國際賽場接連斬獲佳績,我國的網球運動也逐漸走向高潮。高水平的網球賽事不僅能給人們帶來感官的刺激,更能使人們精神愉悅。然而,熒屏上“犀利的正反手擊球”“出其不意的網前截擊”“炮彈式的發(fā)球”“優(yōu)美的步伐”等標準的技術動作和日常球場上所見的“慢悠悠”的網球節(jié)奏、紊亂沉重的步伐有所相背。因此,高校網球課程需要教什么,是教會學生欣賞高水平網球賽事中運動員專業(yè)的擊球方式,還是讓學生能夠在業(yè)余網球場上做出百花齊放的擊球動作,這些問題都值得教師認真去思考。在從事高校網球課程教學的這幾年,面對一成不變的網球教學與考核標準,以及選課學生不時反饋的對學習新動作與課后練習的需求,不少教師可以用“迷?!倍謥硇稳?。
體育課程理念,是對“體育課程是什么和應該做什么”的價值判斷和基本看法,具有思想導向的特性,它以一種文化氛圍、一種精神力量、一種價值期望、一種理性目標的形式陶冶和引導著體育教師和學生[1]。體育課程理念對教師組織和實施教學活動具有極其重要的指導意義,同樣,對體育課程的定位、目標、內容和課程教學設計也產生著重要的影響。對于現(xiàn)階段網球課程來說,教師和教學管理者在遇到網球課程理念或者網球課程與教學目標等問題時,都會不假思索地回答:“教會學生網球技術動作。”不過,學生掌握到何種程度才能達成這個要求,或何謂“教會”、何謂“學會”,這里的“會”是什么樣的概念?分界點如何界定?在球場上一個回合算會還是十個回合算會?又或是擁有標準的擊球動作算會,還是擁有全面的各項技術動作算會?面對這樣一系列的問題,教學者和管理者很難清晰明了地應對。
事實上,在課程的常規(guī)教學中,教師很少思考此類問題。接踵而來的是教學內容和課程考核與評分標準很難統(tǒng)一,同樣給課程設置也造成了一定的障礙。以南京大學為例,網球課程分為初級班、課外輔導課和普通生校隊3 個專項課程層級。初級班(底線正反手為主)學習網球基本動作;課外輔導班有教師現(xiàn)場輔導,可以有效鞏固和提高技術動作,學生自愿參與,帶著一定的興趣來參加活動,目的是鍛煉和娛樂;普通生校隊更加注重網球競技水平的提升,為普通學生參加陽光組的比賽創(chuàng)造了必要條件。三個層級看似按部就班,合理推進提高,但是初級班同學基礎薄弱,課外輔導班大多有一定的基礎和高昂的興趣,外加固定的球友,訓練隊人數(shù)少、要求高。
網球運動參與者很難找到合適的球伴,因此初級班的學生很難融入課外的群體,課外輔導班的學生同樣很難融入訓練隊中。其中,初級班是體育課程中的選修專項,有學分制度;參與課外輔導課的同學是自由的,由興趣主導;訓練隊是自愿參加,但是有一定的激勵政策,如何讓三個不同層級的學生相互融合滲透?如何來激發(fā)初級班學生的興趣,使其能夠持之以恒地參與到網球運動中?如何破局“網球課程結束,網球運動隨之結束”這一現(xiàn)象。這些,對網球課程設置和授課教師提出了極高的要求。
球感(Sense of Ball)是指球類運動員的專門化知覺[2]。球員經過長期的訓練形成了一種特殊的知覺,外在表現(xiàn)為對拍面的控制,內在表現(xiàn)為對拍子擊球力量與旋轉的一種控制能力。無論是初學者,還是進階者,球感都是必不可少的訓練內容。興趣是指對事物的喜好或關注的情緒,表現(xiàn)為人們選擇某種事物或活動的態(tài)度,以及能使人精神集中、心情愉悅、緊張等的情緒反應。網球是一項入門較難的球類運動,需要堅持不懈地學練,才能掌握各項技術。堅持要靠興趣,有興趣才能堅持,否則兩次課后學生就會灰心喪氣,更談不上堅持了。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課程內容的網球和作為教學內容的網球是有著明顯區(qū)別的。進入課堂的網球項目,在學期教學大綱中與教學安排畫上等號,這一點已經明確。網球運動是一種新興體育項目,因其高雅、嚴謹、時尚、健康及富有樂趣的特點,被譽為“貴族運動”,并深受大學生喜愛[3]。從網球項目的發(fā)展看,從12~13世紀法國宮廷萌芽雛形,到英國戶外草地網球成長,再到19世紀形成了完善的規(guī)則,項目由開始的單打發(fā)展到男單、女單、男雙、女雙和混雙,最終由英國把這項運動推向了世界,并成為一項深受大眾喜愛的現(xiàn)代競技體育項目。
職業(yè)球員的技術各有特點,并非一成不變。如球王費德勒教科書式的技術動作加上飄逸的步伐,深受球迷的崇拜;而紅土之王納達爾夸張的正手擊球動作能制造強烈的上旋,同樣取得了優(yōu)異的成績。作為職業(yè)選手的技術動作大都追求擊球效果,而不是固定模式,至于動作孰優(yōu)孰劣,則很難界定。面向群眾體育世界的網球運動,則更加注重娛樂性與鍛煉。因為有娛樂性的體育活動才能吸引大家參與,從而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
在當前的高校網球教學中,部分教師并未關注學生球感與手感的培養(yǎng),導致學生機械地學習、重復動作,無法掌握網球運動的精髓,體會網球文化之美[4],那又如何能在課堂上規(guī)定學生的技評標準呢?現(xiàn)實情況是,網球作為高校體育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是選課學生,還是授課教師,都會受到學期教學效果和考核要求的限制。大多會將精力集中在傳授不同技術動作和學練鞏固提高上,教師一般也會圍繞某一種技術動作不厭其煩地反復講解,從完整的動作演示,到動作的精細分解,最后再到動作組合;從分腿墊步,到上步引拍,再到揮拍擊球,強調技術動作的細節(jié)與要領。對此,筆者不禁要問,對于奧運會的職業(yè)選手都很難統(tǒng)一的技術動作,作為教師,是否還要以這唯一的標準動作來要求和評價學生?進入體育課程的網球,不應局限在僵硬的技術動作教學上,而更應該把球感、步伐和游戲以及底線對打加入其中,來充實網球課程,使課程內容更為多元化,更能調動學生的主觀積極性和參與網球運動的興趣。
此外,球感和空間感對網球初學者同樣非常重要,但是在常規(guī)教學中,關于培養(yǎng)球感和培養(yǎng)空間感的內容和教學手段都顯得單薄。授課教師也往往會面臨一些問題。比如若在室外網球場教學,陰雨天氣對網球課程教學進度會產生影響。因此,為了合理地安排進度與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教師不得已壓縮課程內容。教師和學生為了應對教學進度的安排,都有點兒疲憊不堪,學生就算理解了網球技術動作要領,勉強能進行底線對拉擊球,也無法達到底線對打的理想效果,動作很難流暢自如,造成擊球效果差,無法展示優(yōu)美的擊球身姿,后期很難有興趣堅持這項運動。
在普通高校開設網球課,通常會面臨班級學生眾多、上課時間有限以及網球技能基礎薄弱等問題。以南京大學開設網球課程為例,每班限定學生30 人,每學期18周,每周2個學時,每班高達九成以上學生未接觸過網球。一般來說,所有運動技能形成具有一定的規(guī)律,學習者要經過泛化—分化—自動化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機體收到的刺激必須具有規(guī)律性、連續(xù)性才有效。然而,網球課程若是室外課程,受天氣影響較大,再加上期中與期末的課程考核,每學期有效上課不超過10次。對于沒有基礎的初學者來說,要想學會底線發(fā)球和網前截擊等技術動作,并且在掌握基本技術動作的基礎上通過大量自主練習提高成績,這10次實踐顯然達不到“自動化”的效果。因此,在課程內容與任務不變,課程教學時間減少,選課學生個體水平差異較大的情況下,學生在球感、空間感、協(xié)調性和掌握動作技術等方面存在明顯不同。運動能力相對較弱的學生很難跟上課堂上的教學節(jié)奏,如果課后練習不夠,會造成學習效果不佳。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和學生都注重新的教學內容,主要表現(xiàn)在教師講解要領并示范,全體學生集中模仿后實踐,教師巡場糾錯,學生再次練習,教師再次巡場指導、糾錯,如此循環(huán)往復,指導學生能夠掌握流暢的動作。然而,常常被忽略的是:網球教學不僅要解決學生學習技術動作的問題,更要解決學生球感、空間感不足和手腳配合不協(xié)調的問題,要將“用手打球”的理念轉變?yōu)椤坝媚_打球”。腳到不了位,手上動作再完美也于事無補;提高學生的預判能力,也就是空間感和球感,預判到球落到大概的位置,能跳多高,跳多遠,然后腳上作出反應,到位擊球。通過培養(yǎng)“先動腳再動手”的習慣,可以真正掌握網球的技術動作,并提高球場上的預判能力。然而,單一強調動作糾錯的教學方式很難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網球課堂的現(xiàn)場教學效果。
一般網球課技能考核由達標和技評兩塊組成。所謂的達標考核一般采用擊球成功率的方式進行,考查學生對球的控制能力,而技評就是考查學生打球時身體對球拍的控制與發(fā)力,擊球時動作的流暢以及擊球效果(落點、力量、速度與旋轉)如何,等等。問題是,學生動作不是很標準但是能在底線對打十多個回合,能體會到網球帶來的樂趣,這樣的學生大概率會堅持網球運動,已經達到了網球課的目的,但以現(xiàn)有的考核體系,他們未必能達到優(yōu)秀,也有可能良好都達不到。因此,注重達標、追求動作標準是否合理,這里要打問號。在課程考核中,教師往往會遇到底線對打能力很強,已經體會到網球的樂趣,但是動作卻并不完美的學生,對于這類的初學者,評分不一定能很高;有些學生在考核時網球技術動作非常標準,評分很高,但由于缺乏移動與很好的球感,底線對打能力很弱,無法充分體會網球樂趣,何談堅持網球運動,這與大綱終身體育的理念相悖。所以淡化網球的最終目的,單一追求動作標準的合理性顯然值得質疑。
學生學習和練習的效果評估與課程的教學目標密切相關。正如前文提到的,模糊的課程目標定位問題實際上也導致了對網球專項課考核要求的不確定性。因為關于“學會網球”的定義,到目前為止尚未找到令人信服的答案,從而很難為學期考試設定明確清晰的標準限定,于是就無法清晰地界定學期考試標準。一方面,所謂“會打網球”,對初學者來說,是教科書式的動作重要還是底線多拍回合重要,任課教師對于這個問題一直爭論不休,未能有效解決;另一方面,對網球初學者(初級班)應該如何制定考核標準呢?如果單從體會網球樂趣的角度看,從提高球性、空間感以及腳步的移動能力和身體對球拍的控制能力來學會網球運動,能在底線多拍擊球,這原本就是掌握網球運動技能的展現(xiàn)方式和想要達到的目的。由此可見,我們的課程考核更加不能淡化網球的最終目的。
標準評定的得分高低與被評定項目的競技能力之間并非一一映射關系。因此僅僅通過技術動作的標準來評估學生是否掌握了網球運動技能,顯然存在問題。此外,網球運動的教育功能也沒有得到充分發(fā)揮。作為體育運動的網球不僅僅是標準動作和底線對打那么簡單,它更是熱血、拼搏、態(tài)度、合作、團結、契約和規(guī)則的體現(xiàn)。無論是在業(yè)余賽場還是在職業(yè)賽場上都很少有項目通過單一技術動作來取得勝利,因此,把單一的固定標準作為教學的主要內容和考核的主要內容是否合適呢?通過一學期網球課的學練,大部分學生并未獲得理想的網球運動技能和習慣。過于重視技術卻忽視育人,過于重視標準卻忽視實用,單純地以“教會學生網球技術”來概括高校網球課程的教學理念和目標,已經無法滿足當代大學體育發(fā)展的新要求。
針對如上所述當前高校網球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困惑,我們的高校網球教學需要改變思維。該文擬通過面向“禮儀實踐”、面向“健康生活”、踐行“亦生亦師”的教學理念,來闡述我國高校網球課程教學的思維改變。
禮儀在現(xiàn)代社會中越來越重要,對禮儀的要求更加廣泛,禮儀規(guī)范化更加受到重視。在當代,大學生應該具備知書達理、以禮待人的基本素養(yǎng)。網球是世界四大貴族運動之一,誕生在貴族宮廷,本身就帶有貴族的氣質,禮儀是網球運動區(qū)別于其他運動的靈魂標志,更是自我修養(yǎng)的一種錘煉。當前學校教育重視知識與技能傳授,相對忽視禮儀教化,任何一個學科都可以、也應該發(fā)揮禮儀的教育功能[5]。高校網球課程教學理應將網球禮儀納入其中來提高學生的自我修養(yǎng),并發(fā)揮其教育功能。自我修養(yǎng)的提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球場上表現(xiàn)在對環(huán)境愛護,球友之間相互幫助、相互尊重、相互信任,這一過程同樣也是育人過程,與對當代大學生的培養(yǎng)相得益彰。
人的生命歷程是由生命、生存和生活組成的統(tǒng)一體[6]。高校的網球課程是對大學生 “身與心”有著重要影響的教育實踐活動,同時也影響大學生的生命健康、學習交流、生活觀念。眾所周知,參與網球運動對身體有很多益處,可增強體魄、改善心肺功能,可緩解壓力、增加自信、促進心理健康,可充分施展個性、使身心得到放松,亦可培養(yǎng)團隊合作的精神,是一項適合3~90歲,老少皆宜的運動項目。因此,網球是一項可以終身堅持的運動項目。
網球作為一項戶內戶外皆宜的隔網揮拍運動項目,不僅可以避免身體接觸對抗造成的損傷,還可以享受戶外的新鮮空氣;網球作為一項有氧和無氧相互交替的運動,運動量可大可小,運動負荷容易掌握,適合不同身體素質和各個年齡層次的人群參與,因此,參與網球運動不僅可以改善自身的新陳代謝和心肺功能,還可以促進肌肉骨骼的生長發(fā)育,延緩機體衰老;網球運動需要不急不慢、有條不紊地進行,初學者需要長期堅持才能看到自我進步,因此網球可以調節(jié)人的心理,使之心情愉悅,健康生活。
除此之外,網球還有一些其他功能,例如可以幫助人們結交球友,增強人際交往能力以及疏導心理情緒,這些已成為網球健身公認的功能。如今,網球作為一項時尚的運動健身項目,在大學校園內快速發(fā)展普及,極大地豐富了校園體育文化,已成為大學生最受歡迎的體育運動之一。大家根據(jù)自身的實際情況來合理地安排網球鍛煉的時間和強度,不僅可以愉悅身心,而且能培養(yǎng)自信、結交朋友,還可以達到增強心血管系統(tǒng),提高身體協(xié)調性和靈敏性,增強體質等目的。打網球不但可以鍛煉身體,還可以影響人的思維和行為[7]。
在我國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教學中,網球項目已占據(jù)了相當重的位置。從南京大學網球專項選修課與球場的課外活動情況來看,首先,學生選課相當積極,下手慢的很難選上;其次,南京大學的8片網球場幾乎都處于滿員的狀態(tài),這足以反映出普通學生學習網球的興趣和熱情。該文提出的這種面向生活的網球課程與教學轉向,其實質和“大學體育生活化”[8]議題內在相通,都在強調運動健身和體力活動的普及性,網球運動也可以作為休閑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日常體育活動的實施,來提高學生的現(xiàn)實學習與生活質量。
網球和其他大部分體育項目不同,很難在短期內看到學練成效,從不會打網球到會打網球,有著較長的時間過程,一旦掌握了網球技能,網球就成了健康生活習慣,很容易伴隨一生。對于初學者而言,每次練習都可以看到自己的進步,通過適當?shù)匾龑?,學生很容易走進網球世界并堅持下來,讓網球成為終身鍛煉的手段。由此,網球項目在面向健康生活的課程理念中,理應扮演重要的角色。
“亦生亦師”教學模式的核心就是強調學生主體的主動學習[9]。要將網球場上育人理念長期堅持下去,首要解決學生從不會打網球到會打網球的問題?!耙嗌鄮煛钡慕虒W模式是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此模式不僅能讓學生打球動作優(yōu)美實用,更能指導其他同學入門練習。因此,在上課時不僅要讓學生學習技術動作,更要教會學生學習方法,并教會其觀看技術動作優(yōu)缺點的方法。如此下去,才能解決網球教師匱乏,學習課程少的短板,還可以提高學生鍛煉的熱情和學習的興趣。從網球課程建設的實用性和現(xiàn)實情況出發(fā),網球課程從第一節(jié)課開始,就應將“亦生亦師”的技能知識訓練貫穿始終,如此,就更能體現(xiàn)網球課程在普通高校的基本意義。
建議增加網球課程中實用教學內容的比重。在新目標、新理念的背景下,要想重建高校網球課程和教學模式,必須優(yōu)化重組傳統(tǒng)網球技能教學中的內容和教學方法。第一,初始階段,幫助學生建立完整的、正確的動作印象,然后再進行基本技術動作培養(yǎng),使其具有正確的技術動作。第二,讓學生懂得怎樣做才能動作優(yōu)美且擊球準確,才能控制住拍面,達到良好的擊球效果。第三,適當考慮將學生掌握學習方法納入學期考核標準中,如觀看擊球技術,指出擊球時優(yōu)缺點,如何練習改進等。不過,這種內容的選擇與組合可能存在增添學生的學習負擔以及占用大量的教學時間等問題,還需進一步探究。
網球項目自誕生以來,帶有優(yōu)雅禮儀、健康生活的文化氣息,并具有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的項目特點;網球在我國群眾基礎較為薄弱,但大力發(fā)展校園網球,讓其成為學生終身的一項活動,這樣待學生畢業(yè)走向社會時,就能夠為進一步帶動社會網球發(fā)展做出貢獻。
改變我國高校網球課程教學理念,幫助學生快速提高網球興趣和技能。該文提出面向“禮儀實踐”、面向“健康生活”、踐行“亦生亦師”的教學理念,是育人、課程與教學理念的三種目標,同樣也是三個維度,而不是三種不同的價值取向,其出發(fā)點是立足于網球文化的宣傳,掌握網球專項技能,以此為基礎進行科學鍛煉、健康生活的價值觀教育。至于在網球課程的教學組織與實施中,不僅需要優(yōu)化與組合課程內容,還要在教學方式的選擇和運用乃至教學模式的建構與實施上進行優(yōu)化,我們將在實踐中做進一步的探討與思考,求教于教育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