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蓓
摘 要:改換部件的俗字,統(tǒng)指因改換漢字部分部件而形成的俗字。蘇南寶卷中改換部件的俗字包括改換與語音相關的部件和改換與意義相關的部件兩種。此二類俗字是以成熟的漢字體系和漢字造字理論,以及書寫者特殊的文字規(guī)范意識為背景,在書寫者的知識水平、書寫過程中前后字符對書寫者的書寫意識的影響和語言文字系統(tǒng)自身明確表達語義反映語音的實際要求這三者共同的作用下產(chǎn)生的。
關鍵詞:部件 書寫者 書寫意識 書寫過程
漢語中的“俗字”是相對于“正字”而言的,是不規(guī)范的漢字。[1]從有文字開始,就有俗字。張涌泉在《俗字里的學問》中指出:“俗字是伴隨著文字的產(chǎn)生而產(chǎn)生,并且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發(fā)生變化的。漢字由甲骨金文到小篆,由小篆到隸書,由隸書到真書,每一種新文字都可以說是舊文字的簡俗字,同時每種文字內(nèi)部也有它自己的俗字。”[2]“東漢以后,隨著紙的發(fā)明,書寫大大便利起來。文字運用的范圍擴大了,字形紛雜的機會也就大大加強。民間寫書,務趨簡易,以淺近易寫為特點的俗字便很能迎合這一需要。加上書未刊刻,人們書寫無定體可循,手寫之體,勢不能出于一致,授受既異,俗體隨之滋生?!保?]
近年來,隨著民間文獻研究不斷升溫,民間文書、契約、戲劇、民歌唱本等各類文獻中的大量俗字也逐漸引起人們的注意。
蘇南寶卷是指流行于江蘇南部(以今蘇州為中心)的一種民間文化形式,主要由蘇南地區(qū)民間藝人抄寫而成。蘇南寶卷所使用的語言文字,是清末民初蘇南地區(qū)民間用字的真實記錄,具有極強的真實性和明確的時代地域性,是漢字研究,尤其是近代漢字研究的重要資料之一。仔細分析這些字形,有助于探討漢字字形演變的原因。
一、改換部件俗字的概念
在眾多俗字中,有一類俗字,是將漢字的一部分寫成了另外的形體。這種俗字,張涌泉《漢語俗字研究》將其歸入“改換意符”“改換聲符”“類化”
類;[4]黃征《敦煌俗字典》將其歸入“類化俗字”“簡化俗字”“繁化俗字”類;[5]歐昌俊、李海霞《六朝唐五代石刻俗字研究》將其歸入“改造部件”“改造形旁”“改變聲旁”類;[6]方孝坤《徽州文書俗字研究》將其歸入“變換”“類化”類。[7]可見對于此類俗字,學者們主要以兩個標準對其進行歸類:一是俗字與正字字形的區(qū)別,二是此類字形產(chǎn)生的原因。
作為記錄語言的符號,漢字兼顧表音和表義。會意字由兩個或兩個以上意符組成,形聲字由形旁和聲旁組成。上述此類字形變化的俗字,比較多的是改換了意符和形旁,或者聲符和聲旁,所以可以稱為“改換意符”“改換聲符”“改造形旁”“改變聲旁”類俗字;又因此類俗字的字形是繁化或者簡化的正字字形,所以又可以稱之為“簡化俗字”“繁化俗字”;而根據(jù)此類俗字產(chǎn)生的原因,又可以統(tǒng)稱為“類化俗字”。這些分類都從不同角度為這類俗字定性,我們也可按此根據(jù)俗字的一部分或某個特性進行歸類。
深入分析蘇南寶卷中的此類俗字,可以發(fā)現(xiàn)這類俗字字形改變的部分并不局限于聲符或者意符,使用“部件”這一術語來描述更合適?!安考保础坝晒P畫組成的具有組配漢字功能的構字單位”[8]。因此,可以將此類俗字定性為“改換部件的俗字”,即因改換了正字的部分部件而形成的俗字。
二、蘇南寶卷改換部件俗字舉隅
蘇南寶卷中記載了大量被改換了部件的俗字,根據(jù)所改換部件的特性,具體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一)改換與語音有關的部件
文字是用來記錄語言的,對于文字使用者來說,語音是和文字密切聯(lián)系的。有些俗字便是受語音的影響,改換了和語音相關的部件。
1. 換用同音或音近的聲符
在書寫時,書寫者有時會用同音或音近的聲符替換原有的聲符。
【扤】振頭扤耳失精神,寒毛卒聚牙相打。(《香山寶卷》)
按:“扤”是“捂”的俗字,右邊的“吾”改作“?!?。
《康熙字典》:“捂,《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并五故切,音誤。斜相抵觸也。又逆也?!薄拔妗睘樾温曌郑瑥氖?,吾聲,本義為用手捫住。此例中的“捂”將聲旁“吾”改成音近的“?!保謱懗伞皰N”。
【覄】家人回覄小姐道,細訴情由小姐聽。(《女延壽寶卷》)
按:“覄”是“覆”的俗字,下面的“復”改為“伏”。
《說文解字》:“覆,覂也。一曰蓋也。從襾復聲。”《說文解字注》:“覆,覂也。反也?!病儭慈蛛p聲。《又部》‘反下曰:‘覆也。反覆者,倒易其上下。如襾從冂而反之為凵也。覆與復義相通。復者,往來也。從襾,復聲?!薄犊滴踝值洹罚骸案?,《玉篇》反覆也?!贝死校案病毕旅娴穆暦皬汀备膿Q成了音近的“伏”,整個字形變?yōu)椤耙劇薄?/p>
2. 換用與實際語音接近的聲符
由于語音的歷時演變或者受方言影響,在書寫時,某字形的聲符和實際語音差別較大,為了更好地記錄實際語音,書寫者會換用與實際語音接近的聲符。
【蔀】蔀薩大開善門,齋僧布施,貧僧特來化你,或綢或布,舍我遮寒,功德無遍。(《齋僧卷》)
按:“蔀”是“菩”的俗字,下面的“咅”改作“部”。
《說文解字》:“菩,艸也。從艸咅聲。”《康熙字典》:“菩,又《玉篇》薄胡切,音蒲。菩提,樹名?!薄犊滴踝值洹罚骸吧?,《唐韻》蒲口切,音瓿?!兑住へS卦》豐其蔀,注,蔀,覆曖,障光明之物也。又《廣韻》《正韻》并普后切,音剖。小席也。又《集韻》伴姥切,音簿,草也。”“菩”聲符為“咅”,“菩”和“部”均為並母字。在蘇南寶卷中,並母字仍在混用。根據(jù)現(xiàn)代方言學的調(diào)查,在吳方言中,“菩”和“部”二字讀音相近。此例中,受吳語方音的影響,“菩”下面的聲符“咅”改作“部”,整個字形變?yōu)椤吧灐薄?/p>
3. 將較為生僻或不易辨識的聲符改為常見的聲符
在形聲字中,有些聲符較為生僻,不容易看出所代表的語音,書寫者常將這些生僻的聲符改作辨識度較高的聲符。
【撟】便拿遍簮撟開口,仙丹慢慢下喉吞。(《解辰星》)
按:“撟”是“撬”的俗字,右邊的“毳”改為“喬”。
《玉篇》:“撬,去堯切。橇,舉也?!薄墩滞ā罚骸扒耍綦??!薄犊滴踝值洹罚骸扒?,《集韻》牽幺切,音。舉也?!薄扒恕北砺N起,舉起,聲符為“毳”。但是“毳”作為聲符,比較生僻。此例中,將“撬”的聲符“毳”改為較為常見的“喬”,整個字形改為“撟”,更易于辨識。
【摌】玉英說罷來紛紛,雙手相摌叫夫君。(《雕龍扇》)
按:“摌”是“攙”的俗字,右邊的“毚”改作“産”。
《說文解字》:“攙,刺也。從手毚聲?!薄犊滴踝值洹罚骸皵v,《唐韻》楚銜切,《集韻》《韻會》《正韻》初銜切,并音毚?!墩f文》刺也。《博雅》銳也。一曰扶也?!薄皵v”的聲符為“毚”,較為生僻。此例中,“攙”右邊的“毚”改作識別度較高的“産”,整字寫成“摌”。
4. 改變個別部件的寫法為語音相接近的聲符
有些字雖然有聲符,但是和實際語音相差較大,不容易識別。為了能夠清楚地表示讀音,書寫者將這些字的部分部件改寫成與語音接近的聲符,但不是改換聲符。
【亁】清油如海無亁日,暫被風吹略息煙。(《香山寶卷》)
按:“亁”是“乾”的俗字,左下角的“十”改作“干”。
《說文解字》釋:“乾,上出也。從乙。乙,物之達也。倝聲?!薄墩f文解字注》:“乾,上出也。此乾字之本義也。自有文字以后,乃用為卦名。而孔子釋之曰:健也。健之義生于上出。上出為乾,下注則為濕,故乾與濕相對。俗別其音,古無是也。”《增廣字學舉隅》:“乾,亁,非。音幹,燥也。下從十不從干,與先韻之乾義異字同。‘乾表干燥,是從‘上出義引申而來?!薄扒北緩摹耙摇薄皞墶甭暎笙陆堑摹笆笔恰皞墶钡囊徊糠帧4死?,書寫者沒有意識到“乾”字的聲符是“倝”,為了突出讀音,將“倝”左下角的“十”改成了更接近語音的“干”。
(二)改換與語義有關的部件
語言包括語音、語義兩個方面,漢字代表它所記錄的詞的語義,因此,語義也會對字形演變產(chǎn)生影響。
1. 為表明字義而換用意符
在漢字中,不同的意符可以表示同類義項,因此,為了便于理解,有時書寫者會換用意義更加相近或相關的意符。
【踋】媒婆媒婆,兩踋奔波,花紅喜酒,吃著在有,東闖西踱,吃飯拿手。(《香球寶卷》)
按:“踋”是“腳”的俗字,左邊的“肉”改成“足”。
《說文解字》:“腳,脛也。從肉卻聲?!薄犊滴踝值洹罚骸澳_,《說文》脛也?!贝死校澳_”左邊的意符“肉”改成了“足”,整個字形改為“踋”。《康熙字典》:“踋,《篇海類編》同腳?!薄蹲謪R補》:“踋,同腳?!?/p>
可見,書寫者可以從字義的另一角度出發(fā),換用與正字不同的意符來達到以字表意的效果。
【嗞】第六杯仙茶似白旗,白旗泡茶有嗞味。(《齋天科》)
按:“嗞”是“滋”的俗字,左邊的“氵”改作“口”。
《說文解字》:“滋,益也。從水茲聲。一曰滋水,出牛飲山白陘谷,東入呼沱。”“滋”本從“水”,有水意,引申出汁液意,再引申出滋味意?!犊滴踝值洹罚骸白?,又滋味也?!抖Y·月令》薄滋味,無致和?!弊涛?,與汁液有關,從另一個角度看,也與口有關。
【挷】誰知看見了三公主繩穿索挷,押解索行。(《香山寶卷》)
按:“挷”是“綁”的俗字,左邊的“纟”改作“扌”。
“綁”本從“纟”?!犊滴踝值洹罚骸敖?,《字匯》補曠切,榜上聲。古無此字。今俗作綁笞之字。”“綁”這一行為,與紡織品有關,作為動作,又與“手”相關。此例中,“綁”左邊的“纟”改作“扌”,整字改作“挷”。
2. 為了凸顯語義而改變部件
有些漢字從字形上看不出所要表達的意義,書寫者為了凸顯語義,常改變此類漢字的部件。
【琹】琹棋書畫般般有,只想同窗共學人。(《雙蝴蝶》)
按:“琹”是“琴”的俗字,下面的“今”改作“木”。
《說文解字》:“琴,禁也。神農(nóng)所作。洞越,練朱五弦,周加二弦。象形?!薄犊滴踝值洹罚骸扒?,《說文》本作珡,禁也。象形。神農(nóng)所作,洞越,練朱五弦,周加二弦。徐曰,君子所以自禁制也?!笨梢姡扒佟北緸橄笮巫?,下面的“今”既不是聲符也不是意符。此例中,為了突出“琴”的材質為木,將“琴”下的“今”改為“木”,整字寫作“琹”?!端讜`·卷一·平聲·侵韻》:“琴,俗作琹,非。”
【諞】想著算命說話,皆是江湖諞人之法。(《藍大寶卷》)
按:“諞”是“騙”的俗字,左邊的“馬”改作“讠”。
“騙”本從“馬”,“扁”聲。《康熙字典》:“騙,《集韻》同詞?!墩滞ā方袼捉铻檎E騙字?!薄犊滴踝值洹罚骸?,《集韻》躍而乘馬也?;蜃黩_?!薄膀_”本是“”的異體字,后被借用表示哄騙?!膀_”的字形和哄騙本沒有聯(lián)系,為了表示用言語欺騙、哄勸的行為,此例中,“騙”左邊的“馬”改寫為“讠”。
3. 受上下文語義影響而改變部件
在書寫某字時,由于上下文語義的影響,而改變原有部件。
【綷】浪藉江河賤水漿,剪綷綾羅并緞匹。(《中堂散集》)
按:“綷”是“碎”的俗字,改“石”為“纟”。
《說文解字》:“碎,也。從石卒聲。”《康熙字典》:“碎,又散也,細破也?!薄八椤北緩摹笆?,此例中,受后面“綾羅”字形的影響,“碎”左邊的“石”改為“纟”。
【礶】十一個黃砂礶,手捏楛竹根,日閑街坊討,夜宿廟堂門。(《十貧十富》)
按:“礶”是“罐”的俗字,左邊的“缶”改作“石”。
《說文解字》:“罐,器也。從缶雚聲?!薄犊滴踝值洹罚骸肮?,《集韻》古玩切,音貫?!墩f文·新附字》器也?!队衿防嵐??!额惼芳称??!薄肮蕖北緩摹绑尽保死?,受前字“砂”的影響,“罐”左邊的“缶”改作“石”。
4. 將非意符部件糅合為意義相關部件
在書寫漢字時,書寫者為了表明漢字的意義,將原本不是意符的部件改寫成意義相關的部件。
【?】伏望恩放故里,安閑自在樂天年。(《拋彩球寶卷》)
按:“”是“歸”的俗字,將聲符和意符的一部分糅合起來改作“辶”。
《說文解字》:“歸,女嫁也。從止,從婦省,
聲?!薄犊滴踝值洹罚骸皻w,還也,入也?!薄皻w”表示返回,表示一種動作的狀態(tài)或一個動態(tài)的事件。此例中,將“歸”左邊部分聲符“”和意符“止”糅合起來,改寫成更能明顯表示運動語義的“辶”,整字改為“”?!墩滞ā罚骸?,同歸?!?/p>
三、改換部件俗字產(chǎn)生的背景
俗字不是一種獨立創(chuàng)造的文字體系,而是在原有的漢字系統(tǒng)基礎上繁衍、演化和再創(chuàng)造形成的。故俗字有其具體的產(chǎn)生背景。它是在有一定的借鑒,并潛在地受到漢字系統(tǒng)的影響下產(chǎn)生的。[9]
(一)成熟的漢字體系和漢字造字理論
漢字具有相對成熟的漢字字義、字形系統(tǒng)。東漢許慎《說文解字》,共收字9353個,概括出了540個偏旁作為部首,明確了漢字的內(nèi)部結構有嚴密的系統(tǒng)性?!墩f文解字》540個部首,事實上也就是540個義類,所謂“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同條牽屬,共理相貫”[10]。這里的“類聚”“群分”“同條”“共理”概括出漢字字義、字形兩方面的系統(tǒng)性。
漢字也具有比較成熟的漢字造字理論?!傲鶗笔呛笕嗽诜治隽讼喈敂?shù)量的已成之字的基礎上歸納出來的理論。這種理論符合漢字結構的實際情況,是各個時代識字教學的基本內(nèi)容,并被用來指導再造新字。事實上,在“六書”說出現(xiàn)之后所創(chuàng)造的大量新字,都是自覺地按照“六書”理論,特別是“形聲”之法創(chuàng)造的。
因此,后世的漢字使用者,已經(jīng)主動學習或者潛移默化地接受了這種漢字系統(tǒng),對漢字每個部件的意義,對漢字聲符、意符的理解,以及對漢字的組合規(guī)則都形成固定的觀念。這樣,就有了足夠多的、意義達成共識的構字部件,也有了成熟的造字規(guī)則。在這種背景下,文字的書寫者就可以利用已有的部件,按照漢字的造字規(guī)則,對規(guī)范漢字進行改造。
(二)書寫者的文字觀念和書寫能力
對于大眾來說,文字只是用來記錄語言的符號,對文字規(guī)范性沒有嚴格的要求,書寫者只要能夠在各自理解的范圍內(nèi),用同一交際圈的人都可以理解的方式組成字符,達到交際的目的就可以了。
這樣,漢字的部件和造字原理決定了文字系統(tǒng)的零件和基本組成規(guī)則。書寫者可以運用這些部件,根據(jù)規(guī)則,對這些有限的部件進行排列組合。再加上書寫者薄弱的文字規(guī)范意識,就成了改變字形部件這一行為的背景。
四、部件改換俗字產(chǎn)生的原因
王寧指出:“漢字職能的發(fā)揮,是兩個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合成的,這就是書寫和辨認。就書寫而言,人們始終希望符號簡單易寫;而就認識而言,人們又希望符號豐滿易識。……漢字就在這易寫與易識的矛盾中,不斷對個體符形進行調(diào)整,以實現(xiàn)繁簡適度的優(yōu)化造型?!保?1]
作為記錄漢語的符號,漢字一方面具有符號的任意性,一方面又要確保語義的明確性,要求能夠表達詞義,并且容易識讀,同時,在實際書寫中,漢字還會受各種影響而產(chǎn)生變化。改換部件的俗字是在書寫者、書寫過程和語言文字系統(tǒng)自身的要求三者共同作用下產(chǎn)生的。
(一)書寫者
文字是由人寫出來的,書寫者的知識水平會直接影響最終呈現(xiàn)出來的文字字符。
漢字的書寫者要能正確地書寫規(guī)范的漢字,就要具有相當?shù)奈淖址矫娴闹R基礎。漢字從造字之始,到被廣泛應用,經(jīng)歷了漫長的演變過程,有些字的字形已經(jīng)看不出最初的造字理據(jù)。當書寫者知識水平有限時,有可能沒有正確理解文字字形,或對字形分析有誤,又或者書寫者沒有能力寫出每個詞語對應的規(guī)范漢字,于是常常會出現(xiàn)一些改變部件的俗字。
(二)書寫過程
漢字是書寫出來的,靜態(tài)的漢字字形是由動態(tài)的書寫完成的。秦永龍指出:“(漢字書寫)為漢字本體的研究找到了一個新的角度……從漢字書寫過程中的細微變化來考察漢字形體的演變,即從動態(tài)的角度來研究漢字和漢字的發(fā)展,可以彌補長期以來只對漢字作靜態(tài)研究的不足?!保?2]
漢字是一個個單個的字符,但書寫是一個連續(xù)的動作,在書寫過程中,前后字符之間是有一定的影響的。前一個字寫完之后,書寫者的意識中仍留有對這個字形的記憶,書寫這個字的動作也會給書寫者留下一定的肌肉記憶。換句話說,前一個字的字形對人類的書寫器官有一定的滯后作用,或者說是留存作用,會影響到后一個字的書寫。同時,人類的書寫器官,還有預見的功能。在書寫某字時,書寫者腦海里已經(jīng)想到了后一個字的字形,后一個字的語義、形體已經(jīng)提前進入到書寫者的意識中,也會影響到正在書寫的這個字的字形。這樣,受前后字的字形的影響,正在書寫的這個字就有可能“被迫”改換了與前后的字相同的部件。
(三)語言文字系統(tǒng)自身的要求
漢字在造字之初是音、形、義三者相結合的,但隨著語音不斷演變,漢字字形不斷變化,漢字形義統(tǒng)一的狀況不可避免地被不斷打破。
隨著字形不斷變化,有些字僅從字形看已經(jīng)不太容易看出字的本義。書寫者為了凸顯詞的本義,而改換更能體現(xiàn)其義的部件。同時,由于語音的歷時改變,以及方言和通用語的區(qū)別,有時會造成聲符與實際語音相差較遠的情況。為了能更加準確地記錄語音,書寫者有時會改用更貼近實際語音的聲符?!皾h字使用者又在追求漢字形義統(tǒng)一這種心理的驅動下,不斷對理據(jù)進行重構,理據(jù)的缺失與重構一直伴隨著漢字發(fā)展的全過程?!保?3]
總體來說,漢字作為記錄語言的符號,是一個已經(jīng)成熟的文字系統(tǒng)。漢字的部件有自己的意義,但是意義和部件并不是一一對應的。在實際使用時,書寫者可以選擇不同的部件表示同一語義;同時,漢字系統(tǒng)有若干造字規(guī)則,書寫者使用這些部件,按已有的造字規(guī)則,出于各種原因而對原有的漢字進行各種改造,改換部件的俗字由此產(chǎn)生。
參考文獻:
[1] [5] 黃征.敦煌俗字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前言4,20-33.
[2] 張涌泉.俗字里的學問[M].北京:語文出版社,2000:6.
[3] 張涌泉.試論漢語俗字研究的意義[J].中國社會科學,1996(2):162-173.
[4] 張涌泉.漢語俗字研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50-72.
[6] 歐昌俊,李海霞.六朝唐五代石刻俗字研究[M].成都:巴蜀書社,2004:102-181.
[7] 方孝坤.徽州文書俗字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68-82.
[8] 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信息處理用GB13000.1字符集漢字部件規(guī)范[M].北京:語文出版社,1998:2.
[9] 曾良.明清小說俗字研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7:72.
[10] (漢)許慎.說文解字[M].北京:中華書局,1963.
[11] 王寧.漢字構形學講座[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6.
[12] 秦永龍.漢字書寫漫談(七) [J].語文建設,1997(7):封三.
[13] 齊元濤,符渝.漢字的理據(jù)缺失與重構[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1):88-93.
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蘇南寶卷中的俗字研究” (20YJC740075),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常熟寶卷語料價值研究” (2019SJA1282)。
(責任編輯:王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