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波
高中物理作為高中教學的重點科目,學生的物理學習效率非常重要,由于高中物理本身的深奧性和抽象性,學生在進行高中物理學習的時候只是片面地了解高中物理基礎的知識,并沒有掌握相應的解題能力,學生在進行相關問題解答時容易受到固化思維的影響。因此高中物理教師應該重視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高中學生面臨的第一次人生轉折點就是高考,大部分學生都有較大的壓力,而高中物理又是高中的重點科目,所以教師要將教學重點放在培養(yǎng)學生物理解題能力上,這樣可以有效緩解學生的高考壓力。相對于初中物理知識的學習,高中物理知識更加抽象難懂。高中物理本身就是強調邏輯思維和系統(tǒng)想象力的學習科目,這就要求學生需要具備超強的思維邏輯。大部分學生在進行物理解題時不能理解題目的含義,無法將題目考察的知識點與學習到的概念和公式相對應,不知道解題思路以及找不到解題入手點,影響了學生學習物理的效率。高中物理教師應該不斷進行創(chuàng)新,嘗試找到有效提升學生物理問題解決能力的教學方法。
一、培養(yǎng)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物理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解題能力時要考慮到興趣對于學生學習的重要促進作用,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高中物理教材的知識大多比較抽象,學生在進行課堂學習時要依靠自身的思維想象能力??紤]到這種情況,物理教師在教學時要從現(xiàn)實生活入手,將實際生活中的物理現(xiàn)象添加到課堂教學設計中,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解題能力。
學生要提升解題能力,就需要掌握物理的理論概念。教師要格外注意學生掌握理論知識的內容,確保學生對于教材的相關知識點都有基礎的認知,可以理解各種物理現(xiàn)象和規(guī)律,根據(jù)掌握的知識準確找出對應的解題思路。部分教師經過分析發(fā)現(xiàn)有的學生在解答物理問題的時候沒有找對解題思路,對于考察的物理知識理解不清晰或者記憶不正確。高中物理教師在設計日常物理教學的時候,要保證學生明確應用相關知識的主要場景、思考方式、解題技巧,同時還要注意探尋提升學生物理思維和物理意識的辦法,促使學生可以采取正確的解題辦法。
例如教師在進行“萬有引力”知識點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思考現(xiàn)實生活中有哪些自然物理現(xiàn)象蘊含萬有引力定律,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調動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習興趣,提高解題能力。學生在學習“相互作用”知識點時,要求學生全面掌握關于力的相關物理知識概念,多方面了解力的相關知識。學生在學習相關磁場和電場運動的物理知識時也會涉及多種力,學生根據(jù)自身的知識進行分析,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相關物理知識。學習摩擦力的知識點時,掌握靜摩擦力可以使物體加速和減速的作用,讓學生帶著興趣探究它是做的正功,還是負功,或者不做功,掌握應用洛倫茲力與其他力最大的區(qū)別就是不改變速度的大小,只改變方向。讓學生自己對物理知識產生學習興趣,能幫助學生自主進行物理問題的探究,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提高審題能力
高中物理教師要注重提升學生的審題能力。在指導學生分析物理題目時,要從題目中獲取足夠的物理信息,才能保證學生的解題思路是正確的,按照思路解決物理問題,提升學生的物理解題能力。在高中物理問題的設計中普遍存在具象理論與抽象理論相結合,教師應引導學生將抽象的問題用具象的圖形等形式表現(xiàn)出來,能夠直觀地把握物理問題的解題條件,保證解題的正確思路。高中物理是偏向理科的學習科目,存在題型煩瑣、題目深奧、考察的知識層面廣等特點。學生在解決相關物理問題的時候需要考慮多個角度,從不同方向探究解決問題的破題思路,深度挖掘物理題目中包括的解題信息。高中物理教師應該引導學生認識審題的重要性,保持對題目信息的敏感性。其中審題作為解決問題的第一步,認真審題是解決物理問題的前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幫助學生養(yǎng)成標記物理題目中相關重要信息的做題習慣,對遇到的物理問題全面分析,多角度把握物理題目的重要含義,輔助學生根據(jù)生活實際情況分析物理問題,并解決物理問題。幫助學生養(yǎng)成認真審題的解題習慣是提升學生物理解題水平的有效措施。
例如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物理解題能力的時候,針對“重力勢能”相關知識點的問題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借助圖像的方式分解物體的力,幫助學生明白畫圖的方法在解決物理問題時的重要作用。組織學生分析向下落的物體都受到什么力,辨析了解重力與空氣摩擦力或者其他存在的力,將復雜的物理問題簡單化,幫助學生提高解決物理問題的效率和正確率,保證學生可以快速地解決相關物理問題,提升高中物理課堂的教學效率。
三、鞏固基礎知識
高中物理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物理解題能力的時候應該重視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能力,幫助學生準確應用所學的物理知識,高效提升物理解題能力。在學生遇到相關物理問題的時候,可以靈活運用相關的物理定律和公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保證在帶領學生具體分析物理問題的時候,合理分析題目包含的物理知識,引導學生正確分析物理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概括能力和分析總結能力。教師在完成相關知識點的講解后,可以合理選取例題和練習題目,培養(yǎng)學生對問題的分析方式和解題思路,可以靈活應用相關物理知識,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高中學習的科目里,物理和數(shù)學都具有很大的靈活性,在面對相關的物理問題的時候,學生必須擁有一定的知識基礎。因此教師在日常的物理課堂教學過程中要重點培養(yǎng)學生基礎物理知識的掌握能力,幫助學生理解教材中的重難點。
例如在學習“能量守恒定律”時,考慮學生之前已經學習了很多力的知識,教師就可以幫助學生系統(tǒng)地分析物體在運行過程中涉及的力,深化學生關于力的認識,在面對相關物理問題時提高解題的準確性。在學習“電磁感應能力”的相關物理問題時,教師通過深入分析物理教材可以發(fā)現(xiàn)教學的重點是幫助學生掌握感應電流產生的知識,掌握判斷感應電動勢方向的方式,掌握感應電動勢的計算方法。教師在講授物理知識時要加強與學生的互動,通過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和學習想法,綜合分析學生對于教師講授的物理知識的學習效果。
四、加強解題訓練
高中物理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物理解題能力的時候要重視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能力,還要明確光掌握相關物理基礎知識是不夠的,課堂上教師不能只關注學生對于講授的知識能不能聽懂,還要重視學生能否將知識靈活地應用到實際物理問題中,并能夠很好地解決物理問題。部分教師不重視日常教學過程中習題訓練的結果,使得學生不能靈活掌握學習到的物理知識,無法將理論知識與相關物理試題相對應,導致學生可以聽懂教師的物理知識講授,也能理解相關的物理理論,但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還是一碰到物理題目就沒有解題思路,不知道如何解決物理問題。課堂只有短短的40分鐘,學生無法在課堂上充分掌握所有的物理知識.教師在設計日常物理教學方案時要重視課后習題的設計,在結束每個知識點的學習后,要布置合適的習題訓練,合理控制相關的習題數(shù)量,幫助學生通過認真完成習題訓練的過程,全面掌握物理知識。但教師在設計課后習題的時候要格外注意習題的質量和數(shù)量,盡量選取經典的習題類型,把握適量的習題數(shù)量。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人的學習能力和解題能力不同,教師應該充分尊重學生之間的學習差異性,根據(jù)每個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系統(tǒng)分層設計課后習題,將課后習題分成每個人必須完成的基礎習題和自主選擇完成的拓展習題?;A習題就是幫助學生掌握課堂上學習的基礎物理知識,而拓展習題就是針對基礎物理知識的提升題型。這樣可以充分照顧到不同學習需求的學生,讓學習能力沒有那么強的學生完成基礎的鞏固物理習題,幫助學生完成高中物理教學的基礎目標。與此同時,針對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在完成基礎鞏固習題之后,選擇提升自身能力的拓展題目,合理照顧到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效果,平等地對待所有學習水平的學生,讓所有學生都得到高效的習題訓練。這樣的課后專項習題鍛煉可以幫助學生鞏固并強化所掌握的知識,提升學生的物理問題理解能力,幫助學生總結自身模糊的物理知識點,重點學習沒有掌握的知識點。教師還可以在日常的習題訓練中幫助學生根據(jù)章節(jié)模塊有針對性地進行練習,用從易到難層層遞進的方式,根據(jù)分析每個學生的缺失點,進行有目的性地訓練。
高中學生對物理的解決問題能力不是通過單一的題量訓練培養(yǎng)出來的,它需要一個長期的培養(yǎng)過程,是綜合提升學生的物理基礎知識、概念認知結構與解題思路的過程,是從宏觀上培訓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從而達成提升高中物理解題能力的目標。教師應該充分發(fā)揮自身的職業(yè)優(yōu)勢,引導學生學習物理的解題技巧,戰(zhàn)勝難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灌輸給學生審題的重要性,培養(yǎng)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幫助學生鞏固自身的物理基礎知識,增加物理問題的訓練比例,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解題習慣和邏輯思維能力,整體提升學生的物理解題能力,有效緩解高考帶給學生的緊迫感,通過提升學生的解題能力,幫助學生更加從容地面對高考,將學生培養(yǎng)成符合新時代要求的實用型人才,為學生后續(xù)的深入學習打下良好基礎,同步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