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兒童文學翻譯屬于文學翻譯的一個分支,兒童相對于成人有不同的閱讀水平、接受能力以及成長需求。由于兒童文學面對的是一個特殊的讀者群體,因此兒童文學的翻譯與其他文本類型的翻譯有著很大不同,本文將探討這一翻譯領(lǐng)域的特殊性。筆者根據(jù)兒童文學及其翻譯的特點和要求,通過對比分析《愛麗絲漫游奇境記》的兩種漢譯本在詞匯選擇和語言風格上的不同得出結(jié)論,翻譯者應該以兒童的角度出發(fā),采用孩子們?nèi)菀桌斫夂屯ㄋ滓锥恼Z言和詞匯來翻譯兒童文學作品,以保持原作的風格和兒童的興趣,同時忠實再現(xiàn)原作的思想內(nèi)容、人物形象和藝術(shù)情感。本文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簡要介紹《愛麗絲漫游奇境記》及其撰寫者,以及兩個中文譯本的作者;第二部分以翻譯實例為依據(jù),從詞語選擇、語言風格等方面對翻譯實例進行分析比較;第三部分是本文的結(jié)論,提議兒童文學的廣大譯者應該向趙元任先生和吳鈞陶先生學習,引起中國翻譯界對兒童文學翻譯的重視,解決當前兒童文學翻譯中的一些問題,旨在促進兒童文學翻譯事業(yè)的繁榮。
【關(guān)鍵詞】兒童文學;對比研究;《愛麗絲漫游奇境記》
【中圖分類號】H0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7-2261(2023)16-0064-04
一、引言
《愛麗絲漫游奇境記》(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是1865年出版的一部兒童文學作品,由英國作家劉易斯·卡羅爾(Lewis Carroll)撰寫。它是一部以幻想和奇幻元素為主的小說,深受孩子和成人們的喜愛。愛麗絲,也就是本故事的主人公,她偶然間跟隨一只兔子進入了一個充滿了奇特生物和不可思議事件的奇境。在奇境中,愛麗絲遇見了各種怪物和奇怪的角色,如白兔、瘋帽子匠、貓頭鷹、紅心皇后等。她經(jīng)歷了一系列離奇的冒險,包括變大變小、與講話的動物交談、參加怪誕的茶會等。
《愛麗絲漫游奇境記》在國內(nèi)外文學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它打破了當時兒童文學的傳統(tǒng),以奇特、幻想的故事情節(jié)和語言風格吸引了讀者。作品中充滿了荒誕、幽默和諷刺的元素,透過愛麗絲的眼睛,讀者們被帶入了一個充滿驚喜和不可思議的奇境之中。除了故事本身的吸引力外,卡羅爾在書中巧妙地運用了文字游戲、謎語和雙關(guān)語等文學手法,使得讀者在閱讀中得以思考和娛樂。作品中也涉及了一些哲學和數(shù)學概念,如邏輯推理和時間的概念,這為成人讀者提供了更深層次的閱讀體驗。
自20世紀初以來,《愛麗絲漫游奇境記》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在中國也擁有多個中文譯本。本文選擇趙元任先生和吳鈞陶先生的兩種譯本進行分析?!稅埯惤z漫游奇境記》的第一位中文譯者是趙元任先生,他的翻譯版本于1979年首次出版,題為《阿麗思漫游奇境記》,趙元任先生在序言中說:“這本書的文學價值幾乎相當于莎士比亞最著名的作品?!保ㄚw元任,1986)趙元任先生的翻譯以忠實還原原文的風格而聞名,在翻譯過程中,他盡力保留了卡羅爾原著中的幽默、荒誕和奇特性,巧妙地翻譯了原著中的文字游戲、謎語和雙關(guān)語,使中文讀者能夠體驗到原著的趣味和智慧。翻譯作品也注重了語言的流暢和節(jié)奏感,運用了韻律和音韻的手法,使中文版的《愛麗絲漫游奇境記》讀起來更加順暢有趣。同時,他盡量保留了原著中的一些文化和歷史背景,以便讀者更好地理解故事中的隱喻和象征。趙元任的翻譯使得《愛麗絲漫游奇境記》在中國得以廣泛傳播,成為中國讀者所熟知和喜愛的經(jīng)典兒童文學作品之一。他的翻譯也為后續(xù)的其他版本和改編提供了重要的基礎(chǔ),其貢獻使得中國讀者能夠通過他的翻譯,欣賞到卡羅爾原著中的奇幻和魅力。
吳鈞陶先生是中國著名翻譯家,他翻譯的《愛麗絲漫游奇境記》于2007年首次出版,在兒童文學界掀起了一陣討論的熱潮。吳鈞陶先生的敬業(yè)大家有目共睹,他對自己的譯文要求非常高,正如吳先生自己在序言中寫的那樣:“翻譯的過程就像是挖鑿一條隧道,自己殫精竭慮、兢兢業(yè)業(yè)地一寸寸向前挪動,逐字逐詞進行揣摩推敲,等到‘隧道終于鑿通,譯本終于完成了,自己感到喜悅的同時也倍感惶恐,由于作品即將面世而帶來的未知的恐懼,不知自己的譯文究竟做得怎樣,能否被讀者們接受?!痹谛蜓缘慕Y(jié)尾,吳鈞陶先生聲情并茂的發(fā)出感慨:“請高明的讀者,包括少年兒童朋友們,評指正吧!”(吳鈞陶,2007)吳鈞陶先生的譯本面向的讀者不僅包括兒童,還包括熱愛兒童文學的成人讀者。因此在翻譯過程中,吳鈞陶先生運用了不同于僅針對兒童的翻譯的獨特翻譯方法,而是取二者所長,使譯者既能夠兼顧兒童的心理素質(zhì)和理解能力,又向成年讀者呈現(xiàn)源語言文化的獨特魅力。
二、從語言風格角度對兩種譯本進行分析
翻譯譯本對比分析的研究目的是比較不同翻譯版本之間的差異和二者的譯文特點,以探索翻譯策略、文化轉(zhuǎn)換和語言表達的影響。通過對比不同譯本之間的差異,可以了解譯者在翻譯過程中所做的選擇和決策,了解不同譯者對文化因素的理解和轉(zhuǎn)譯方法,還可以觀察到不同譯者在語言選擇、詞匯運用和句法結(jié)構(gòu)等方面的差異,這對于翻譯研究和文學研究都具有重要意義。
本文回顧現(xiàn)有的《愛麗絲漫游奇境記》中文譯本,并選擇趙元任先生和吳鈞陶先生的兩種譯本(以下均簡寫為“趙譯”“吳譯”),觀察二位譯者在詞匯選擇及語言風格方面的差異,進行對比分析。
Example 1:
...for, you see, Alice had learned some things of this kind in her lessons in the classroom, and although it was not a very good way to show her knowledge because there was no one to listen to her, it was still a good practice to say it more.[1]39
趙譯:你想啊,這些東西都是阿麗思從學校里學過之后背的,因為現(xiàn)在沒有人在旁邊聽到她的這番言論而表揚和夸她,這些學識都白白給說掉了,真可惜!可是能練練說說也不錯。
吳譯:看啊,這是因為愛麗絲在上課的時候?qū)W到了這一方面的學問,雖然她學的壓根兒并不詳細。盡管此時并不是展示知識的絕佳機會,主要是因為現(xiàn)在沒有人在聽她講話,但愛麗絲把它說出來依然是很好的一次實習嘛。
作為馳名中外的世界經(jīng)典童書之一,《愛麗絲漫游奇境記》具備兒童文學的兩大主要特征:詞語簡潔、意思明了。作者卡羅爾使用了一個常見的詞“practice”來描述愛麗絲隨意的一個舉動,但翻譯該詞時卻需要精挑細選合適的目的詞語。趙元任先生和吳鈞陶先生分別將其譯為“練練說說”和“實習”。“實習”作為一個社會概念,通常是由公司或其他組織為學生提供的兼職工作,以便于學生們將所學的知識用于實踐。但對于孩子們來說,他們沒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即使在日常生活中有機會聽到這個詞,也很可能不會放在心里。因此,在這句話的翻譯上,吳鈞陶先生的選詞“實習”較為生僻,超出了一般兒童的理解范圍,而趙元任將該詞翻譯成“練練說說”,符合孩子們平常的生活用語標準,意思簡單明了,譯文可以被孩子們輕松理解和接受。
此外,趙元任先生根據(jù)目標對象的需要進行適當?shù)男薷?,增譯了“夸她”一詞,趙元任先生添加的意思適合現(xiàn)實中的孩子們,例句中,愛麗絲在夸耀自己學識淵博,這正是兒童在生活中的常見表現(xiàn)。天真的孩子們沒有不希望得到父母、師長和其他人夸贊的。趙元任先生的譯文便于兒童讀者理解,鮮活地表現(xiàn)出愛麗絲機靈聰穎的鮮明人物形象,因為自己答出問題而沾沾自喜的神情躍然紙上。趙元任先生翻譯的“練練說說”和“夸她”二詞,準確把握了原語和譯語的主要特征,同時考慮到了兒童讀者這一群體的獨特性,它反映了兒童文學所獨有的童趣風格,用適當?shù)恼Z言給小讀者創(chuàng)造了一個優(yōu)美的、趣味盎然的天地。
Example 2:
“I don't know of any that do.” Alice said very politely, feeling quite pleased to have entered the conversation.[1]
趙譯:阿麗思感覺和她說話十分投機,反而非常高興,她客客氣氣地道:“我倒不知是哪種貓能扮笑臉呢?!?/p>
吳譯:她感到對話開展得很愉快,心里很是高興?!拔铱刹恢烙心囊恢回垥??!睈埯惤z很有禮貌地說。
“got into a conversation”分別被譯為“十分投機”和“對話已經(jīng)開展”?!伴_展對話”這樣的用詞方式通常出現(xiàn)在新聞報道中,用于描述國家領(lǐng)導人之間的談話,也符合新聞用語的專業(yè)性。當人們看到這個詞時,會覺得這是一個用來描述政治問題的表達,很少有人能夠想象它是用來描述發(fā)生在兒童身上的對話的。通過閱讀趙譯和吳譯兩個版本,趙元任先生譯的版本像是在給一群孩子講故事,內(nèi)容頗為有趣生動,主人公鮮明的性格特點呼之欲出;而吳鈞陶先生翻譯版本則更像是針對成年讀者的,看起來像在給人陳述某種事件,用語較為正式刻板。再加上趙元任先生以學習語言為樂,以創(chuàng)作詩詞歌賦為樂,以翻譯為樂,將自己的樂趣融入譯文,人們可以更充分地理解他的翻譯目的。顯然,在這句話的翻譯上,吳譯本因缺乏生動性和趣味性而稍顯遜色。
Example 3:
“…the master was an old Turtle — we used to call him Tortoise.”
“ Why did you call him Tortoise, if he was not one?” Alice asked.
“ We called him Tortoise because he taught us.”Angry Mock Turtle said.“ You are really very dull!”[1]106
趙譯:“……我們的先生是一個老甲魚——過去我們總叫他老忘?!卑Ⅺ愃紗柕溃骸八莻€什么王,為什么你們會叫他老王呢?”
“我們管他叫老忘是因為他老忘記了教我們的功課?!蹦撬丶佐~怒道,“你怎么這么笨呢?”
吳譯:“……我們的校長是一只老海龜———不過我們都叫它陸地龜?!薄八植皇顷懙佚?,你們干嘛要這樣叫它呢?”愛麗絲不解地問道。
“因為它總是忘了該教我們的功課!問出這種問題的你真愚蠢!”那海龜怒氣沖沖地說道。
在趙元任先生的譯本中,Tortoise與 taught us 諧音構(gòu)成雙關(guān)。這里諧音雙關(guān)的目的主要是為文章增添可讀性,譯文所使用的詞匯及句子與原作品的主題之間聯(lián)系并不緊密。趙元任先生在翻譯時并沒有拘泥于逐字翻譯原文的詞句,而是采用了“老王”和“老忘”這一對雙關(guān)語,讓孩子們與愛麗絲一起感到困惑的同時,也生動地展現(xiàn)了素甲魚話語間的顛倒和學識上的無知淺薄,令小讀者們擁有身臨其境的體驗,給譯文增添了一絲趣味。而吳譯版本表面上看似乎忠實于原文詞句,但卻失去了原文的幽默效果,“陸地龜”和“教功課”之間并沒有相似之處,與上下文語境也沒有聯(lián)系,如果這里使用直譯這種翻譯方法會導致譯文不知所云,這會致使孩子們因無法理解句子含義而失去閱讀后文的興趣。所以,在翻譯過程中,譯者要從始至終顧及兒童讀者的理解能力,并挑選在兒童的理解范圍之內(nèi)的詞來翻譯。
三、結(jié)論
從趙元任先生與吳鈞陶先生二位譯者的《愛麗絲漫游奇境記》譯本語言特點分析中可以看出,趙元任先生主要的目標群體為兒童讀者,他充分地考慮了兒童讀者大多幻想力豐富、易被美妙的事物所吸引注意力、邏輯思維能力弱、理解水平局限的特點,所以他善于運用幽默詼諧的語言并在翻譯過程中注意展現(xiàn)劇情的精彩,以迎合這一年齡層的利益訴求。吳鈞陶先生以兒童和成人讀者為受眾,在考慮到兒童讀者的同時,兼顧成人讀者具有相對縝密的思維、對情節(jié)的完整有更苛刻的要求,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原著的特殊文化內(nèi)涵。在詞匯選擇和語言風格上,趙元任先生的譯本力爭做到選詞貼合、語言優(yōu)美,以及敘事詼諧、動人,其譯文根據(jù)兒童的心理特點、理解能力和審美需求,以符合兒童語言風格特點和易于理解、易于閱讀的語言,忠實地傳達原作的語言風格、特征和審美意義;吳鈞陶先生的譯本里,語言的兒童化與成人化同時存在,不僅滿足了孩子們閱讀的成就感,而且成功做到了對原著的忠實,一定程度上符合譯者當初的翻譯動機,吸引包括兒童與成人在內(nèi)的各類讀者,使得其譯本對各年齡層次讀者均具吸引力。
由此可見,兩位譯者的版本各有所長,而二位先生的譯本也可以為其他兒童文學翻譯工作者提供借鑒,令國內(nèi)學者更加關(guān)注兒童文學翻譯的質(zhì)量和要求,在未來能夠帶給孩子們更多優(yōu)秀的外國兒童文學作品。
參考文獻:
[1]Carroll Lewis. 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 & Through the Looking-Glass[M]. London: Wordsworth Editions Limited, 1993.
[2]蔡雯.目的論下的兒童文學翻譯——以《愛麗絲漫游奇境記》中譯本為例[D].上海: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
[3]丁素萍,舒?zhèn)?投射系統(tǒng)研究——以《愛麗絲奇境漫游記》中的言語分析為例[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3(01):22-26.
[4]杜小敏.文學作品漢譯實踐中破折號的翻譯策略探析——以《愛麗絲漫游奇境》為例[J].湖北經(jīng)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7,14(07):111-113+146.
[5]馬葉彤.兒童文學作品特點及翻譯策略——以《愛麗絲漫游奇境》為例[J].泰山學院學報,2019,41(02):135-139.
[6]雷靜.《阿麗思漫游奇境記》兩個中文譯本的比較——基于歸化和異化的分析視角[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29(05):172-176
[7]李靜,朱獻瓏.譯者多元身份對翻譯的積極影響——以趙元任譯《阿麗思漫游奇境記》為例[J].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9(01):134-141.
[8]李倩.《愛麗絲漫游奇境記》中專有名詞的翻譯[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6):139-140+146.
[9]王淼.“目的論”指導下的兒童文學翻譯——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譯本對比分析[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32(04):87-90.
[10]劉易斯·卡羅爾.愛麗絲奇境歷險記[M].吳鈞陶,譯.上海: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2007.
[11]吳小梅.《愛麗絲夢游仙境》中兒童語言的翻譯處理[J].淮海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13(07):70-73.
[12]徐德榮,江建利.兒童文學翻譯中的規(guī)范——《愛麗絲漫游奇境記》翻譯的個案研究[J].中國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6):85-90.
[13]袁毅.從目的論看兒童文學的翻譯——兼析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的兩個漢譯本[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07.
[14]劉易斯·卡羅爾.阿麗思漫游奇境記[M].趙元任,譯.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02.
[15]張璐.從《阿麗思漫游奇境記》中譯本看兒童文學翻譯[J].河北北方學院學報,2006(06):28-31.
[16]張璽.《愛麗絲夢游仙境》中的雙關(guān)語現(xiàn)象及中譯本翻譯策略研究[D].廣州:暨南大學,2012.
作者簡介:
梁琢(1997.11-),女,漢族,黑龍江哈爾濱人,碩士研究生在讀,河北工業(yè)大學,研究方向:人文社科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