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圍繞河上肇晚年“漢詩人”的身份轉型,探討其對中國古典詩詞,特別是對“填詞”的關注與研究。在河上肇的生平中,1933年的入獄成為他人生的轉折點,他在獄中對中國古典詩詞產(chǎn)生了強烈的興趣,并在出獄后的余生中一直保持著閱讀、評論、創(chuàng)作的熱忱。本文對河上肇作為漢詩人的創(chuàng)作成果,特別是他對填詞的關注與研究進行專題探究,旨在探索河上肇晚年漢詩人身份轉型,并填補以往研究中對他漢詩人身份,以及他對填詞關注與研究方面的不足。
【關鍵詞】河上肇;漢詩人;身份轉型;日本填詞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7-2261(2023)16-0016-04
【基金項目】本文系西安翻譯學院第一批品牌課程“日本社會與文化”(項目編號:ZK2212)的相關成果。
一、引言
作為馬克思主義學者的河上肇(1879-1946),早年在馬克思主義、經(jīng)濟學等領域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其思想及著作影響并啟發(fā)了中日兩國早期的共產(chǎn)黨人,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做出了重要貢獻,這一時期的研究成果早在20世紀初就被國人熟知。1933年,54歲的河上肇被捕入獄,他在獄中沉迷于閱讀委托友人寄給他的中國詩集。以此為轉折點,河上肇在晚年又展現(xiàn)出作為“漢詩人”的一面,他閱讀、研究、創(chuàng)作漢詩,甚至在出獄后的余生都致力于研究中國古典詩歌。其中值得注意的是,他對“填詞”這個中國古典文學體裁產(chǎn)生了關注,雖然研究成果和創(chuàng)作不及漢詩之多,但他對填詞的關注與研究甚至早于同時期的漢學家。其著作《陸放翁鑒賞》是日本出版最早解讀中國宋代詩人及其作品的著作[1],其中就有收選填詞40闋。
中日兩國對河上肇的研究重點集中在他馬克思主義學者的身份上,也有個別學者關注到了他漢詩人的一面,但他漢詩人的身份在國內(nèi)并未得到足夠的關注,特別是尚未出現(xiàn)專題討論他在填詞方面的研究成果。因此本文將視點聚焦在河上肇晚年漢詩人身份轉型上,并以他在填詞方面的成果為中心展開研究。
二、“漢詩人”身份轉型
河上肇雖在晚年才展現(xiàn)出他漢詩人的一面,但他自幼熟讀詩書,在青少年時期便展現(xiàn)出了較高的詩文素養(yǎng)和對詩歌語言的駕馭能力。高中即將畢業(yè)之際,愛惜其詩才的德語老師登張竹風曾勸誡他,“你具有詩人的天賦,不適合從事法律方面的工作”[2],鼓勵他追求文學。然而他依舊選擇了考入東京帝國大學法學院(現(xiàn)東京大學法學院)政治學系,1902年畢業(yè)。畢業(yè)后的30余年間,河上肇一直活躍于經(jīng)濟學領域,并投身于共產(chǎn)主義著作譯介和共產(chǎn)主義實踐活動中。1933年被捕入獄,直至1937年6月出獄。
從大學畢業(yè)到被捕的30余年間,河上肇一直以馬克思主義學者和經(jīng)濟學學者的身份活躍在學界。入獄后,由于讀書受到嚴格的限制,因此他便選擇了一些不受限制的漢詩集[3]。以此為契機,大約從入獄兩年后的1935年開始,逐漸對中國古典詩詞產(chǎn)生了強烈的興趣。在獄中他閱讀了陸游、陶淵明、王維、白居易和蘇軾等中國詩人的詩集,這些書籍成為他出獄后漢詩創(chuàng)作的基礎。此外,他還制定了出獄后的三項主要計劃:撰寫自傳、編寫《陸放翁鑒賞》,以及整理編輯自己的詩集。出獄后的河上肇依舊沉迷于閱讀此類書籍,并將重心轉移到中國古典詩詞的鑒賞、研究與創(chuàng)作上,實現(xiàn)了漢詩人的身份轉型。但遺憾的是,在他去世之前,這些研究成果以及他創(chuàng)作的詩詞均未出版。
河上肇的自傳《自敘傳》在他去世后的第二年(1947年)出版,而《陸放翁鑒賞》則是經(jīng)由壽岳文章和吉川幸次郎的校閱后,于1949年出版。此外,1984年巖波書店出版的《河上肇全集(第21卷)》收錄了他生前未發(fā)表的詩詞、詩話,以及他在獄中的手記、隨想和識語。
三、河上肇填詞相關原稿
河上肇對填詞的關注與研究甚至早于同時期的漢學家,相關的著作共三部四冊,其中《陸放翁鑒賞》是日本第一部鑒賞陸游作品的詩人主題專著,此外他還在研究填詞的同時也嘗試創(chuàng)作,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他對中國古典文學的敏銳度,對近代日本的填詞研究有著開創(chuàng)性影響。這些著作按正式出版的時間順序排列如下:
1、《陸放翁鑒賞·上卷》三一書房,1949
2、《陸放翁鑒賞·下卷》三一書房,1949
《陸放翁鑒賞》上、下卷于《河上肇全集(第20卷)》(巖波書店,1982)中被再次收錄。后又由巖波書店于2004年和2018年兩次再版單行本。
3、《閉戶閑詠·第二集(1937年7月7日至1941年)》
收錄于《河上肇著作集(第11卷)》(筑摩書房,1965)
4、《詞的鑒賞》
收錄于《河上肇全集(第21卷)》(巖波書店,1984)
河上肇在出獄前就已經(jīng)有了將重心轉向“文學創(chuàng)作或文學批評”的想法。1936年10月,當局給了河上肇一份題為“釋放后生活方針”的調(diào)查表,他在“今后準備從事何種工作”一欄中寫道:“著述業(yè),有相關經(jīng)驗”,并進一步表示:“我想先從文學創(chuàng)作或評論方面開始嘗試,但在當前的出版界中真的能實現(xiàn)嗎?對此‘沒有頭緒?!盵4]
至于未出版的原因,杉原史郎在《河上肇全集(第21卷)》的“解說”部分解釋道:
“也許是因為他知道,他的內(nèi)心堅持著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并持續(xù)關注世界和日本的發(fā)展,因此無論是詩詞還是散文,他的真情實感都會不可避免地從他的著作中流露出來。一個具有如此思想信念和世界歷史觀的人,怎么能壓抑自己在詩詞和文章中表達的真實情感,以此證明自己還活著呢?如果為了發(fā)表而不得不壓抑,換句話說,如果不能說出自己的真實情況,他寧愿不發(fā)表。”[5]606
1939年9月《改造》雜志向他邀稿,而他并未回應,這正是因為他在主觀層面上不愿為了發(fā)表文章而隱藏自己的信仰、壓抑內(nèi)心的真實想法,并非沒有機會發(fā)表。
前述三部著作均由后來的研究者整理河上肇的手稿后出版。按手稿的完成時間順序總結如下表,可以看到這些手稿是在1941年6月至1943年11月之間完稿的,歷時近三年半(見表1)。
(一)《陸放翁鑒賞》
這12份手稿的原稿現(xiàn)存于京都府立綜合資料館。其中⑴到⑷,以及⑺、⑽到⑿這八篇由壽岳文章和吉川幸次郞匯編成兩卷本的《陸放翁鑒賞》。根據(jù)壽岳文章在該書“后記”中的說明可知,該書的順序并不是根據(jù)手稿的完成時間,而是根據(jù)河上博士自己用紅筆在手稿上標注的“放翁鑒賞其一”“同其二”等順序編撰的。三一書房版中(11)和(12)收錄于上卷,其余六篇手稿按照⑵、⑽、⑴、⑺、⑶、⑷的順序收錄于下卷[6]。其后刊行的三個版本,均將上下卷合為一卷。
(二)《閉戶閑詠·第二集(1937年7月7日至19
41年)》
表中的⑹《閉戸閑詠(第二集)》至今未出版單行本,而是與《閉戸閑詠以前》《閉戸閑詠(第一集)》《うた日記》《枕上浮雲(yún)》等詩歌集一起收錄于《河上肇著作集(第11卷)》(筑摩書房,1965)及《河上肇全集(第21卷)》(巖波書店,1984)。這些作品集均為編年體,其中《閉戸閑詠以前》是由編者進行匯編,收錄了河上肇從明治時期開始記錄的筆記,以及出獄前書信、日記中的作品。
除上述詩歌集以外,《河上肇全集(第21卷)》中的《拾遺》部分收錄了河上肇出獄后的作品?!妒斑z》外的詩歌集均由河上肇本人親自整理編輯,題目也由河上肇自擬。河上肇自作的四闋填詞作品收錄于《閉戸閑詠(第二集)》。
(三)《詞的鑒賞》
表1中的⑸《詞の鑑賞(その二)》、⑻《詞の鑑賞(その一)》、⑼《詞の鑑賞(その三)》三份手稿,經(jīng)由一海知義校訂和詞學專家村上哲見的審讀后,于1984年收錄于《河上肇全集(第21卷)》。與上述《陸放翁鑒賞》一樣,這些手稿的順序并不是按照寫作順序排列,而是按照河上肇本人所寫標題的原始順序排列的。這三份手稿目前下落不明,編者一海知義是根據(jù)壽岳章子(壽岳文章的長女,1924-2005,日語語言學學者、散文家)謄抄的手稿收錄的。
四、填詞相關原稿內(nèi)容及成立過程
(一)《陸放翁鑒賞》
河上肇首次接觸到陸游的詩歌約是在1938或1939年,一海知義通過考察京都大學經(jīng)濟學部的“河上文庫”,以及河上肇的日記和書信后推斷:“河上先生于出獄后的次年或者最晚從第三年起,案頭就一直放著一本《陸放翁詩抄》,一有機會便翻開閱讀。”[7]
此外,河上肇有在書中貼便條、記錄自己感想的習慣,也就是所謂的“識語”。這些識語收錄在《河上肇全集(第21卷)》中。在《李后主》(楊蔭深,上海商務印書館,1935年)一書中,河上肇寫下了如下的“識語”:
“連日來,我一直在嘗試評釋李后主的十余首詞作,覺得頗為有趣。今天在閑逛時,我偶然路過臨川書店,意外地發(fā)現(xiàn)了這本書。雖然價格只有35錢,但我從中得到的樂趣卻一點也不小。我暗中竊喜,對于讀書人的我來說,這本書給我的晚年帶來了很多快樂?!盵8]538
在前述手稿的⑷《放翁詩話三十章》中,他又寫道:“進入八月后,我屢次高燒,至9月仍未痊愈。病中完成此稿?!苯?jīng)過九個多月的休養(yǎng),從1942年6月開始,他又開始進行《陸放翁鑒賞》及《詞的鑒賞》的創(chuàng)作。河上肇記錄下這些“識語”的1942年6月,正是他沉醉于填詞這一文學體裁之時。但非常遺憾的是,識語中提到的“評釋李后主的十余首詞作”的手稿也不知所終,未能一睹其風采。
(二)《閉戶閑詠·第二集(1937年7月7日至19
41年)》
河上肇除了對研究填詞外,還有四闋填詞作品,收錄于《閉戸閑詠(第二集)》。
第一、二闋為《弔冰谷博士——樂府憶江南調(diào)》和《弔冰谷博士——雙調(diào)憶江南》,分別作于1942年6月10日和26日。詞作中的“冰谷博士”據(jù)考證為河上肇的友人——河田嗣郎教授,“冰谷”是河田教授的號。他和河上肇均出生于山口縣玖珂郡,兩家人為世交,中學時期為同學,后來又成為京都大學法學部、經(jīng)濟學部的同事。1942年5月21日河田嗣郎逝世后,河上肇作詩一首、詞兩闋,以示悼念。
第三首是《單調(diào)十八字·閑中好》,作于1942年6月10日;第四首為同年6月14日所作《菩薩蠻》。與河上肇所作的漢詩、和歌相比,填詞作品可謂數(shù)量極少。這四闋填詞作品外,可能還有其他未被發(fā)現(xiàn)的作品,但遺憾的是目前還不得而知。
(三)《詞的鑒賞》
1942年6月,河上肇開始寫作⑸《唐五代四大名家詞鑑賞 六十一首》,后將之命名為《詞の鑑賞(その二)》。在序文中他寫道:“寫于昭和十七年五月二十八日,舊友冰谷博士葬禮之日”,并解釋了為何當時對填詞產(chǎn)生興趣,“我在這一兩年中,一直對陸游的詩很著迷,但到底還是感到膩了,于是我開始利用休息時間閱讀這些長短句,我發(fā)現(xiàn)這種文學體裁可真是別有一番趣味”,此后又分別于8、9月完成了另兩部《詞の鑑賞》。在當時的日本,填詞遠不像漢詩一樣被日本人熟知,基本沒有學者研究。但河上肇對填詞充滿了好奇,并且他認為多閱讀填詞這種文學體裁對日本人創(chuàng)作自由詩是有幫助的。
五、結語
作為馬克思主義學者的河上肇,在入獄后被迫停止了一直以來的研究,甚至連閱讀相關書籍也被禁止。因此他向“漢詩人”身份的轉型,一方面是因為漢詩中的審美和情感體驗為他提供了一種自我超越的方式。在遭受政治限制的困境中,通過詩歌的閱讀、評論與創(chuàng)作,可以追尋一種精神自由和滿足感。同時,漢詩中的哲理和思想啟示也給予了他一種對社會現(xiàn)實的思考和反思的途徑。通過閱讀和創(chuàng)作,他能夠與古代漢詩人共鳴,思考人生意義及社會問題。
另一方面,河上肇于1937年6月出獄,此時正值日本發(fā)動侵華戰(zhàn)爭之際,眾所周知河上肇對這場侵略戰(zhàn)爭持有鮮明的批判與反對態(tài)度。在這個特殊的歷史時期進行中國古典文學的研究和創(chuàng)作,運用這種傳統(tǒng)的形式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其意義不言而喻——他希望運用中華文化的精華,來記錄時代、表明自己的思想和立場,并在文化層面反對日本發(fā)動戰(zhàn)爭、抵制日本明治維新以來主張“全面西化”的思想。
雖然河上肇作為漢詩人的生涯在其晚年才剛剛開始,但他對填詞的關注與研究,甚至早于同時期的漢學家,他勇于突破傳統(tǒng)研究,探索陌生的文學形式。他的研究為填詞注入了新的活力與時代意義,也為研究填詞在日本的傳播與接受情況提供了寶貴的學術資源。此外,河上肇馬克思主義學者背景,還為填詞研究提供了一種有別于傳統(tǒng)研究的新的視角,拓展了日本漢文學的研究領域。
參考文獻:
[1]陸越.超越歷史和國域的心靈對話——河上肇與陸放翁的比較[J].浙江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1(04):410-414.
[2]河上肇.自敘伝(一)[M].東京:巖波書店,1952:74.
[3]李世清.河上肇博士的漢詩[J].外國文學研究,1981(02):38-42.
[4]河上肇.自敘伝(四)[M].東京:巖波書店,1952:233.
[5]河上肇.河上肇全集:第21卷[M].東京:巖波書店,1984.
[6]河上肇.河上肇全集:第20卷[M].東京:巖波書店,1982:531.
[7]一海知義.河上肇そして中國[M].東京:巖波文庫,1982:3-34.
作者簡介:
楊嘉琛(1993-),男,漢族,陜西西安人,碩士研究生,西安翻譯學院,助教,研究方向:日本詞學、域外漢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