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在漢語研究過程中,對漢字的字形以及字義的分析是一個重要內(nèi)容?!跋唷笔乾F(xiàn)代漢語中比較常見的漢字,有陰平和去聲兩個聲調(diào),用法也較為復(fù)雜,具有動詞、名詞、副詞和代詞等多種詞性和用法。因此,對“相”字進行分析具有一定的意義。本文首先針對自甲骨文至楷書為止的“相”字字形演變過程進行分析,并在語料的基礎(chǔ)上,分析“相”的本義與引申義,先分析“相”字的本義,然后分別對“相”的動詞用法、名詞用法、副詞用法和代詞用法的引申義進行分析,并探討“相”字詞義的演變路徑及演變原因。
二、“相”的字形演變
“相”是個會意字,在甲骨文中,“相”是由樹木的木和表示眼睛的目所組合而成的。在甲骨文中,“相”有幾種書寫形式:① ? ?② ? ?③ ? ?。第一種書寫形式為左右結(jié)構(gòu),樹木和眼睛呈左右分布,樹木在左,眼睛在右。它的意思是樹已經(jīng)被砍下來了,而眼睛在分辨這個木塊的長短、粗細、曲直等特征,即在仔細地觀察、審視這個被砍下來的木塊。第二種書寫形式為上下結(jié)構(gòu),樹木和眼睛呈上下分布,眼睛在上,樹木在下。表示的是人爬到樹木的高處,進行遠眺、偵查、預(yù)警、放哨等的活動,看一看遠處是否有敵人或者獵物,表登高遠眺、放哨、警戒的意思。第三種書寫形式同樣為上下結(jié)構(gòu),樹木和眼睛呈上下分布,樹木在上,眼睛在下。指的是上古先民進入森林取木頭,需要從下往上看,觀察樹木的質(zhì)地、長短、粗細、曲直等情況。在這三種書寫形式中,樹木和眼睛的位置不同,所表示的含義也不同。這也從側(cè)面反映出,古人在造字時觀察得非常細致。
在金文中,“相”字的書寫形式是: ?。跟甲骨文中的寫法差異并不大,延續(xù)了甲骨文中的第一種書寫形式,只是筆畫變粗了一點。
在小篆中,“相”字的書寫形式是: ?。是從甲骨文、金文演變而來的,同樣延續(xù)了甲骨文的第一種書寫形式。從小篆開始,“相”的書寫就開始逐漸趨向于線條化了。由于小篆將各種不規(guī)則圓弧的曲線變?yōu)榉秸鄣墓P畫,以此讓漢字字形變得方正平直,因此,“相”的右半部分“目”便發(fā)生了變化,“目”的字形固定為豎向,橢圓的眼眶被方框所代替,表示眼眶的弧線變?yōu)榉秸鄣墓P畫,眼珠也由圓形變?yōu)閮蓷l橫線,“相”的書寫形式也由 ? ?演變?yōu)?? ?。
在隸書中,“相”字的書寫形式是: ?。這個書寫形式和現(xiàn)在楷書的書寫形式非常相似。
在楷書中,“相”的書寫形式是: ?。它延續(xù)了隸書的書寫形式,線條變得更加平直,形體逐漸變得方正,“相”字字形自此確定下來,并且沿用至今。
三、“相”的詞義演變
(一)“相”的本義
“相”屬于《說文》目部字,它在《說文解字》里的釋義是:“相,省視也,從目從木?!兑住吩唬骸乜捎^者,莫可觀于木。《詩》曰:‘相鼠有皮。”相,查看。從目從木會意。這兩句話的意思分別是,《易經(jīng)》里提到,“在地上可以看到的,沒有什么比樹木更直觀的了?!薄对娊?jīng)》中說,“看那老鼠,一定有皮?!?/p>
“相”在最初就是一個動詞,它的本義是“察看”“審視”“觀察”。例如《大雅·召旻》中的“我相此邦,無不潰止”。這里的“相”就是“看”的意思。《離騷》中的“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佇乎吾將反”,表示后悔自己沒有仔細地觀察道路。這里的“相”就是“觀察、觀看”的意思。又如《左轉(zhuǎn)·隱公十一年》中的“量力而行之,相時而動,無累后人,可謂知禮矣”,這里的“相”指的是觀察時機,然后再采取行動,“相”表示的也是“觀察”的意思。再如《周書·召誥》中的“成王在豐,欲宅洛邑,使召公先相宅”,意思是派召公到洛陽勘察位置和布局,“相”在這里表“勘察”義。
(二)“相”的引申義
1.“相”為動詞
“相”可以作動詞,用作動詞的時候讀去聲。由“相”字的本義“察看”“審視”“觀察”引申出“幫助”“輔助”的意思。例如“相夫教子”,意思是輔助丈夫教導(dǎo)子女,這里的“相”就是輔助的意思?!队伟U山記》中的“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指的是“到了那昏暗幽靜又使人感到迷惑的地方的時候,卻沒有必要的東西來支撐、輔助”。在這句話中,“相”就是“支撐”“輔助”的意思。《尚書·周書·大誥》中有一句,“今天其相民,矧亦惟卜用”,其中,“今天其相民”指的是現(xiàn)在幫助我的百姓,“相”表示“幫助”“保護”的含義。
“相”字作為動詞,還可表示“相面”之意,由“相”字的本義“察看”引申出了名詞“相貌”的意思,而后,“相貌”又進一步引申出“相面”。在《史記·淮陰侯列傳》中有一句,“相君之面,不過封侯”,這句話中的“相”指的便是“相面”。
2.“相”為名詞
“相”也可以用作名詞,此時“相”字仍讀去聲。當“相”的本義“察看”引申出“相貌”“命相”的意思時,“相”字就從動詞義項引申為了名詞義項。如《孔雀東南飛》中的“兒已薄祿相,幸復(fù)得此婦”,這里的“相”就表示“相貌”的意思。《西游記》中“現(xiàn)了本相,厲聲高叫道:‘精怪開門”的“相”在這句話中也是表示“相貌”之義,指露出本來的相貌。這一義項在現(xiàn)代仍然經(jīng)常使用,如“面相”“吉人自有天相”“人不可貌相”,等等。
“相”還可以表示“輔佐者”“幫助者”等含義,是從“相”的引申義“幫助”“輔助”的意思又近一步引申出的“輔佐者”“幫助者”的含義?!拜o佐者”“幫助者”這一義項在具體語境中又逐漸演變成輔佐君主的人,即宰相、丞相等;還有扶引盲人的人以及主持禮儀的人,等等。例如《赤壁之戰(zhàn)》中的“操雖托名漢相……”意思是曹操雖然假意借名為漢朝的丞相,“相”在這里就是指輔佐君主的人,是丞相的意思?!都臼蠈⒎ヮ咊А分械摹拔6怀郑嵍环?,則將焉用彼相矣”,意思是,如果盲人搖晃著要倒下卻不去扶持,顫顫巍巍將要跌倒卻不去攙扶,那么何必要用那個攙扶的人呢?在這句話里,“相”就是攙扶盲人的輔助者,指扶引盲人的人的意思。又如《論語》中的“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愿為小相焉”,其中,“愿為小相焉”指的是愿意穿戴好禮服禮帽,做一個小小的司儀,“相”在這里表示的便是主持禮儀的人。
3.“相”為副詞
除了動詞用法和名詞用法之外,“相”還可以作為副詞使用,此時“相”字讀陰平。無論是“相”的本義,還是由“相”引申出的義項,“相”的意思總是表示兩者之間的含義,因此,自然而然的,“相”又引申出了可作副詞用法的“相互”義。例如《鄭伯克段于鄢》中的“不及黃泉,無相見也”,意思是不到黃泉,就不要再相互見面了,這里的“相”就是“相互”的意思。“相”還有一個義項表示動作一個接一個地出現(xiàn)。在《觸龍說趙太后》中有一句,“豈非計久長,有子孫相繼為王也哉”,意為子孫一代一代地做燕王,這里的“相”即表示某一個動作連續(xù)出現(xiàn)。又如《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中的“天下者,高祖天下,父子相傳,此漢之約也”,也表示一個接一個的含義。除此之外,“相”還可以表示兩者之間進行對比義,例如“相形見絀”表示某人或某物與另一人或物相比遠遠不足。
4.“相”為代詞
“相”可以指代動詞后面的受事者?!跋唷弊髦复梅〞r,又可以分為指代第一人稱、指代第二人稱以及指代第三人稱,下面分別就其用法進行舉例。
當指代第一人稱時,“相”的意思相當于“我”。例如《孔雀東南飛》中的“便可白公姥,及時相遣歸”,意思是遣返我,把我送回娘家。在這里,“相”指代第一人稱,可以理解為“我”。當指代第二人稱時,“相”的意思相當于“你”。如《后漢書·馮魴列傳》中的“汝知悔過伏罪,今一切相赦”,意思是悔過伏罪,現(xiàn)在就可以全部赦免你的罪行,這句話中的“相”即指代第二人稱,意思相當于“你”。當指代第三人稱時,“相”的意思相當于“他、她、它”。如《琵琶行》中的“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zé)糁亻_宴”,移動船只互相靠近,并邀請她出來見面,在這句話中,第一個“相”是副詞,指“互相”的意思,第二個“相”指代第三人稱代詞,可理解成“她”。再如《孔雀東南飛》中的“登即相許和,便可作婚姻”,意思是馬上就答應(yīng)他這門婚事吧,在這句話中,“相”指稱“太守”,指代第三人稱,可以理解為“他”。柳宗元的《黔中驢》,“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這句話說的是老虎小心翼翼地靠近它,不知道它究竟是什么東西。這里的“相”指代第三人稱,可以理解為“它”。
四、“相”的演變路徑及其成因
語言是社會的產(chǎn)物,是人類交流中最重要的工具,隨著社會的變遷,在語言因素中,詞義變化最頻繁、最活躍??烧Z言中的詞匯數(shù)量總是有限的,人們的記憶力也是有限的,所以就產(chǎn)生了一詞多義的現(xiàn)象。語言中經(jīng)常使用的一些詞匯,往往表達較多的含義,“相”字就是其中之一?!跋唷弊譃槌S迷~,從古至今一直被廣泛使用,在發(fā)展過程中發(fā)生演變,產(chǎn)生了多種引申義。
“相”的詞義變化有兩條路徑,一是實義變化路徑,二是虛化路徑。一看“相”字的實義變化路徑,“相”字本義為“審視”“察看”,當“察看”出問題時,便會加以解決,于是便產(chǎn)生了“相”字引申出的“輔佐”義和“保護”義。由于“相”字在動作進行時,往往受事一方是焦點,因此,“相”就由動作義引申出名詞義,如“相貌”“輔助者”等義,“相貌”義由“察看”引申而來,而“輔佐者”與“輔佐”關(guān)系密切,因此,由其引申出了“輔佐者”“幫助者”之義,由此又可以細分為輔佐君主的人,如“丞相”、扶引盲人的人,以及主持禮儀的人等。
二看“相”的虛化路徑,實詞虛化是指具有具體意義的詞被轉(zhuǎn)化為意義空泛且僅具有語法功能的詞。劉亞男指出,語義是實詞虛化的基礎(chǔ),要發(fā)生虛化的詞首先在語義上要隱含某種可能虛化的因子。“相”字本義含有施事、受事,以及動作,當意義發(fā)生虛化時,動作含義消失,兩個動作的態(tài)度保持不變。此時,“相”一般出現(xiàn)在“相+V”的結(jié)構(gòu)中,動詞義由“V”來承擔(dān),“V”前的“相”發(fā)生虛化,由于句法環(huán)境不同,產(chǎn)生了不同的含義,如“互相”義、“相繼,表示動作一個接一個地出現(xiàn)”義,以及表示第一人稱、第二人稱、第三人稱的偏指義。當表示雙方既是發(fā)出者又是承受者時,“相”表示為“互相”“共同”的含義;當句子要求主語多方并含有時間義時,“相”表示為“相繼,表示動作一個接一個地出現(xiàn)”義;當句子中施事與受事只有一方出現(xiàn),另一方不出現(xiàn),且句子可以推導(dǎo)出另一方時,“相”表示動作偏指一方,充當其中一方,指代第一人稱、第二人稱、第三人稱等。
“相”字在實義引申過程中,受到了轉(zhuǎn)喻和隱喻的影響,例如“輔助”“保佑”和“察看”義有相似之處,通過隱喻,由“察看”義引申出來,而“輔佐者”“幫助者”則是由“輔佐”“幫助”等動詞義通過轉(zhuǎn)喻的方式形成的,“相”的動作義“察看”到名詞義“狀貌、相貌”存在動作—結(jié)果關(guān)系,這其中,轉(zhuǎn)喻產(chǎn)生了一定作用。由此可知,在“相”的實義演變過程中,隱喻和轉(zhuǎn)喻產(chǎn)生了一定的影響。在虛化過程中,“相”的詞義演變則受到了動作義所隱含的施事、受事和它們之間相互作用語義的影響。
五、結(jié)語
總而言之,“相”的字形演變過程相對而言較為簡單,并且存在較強的規(guī)律性,沒有非常復(fù)雜、曲折的變化,即使是甲骨文中“相”的書寫形式,也是比較容易辨認出來的。通過對“相”字字義的考察發(fā)現(xiàn),“相”的各個義項有動詞、名詞、副詞和代詞這幾種形式,各個義項之間的聯(lián)系也較為緊密,都是從本義基礎(chǔ)上引申而來的,其演變路徑分為實義變化路徑以及虛化路徑兩種,隱喻和轉(zhuǎn)喻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相”的實義演變,施事、受事和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等語義關(guān)系影響著“相”的虛化。
參考文獻:
[1][東漢]許慎,撰.[宋]徐鉉.等.校定.說文解字[M].北京:中華書局,2013.
[2][東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3]裘錫圭.文字學(xué)概要[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17.
[4]朱若楠.“相”字字形分析及字義演變[J].人文之友,2020(16):246-247.
[5]華瑞芳.《說文解字》目部字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xué),2013.
[6]劉亞男.略談“相”的詞義演變[J].安徽文學(xué)(下半月),2009(01):290-291.
[7]黎傳緒.新解“相”字的本義及其詞義演變[J].語言與翻譯,2010(01):37-40.
[8]史又今.試論“相”的語義演變與“相加”的詞匯化[J].寧波大學(xué)學(xué)報(人文科學(xué)版),2021,34(05):69-74.
[9]唐賢清.副詞“互相”、“相互”的演變及其原因分析[J].古漢語研究,2006(04):6-15.
[10]甄周亞.“相”字本義考及其詞義演變[J].現(xiàn)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15(06):19-22.
(作者簡介:何雨晴,女,碩士研究生在讀,江蘇海洋大學(xué),研究方向:漢語言文字學(xué))
(責(zé)任編輯 蘇靜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