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八路軍后勤供給戰(zhàn)線中的政治工作

2023-10-16 07:30李玉蓉
人文雜志 2023年9期

李玉蓉

關鍵詞 后勤政治工作 供給工作 軍隊建設 后勤制度

〔中圖分類號〕K265;D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47-662X(2023)09-0065-13

政治工作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軍隊的一個鮮明特色,貫穿軍事斗爭、政權建設、后勤供給等各方面。其中,后勤供給戰(zhàn)線中的政治工作是一個交叉而又“專門的學問”,①是黨在軍隊后勤供給部門中開展的政治思想和組織工作,既是軍隊政治工作的重要內容,又是后勤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既需要體現(xiàn)軍隊政治工作的一般性原則,又要注意后勤戰(zhàn)線的特殊性與靈活性。目前學術界對于抗戰(zhàn)時期中共軍隊后勤供給戰(zhàn)線中政治工作的研究呈現(xiàn)出兩種路徑:一種路徑是著重征糧、生產、運輸?shù)染唧w的“后勤工作”,②或分析中共及毛澤東、楊立三等個人后勤思想的形成及影響;③另一種路徑則聚焦于整體“軍隊政治工作”,如從政治思想史角度討論中共或重要歷史人物的軍隊政治工作思想,④或從制度史的角度考察八路軍、新四軍、中央軍委各項政治工作機構的演變和發(fā)展脈絡。① 前期研究雖已經比較深入,但尚未將軍隊后勤戰(zhàn)線中政治工作進行專門的闡釋。但抗戰(zhàn)時期八路軍為何專門提出“后勤政治工作”問題?在具體的后勤供給戰(zhàn)線中政治工作又有哪些困境與特點?這些問題是進一步理解八路軍政治工作與后勤工作的重要觀察點。

一、薄弱環(huán)節(jié):抗戰(zhàn)初期后勤供給戰(zhàn)線中政治工作的困境

政治工作是革命軍隊的生命線,要求以革命主義、革命政綱來團結和聯(lián)系軍與民、官與兵。② 在抗戰(zhàn)初期,中共一方面高度重視軍隊政治工作,另一方面注重保障后勤供給。但中共及八路軍對“后勤政治工作”的認識,也經歷了一個不斷摸索的過程。至抗戰(zhàn)相持階段,后勤供給戰(zhàn)線中的政治工作被批評為軍隊政治工作中“最薄弱的一環(huán)”,③面臨著新的問題與挑戰(zhàn)。

土地革命時期,中共即注重發(fā)揮政治工作在軍隊中的作用,在紅軍中設置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總政治部,指導紅軍各部門開展政治工作。④ 在后勤戰(zhàn)線中,紅軍不斷加強供給、衛(wèi)生、兵站運輸?shù)炔块T的后勤機構與隊伍建設,較早即形成了“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等優(yōu)良傳統(tǒng)。至1936年12月,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設中國工農紅軍后方勤務部,總管軍委一切后方勤務工作,并在后方勤務部下設政治部,專門加強后勤部門中政治工作的力量。后方勤務部的政治部主要服從于打仗、籌款和群眾工作三大任務,對保障紅軍經費、糧食、被服、彈藥的籌集和供應,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全面抗戰(zhàn)爆發(fā)后,中國共產黨根據(jù)新的戰(zhàn)爭局勢與國共合作要求調整軍隊政治工作的內容。在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之下,紅軍進行改編并出兵抗戰(zhàn),而政治工作的中心問題是如何保障黨的單一領導問題,⑤并“教育戰(zhàn)士和干部忠實于民族解放的事業(yè),忠實于勞動人民的利益,忠實于共產黨的路線和主張,并依靠于軍事政治教育的加強,創(chuàng)造大批的新干部”,同時還要克服部隊戰(zhàn)士可能面臨的危險和挑戰(zhàn),如“貪污腐化、動搖墮落、失掉階級立場,易為外界所影響與對于革命的厭倦和對抗戰(zhàn)缺乏勝利的信心”等,以適應對日作戰(zhàn)的需要,保證抗戰(zhàn)的勝利。⑥

既要保證抗戰(zhàn)勝利和鞏固擴大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又要保證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繼續(xù)加強政治工作就成為中共領導軍隊的重要抓手。1937年10月,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總政治部在延安成立,強調整體軍隊政治工作三項基本原則(官兵一致、軍民一致、瓦解敵軍和寬待俘虜)。⑦ 1938年8月,為對外統(tǒng)一名義,中央軍委總政治部以八路軍政治部名義出現(xiàn),下設組織部、宣傳教育部、民運指揮部、敵軍工作部等部門,確定政治工作即是黨的工作,保障黨的策略路線的執(zhí)行。⑧1938年12月,中共中央軍委批準頒發(fā)了《國民革命軍第18集團軍政治工作暫行條例(草案)》,規(guī)定各師、團、營、連均設政治部(處)或政治指導員,通過加強軍隊政治工作來保證戰(zhàn)斗的勝利;在連隊俱樂部下設經濟委員會,負責審查連隊的經濟,防止貪污,并積極宣傳抗戰(zhàn)的正義性與進步性、抗戰(zhàn)的持久性與艱苦性。①

由此,軍隊政治工作不僅貫穿于軍事作戰(zhàn)、政權建設、群眾動員等方面,還在后勤供給、軍事財政中得以強化。在后勤供給工作方面,中共軍隊后勤機構分為前方與后方兩套班子。一套是駐在延安的中共中央軍委下屬的供給部、衛(wèi)生部,主要負責中央軍委與留守部隊相關后勤工作的組織。另一套是按照國民革命軍統(tǒng)一編制的八路軍前方后勤部門,主要有供給部、兵站部、衛(wèi)生部。其中,供給部門的主要任務是保障軍隊供給,改善軍隊物質生活,鞏固和提高軍隊的戰(zhàn)斗力。供給部通常設置財政科、軍實科、糧秣科、經濟建設科等部門,有些供給部還設置工業(yè)股、農業(yè)股、商業(yè)股,經營公營商店、合作社等。為保障后勤供給,八路軍各部隊專門加強對供給人員的業(yè)務培訓和政治教育,以培養(yǎng)專門的供給業(yè)務人員。②

在深入華北展開游擊戰(zhàn)爭之初,八路軍各部隊的后勤供給工作經歷了從依賴外援到分散自籌自支的過程。③ 為了在艱苦的戰(zhàn)斗環(huán)境中、在物資資源緊張的條件下仍然保持軍隊的作戰(zhàn)能力和優(yōu)良作風,政治要素成為一項“最主要的作戰(zhàn)要素”。④ 在分散游擊作戰(zhàn)的情況下,中共要求各部隊在后勤工作中注重軍隊內部政治工作和對居民的政治工作。在軍隊內部,中共強調努力保證部隊的后勤供給,改善官兵關系、改善士兵待遇與生活,整頓軍隊內部不正確的觀念和壞的行為習慣,反對一切貪污腐化浪費的行為,要求部隊節(jié)省、過刻苦的生活,并實行官兵一律平等。在對居民的政治工作方面,要求后勤人員以群眾為堡壘,買賣公平,不擾民、不害民,并保護人民的利益,與人民打成一片,⑤努力獲得當?shù)孛癖娫跊]收、勸募、征發(fā)、借用等方面的幫助。⑥

但后勤供給工作中的問題很快顯現(xiàn)出來。從外部因素來看,中共軍隊深入敵后作戰(zhàn),八路軍分散在廣大的華北地區(qū),各地區(qū)的資源稟賦差異性越來越大。加之日軍不斷進攻和加強經濟封鎖,使物質資源本就不平衡不充分的敵后農村地區(qū)在后勤供應中面臨著更多不確定性,日用品缺乏、對外貿易不平衡、紙幣跌價、資金外流、農民購買力下降等現(xiàn)象開始凸顯。⑦ 而國民黨、閻錫山等與中共軍隊形成摩擦,亦加劇了軍隊后勤供給工作的困難。

從內部因素來看,抗戰(zhàn)初期各部隊所在根據(jù)地的鞏固程度不一、軍隊作戰(zhàn)形式多樣化,后勤供給等工作在整體上由各部隊自行就地解決,各部隊供給制度不統(tǒng)一、標準不一致,缺乏明確的后勤制度和嚴格的預決算制度,以致“某些個別地方財政非常紊亂”。⑧ 如一二九師由于工作區(qū)域寬闊,部隊實行分散游擊,各部門缺乏組織性,黨的工作薄弱,供給干部缺乏獨立領導能力,導致“貪污腐化,拐款潛逃,隨便向群眾、政府要糧,買東西少給甚至不給錢,浪費糧食,擴大新兵不選擇,濫發(fā)衣服等現(xiàn)象是極其驚人的”。⑨

由此可見,八路軍在進入抗戰(zhàn)相持階段后,不僅面臨著更為艱難的外部經濟環(huán)境,而且面臨著后勤供給部門內部制度紀律問題,需對后勤供給人員加強教育及約制,以適應分散的、游擊的、持久的抗戰(zhàn)環(huán)境和供給需求。在戰(zhàn)時短缺的情況下,既要保障軍隊所需,又要遵守整體的政治工作要求;不僅要取之于敵,還要獲得民眾的援助,并克服軍隊內部的一切貪污腐化浪費行為,后勤政治工作也蘊含了內在的張力。隨著軍隊規(guī)模不斷壯大,建立統(tǒng)一的財政體系和正規(guī)的后勤制度并在后勤供給戰(zhàn)線中繼續(xù)加強黨的領導和政治工作成為一項重要任務。

1939年1月,中共決定成立中央軍委后方勤務部,葉季壯、楊立三擔任正副部長,以保證陜甘寧后方及中央軍委的后勤供給,下設政治部、供給部、經濟建設部、衛(wèi)生部、兵站部和軍工局。其中政治部注重在后勤工作中加強政治領導與政治工作,由胡耀邦擔任政治部主任。與此同時,前線八路軍總部也著手加強后勤體制的建設。1939年2月,八路軍總司令朱德、副總司令彭德懷籌建八路軍后勤部,并致電毛澤東等人請求從葉季壯、楊立三中抽出一人到前方管理后方勤務工作。為此,毛澤東委任楊立三為八路軍后勤部部長兼政委。1939年3月楊立三赴前線上任,4月到達晉東南八路軍前方總部駐地潞城縣北村,擔任后勤部部長兼政委。經過籌備,八路軍后勤部下設供給、衛(wèi)生、軍工、兵站4個部門。①

八路軍后勤部成立后,注重加強對各項后勤供給工作的整頓,要求各級供給機關“在集權指揮下適當?shù)姆止へ撠煛?,使后勤系統(tǒng)下復雜而有關聯(lián)性的各項工作,集中在一個組織系統(tǒng)下統(tǒng)一指揮與安排后勤供給;而供給機關的首長在已定的供給計劃和供給制度下,亦“有獨立機斷行事之權”。② 八路軍各項后勤工作管理制度得以建立起來,如倡導建立統(tǒng)一收支制度,建立糧秣、彈藥、被服、器材、馬匹等后勤資源的預算制度、保管制度、分配制度、審計制度與檢查制度等。至1940年2月,中央軍委于延安頒布《八路軍、新四軍供給工作條例》,明確規(guī)定供給部門的任務、與各單位的關系、工作原則、編制體制、內部分工、干部培養(yǎng)等,為各部隊后勤供給工作的正規(guī)化提供了規(guī)范。

為強化后勤工作中的政治工作,楊立三強調在后勤工作中必須強化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實行黨委制,一切重大問題的處理與全面工作布置必須經過黨委會討論決定,必須按時向黨委做工作報告,接受審查;在后勤部門建立巡視制度,以檢查、督促后勤工作。八路軍后勤部也下設政治部,謝翰文擔任八路軍后勤部政治部主任。各軍、師、旅、團的供給部門中,也相應設置政治委員、政治協(xié)理員、政治指導員等,③有利于加強對各后勤供給部門的政治領導與監(jiān)督管理,加強對后勤供給人員的政治指導和思想教育。

1940年3月,中央軍委頒布新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第八路軍)政治工作條例(草案)》及一系列具體政治工作條例,八路軍政治工作條例繼續(xù)強調政治工作是革命軍隊的生命線,“與一切忽視政治工作的觀念與取消政治工作的企圖作堅決的斗爭”。④ 其中就制定了專門針對后勤供給、醫(yī)院、兵站等部門的政治工作條例,并在政治指導員工作條例、政治委員工作條例、步兵團政治處工作條例、政治協(xié)理員工作條例、旅政治部工作條例、師政治部工作條例、黨務委員工作條例、軍區(qū)政治部工作條例、軍分區(qū)政治部工作條例等條例中,細化相關后勤物資與供給人員的政治工作事項。

通過后勤制度以及政治工作,后勤供給戰(zhàn)線中的黨政力量得到強化。據(jù)統(tǒng)計,至1941年初,八路軍后勤部門中黨員平均數(shù)量占全體人員31%,連以上32%的供給干部已在抗大、黨校等進行了輪訓,各個伙食單位均有黨的支部與政治干部,老黨員和老干部較多。后勤工作部門也發(fā)揚了“艱苦奮斗”的光榮傳統(tǒng),大部分后勤工作人員能夠忠于職守,并獨立自主開展創(chuàng)造性的后勤工作。① 但隨著日軍掃蕩加劇,后勤供給部門各項工作也遇到更大的挑戰(zhàn)。由于處于游擊作戰(zhàn)條件下,后勤供給工作仍比較分散,并缺乏周密詳盡的準備,戰(zhàn)時部隊缺糧成為普遍現(xiàn)象,“有不少的單位是餓著飯”,或因接濟不上而“隨便吃糧”或“挖窯洞”。② 還有一部分隊伍的后勤部門缺乏護衛(wèi)武裝和統(tǒng)籌,在移動作戰(zhàn)或撤退中又形成了浪費和拋棄物資的現(xiàn)象,極易造成嚴重的損失。

軍隊后勤政治工作的缺點和不足也進一步凸顯。第一,各根據(jù)地內后勤機關設置不合理或制度執(zhí)行不到位。例如,左權批判太行根據(jù)地軍隊中“打埋伏”、各設后方的現(xiàn)象沒有得到徹底糾正,到處設有后勤機關,既不符合經濟原則,對軍隊的統(tǒng)一布置上也形成了相當嚴重的障礙。③ 另外,后勤制度在實際工作中并未得到嚴格執(zhí)行,后勤工作中仍存在支出以少報多、收入以多報少、本位主義等問題。

第二,后勤供給人員的技術與態(tài)度問題。在制度不完善與戰(zhàn)時人員缺乏的情況下,后勤供給人員的任用缺乏嚴格的標準,普遍存在政治文化水平低、技術業(yè)務不過關、缺乏后勤業(yè)務知識等問題,不懂實算、不懂賬目,或不熟悉后勤工作流程。還有部分供給人員輕視后勤經濟與技術工作。④ 如“不了解供給工作的重要性,以為供給工作是非常簡單的工作,或者是單純的事務工作,認為與戰(zhàn)爭無關重要”;或認為供給工作不像軍事指揮員與政治工作人員那樣痛快,“愿當指揮員和政治人員,不愿做供給工作”。還有的將后勤供給工作看作是單純技術工作,不需要組織能力與政治意識,忽視了供給工作是戰(zhàn)略與戰(zhàn)術勤務之一。⑤

第三,后勤部門中出現(xiàn)違犯紀律的現(xiàn)象。一些供給人員仍有“貪污、腐化、破壞紀律、打罵肉刑、不負責任”的不良傾向。⑥有些部隊“把開除軍籍和企圖開小差的人派去管理合作社的經濟”,還有供給人員“拐款逃跑的事件”,使得后勤隊伍的政治紀律愈趨松散。⑦ 一二九師供給部政治處指出,這些技術態(tài)度缺乏、貪污腐化和違犯紀律的現(xiàn)象,“成為供給部黨政工作最薄弱的一環(huán)”。⑧

之所以在后勤供給部門中存在這些不良傾向或錯誤問題,除了個人原因外,如后勤人員政治素質、思想覺悟不夠高,易受到“外界物質的引誘”或“漢奸托派和頑固分子的勾引煽動”;⑨中共亦深刻反思組織層面的原因,羅瑞卿指出八路軍后勤各部門的政治工作是“整個政治工作中最薄弱的一環(huán)”,瑏瑠謝翰文也認為“最根本的原因,是后勤黨政工作的薄弱”?,伂嫸h的工作不健全、政治工作不鞏固,又與戰(zhàn)時后勤工作本身的特性相關。敵后游擊戰(zhàn)爭中的后勤供給工作比較分散,后勤人員“多系單獨進行工作,脫離上級領導監(jiān)督者”,并且多借籌款、擴兵、動員糧食等公事而產生個人問題?,伂層纱藢е潞笄诠┙o部門的政治工作“不易普及,也不易督促、檢查”,①難以對其進行領導和監(jiān)督。

譚政認為,“提高政治覺悟的唯一手段,就是政治工作”。② 針對后勤供給部門中政治工作薄弱問題,八路軍各部隊均提出要加強后勤部門的政治工作、加強對后勤人員的教育。例如,一二師認為不僅要加強供給機關組織、收支制度的規(guī)劃與統(tǒng)籌,還要加強對供給人員的特殊教育,特別是“要估計客觀與主觀有可能發(fā)生的問題,環(huán)境的影響,有可能發(fā)生的現(xiàn)象”,先與供給人員談清楚才能讓其出去工作。③一二九師強調要加強供給人員的作風養(yǎng)成,使其能從政治見解上觀察經濟問題,實現(xiàn)民主集中的領導,在計劃、組織、檢查及一切工作中都養(yǎng)成“有數(shù)目字”的作風,消除過去各種不足問題。④ 晉察冀軍區(qū)強調應該注意對全體指戰(zhàn)員進行普遍的政治教育,并實行徹底清查制度。⑤ 周文龍認為,供給機關應負責統(tǒng)籌糧秣供給工作,并派出政治機關成為參加籌糧工作,以嚴守工作紀律。⑥

可以看到,在抗戰(zhàn)初期,中共雖然重視八路軍的政治工作和后勤工作,但政治工作側重動員紅軍改編、開赴前線、軍事斗爭等方面;⑦后勤工作則側重分散經營、獨立保障,各部隊以做好本單位的物資籌集和供應工作為要。⑧ 這使得后勤供給戰(zhàn)線中的政治工作成為一個薄弱環(huán)節(jié),后勤部門中黨的領導與政治工作跟不上形勢發(fā)展的需求,加強后勤部門的政治工作勢在必行。

二、專門學問:研討后勤政治工作的特點與原則

1940年底,八路軍司令部提出繼續(xù)擴大軍隊規(guī)模的目標,并提出建軍工作的三大任務——政治建設、軍事建設和后方勤務工作建設。毛澤東要求華北各部隊強化政治工作,務使全體官兵團結一致。⑨而軍隊規(guī)模擴大和正規(guī)化建設,也對后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治工作是軍隊的生命線,后勤工作中如果缺少政治工作,也會出現(xiàn)路線不明等問題。為了克服外部軍事經濟壓力和軍隊后勤工作中存在的各種弊病,加強后勤工作正規(guī)化建設,1940年12月,八路軍總部和一二九師在晉東南召開后勤工作會議,有朱德、彭德懷、羅瑞卿、左權、楊立三、葉季壯等重要軍事將領和黨政干部出席,總結全面抗戰(zhàn)以來后勤工作的成績與不足。面對后勤部門中的諸多問題,中共敢于直視軍隊后勤工作中的缺點與痛點,并從政治層面展開批評與反思,將后勤政治工作作為一個“專門的學問”提出來,探討后勤政治工作的特點及原則。

后勤工作會議強調后勤工作的重要性,主張后勤工作與前方作戰(zhàn)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朱德強調,“軍隊大了,必須走向正規(guī)化,必須有健全的后勤工作;否則,就不能發(fā)揮應有的戰(zhàn)斗力”。⑩八路軍后勤部部長楊立三專門就后勤工作進行了報告,他指出后勤工作“為用兵上重大之要務”,是作戰(zhàn)軍隊一切后方工作的總和,包括供給、衛(wèi)生、兵站、軍工等組成部分,與前方作戰(zhàn)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可直接影響戰(zhàn)爭勝負。楊立三指出,軍隊后勤工作的建設是光榮而偉大的政治任務,在財政經濟更加困難、部隊需求不斷增大的情況下,“如不嚴重注意后勤工作的建設與管理,則不僅不能增強我軍的活動力,且有不能支持戰(zhàn)爭的危險”。① 彭德懷指出,后勤供給工作中存在的本位主義、貪污、腐化、墮落等問題,都在政治上沒出路,而要改進后勤政治工作的薄弱問題,就需要了解后勤政治工作的基本特點。② 后勤工作會議分析了八路軍后勤工作的特點,不僅缺乏大后方接濟、處于敵后農村地區(qū),需要自力更生、自給自足,還要在敵人反復“掃蕩”和經濟封鎖下獲得發(fā)展;同時要堅持艱苦作風和光榮傳統(tǒng),使后勤政治工作成為后勤任務得以完成的重要保證。

羅瑞卿指出,前線與后勤部門的政治工作有所不同,前線部隊的政治工作是要掌握組織與領導黨員,保證部隊如何很好地學習軍事政治,以爭取每一個戰(zhàn)斗任務的勝利。后勤部門的政治工作目標不是完成戰(zhàn)斗任務,而是如何保證衣服做得好、怎樣迅速地治愈傷病員、怎樣減少傷病員的痛苦、怎樣團結醫(yī)務人員、如何提高槍械子彈的生產數(shù)量與質量、怎樣保證軍隊的運輸工作等。由此,后勤部門的政治工作,不能機械地把前線或整體部隊政治工作搬運過來,而是一個專門的學問,必須加以深入研究,分別清楚不同的對象與工作,采取不同的組織形式與不同的工作方法。③

“政治工作說到底是做人的工作的,是培養(yǎng)人、教育人、激勵人、引導人的工作?!雹芤虼?,后勤工作中“人”的重要性也進一步凸顯。左權認為,在技術條件尚屬低微、經常處于敵后復雜緊張的戰(zhàn)斗環(huán)境中,中共主要的不是靠武器的多少,而是靠品質優(yōu)良的人。“人”是戰(zhàn)斗力的基本泉源,因此要關心“人”的問題。不僅是首長人員,就是各部門,尤其是后勤工作部門,對“人之物質供給保證,衣食醫(yī)藥之保證,必須予以非常的注意”。⑤ 因而需要深入到后勤干部中去,使軍政首長首先成為遵守后勤制度的模范,切實負起對后勤工作的責任,加強監(jiān)督、教育、說服與斗爭。

后勤工作會議要求加強對全體后勤人員的政治教育,以提高后勤人員的政治覺悟和業(yè)務能力,勤勤懇懇地為全軍官兵服務,成為大公無私、艱苦樸素的模范。羅瑞卿提出了后勤人員應具備五種重要的品質:一是要政治化,后勤人員在后勤工作中要體現(xiàn)出高度的黨性和階級覺悟,要有明確的政治方向和政治意識,反對單純的事務主義;二是要學習,要不斷地進步,提倡創(chuàng)造、有知識、有能力,反對后勤人員安于現(xiàn)狀的現(xiàn)象;三是后勤人員要在生活上成為艱苦的模范,受到更嚴格的監(jiān)督;四是要大公無私,反對本位主義;五是要有任勞任怨的精神,將后勤工作當成革命工作的重要部分。⑥

后勤政治工作相較于其他政治工作有什么特性、應堅持什么原則與方法?這些問題尚需進一步探討。從1941年1月開始,一二九師和八路軍總部后勤部門合并,八路軍總部后勤部機關和所屬單位先后進行了四次整編。⑦ 其間,后勤機關組織建設與人員教育工作也進一步加強,專門的后勤政治工作會議也勢在必行。1941年3月,八路軍總部和一二九師在山西遼縣召開專門的后勤政治工作會議,專門討論后勤政治工作的建設問題。

羅瑞卿指出,后勤政治工作薄弱主要表現(xiàn)在四個方面:一是貪污浪費、不守制度、破壞紀律、不愛護傷病員、不愛護資材等“不愿進步、政治落后、反科學反知識的現(xiàn)象”十分嚴重,揭示著政治工作沒有顯示出應有的“威力”;①二是黨的教育、政治教育遠落于客觀的需要之后,導致黨員干部不能認識復雜的環(huán)境,不能清楚地認識到革命的前途;三是政治工作人員不明了自己的職責,把政治工作孤立起來看,或為政工而政工,使后勤政治工作與后勤部門的實際工作相脫離;四是在后勤政治工作的工作方法與方式上,存在著嚴重的千篇一律與公式主義的毛病,對前方部隊的工作方法方式進行簡單抄襲與搬運。② 針對這些問題,這次后勤政治工作會議專門對后勤政治工作的特點、原則與方法繼續(xù)進行了分析。

一方面,明確后勤政治工作與后勤工作的關系。羅瑞卿認為,在后勤工作與后勤政治工作的關系問題上,需要克服兩種錯誤觀點。一種錯誤觀點是輕視后勤工作中的政治工作,認為后勤工作的建設可以離開政治工作,或把后勤工作與后勤政治工作機械地對立起來而不懂得它們之間有機的聯(lián)系。另一種是離開后勤工作單純談政治工作,認為后勤部門的政治工作“只管開會上課就可以了”,將后勤工作看作是單純事務工作,沒有將后勤工作與政治教育緊密結合起來。③

會議強調,后勤政治工作的建設是整個后勤工作的一個部分;沒有堅強的政治工作的保證,既不能有健全的后勤工作,也不能順利完成后勤工作的任務。④ 后勤政治工作的任務,就是保證后勤各部門之工作任務的完成。實際上,后勤政治工作需要注意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其一,政治性與事務性相結合,后勤政治工作需要在長期的游擊戰(zhàn)爭中開展,需要做長期的思想工作,又需要注意供給、醫(yī)療、兵站、軍工等具體事務的特性;其二,統(tǒng)一性與分散性相結合,后勤政治工作既強調思想上與組織上的統(tǒng)一,又需要根據(jù)不同部門采取分散、靈活的組織形式,具有較高的自主性和獨立性;其三,綜合性與個體性相結合,后勤政治工作既需要綜合運用宣傳、教育、組織和文化等多種手段,以便更好地開展工作,提高軍隊的士氣和戰(zhàn)斗力,又強調個體后勤人員的能力與素養(yǎng),要能夠適應復雜的敵后戰(zhàn)爭與后勤環(huán)境。

另一方面,后勤政治工作與整個軍隊政治工作的關系問題。羅瑞卿認為,后勤政治工作是整體軍隊政治工作建設的一個部分。共產黨領導下的軍隊的特點與優(yōu)點就在于軍隊有政治工作,軍隊正規(guī)化建設不能離開攻治工作之保證;后勤政治工作是整個軍隊政治工作的一個部分,后勤政治工作的建設也是整個軍隊政治建設的一個部分。⑤八路軍整體政治工作注重官兵一致、軍民一致、瓦解敵軍和寬待俘虜?shù)脑瓌t,⑥又強調政治工作具有一定的獨立性,以“使軍隊的政治工作變成實現(xiàn)黨的每個政策的有力武器”。毛澤東認為,政治工作的領導方式和工作方式應注意全般性、進步性、復雜性、計劃性、統(tǒng)一性、實際性、精細性、戰(zhàn)斗性等特點,應當根據(jù)民族戰(zhàn)爭的環(huán)境來確定政治工作各方面的具體方針。⑦

后勤政治工作是整個軍隊政治工作的一個部分,⑧因此,后勤政治工作既要遵循軍隊政治工作整體性的原則和方針,又要與各部門的政治工作密切聯(lián)系。羅瑞卿強調,每個部隊供給任務的實現(xiàn)都需要有黨政工作的保證,黨政工作應主動去過問糧食、彈藥、被服之供給等,并使政工人員參與到具體供給工作中。還要重點對外出供給人員加強工作檢查,堅定政治意識,嚴防在外受到敵人的腐化,并從政治上追求與檢查違反破壞制度的事。⑨后勤政治機關與行政首長的關系,要進一步地密切起來;后勤政治部要向下領導各級后勤部門的政治機關,并與前線部隊的政治機關發(fā)生橫的聯(lián)系,共同加強后勤政治工作。羅瑞卿還認為研究后勤政治工作是每一個后勤政工人員的責任,后勤戰(zhàn)線中供給、醫(yī)院、軍工、兵站等具體部門中的政治工作也要有所不同,以適應后勤各部門實際工作的需要。①

在明晰后勤政治工作與整體軍隊建設、后勤工作、政治工作的關系后,會議明確后勤政治工作在領導方式、工作方式必須適應五個特點。一是要適合組織廣大、駐地分散的特點。二是要適合人員眾多、成份復雜的特點。三是適應在戰(zhàn)爭頻繁下資材笨重行動因難的特點。四是要適應后勤部門戰(zhàn)斗力弱、自衛(wèi)能力弱的特點。五是適合經濟困難、技術落后的特點。② 總而言之,后勤政治工作既要求后勤人員在任何環(huán)境下都不喪失政治立場,又能夠獨立、主動、靈活完成各項后勤工作,充分注意人、地、時、事、物的特殊性。

會議還討論并通過了后勤諸部門政治工作的十大原則。一是建設后勤的原則,首先保證如何適應敵后戰(zhàn)爭環(huán)境,從政治上提高全部人員之責任心,不因戰(zhàn)爭而妨害生產、運輸、供給、衛(wèi)生等工作,不因敵人的破壞而使資樹、建設、人員受到損失。二是自力更生、自給自足的原則,從政治上提高全體人員艱苦奮斗的精神,自力更生、自給自足,并積極發(fā)明創(chuàng)造。三是重視和學習技術的原則,從政治上發(fā)動后勤人員尊重技術與提高技術,把提高技術當成一種光榮。四是政治教育的原則,要加強后勤部門中黨員和干部在政治上的督促與檢查,從政治上杜絕貪污墮落、政治落后、黨性薄弱的現(xiàn)象。五是愛護公共財產的原則,在全體后勤人員尤其是黨員與干部,從政治上加強愛護公共財產的教育。六是認識后勤地位作用的原則,使全體人員從政治上認識后勤工作是建軍三大任務之一,使每一工作同志重視后勤工作。七是加強事務人員政治教育的原則。八是密切軍民關系的原則,要求做好居民工作,保護群眾、關心群眾,貫徹“軍隊是魚,群眾是水”的指示。九是鋤奸、保密、防敵破壞的原則。十是注意工作方法多樣性的原則。③這十大原則,反映了后勤政治工作的基本規(guī)律,對指導后勤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實際上,后勤政治工作所揭示的正是毛澤東多次闡釋的“個性與黨性”,即普遍性與特殊性的辯證法問題。毛澤東認為,軍事、政治、經濟、文化、黨務等各項革命工作不同,在軍事工作方面又有軍官、政治工作人員、后勤工作人員的不同,不能抹煞特殊性,而要發(fā)揮不同工作、不同人員的長處。④ 后勤供給部門中的黨政工作更應靈活地、切實地對各個不同的機關(或單位)、不同性質的工作部門給與很恰切的配合與保障,使行政工作任務很順利地進行,取得更大的成效。⑤

八路軍的特點之一是一切任務的完成必須有政治工作的保證,后勤政治工作的建設,是軍隊正規(guī)化和規(guī)?;l(fā)展的重要保障。1940年12月召開的后勤工作會議和1941年3月的后勤政治工作會議,不僅將后勤政治工作作為一項專門的、特殊的問題提出來,亦根據(jù)后勤工作的特點制定出專門的后勤政治工作原則和發(fā)展方向?!败婈犝喂ぷ鲗嵸|上就是軍隊中黨的工作,就是黨領導和掌握軍隊的工作”,⑥后勤政治工作還關乎革命軍隊內部紀律和革命隊伍精神面貌,需要在后勤戰(zhàn)線中以革命主義、革命政綱來約束后勤干部。由于中共注重加強后勤工作建設與后勤工作中的政治工作,1941年成為八路軍后勤工作轉變的一年,特別是在官兵思想上,從對后勤工作的輕視、忽視轉為重視、關心,從不愿做甚至鄙視做后勤工作轉為愿意安定下來為后勤工作建設奮斗,在后勤部門人員思想上打下了轉變基礎。①

三、保障供給:后勤供給戰(zhàn)線中政治工作的改進與效果

在后勤政治工作召開后,中共在各后勤部門中繼續(xù)強化黨的領導、鞏固與發(fā)展黨的組織、提高黨員干部的思想并加強群眾路線,為加強后勤政治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撐。八路軍加強了后勤各部門(如供給、衛(wèi)生、兵站、軍工)的政治工作,但在復雜的戰(zhàn)爭環(huán)境下,不同戰(zhàn)線上的后勤政治工作具有不同的特點,其中供給部門(包括軍需、財務、糧秣、采辦等)是軍隊后勤的核心部門。

1942年1月14日,楊立三以部長兼政委名義和后勤政治部主任謝翰文聯(lián)署下發(fā)《后勤政治工作的方針與任務》的文件,部署1942年的后勤政治工作,提出后勤政治工作的基本任務是保證后勤工作“一切為著前線的勝利”,注重從政治上改進技術、增加生產,提高工作質量,并在政治工作中強調正規(guī)化、專門化和理論性,增強黨性和創(chuàng)造性。② 供給部門的政治工作則主要是提高供給人員的政治性,使各類供給干部、營業(yè)人員成為堅持與執(zhí)行供給制度的模范,保證供給干部在各種情況下均能完成供給任務。③后勤供給部門中政治工作的展開,圍繞黨的工作、干部工作、制度建設、群眾工作而展開。

第一,加強后勤供給部門中黨的工作。政治工作的本質是黨的工作,是黨在軍隊中的思想工作和組織工作,意在保證實現(xiàn)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使軍隊有效履行職能使命。④ 而要加強后勤部門中黨的工作,就必須發(fā)展后勤部門中的黨組織和黨員。在后勤政治工作會議后,各部隊號召后勤供給人員積極參加支部工作與支部活動,加強支部堡壘作用和支部組織,健全會議匯報制度,強調黨員模范作用;展開自我檢查、互相批評、調整工作;研究黨的決議與重要文件,研討領導方式與工作方式。⑤

謝翰文還提出了各后勤單位1941年內黨員和黨組織發(fā)展的具體目標。例如,每個戰(zhàn)斗排與班必須發(fā)展黨員或調劑黨員,通過吸納供給人員積極入黨,擴充后勤部門中的黨員隊伍;使一般有基礎的黨支部必須保持黨員數(shù)量占全體人數(shù)的25% ~35%,在每個伙食單位均爭取成立支部。⑥在吸納供給人員加入黨組織的過程中,要求按照一定手續(xù)規(guī)范入黨程序。

根據(jù)后勤供給部門的特點,黨的組織與支部活動也具有一定的靈活性。若組織單位細小、駐地分散,有三個以上正式黨員者即可成立支部;在相當于營以上的機關內設置黨員干部小組,使黨員既參加支部生活,又參加干部小組。⑦對于外出黨員,則建立起供給部門與兵站部門之間的聯(lián)系,委托當?shù)伛v軍或兵站注意聯(lián)合展開政治工作,使外出供給人員可以互相參加支部生活與學習教育。⑧

第二,加強后勤供給干部的選拔與教育。軍隊各級后勤干部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部分是經過土地革命或長征的農民出身的老干部,其特點是熟悉游擊戰(zhàn)爭環(huán)境并有豐富的經驗和辦法,但由于文化水平太低,工作方法欠妥,還存在過去各自為政的供給工作養(yǎng)成的本位主義、小團體主義“打埋伏”和只顧自己等落后意識。另外一部分則是抗戰(zhàn)初期為適應部隊大量發(fā)展需要和后勤工作建設而吸收的小商人、半知識分子或知識分子。這些新干部雖然有較高的文化水平,但缺乏革命工作經驗,甚至存在看不起老干部、不愿做事務工作而不安心于工作等現(xiàn)象。⑨ 加強后勤干部工作,主要從充實后勤干部隊伍、提高經濟技術與政治文化水平等方面展開。

針對后勤干部數(shù)量不足問題,中共提出要充實后勤供給干部隊伍,強調在后勤工作中進一步吸收并培養(yǎng)知識分子與新干部,使其熟悉后勤工作,推動后勤建設工作。同時規(guī)范干部的任用和選拔。其中,后勤行政干部由行政方面選定,交政治部門審查,由負責政治首長簽名蓋章后,送交行政首長任命。后勤政治干部則由政治部門提拔與任免。干部的調動一律經過政治機關,并在首長委托之下辦理各項事情,使政治機關對于每個干部都負有政治上的保證與監(jiān)督責任。①

針對后勤供給人員的技術業(yè)務欠缺、專業(yè)知識不足等問題,中央要求從思想觀念上糾正后勤干部輕視技術工作、對革命工作存在狹隘認識的問題,強調各種經濟工作和技術工作是革命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后勤供給工作亦是重要的具體革命工作。要求每個黨員都要學會做具體革命工作,決不能離開各項實際工作去專做理論工作,每個黨員必須無條件地服從黨分配的經濟和技術工作。同時要求一切在經濟和技術部門中服務的黨員積極向非黨員的專家誠心誠意地學習,使各部門建設工作獲得發(fā)展。②

針對后勤干部和供給人員黨性意識不足等問題,主要通過黨內學習教育來加強后勤政治工作。黨的教育主要內容包括政治理論教育和策略教育,著重提高黨性與策略教育。教育方式主要是通過集體學習和黨日制度,召開各種會議,并通過上課、講演、報告、討論測驗、找群眾談話等方式展開??傮w而言,需使每一后勤工作同志認識到,后勤工作是建軍三大任務之一,后勤人員肩負著黨和軍隊的財產及離之不能生存的東西,是黨和軍隊對后勤人員的信任,要重視后勤崗位的工作并樹立堅定的信念。

隨著全黨整風運動的大規(guī)模展開,中央軍委、總政治部要求加強軍隊干部軍事與政治教育,并對不同干部的學習教育重點進行了區(qū)分,確定“軍事干部以學習軍事為主,政治干部以學習政治為主,技術專家以發(fā)展其專長為主”的基本原則。③ 政治教育主要分為四個方面:一是理論教育,主要學習中國革命問題、聯(lián)共黨史簡明教程、季米特洛夫在七次大會上的報告、中國黨的歷史等;二是黨的策略路線教育,主要學習抗戰(zhàn)以來黨的決定與宣言、黨內同志的重要文章及抗日根據(jù)地各種政策;三是時事教育,主要學習國內國際形勢、《解放日報》等報刊;四是政治工作教育,主要學習政治工作條例、抗日軍隊中的政治工作、政治工作文獻、政治工作論叢、“軍政雜志”等。④ 軍隊后勤政治工作也進一步在黨的整風運動中得到加強。1942年8月,遵照中央關于開展整風運動的安排,楊立三等簽發(fā)八路軍后勤部關于整風學習的政治訓令,號召后勤各級機關推動各類文件的學習與總結,⑤進而加強后勤各戰(zhàn)線的政治工作。

第三,加強后勤制度的建設及其執(zhí)行。1942年2月,中央軍委頒行了新的《八路軍、新四軍供給工作條例》,以及各級供給機關、審計處、連隊經濟協(xié)助委員會、合作社管理委員會工作條例,規(guī)定新的供給原則,要求軍隊供給工作以統(tǒng)籌統(tǒng)支為主、自給自足為輔,實行統(tǒng)一領導,規(guī)定共同的供給制度,并做長期打算和供給計劃。⑥ 通過建立統(tǒng)籌統(tǒng)支的供給制度,有利于克服分散部隊后勤工作的本位主義和各自為政現(xiàn)象,推動后勤供給工作走向制度化、正規(guī)化;自給自足的工作原則又能使后勤工作人員在具體工作中保持靈活性與自主性。

由于八路軍供給工作的環(huán)境尚處在長期的、持久的、不斷的戰(zhàn)爭環(huán)境中,地域遼闊,部隊分散,交通困難,加之敵寇破壞和封鎖,一切財政經濟來源不易,主要依靠“自力更生”和仰給于人民大眾,①這要求供給部門加強政治職責,成為執(zhí)行制度的模范。在整風運動中,中共強調糾正過去把政府收入與軍隊及各單位收入割裂和對立的現(xiàn)象,以統(tǒng)籌統(tǒng)支,擴大財政收支范圍,免除本位主義又苦樂不均的弊病。

部隊供給部門的財政制度與供給思想得到進一步整頓。一是財政的支出以保障生活、保障軍需、保障必要的事業(yè)以及保障經濟發(fā)展為標準。二是要把政府的收支與軍隊及各單位生產收支,均作為保證供給的全部財政收入。三是實行財政收支的實物計算制,以保證供給制度與財政預算的穩(wěn)定性。②

在調整后勤供給工作條例和整頓后勤供給制度之后,各級部隊要求在具體供給工作中,廣泛深入地遵守與鞏固各種制度,如一一五師要求司令機關、黨政機關,對鞏固供給制度給予確實的保證及恰當?shù)闹笇В构┙o機關在部隊中真正能建立起工作的威信。③ 一二九師要求按照供給制度及編制規(guī)定,撙節(jié)開支,不得無故超過和任意報銷,要嚴格檢舉貪污浪費不良分子,對一切公物資材均須建立嚴格的管理制度和定期的檢查制度。④

第四,加強群眾工作與生產工作。由于后勤人員大都與群眾雜居,時間久、地區(qū)廣,后勤部門需要群眾幫助的地方特別多,如經營企業(yè)、收買山貨、生產物品、轉移傷員等,全都與群眾接觸并依靠群眾的幫助。因此后勤政治工作不僅需要與前線部隊的軍事戰(zhàn)斗與政治工作保持高度一致,還需要與后方群眾保持密切經濟聯(lián)系。而后勤部門又最易招致敵人的破壞,同時工作人員經常外出與其他社會力量接觸,因此容易犯破壞紀律、浪費民力的毛病。⑤ 加之群眾本身也是分散的,“不但倉卒難為我用,且時為敵人所利用。只有堅決地廣泛地發(fā)動全體的民眾,方能在戰(zhàn)爭的一切需要上給以無窮無盡的供給”。⑥ 所以,中共強調必須特別注意在后勤政治工作中加強鋤奸保衛(wèi)工作與居民工作,必須在群眾工作中加強后勤政治工作。

一方面,中共要求后勤部門與所在駐地群眾建立血肉不可分離的密切關系,取得群眾的幫助。例如,謝翰文提議在每個連隊設置“群眾工作日”,在這一日必須派人去做群眾工作。后勤各單位一律建立3—5人的“民運工作組”,兼任流動宣傳隊與紀律檢查組的全部工作。反對一切脫離群眾,借東西建立借條制度,禁止私人向群眾賒欠賬目,各伙食單位因特殊情況向群眾賒欠東西時應協(xié)同政治機關進行。⑦從群眾工作入手,有利于加強地方部隊的紀律,促使群眾愛護抗日根據(jù)地與協(xié)助革命軍隊。

另一方面,通過群眾動員來擴大生產運動,發(fā)展經濟、保障供給。自進入相持階段后,中共不斷強調自己動手解決長期財政經濟問題,⑧號召全黨全軍開展生產運動,以保障軍隊物質供給之自立而不依靠他人。為保障生產運動和供給工作,毛澤東指示要選擇政治上與工作能力上更強的干部去管理各部門的生產與供給工作,保障部隊生產計劃的完成,保障生產供給工作中部隊與黨政民發(fā)生正確的關系,保障部隊上下級的正確關系,保障經濟干部的純潔。①

在一系列群眾動員與政治工作的推動下,生產運動進一步改善了軍隊的物質生活、改善了軍民關系。從1943年起,敵后各根據(jù)地的機關一般能自給兩三個月甚至半年的糧食和蔬菜,人民負擔也只占總收入的14%左右;到1944年,八路軍第三五九旅除吃用全部自給外,達到了“耕一余一”,成為全軍大生產運動的旗幟;到1945年,陜甘寧邊區(qū)農民大部做到“耕三余一”,部分做到“耕一余一”。② 大生產運動的成功以及軍民生活條件的改善,亦體現(xiàn)了后勤政治工作的進一步發(fā)展。通過加強群眾工作和生產工作,八路軍的后勤供給來源獲得新的保障,后勤供給工作由混亂自流而走向系統(tǒng)與正規(guī)化。

除了后勤供給戰(zhàn)線中的政治工作外,供給部門也與八路軍衛(wèi)生、軍工、兵站等具體后勤工作部門加強聯(lián)系,并注重不同后勤工作的靈活性。后勤供給戰(zhàn)線中政治工作的強化,也彌補了軍隊整體政治工作的薄弱環(huán)節(jié)。事實上,相比于國民黨在整體上忽視后勤戰(zhàn)線的政工體制建設而頻繁出現(xiàn)貪腐與矛盾等問題,③中共軍隊高度重視后勤中的政治工作,亦成為國共兩黨軍隊發(fā)展與后勤工作體制分殊的根本區(qū)別之一。

1944年4月11日,譚政在中共中央西北局高干會議上作《關于軍隊政治工作問題的報告》,成為軍隊政治工作重要文獻的里程碑,標志著抗戰(zhàn)時期中共整體軍隊政治工作趨于成熟。后勤供給戰(zhàn)線中的政治工作亦不斷趨于成熟,在保障后勤各戰(zhàn)線任務完成的基礎上,為中共堅持持久抗戰(zhàn)與多種軍事行動提供了后勤保障,亦鑄牢了后勤人員的思想防線與紀律防線,守住了革命軍隊在后勤工作中的生命線。

四、結語

政治工作是革命軍隊的生命線,后勤政治工作既是整體軍隊政治工作的一部分,又是后勤工作不可或缺的政治保證??箲?zhàn)時期,中共軍隊的后勤政治工作面,從軍隊政治工作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成為一項專門研究的學問,得到中共及八路軍的高度重視。抗戰(zhàn)時期中共軍隊的后勤政治工作具有其特殊性。一方面,相比于注重后勤供給等具體事務的后勤工作而言,后勤政治工作更加強調政治性、組織性,強調以黨的領導為核心,在后勤工作中加強黨的建設、干部教育與群眾工作。另一方面,相比于籠統(tǒng)的軍隊政治工作而言,后勤政治工作更加強調研究后勤各戰(zhàn)線的特殊性,掌握供給、生產等具體工作的特點與需求,有針對性地加強政治工作,使后勤政治工作既是完成后勤任務的政治保證,又在整體軍隊政治工作中具有一定獨立性、靈活性。因此,后勤政治工作是深入理解中共軍隊建設的重要視點,對抗戰(zhàn)時期中共軍隊的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首先,中共進一步建立起后勤機構體系,并在后勤工作中加強黨的領導,使黨的思想工作與組織工作得到深入貫徹。其次,后勤政治工作對后勤人員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教育,為保障軍隊后勤提供了深厚基礎。最后,后勤政治工作使軍隊后勤部門即使在極為艱難的抗戰(zhàn)環(huán)境中,亦能夠根據(jù)不同經濟條件和環(huán)境,獨立而又靈活地展開后勤工作,從而保障后勤供應,為抗戰(zhàn)勝利提供了政治保障。

作者單位: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責任編輯:黃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