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城會 胡 強
(1.內(nèi)丘縣文物保管所,河北 內(nèi)丘 054200;2.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河北 石家莊 050031)
梵云寺,又名且停寺,位于河北省內(nèi)丘縣南賽鄉(xiāng)寺溝村南且停山下,東距縣城21 公里,系邢臺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地理位置北緯37°19′54″,東經(jīng)114°19′56″,海拔高度222.7米。該寺早年已毀,遺址面積約1.33萬平方米。寺院的建造時間不同記載有所差異,清乾隆十五年(1750)《順德府志》載“梵云寺在且停山,元至大年建”[1],寺址內(nèi)現(xiàn)存明萬歷二十二年(1594)《重修且停山梵云寺記》碑則載“寺創(chuàng)于大宋,迄今五六百年矣”,另一通元代圣旨碑經(jīng)考證立于元延祐二年(1315),其時梵云寺已歷八代住持講主,故可推知寺建于宋代[2]?,F(xiàn)遺址內(nèi)尚存慈云橋一座,盡管飽經(jīng)滄桑,但依然可窺其舊貌,其欄板浮雕圖案尤具特色。
慈云橋坐落在寺址之南端,取“如來慈心如彼大云,蔭注世界”[3]之意,南北向,為單孔石拱橋。全長48 米,寬6 米,通高9 米,券高7.5 米,兩側券臉石中間各嵌入一俗稱“吞水獸”的圓雕獸頭(圖一)。橋面用條石鋪墁,兩側有石欄桿、欄板圍擋(圖二)。此橋修筑時石材均為就地取用,材質(zhì)有砂石巖、糙白玉、石灰?guī)r等。
圖一 慈云橋側面(由西向東拍攝)
圖二 慈云橋橋面(由南向北拍攝)
寺內(nèi)現(xiàn)存的兩通古碑記載了慈云橋的始建和修葺情況。明代萬歷八年(1580)《且停山新建慈云橋碑記》碑記述了此橋建造原因:“溪又橫亙寺前……往來阻隔,僧人、鄉(xiāng)民之樵者牧者病焉?;㈩^山牛朝臣者,鄉(xiāng)之善士也,乃倡議建橋?!庇钟洝肮κ加谌缮?,橋成于甲戌”,可知該橋始建于明隆慶六年(1572),竣工于明萬歷二年(1574)。清雍正十二年(1734)《重修且停山梵云寺大士前殿慈云橋》碑記載了當時對此橋的修葺:“維明萬歷間補葺以來,歲深時久,前殿傾圯,中橋坼裂……有住持戒僧顯慧者……勝剎改觀……不日落成之。”
慈云橋兩側欄板原有30 塊,每側各15塊,現(xiàn)存25 塊,東側13 塊,西側12 塊,有浮雕圖案的尚存8 塊,包括明代原欄板5塊,清代修葺補刻欄板3 塊。欄板和望柱之間以榫卯連接,底與支墊固定在橋體上。望柱殘損較嚴重,柱頭多殘失。每塊欄板規(guī)格略有不同,長117~143 厘米,高60~70 厘米,厚16~20 厘米。浮雕圖案均在欄板正面,每塊有2 或3 幅主圖案,畫面大小不一,畫幅之間設縱向隔梁分隔。主圖案下方有裝飾圖案,3 至4 幅不等,畫幅間以隔梁為界,包括云紋、“亞”字形紋和如意紋等。現(xiàn)將這8 塊浮雕欄板的主要信息列表(表一),并對浮雕內(nèi)容簡述如下。
表一 慈云橋現(xiàn)存浮雕欄板
1.第三塊欄板 清代。主圖案分別為“臨淵羨魚”“仙人乘槎”和“蕭何月下追韓信”?!芭R淵羨魚”圖居左。畫面中兩座高山之間有一湖清水,一人雙手抱膝臨水而坐,水面波浪翻滾,一條魚從水中躍出。表達了只靠空想,不付諸行動,只能空手而歸的含義。該典故出自《漢書·董仲舒?zhèn)鳌分械木渥印芭R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wǎng)”[4]?!跋扇顺碎丁眻D居中。畫面中有一位道士坐在一葉彎曲的獨木舟(槎)中,木槎的梢端懸掛酒葫蘆,木槎下河水泛起層層漣漪,兩側山石壁立。表現(xiàn)了乘槎者在水面上漂然前行,悠哉游哉的情景。此典故出自秦觀《次韻黃冕仲寄題順興步云閣》[5]?!笆捄卧孪伦讽n信”圖居右。畫面中一人策馬疾馳,右手揚鞭,左手緊握馬韁繩。此圖來源于民間故事韓信拜將,表現(xiàn)的是蕭何月夜追韓信情節(jié)。在主圖案的下部有4 幅裝飾圖案,中間2 幅為云紋,兩側分別為“亞”字形紋(圖三)。
圖三 東側第三塊欄板(清代)
2. 第四塊欄板 明代。主圖案分別為“蘇武牧羊”和“李陵碑”?!疤K武牧羊”圖居左。畫面左側一牧人頭戴氈帽,身披羊皮上衣,腳蹬馬靴,右手揮舞旌節(jié),站在風雪中正在牧羊,右側有二羊,一羊臥伏,一羊邊跑邊回望主人。表現(xiàn)的是漢代蘇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幾十年,放牧于漠北苦寒之地,誓不變節(jié)的故事。此典故出自《漢書·蘇武傳》[6]。“李陵碑”圖居右。畫面上一武將右臂揚起,左臂下垂,俯身撞向石碑。此故事來源于《楊家府演義》[7],表現(xiàn)的是宋遼戰(zhàn)爭中楊業(yè)頭撞李陵碑殉國的悲壯故事。兩幅主圖案中間的方框內(nèi)有題記:“本寺住持僧幸寬」徒滿強」徒孫法心”。下部裝飾圖案3 幅,中間為雙勾“亞”字形紋,兩側為雙勾如意紋(封三,1)。
3.第五塊欄板 清代。主圖案分別為“郭子儀上壽”和“彭宗修行”?!肮觾x上壽”圖居左。畫面右側一男子坐于堂上,左側一女子雙手捧物,面向男子跪拜。表現(xiàn)了唐代宗女兒升平公主跪在堂下給公爹郭子儀拜壽的場面。此典故來自《隋唐演義》中的故事[8]。“彭宗修行”圖居右。畫面中有一道士在船頭仰臥酣睡,船隨波漂浮,天空有祥云朵朵。此故事來源于樓觀先師傳碑碑文中記載的《赤城宮彭真人》,表現(xiàn)了彭宗浮水不沉的修道故事[9]。主圖案下部有3 幅“亞”字形紋裝飾圖案(圖四)。
圖四 東側第五塊欄板(清代)
4.第十二塊欄板 明代。主圖案分別為“走兔投巾”“梅開二度”和“臥冰求鯉”?!白咄猛督怼眻D居左。畫面中兩兔相對立于山石間,均用前肢捧起一巾,呈竊竊私語狀。該故事來源于晉代葛洪所著的《抱樸子內(nèi)篇》[10],表現(xiàn)了投巾于地,巾化為奔兔的神異故事?!懊烽_二度”圖居中。畫面中一女在梅樹前跪拜,樹上花朵盛開。此典故來自古代文學作品《二度梅》[11],表現(xiàn)的是女子祈求被風雨打落的梅花重開,誠心感動天地,梅花再次盛開?!芭P冰求鯉”圖居右。畫面中一人赤身仰臥于小池塘的冰面上,身旁有鯉魚一條,旁邊樹枝上搭有衣物。表現(xiàn)的是王祥用體溫慢慢融化堅冰,從而取魚孝母的民間故事情節(jié)。下部有3幅雙勾如意紋裝飾圖案(圖五)。
圖五 東側第十二塊欄板(明代)
5.第十三塊欄板 明代。主圖案分別為“仙人指路”和“雙雁銜龜”。“仙人指路”圖居左。畫面中月牙掛在天空,一仙人站立于古樹下,右臂彎曲、手前伸作施法狀,右側一孩童仰躺在地。表現(xiàn)了仙人施法救人并指明前路,此故事來自于民間傳說?!半p雁銜龜”圖居右。畫面左側二農(nóng)夫卷褲腿站立,雙臂屈于胸前,雙手作拍手狀;右側兩只大雁在水面上飛翔,水中一只烏龜探出頭來。此故事來源于民間傳說,見于清代《蕉軒隨錄》[12]。兩幅主圖案中間的方框內(nèi)有題記:“內(nèi)丘縣溫居社□□白脂村居住,」信士、善人李孟祥、」同室人劉氏”。下部有4 幅“亞”字形紋裝飾圖案(圖六)。
圖六 東側第十三塊欄板(明代)
1. 第三塊欄板 明代。主圖案分別為“僧稠解虎”和“棋逢對手”。“僧稠解虎”圖居左。畫面中一僧人立于二虎之間,右手將禪杖扛在肩上,左手下垂呈驅(qū)趕狀,二虎相背而立,翹尾、弓腰、垂頭,作順從狀。表現(xiàn)了僧綢法力高深,化解了猛虎的相斗。此典故出自《續(xù)高僧傳·僧稠傳》[13]?!捌宸陮κ帧眻D居右。畫面中兩位著官服者相對席地而坐,中間有棋盤和棋罐,表現(xiàn)的是東晉宰相謝安在淝水之戰(zhàn)中泰然自若,與門客對弈的情景。此典故出自《晉書·謝安傳》[14]。下部有4幅裝飾圖案,中間2幅為“亞“字形開光內(nèi)雕纏枝如意紋,兩側各有1 幅雙勾線如意紋(圖七)。
圖七 西側第三塊欄板(明代)
2.第四塊欄板 明代。主圖案分別為“楚昭公疏者下船”和“夢斬蛟龍”。“楚昭公疏者下船”圖居左。畫面中有一只船在波濤中漂浮,船上有3 人,中間著長袍者十分驚恐正要投水,右側著長袍者伸臂攔阻,左側著布衣短袴持艄者下跪相勸,水中有兩人在掙扎。此故事來源于《元曲選·乙集下·楚昭公疏者下船》[15],講述的是春秋時吳楚交兵,楚敗,楚昭公與妻、子和弟弟搭乘一漁船逃難,江風大作,船不堪載,艄公請親屬中疏者下船,夫人和公子先后主動投水,后為龍神暗中救起,最后四人皆平安歸來。“夢斬蛟龍”圖居右。畫面左下部有兩人在桌上對弈,右上方描摹了一人夢中的情景:一人手持寶劍正欲斬殺一條蛟龍。此故事來源于明代吳承恩小說《西游記》[16],表現(xiàn)的是唐太宗李世民與魏征于便殿對弈,魏征行棋時入夢,夢見自己手持寶劍斬殺了有罪的涇河龍王。主圖案下有3幅裝飾圖,左側1幅為“亞”字形開光內(nèi)雕如意紋,中間為“亞”字形紋,右側僅雕出“亞”字形輪廓,推測應為雕工遺漏(封三,2)。
2.西側第四塊欄板
3.第五塊欄板 清代。主圖案分別為“義犬救主”“管鮑分金”和“漂母飯信”?!傲x犬救主”圖居左。畫面中有一人仰臥于地上,一犬側臥在其旁。此故事來自于東晉干寶的《 搜神記》[17],表現(xiàn)的是主人在草地上酣睡時身邊起火,義犬跳入附近水中沾濕皮毛,將主人周圍雜草滾濕使主人幸免于難,義犬因救主而死,主人厚葬愛犬的故事?!肮荃U分金”圖居中。畫面中兩人相對站立相互施禮謙讓,中間有一塊大銀鋌。表現(xiàn)的是春秋時期鮑叔牙知道友人管仲家境貧寒,愿將財利多分給管仲。該典故來自《史記·管晏列傳》[18]?!捌革埿拧眻D居右。畫面中左側一婦人右手攜籃,左手前伸,右側樹旁一男子手持金錠相送。表現(xiàn)的是漢朝名將韓信在功成名就后感謝在困難中扶助自己的恩人漂母。此典故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19]。主圖案下部有4幅“亞”字形紋(圖八)。
圖八 西側第五塊欄板(清代)
慈云橋欄板浮雕圖案運用了浮雕、線雕、減地雕等雕刻技法。浮雕均為淺浮雕,雕刻技藝嫻熟,刀法簡練、線條有力。圖案構圖嚴謹、疏密得當,運用傳統(tǒng)的線條造型方法,輪廓線高度提煉,強調(diào)雕刻形象的神韻,突出主題人物與背景之間的主次關系。畫面形象豐富,人物、動物、植物均有,特征鮮明,較好地烘托了意境,表現(xiàn)了故事情節(jié)。比較明代原欄板與清代修葺后補欄板,發(fā)現(xiàn)明代原欄板雕刻更為精細。
此橋欄板浮雕主圖案的內(nèi)容來源于歷史典故、戲曲故事、民間傳說等。既有當時的大眾題材,如“二十四孝”故事,也有小眾題材,如情節(jié)獨特的“走兔投巾”,按題材可分為儒教、道教、佛教三大類。
儒教類題材最多,共有12 幅,如“棋逢對手”“楚昭公疏者下船”“義犬救主”“管鮑分金”“漂母飯信”“臨淵羨魚”“蕭何月下追韓信”“蘇武牧羊”“李陵碑”“郭子儀上壽”“臥冰求鯉”“梅開二度”等,宣揚儒家所提倡的“忠、孝、仁、義、禮、智、信”的道德觀念?!爸摇⑿ⅰ笔侨寮页珜У牧⑸碇?;“仁、義、禮、智、信”稱為“五?!?,是儒家倡導的人際交往的道德準則。佛教類題材2 幅,如“僧稠解虎”“雙雁銜龜”等,宣揚的是普度眾生,慈悲為懷,佛法無邊,萬事皆可化險為夷的佛教思想。道教類題材有5 幅,如“仙人乘槎”“彭宗修行”“走兔投巾”“夢斬蛟龍”“仙人指路”等,宣揚道家“道法自然”“守虛、守靜、守柔”和得道成仙的思想。佛教寺院前的橋梁欄板浮雕宣揚儒、釋、道的內(nèi)容同時存在,反映了當時三教思想在長期的互相影響中已經(jīng)逐漸融合。
慈云橋欄板浮雕反映了民間藝人高超的雕刻技藝,內(nèi)容豐富、紋飾精美,是古人留給我們的藝術精品。該橋修造年代明確,是河北地區(qū)重要的紀年石橋,為同時期無紀年古橋提供了極其重要的參照資料。
附記: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周雙林先生、復旦大學在讀博士趙子豪先生在文獻查詢中給予幫助,在此一并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