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千暢
“輕些走。他們會聽見。”
“去看海嗎?”
“去看日出?!?/p>
木板做的臺階,邊角翹起,破舊的帆布鞋踩上去“咯吱咯吱”地響。
(簡潔的對話入文,個性的背景,作文篇始即有場景之懸。)
“你看過日出嗎?”
“沒有,我沒看過,和小海一樣。”
“嗯。”
年輕的女孩子,扎著松散的辮子。臺階一級一級,辮子一甩一甩。
(畫面拉近,“年輕女孩”是朝氣,也是活力。“一級一級”“一甩一甩”是節(jié)奏,也是輕松—— 一個人的輕松。)
“如果看到了日出,我要拍下來給奶奶看?!?/p>
“公墓很遠(yuǎn)?!?/p>
“要去,總會有辦法的。”
“啊,照相機(jī)!你帶了沒有?”
“在這里。”
海濱小城的夏天,夜幕被搗碎了,混在咸腥濕熱的風(fēng)里。女孩子手牽著手,一人背后半敞的包里塞著照相機(jī)。
那就是我和小海。
(鏡頭重疊,話語中透露暖意,而“手牽著手”的細(xì)節(jié)別有深意。)
暑假,我們一家人出門散心,來到這座海濱小城。賓館很老舊,勝在靠海,而且便宜。我們的房間在二樓,從西窗能欣賞海灘。下了樓,過一條小路,向西,腳下就逐漸觸到沙子,還有碎貝殼、石子、海藻……這些老城和大海的碎片。再走遠(yuǎn),就是濕的灘涂,以及海。(運用白描手法,“?!敝畾庀涿娑鴣?,呼應(yīng)前文,鋪墊下文。)
我一直想看海。家鄉(xiāng)是沒有海的,只有一條山溝溝,叫野溝子,在市郊。也不是很高,只是綿延,而且蒼翠。父母整天吵架,常常爭吵至深夜。我就聽著這聲音入眠。啟程前幾天,我就對小海說了旅行的事,她也眉飛色舞起來。我們躲進(jìn)被窩里,在那些爭吵的聲音之外,只有我們兩人。
(“吵架”是“整天”,并且“至深夜”。平淡的敘述中蘊(yùn)含著無限的危機(jī),“小?!钡某霈F(xiàn)進(jìn)一步突出懸念,也為下文的“罵與爭吵”埋伏筆。)
我們討論夏天,討論旅行,討論海。也許是興奮使得聲音大了些吧,門外的爭吵暫停了。母親走進(jìn)來,帶著疲憊但溫和的神色,詢問我為何遲遲不睡。我如實說了我們的討論,母親本就憔悴的臉色更蒼白了,眼底很快閃過一抹絕望和黯然的神色。她薄薄的嘴唇動了動,最終只說,早些睡覺。我應(yīng)允了。于是她很快退出房間。爭吵聲很快再次激烈地響起來。
(對母親的神態(tài)刻畫是細(xì)節(jié),卻暗含深意——她還是很在意我的?!盃幊陈暋痹俅瓮苿忧楣?jié)發(fā)展。)
我想父母并不喜歡小海。我初次向他們介紹小海時,他們露出極隱蔽的厭惡神色。我想,大概是小海成績不好的緣故吧。自從我的成績一落千丈后,他們總希冀著我“混進(jìn)”好學(xué)生的圈子,和我的成績一樣差勁 兒的小海顯然不符合他們的期望。自從升上初中,我明顯感到吃力,但父母殷殷的期望總推搡我向前走。初二,我的成績終是支撐不住,滑落下去。老師、父母都與我談過。我說我很累,卻只換來勉強(qiáng)的鼓勵和更猛烈的責(zé)罵。自從那時,房門外的爭吵聲夜夜響起。
(插敘,“小海”令父母“厭惡”,成績的下滑是爭吵的導(dǎo)火索,也是“小?!背霈F(xiàn)的契機(jī)——矛頭指向明了。)
他們從不聽我說話。
那時,小海出現(xiàn)在我身邊。她同我意趣相投,我們很快對彼此交付了秘密和信任。小海更膽小,最開始父母吵架時,她總是哭。后來,我把小時候奶奶留給我的海螺給她聽。最疼我的奶奶常說,海螺彎彎繞繞,海聲進(jìn)去就迷了路,于是長久地在海螺中徘徊。奶奶年輕時去過很多地方,據(jù)說這海螺是她在海邊撿到的。
自那時,我就很想看海、聽海聲。
(交代去看海的原因,奶奶與海螺是對前文的呼應(yīng),更是“我”孤獨心靈的寄托——而這寄托是縹緲的,悲劇由此而生。)
我和小海牽著手向海跑去,沙粒鉆進(jìn)鞋里,腳硌得生疼。相牽的手出了汗,手指頭滑膩膩地糾纏在一起。
海浪一陣陣涌來又紛紛止步于岸。海浪是逐日的夸父,從海的中心迢迢趕來,風(fēng)塵仆仆,卻死在岸邊。
(“夸父”的比喻新穎而別致,一個“死”是“我”內(nèi)心的寫照。)
海聲綿延,我和小海沿著海岸線散步。海水沖刷過的濕冷灘涂中有許多完好的貝殼,我和小海拾了一大捧,濕漉漉地裝進(jìn)口袋。沙里還有許多鵝卵石,于是小海提議打水漂。她拾了一枚石子,向海扔去,沒有水花,也沒有回響。
“你不會打,看我的?!?/p>
“你可別吹牛哦?!?/p>
我在小海腳邊恰好看見一枚與剛才相似的石子,于是我拾起,活動了一下手臂。
“看我用一樣的石子打,保準(zhǔn)比你打得好。”
石子義無反顧地向大海飛去,不巧,迎上一個大浪,石子被吞噬在浪花里。
“不算不算,我再試試!”
“看我的!看我的!”
笑鬧的聲音乘著海浪,飄了很遠(yuǎn)很遠(yuǎn)。
天色緩慢但堅定地亮起。
“日出,要來了嗎?”
“還早著呢?!?/p>
“有烏云嗎?”
“如果看了天氣預(yù)報就好了……”
我們鬧累了,并排坐在一起,聽著海聲,有一搭沒一搭地聊著。
(海邊相約的美好鏡頭是心中的“烏托邦”,那向海面飛去的石子是飛蛾撲火的悲壯,亦是自我向生活抗?fàn)幍膶懻?。?/p>
一個沙啞的聲音,操著并不標(biāo)準(zhǔn)的普通話問道:“小姑娘,這么早,你一個人做什么呢?”
我抬頭,哦,是晨練的老伯,便回答說:“我在聽海聲。”
老伯走遠(yuǎn)了,過了一會兒,父母急匆匆奔過來。父親開口,一連串的責(zé)罵就流淌出來。
(“一個人”將懸念推向高潮,“責(zé)罵”讓悲劇蒙上了更多的陰影。)
“你這孩子,知道我們有多著急嗎?陳小海,你都這么大了,怎么還不讓爸媽省心呀?論學(xué)習(xí)學(xué)習(xí)不行,也不知道體諒我們!爸媽工作也很累,你還不爭氣,到處亂跑!你體諒我們了嗎……”
“我不是一個人亂跑,我是想……”
“你心里的那個人是虛幻的,他只活在你的想象里……”
(文中的“小?!鄙矸菡嫦啻蟀椎模褐皇腔钤凇拔摇钡南胂罄?。所有的懸念解除。)
于是我閉嘴了,只是順從地點頭,跟隨他們一同離去。
臨走,我回望了一眼海。那海浪的聲音遠(yuǎn)了,逐漸變?nèi)?,最后被緘默吞噬了。事實上,海一直在發(fā)聲,只是有些人聽不見罷了。
后來,我再沒見過那樣的海。那海聲只在海螺里徘徊,兜兜轉(zhuǎn)轉(zhuǎn),模糊不清……
(含恨離海而去,夢想破滅,抗?fàn)幨冀K無效,平等的溝通還只是虛幻的愿望,主旨不言而喻,留給讀者是無盡的思索。)
總評 一篇作品若想受讀者歡迎,就要獨具自己的特色。本文的特色格外突出。
1.情節(jié)懸念感是最大亮點。最初的詭異對話,同伴的莫名出現(xiàn),母親極不正常的神色,虛幻的場景之美,讓文章懸念迭出,步步激發(fā)讀者的好奇心。
2.語言的細(xì)膩自然。無論是人物對話還是神態(tài)描寫,抑或是海邊相會的場景,無不讓人沉浸于情境之中。不僅增添了作品的畫面感,更具有深入人心的震撼感。
3.象征手法的成功運用?!按蠛!笔前莸南笳?;“小?!笔切撵`的寄托;“海螺”是愿望蝸居;石子是被吞噬的自我……
4.主旨的含蓄與深刻。代溝是生活中的普遍存在,而作品用想象的虛擬美好將代溝乃至分?jǐn)?shù)至上的現(xiàn)實加以折射與凸顯,給所有的父母以警醒和啟迪。隱晦的手法與充滿懸念的情節(jié)相融,更具深意。
(講評教師? 徐世海)
初中生學(xué)習(xí)指導(dǎo)·作文評改版2023年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