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博宇
不管是我們考試時所寫的任務驅動型作文,還是我們上課時閱讀的名家名篇,抑或是在雜志書刊上閱讀到的散文隨筆,在我看來都可以歸類為“有感而發(fā)的寫作”。“感”的造字本義就是“心”完全被觸動,而寫作時的有感而發(fā)更多是生發(fā)“感觸”,即跟外界事物接觸而引發(fā)的思想感情。因此,我覺得進行這樣的寫作,不難。
對于任務驅動型作文,是考試中經常出現(xiàn)的作文類型,有的同學會問:“這種作文能稱得上是寫作嗎?它難道不是答題嗎?”我想回答:“是,它確實是寫作,并且是有感而發(fā)的寫作?!比蝿镇寗有妥魑模鋵嵸|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時評類”作文,其本質依然是材料作文,只是在材料的基礎上增加了明確的指向性任務,重在考查同學們對一事物或社會現(xiàn)象的態(tài)度與看法,以及表達的清晰與曉暢。最簡單的道理,看到作文題目后,我們對這段材料的第一感覺就是寫作的主旨,本次寫作都需要圍繞這一主旨發(fā)散思維,使得一系列事件或人物與材料進行聯(lián)系,充當論據、論述主旨。只要有所聯(lián)系,能夠一同為表達主旨發(fā)揮作用,就是優(yōu)秀素材。
書刊雜志上的散文隨筆,便是最常見的有感而發(fā)的寫作??吹揭惶庯L景,朱自清寫出了《荷塘月色》;有過一段經歷,他又寫出了《背影》。一種情緒或者一份希冀,都可以成為寫作的素材。這種寫作當時以第一視角經歷、有感,后續(xù)以第三視角回想、描繪,加深所感,最后通過第一視角敘述出來,就能準確地向讀者傳達思想感情。那么在這個過程中,除了堅持所感即主旨,主觀上勇于表達、敢于敘述是寫作的前提,修飾語也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那么日常積累的文學素養(yǎng)和文字功底就是必要的了。
而對于小說作品來說,一般小說所描繪的人物形象都能夠在現(xiàn)實中找到原型,印證了“所寫即所感,所感源所見”這一觀點。魯迅筆下的祥林嫂、老舍筆下的駱駝祥子都是非常典型的文學人物,作家通過典型人物的塑造,反映出時代的特點,這便是寫作中大局觀、世界觀的顯現(xiàn),也正是因為那樣的時代、那樣的人物被作家敏銳地捕捉到了,才有了展現(xiàn)在大家眼前的機會。
“感”是我們與生俱來的、很強大也很奇妙的能力,當我們對這個世界有所感觸,那么寫作就應運而生、水到渠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