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鐵成
可能沒有任何一部美食紀錄片能夠像《舌尖上的中國》那樣引人入勝,看看隨后如雨后春筍一般出現(xiàn)的各種跟風片就一目了然。有人甚至說,《舌尖上的中國》本身就是一部中國美食的最佳指南,祖國各地的特色美食,完全可以跟著鏡頭按圖索驥。
也因此,大凡登上《舌尖上的中國》的城市,當?shù)厝艘渤R詾楹?,但樂山人卻并不領情。2018年,《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第二集“香”,推薦了“起源于樂山而風靡全國”的麻辣燙。然而,播出之后,被《舌尖上的中國》捧為“愛吃、會吃”的樂山人,并不領情,這又是為啥子喃?
樂山著名美食文化學者黃江龍一言以蔽之:“感謝舌尖上的中國對樂山美食的推薦,可惜沒說到點子上?!逼鋵嵥€有一句話沒說,那就是樂山人對于《舌尖上的中國》是滿懷期待,而大失所望。原來,正如《舌尖上的中國》所說的,“在四川,發(fā)達的水上交通催生出樂山興旺的碼頭食肆,在川渝地區(qū),樂山人是公認的愛吃、會吃?!薄皭鄢?、會吃”的樂山人,自然對樂山菜了如指掌。樂山菜因樂山古稱嘉州,所以也叫嘉州菜,屬于川菜系重要分支上河幫風味。以傳統(tǒng)樂山菜的代表而言,清蒸江團、東坡墨魚、糖醋脆皮魚、西壩豆腐、白宰雞、棒棒雞等,歷史悠久,馳名巴蜀。
《舌尖上的中國》前兩季,都沒有提到樂山美食,對于一向以家鄉(xiāng)美食為榮的樂山人來說,是多少有點不開心的,難道導演有眼不識金鑲玉?不過豁達的樂山人也表示充分理解:畢竟祖國地大物博,光是代表性的菜系就有八大八個,樂山美食再好吃,也是川菜中的一個分支嘛。對于有望講述樂山美食的第三季,自然也是充滿了期待,心想我們這么多好吃的,總算是有了嶄露頭角的機會。
于是第三季第二集“香”播出那晚,樂山就像當年看電視連續(xù)劇《霍元甲》似的,不說萬人空巷,起碼也是難得的守著電視不刷抖音。結果呢,熒屏上片尾字幕一出,樂山人紛紛搖頭,就這?電視里說什么“樂山的牛華鎮(zhèn),是當?shù)仫嬍硡R集之地,無數(shù)的風味小吃遍布街頭”,張公橋和嘉興路表示不服啊。至于說牛華的麻辣燙,好不好呢?缽缽雞、甜皮鴨、蹺腳牛肉、九妹鳳爪、臨江鱔絲、嘉州魚火鍋異口同聲,“麻辣燙好是好,但我們差哪兒了?”
要說導演有錯嗎?其實也沒錯,畢竟片子時長有限,不選麻辣燙,選別的一樣不能服眾。怪導演不如怪樂山好吃的太多,短短一集片子根本就承載不了“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樂山美食。以前,人們都說,“吃在四川”。這幾年,這4個字后面又加了4個字,叫“吃在四川,味在樂山”。樂山人說這個話,很有底氣,不信你就瞧瞧每到周末樂山城里隨處可見的川A大軍,張公橋、上中順、東大街、嘉興路、府街等美食集散地排起長龍的外地客,就更別說大小長假了。食客是用腳投票的,“味在樂山”,毫不夸張。
樂山味道到底好在哪兒呢?黃江龍說,“樂山美食味濃味厚,余味悠長,且融合多變;不走極端,不走偏鋒,以黃鐘大呂融于市井小吃,這樣的特色,確屬罕見?!闭\哉斯言。
有人說,樂山菜就是用一連串的小吃撐起來的,其實這是一個誤解。樂山小吃近年來的確名聲鵲起,無論是“小時候的最愛”蛋烘糕,還是加了牛肉或肥腸的豆腐腦,“排隊幾小時才吃到嘴”的東大街玻璃燒麥,以及豆腐干夾蘿卜絲和長藥油炸,各式各樣的小吃圈粉無數(shù)。但樂山菜絕不等于樂山小吃。
川菜自古沿河而論,上河幫,就是以成都官府菜和樂山嘉州菜為核心的重要分支,親民平和,調味豐富,與下河幫、小河幫相比,口味相對清淡,強調色鮮味形,精致細膩,綿香悠長。自古以來,樂山就是坐擁三江的水陸碼頭,匯本地土方與外來食譜于一爐,兼收并蓄,博采眾家之長,便逐漸形成了獨有的樂山特色。
地處三江之畔,水產豐饒。而樂山傳統(tǒng)名菜,則首推東坡墨魚。東坡自然是四川人說起來都會引以為豪的蘇東坡,墨魚卻不是烏賊,也非魷魚,而是嘉州凌云山下的黑魚,傳說與蘇東坡年輕時洗硯相關。清末民初,江蘇南通人徐心余兩次來川任職,作《蜀游聞見錄》說,“相傳蘇長公昔年曾洗硯于此,后人筑亭以記其事。所異者,亭之上下游二三里中,生有墨魚一種,皮黑面肥,說者謂吸食洗硯水所致,美品也?!?/p>
清康熙年間《嘉定州志·物產志》則說,“(墨魚)以立春后泛子,乃盛行。漁者以火燭之輒止。味肥美,過此時則不然?!睒飞饺斯粢矠楸硶f“在(凌云山洗硯池)那深處產一種魚,名叫墨魚,全身黑色,這是因為水太深,罕見太陽光接近所致,但俗傳是吃了東坡先生的墨水。這些都覺得富有詩意,而墨魚確是可口。”
東坡墨魚這道樂山傳統(tǒng)名菜,就是以約750克左右鮮墨頭魚為主材。墨頭魚去鱗清腹,頭至尾剖開為兩片,頭相連,兩邊各留魚尾一半,剔去脊骨,在魚身的兩面用直刀下、平刀進的刀法,剖6至7刀,然后用精鹽、紹酒給墨頭魚做“全身按摩”。將蔥白切成7厘米的長絲,豆瓣剁細。炒鍋燒熱下油燒至8成熱時,將魚全身沾滿干淀粉,提起魚尾,用炒勺舀油淋于刀口外,待刀口翻起定形后,將魚腹貼鍋放入油里,炸至呈金黃色時,撈出裝盤。炒鍋留油,加豬油,下蔥、姜、蒜末、豆瓣煸香后,下高湯、白糖、醬油,用濕淀粉勾成薄芡撒上蔥花,然后烹入醋快速起鍋淋在魚上,撒上蔥白絲即成。此菜特點為色澤紅亮、皮酥肉嫩、甜酸中略帶香辣,入口回味無窮。同為水產佳肴的樂山傳統(tǒng)名菜,還有清蒸江團、冷鍋魚等,各有千秋。
樂山嘉定白宰雞又是另一種感覺。白宰雞又稱白斬雞,粵菜里亦有白斬雞,而樂山這一味和老廣大不相同。蜀人好辛香,嘉定白宰雞少不了花椒、辣椒,以椒麻取勝。嘉定白宰雞起源于清代,有廚師楊雙喜者,沿街叫賣“篼篼雞肉”,人稱“雙喜”白宰雞,俗稱“楊雞肉”。“楊雞肉”和“周雞肉”曾經是樂山白宰雞最為典型的代表,具有鮮、嫩、麻、辣四大特點,久負盛名。
上世紀五十年代,朱德元帥到樂山視察時,品嘗到明和飯店“周雞肉”的白宰雞,大為贊賞。1980年,小平同志到峨眉山考察,也吃了白宰雞,不過這一回是玉東餐廳許大廚的手藝。樂山人郭沫若對白宰雞的推薦更是白紙黑字,在《我的童年》中他這樣寫道,“嘉定城的白斬雞是最有名的,那是很簡單的一種做法,把雞在白水里囫煮,煮熟后切成肉片拌以海椒、醬油。就這樣簡單的烹調法,卻是最可口的佳肴?!?/p>
樂山傳統(tǒng)名菜也遠不止東坡墨魚、江團、白宰雞,還有西壩豆腐、嘉州脆皮魚、嘉州菊花魚、馬村魚頭、臨江鱔絲、雪魔芋燒鴨、農家蒸鑲碗、嘉州游肥腸、嘉州羅漢盅、鵝黃肉、香油岷筍等只聽名字就讓人口水滴答的各式佳肴,哪里是只是靠小吃撐起的樂山美食呢?